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梵二大会的要求,兴起了对圣热罗尼莫的武加大圣经有益且全面的修订。当时,武加大评论版正在制作中,教宗庇护十一世于 1932 年在罗马成立了圣热罗尼莫修道院,以推进这项工作。然而,大量各种不同的版本相继出现,无论是否经过官方批准,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困惑。
圣经传统篇卷名称被更改,如用 《古列书》 代替 《训道篇》,用 《西拉书》 代替 《德训篇》 等等;主日弥撒读经数量被增加,以至于需要三年周期才能读完;在一些本地话弥撒经书里,违背大公会议的明确规定96,在礼仪经文中随意穿插指令指示、介绍和评论,并在其上方印上作者姓名,这也违反了大公会议的明确规范; 因此,官方的教会祈祷文本常常被混杂在私人反思、不切实际的观点、古今中外非基督教作家的引文以及编纂者的社会学观点之中。传统的弥撒经书既庄重又优美,将所有内容整合于一本便捷的册子中。;还有携带方便和使用便捷的口袋袖珍版。而现代的一些弥撒经书由圣俗两方面的增补而大为扩充,就像拉丁文的“杂录”(satura)或“杂集”(miscellany)一样杂乱无章,现在已具有半教会集体出版物的特征,分为三卷,连同所有节日和平日部分,总共约有 4000 页。
在进行钦崇礼仪时,把尽可能多的圣经宝藏展示给在天主子民的政策遇到了严重困难,因为它削弱了记忆作为教育原则的作用。在传统礼仪中,整个礼仪年中,信友们在主日弥撒中聆听年年固定循环的福音选读(其中有些经文确实较难理解,如《不义管家》的比喻)。每年重复诵读这些经文,并辅以讲道,最终将教父的教义深深地印刻在信众心中。
记忆的关键因素是对同一个印象的反复重复。因为没有记忆,人就只能得到非常少的知识,而新的读经选集所带来的《圣经》知识极其有限,因为同一段经文每隔三年才出现一次,因此无法在人的记忆中留下清晰的印记。曾几何时,天主子民对一些圣咏、圣歌、圣颂和其他礼仪祷文熟记于心,甚至在日常言谈中,虽偶有讹误,却仍然运用其中的词句;但如今,除了每场弥撒通用部分的少数几篇固定经文外,信友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了。这种违反记忆原则和心理学规则的做法,导致改革本意是增加人们对《圣经》和礼仪经文的普遍了解,但实际上却大大削弱了。
除了材料过多之外,新礼仪书籍还存在解释错误。我只举一个例子。
复活节弥撒的第二篇读经包含《圣保禄致格林多一书》5:7中的一段经文;kai gar to pascha hemon etuthe Christos,意思是“因为我们的巴斯卦羔羊,基利斯督,已经祭献了”。但新版弥撒书这样写道:“我们的逾越节是被祭献的基督”,或“基督,我们的逾越节,已经被祭献了”。同一篇弥撒的圣体对经说:“基督,我们的逾越节,被祭献了”。所有这些翻译都忽略了原文中“to pascha巴斯卦”这一表达的主语功能。然而,在这类书籍中,我们不可能找出所有不合理的翻译;正如诗人所说,它们像海岸的沙和海里的浪一样多得无以计数。
备注:
97. 参阅 《礼仪宪章》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