1971 年 4 月,教宗保禄六世对一群来罗马参加和平示威的嬉皮士发表了演讲。教宗以赞美的口吻描绘并列举了年轻人正在寻找的“秘密价值观”。第一个价值是自发性,教宗认为自发性与寻找并不冲突,尽管寻找到的自发性不再是自发性。在他看来,自发性与道德也不相悖,尽管道德包含深思熟虑的意图,叠加在自发性之上,并可能与之发生冲突。
第二个价值是“从某些正式和传统的联系中解放出来”。教宗没有明确指出它们是什么。至于形式,它们是物质本身的显现,即物质进入世界时的样子。至于习俗,它们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也就是说,它们是同意的,如果它们是对美好事物的同意,那么它们就是美好事物。
第三个价值观是“做自己的需要”。但是,我们并没有明确指出年轻人应该实现什么样的自我,应该在其中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事实上,在自由的天性中存在着许多自我,这些自我可以转变成许多面貌。真正的自我并不要求年轻人如何实现自己,而是要求他改变自己,甚至变得与众不同12。(路加福音9:23 耶稣又向众人说,谁若愿意跟随我,就该弃绝他自己,天天背着他的十字架,跟随我。) 前一天,教宗还在劝诫人们要有“心灵意念的根本转变”。那么,是实现自己,还是改变自己?
第四个价值是“生活和解释自己的时代”的热情。然而,教宗并没有为年轻人提供诠释自己时代的钥匙,因为他没有指出,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人必须在自己时代的短暂事物中寻找非短暂的事物,即寻找贯穿一切的最后目的。保禄六世在没有明确提及宗教的情况下阐述了他的论点,最后他出人意料地说道“我们认为,在你的这种内在探索中,你注意到了对天主的需要”。教宗在这里无疑是在推测,而不是以他的权柄在说话。
教宗在 1972 年 1 月 3 日的演讲中对青年的解释与传统的解释更是大相径庭。他在讲话中把“自然地脱离过去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敏锐的批判精神”和“直觉的远见”说成是青年的积极品质。这些品质与真正的青年心理学并不相符,也不具有积极意义。脱离传统在道德上、历史上和宗教上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需记住,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他的整个生命的方向是从他的洗礼开始的,这是先行的,洗礼取决于家庭,这是先行的,家庭取决于教会,这是一个巨大的先行现实。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的构成中存在着成长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区分人的成熟状态和不成熟状态,并承认人在生命之初,就发现自己有义务成为他现在还不是的样子,那么,年轻人具有批判的精神,也就是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一点是很难维持的。
最后,教宗把“直觉的远见”说成是青年心理的一个新发现,而青年一直被看作是一个迟纯的远见者13,不仅对外部世界的事件,而且对自身的利益都难以预料。事实上,“大胆属于人的花季,谨慎属于人的暮年”14。
但是,教宗对希腊的青春女神15的热情促使他宣布: “年轻人是正义与和平共同事业的先知先锋”,因为“首先他们比其他人更有正义感”,“成年人站在他们一边”,显然是作为后备军,而年轻人则是前线部队。
从保禄教宗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奇特的角色颠倒,即那些应该追随的人被追随,不成熟的人成为成熟人的榜样。将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归因于年轻人,这在天主教对生命的诠释中是站不住脚的。教宗似乎被周围的青春活力所感染,陷入了一种对青春的赞美。同样的青春激情使他在另一个场合将经文中的“青年”一词改为“儿童”16 ,以支持他的断言,即“是青年承认了......基督的神性”17。
译者注:
12. 路加福音9:23 耶稣又向众人说,谁若愿意跟随我,就该弃绝他自己,天天背着他的十字架,跟随我。
13. 贺拉斯:《艺术诗篇》,164 页。"一个迟纯的预见者"。
14. 西塞罗,De senectute,V1,20。"大胆属于人的花季,谨慎属于人的暮年"。
15. 希腊的青春女神。
16. 《玛窦福音》, 21:15司祭长及经师们,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孩子们在殿里喊叫说,贺三纳于达未之子,他们就烦恼。
17. OLR。1976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