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会的背叛(马丁神父著 向闻若瑟译)列表
·说 明
·摘 要 战 争
·第一部分 指 控
·I. 教宗的反对意见
·II. 试 验 田
·III. “白衣教宗”与“黑衣教宗”
·IV. 教宗的屈辱 ——尼加拉瓜人民
·V. 基本不服从
·第二部分 耶 稣 会
·VI. 依纳爵·罗耀拉
·VII. 依纳爵印记
·VIII. 圣依纳爵的耶稣会
·IX.耶稣会的性质
·X.最高级别的上级
·XI.城中的飓风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摘 要 战 争
摘 要 战 争
浏览次数:94 更新时间:2025-1-7
 
 

摘         要

 

战     争

 

 

罗马教廷与耶稣会(Society of Jesus后者的正式名称)之间正处于战争状态。

 

这场争斗是近千年来天主教神职人员中发生的最毒辣的变化。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所有重大事件一样,它影响着数百万普通男女的利益、生活和命运。

 

与我们时代的其他对抗一样,耶稣会并没有宣布与罗马教廷为敌。虽然最初的小规模冲突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持续斗争的影响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且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修会的首长是发出命令的上级,因此从他们的队伍中安插人员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组织内部的权力、权威和交流机构中安排志同道合的人担任领导职务,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旦实现了这一目标,广大耶稣会士在他们将要做出的特殊决策中就几乎没有发言权了。

 

当时,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各种传言和预兆。一位耶稣会士写道:“一场政变正在发生”,他惊讶地看到“(在耶稣会)既定秩序的解体正在轻而易举地进行”。

 

此时,我们已经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战争已经持续了近十年,这样的警报没有什么效果。但是,鉴于耶稣会的严格服从志愿(这是旧组织中一个神话般的、久经考验的元素,新领导人发现这一特性在对付反对其怪异和不寻常活动的异议者时非常有用)。大部分修会成员别无选择,只能顺应这种变革。下面是另一位耶稣会士的话:“他们在我们的脚下扭曲了耶稣会、 伪装成值得称赞的目的和幌子,把耶稣会变成了一个畸形的实体”。

 

这样说来,人们可能会想:假设罗马教廷和耶稣会之间有问题,问题会有多严重呢?如果你愿意,就让我们称之为战争吧。但实际上,这不就是罗马天主教会内部的另一场争吵吗?在一个总是在毁灭的边缘上徘徊的世界里,在一个一半人口在挨饿,另一半人口却因某种不公而淹没在泥泞中的世界里,神学讨论能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就像找出有多少天使能在针尖上跳舞一样。现实是,这不是一场神学争论。

 

事实是,这并不是一场关于小细节的争论,甚至也不是学者、神职人员和信徒们感兴趣的罗马教廷与耶稣会之间的神学分歧。众所周知,罗马教廷和耶稣会的决定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全世界十多亿天主教徒的范围。这场战争中发生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与撕裂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分歧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例如,它是美苏争霸的核心。它现在悬于拉丁美洲三亿五千万人的悲惨或幸福命运之上。它影响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的公共道德准则;影响着美国人民的国家共识;影响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在人类事务中占据的优势;影响着自由的西欧仍然岌岌可危的希望;影响着以色列的安全;影响到一个新生的黑非洲生存的仍然不稳定的希望。

 

所有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现在和将来都将受到罗马教廷和耶稣会之间全球冲突的波动和结果的深刻影响。

 

所有战争都围绕着权力展开。在教廷与耶稣会之间的战争中,权力沿着两个基本而具体的问题流动。

 

第一个问题是权威:谁是全球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者? 谁制定了罗马天主教徒应该信仰什么和应该实践什么的法律?

 

第二个问题是终极性:罗马天主教会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罗马教廷来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明确而众所周知的。从教宗到主教、神父和教友,教会通过其圣秩制度拥有指挥和教导的权力

教会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目的就是确保每个人都获得死后与天主永生的手段。这完全是超性的目的。

 

反过来,对许多耶稣会士来说,中央集权、行使中央集权的指挥结构及其目的在今天都是不可接受的。现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或任何教宗的传统特权都是令人反感的。

 

他们提议建立的教会不是圣秩制度教会,而是一个由小型自治团体(统称为 “天主的子民”,或 “教会子民”)组成的教会,这些团体都是自由联系的,只凭信仰,但根本不是像罗马教廷自称的那样由单一的中央集权机构管理。

 

与传统教会的超性目的相反,耶稣会将斗争放在了此时此地,为的是解放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阶层——数百万遭受社会、经济和政治不公正待遇的人们。

 

对耶稣会来说,如何谈论这场阶级斗争是一个重要而微妙的问题。耶稣会的新使命 (因为这正是耶稣会的目的所在)突然将他们与马克思主义者在阶级斗争中结成了事实上的、有时是自愿的联盟。在他们的阶级斗争中,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政治——社会制度,通过对全球资源和财产的重新分配来影响各国的经济;与此同时,改变目前在各国之间流行的治理体系。

