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将天主教的衰落追溯到其放弃了自身的主要目的,转而致力于完善今世上的人类85。
诚然,基督教确实具有改善人类社会的效果;坎帕内拉和乔贝蒂Campanella and Gioberti将这一事实作为他们哲学的核心;但基督教绝不能将人类的世俗完美作为其首要甚至并列首要的目标,否则将否定其自身性质。这一转变涉及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这里假设的整个自然善的理论86。
教会曾协助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这是基督教的一个真实但次要的实践结果;它也曾帮助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文明进程;但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上,教会承担了直接促进人类世俗福祉的角色,从而试图将世俗进步纳入福音使命中。《民族发展》通谕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路。它声称是对《新事》通谕的发展,《新事》通谕旨在调和各国内部的贫富阶级;而教宗保禄的通谕则旨在调和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关系,因为日益增强的国际意识催生了更强烈、更紧密的同胞感,如今对富人提出要求的是饥饿的民族,而非饥饿的个人。在向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演讲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也曾表示,当今时代的主要社会任务是促进全球共同利益87。
《民族发展》通谕对“正义”要求的概念,及其相关权利进行了更宽泛的界定,并与仁爱精神加以区分,仁爱是一种道德义务,不能通过法律强制要求人们遵守。这种对正义更宽泛的界定,从天主教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正如我前述,因为历史环境的变化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道德义务的程度,还可以改变其类别。例如,过去的轻微过犯,变成今天的严重罪责;过去的善行变成具约束力的义务。
通谕中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建立一个全球基金来帮助较贫穷的国家。这些建议受到了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批评,但他们的批评可能只是从片面的角度出发评估的。。
与我们的目的更相关的是观点的改变,这种改变倾向于破坏天主教教义。因为根据蒙蒂克拉德神父Fr. Montuclard的观点,技术进步和财富增加是人类精神性完善,乃至教会开展任何活动的必要先决条件88。
(译注:蒙图克拉尔神父的观点偏离了天主教传统的教导,可能导致对世俗价值的过度推崇,从而背离了教会真正的使命。)
通谕确实将发展的目标描述为“整体成长”,即一种人本主义,一种最终与基督结合而成为超越的人本主义。但所有这些描述都没有指出:使处于人性发展状态(即在物质和技术上的进步)的人与处于超性状态(即灵性上的成全)的人之间的有何种联系。
(译注:蒙图克拉尔神父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发展》通谕(Populorum Progressio,1967年)的起草。)
教宗保禄六世表达了他希望这个世界,能够纠正富翁与拉匝禄的寓言比喻,“这样自由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穷人拉匝禄也能与富人同桌吃饭89”。
然而,这种希望实际上却颠倒了寓言的意义。在福音中,富翁“在生前享尽了福乐90”(accepit bona in vita sua),因此最终受到了惩罚;而拉匝禄“受尽了苦,如今却得到了安慰91”(recepit mala et nunc consolatur)。若希望拉匝禄像富翁一样享受现世的福乐,无异于说现世的财富比拥有天主的安慰更好;或者暗示现世的享受与享受天主是紧密相连的,且必然会把人带到天主身边。
正如《山中圣训》所庄严宣告教导的,“哭泣”与“被安慰”、“渴望正义”与“得到正义”,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的92。
事实上,不可能说哭泣是一种安慰,也不可能说口渴可以解渴。先于事物的,不是那事物本身。基督教认为,对天国的爱与对现世的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不是“两者兼得”。虽然可以说我们既爱天上的福乐,也爱地上的福乐,但不能将它们等同看待。因为现世的福乐只能作为达到更高目的(即天国)的手段,有条件地被渴望;而天国的福乐则是绝对值得追求和渴望的,因为天主是万物的终极目标。
(译注:这段内容强调了基督教的核心理念:现世的财富和享受并不是最终目标,它们只是帮助我们走向天国的工具;而天国的福乐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因为天主是我们生命的最终归宿。)
教宗保禄六世的通谕背后的理念主要来自勒布雷神父(Father Lebret),他是通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93。勒布雷神父认为,教会在改善世界现状方面的行动并不是附属性作用或副作用,而是福音宣讲的核心部分。这一思想在1971年罗马主教会议上被进一步明确,会议提出:“教会的使命是救赎人类,并将人类从一切压迫中解放出来”。这里提到的“救赎与解放”的并列观念,其实是诡辩式“二者兼得”的另一个版本:二者看似是两个不同的目标,但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因为救赎本身就意味着解放(但这种解放不通过政治或经济手段实现的),这种解放是末世的和精神的,是通过基督的救赎来实现的。
备注:
85. 参见第220与221段。
86. 参见第205至210段。
87. 《罗马观察报》,1982年6月16日。
88. 参见第117段。这一关于必要前提的理念,明确载于1968年颁布的多明我会新会规中,但在随后数年的总会议法令中被删除。蒙图克拉尔神父身为多明我会士,或许并非巧合。[译者注]
89. 《民族发展》通谕,第47号。
90. “在今生享尽了福乐。”
91. 《圣路加福音》16:25:亚巴郎给他说,我的儿,记得你活着的时候,享了你的福,拉匝禄也受了他的苦。到底如今,他在这里受安慰,你受苦刑。
92. 这一事实在当今常被轻描淡写。
93. 参见V. 科斯莫,《改变世界》,巴黎,1981年。作者为勒布雷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