 

然而,如果耶稣会将这些问题作为其制度政策的主题提出是没有好处的。这意味着在军队还没有完全部署好之前就输掉战争。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耶稣会士和教会内其他同情这项新使命的人的通常表述是1976年在哥伦比亚麦德林举行的天主教主教会议发表的一份文件:《给予穷人和受压迫者优惠待遇》。

 

我们上面所说的一切并不意味着耶稣会在任何时候正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耶稣会没有这样做。

 

然而,具体的事实是,许多耶稣会士希望看到西方的民主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彻底转变,转而支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似乎不可避免地会散发出极权共产主义的气息。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在现实中,也不乏有影响力的、孤立的耶稣会士,他们经常大声疾呼,表达对新十字军的支持。

 

三位耶稣会士的简短缩影

 

通过对三位耶稣会士的简短介绍:一位致力于社会政治学研究,一位是充满激情的游击队员,还有一位是令人敬畏的神学教授。我们可以迅速勾勒出现代耶稣会赢得这场战争的特征——广阔的、全面的范围

 

第一位是阿瑟·F·麦戈文(Arthur F. McGovern,S.J.),他是一位杰出的、坚定的新耶稣会反资本主义辩护者。1980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这个问题的书:《马克思主义:美国基督徒的视角》,并在许多场合明确阐述了他的观点。

 

从本质上说,麦戈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过去是、现在也是一种纯粹的社会批判,马克思只是想让我们更清楚地思考生产手段,即人们如何生产,以及分配手段,即拥有和控制生产手段的人。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不能被驳斥为 “不正确”。是恩格斯和列宁添加了“科学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令人不快的成分。你只需要读一下年轻的马克思未出版的著作,就会意识到“他更人性化的一面”。

 

因此,麦戈文总结说,我们必须将马克思准确的社会批判与这些不相干的因素区分开来。我们可以接受他的阶级斗争的概念,因为它确实存在。这意味着革命,但是:

 

革命并不意味着暴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有一种新的社会形式,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民主资本主义。”

 

麦戈文认为,正如《圣路加福音》所描述的那样,耶稣是革命者的原型。他说,这是“社会福音”,并引用了耶稣如何支持他的事业:“我来这里是为了向穷人传福音,解放被压迫的人,释放被囚禁的人。” 麦戈文补充道:“你看,耶稣有多少次谈到贫穷,认同穷人,批评那些给穷人带来负担的人。因此,耶稣显然承认阶级斗争,并赞同革命。”

像大多数现代耶稣会士和许多天主教活动人士一样,麦戈文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十四个世纪以来天主教对《圣经》的实质性解释。他以一种非超性的、非天主教的方式,从经济的、与这个世界有关的意义上,重新诠释了福音和天主之子的救赎使命。其他一切都是不言自明顺理成章的。

 

既然 “新的社会形态 ”不可能是 “我们所知的民主资本主义”,那么美国作为这种民主资本主义的领导者和最终体现者,就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上,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战争中,美国耶稣会就制定了一份关于《耶稣会国家领导计划》的文件,其工作文件明确表示,他们打算改变美国的基本结构,使其脱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文件中说:“作为耶稣会士,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参与了许多罪恶的社会结构——美国社会的罪恶结构。因此,除非我们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否则我们就有可能犯罪。”

 

就像“一燕不能成夏”一样,麦戈文——甚至是《耶稣会国家领导计划》——也不能制造战争。撇开耶稣会公开宣布的计划不谈,从所有实际意义上讲,耶稣会在制度上参与了这场阶级斗争。今天,它的信息来自生活在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神职人员和神学家的千百个不同来源。

 

它被奉为一种全新的神学——“解放神学”,其手册由秘鲁耶稣会会士古斯塔沃·古铁雷斯神父(Fr Gustavo Gutierrez)撰写,其人物包括许多杰出的拉丁美洲耶稣会士,如乔恩·索布里诺(Jon Sobrino)、胡安·路易斯·塞贡多(Juan Luis Segundo)和费尔南多·卡德纳尔(Fernando Cardenal)。并不是每个美国家庭在晚间新闻中都能听到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是对美洲和欧洲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人。

 

 

尽管这一运动从一开始就可能是全球性的,但特别是在拉丁美洲,耶稣会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怪异联盟开始具有实际意义。在那里,耶稣会的新使命不亚于西方社会政治形象的转变,它比麦戈文和其他像他一样的理论家所设想的更深入地参与到人民的生活中。

 

很快,数十名耶稣会士开始以他们一贯的热情和热忱,为桑地诺共产主义者在尼加拉瓜取得成功而努力。当桑地诺主义者掌权后,这些耶稣会士在中央政府中担任要职,并吸引了其他耶稣会士在各地区加入他们的行列

 

与此同时,在其他中美洲国家,耶稣会士不仅参与了对马克思主义游击队干部的培训,而且有些人自己也成了游击队员。许多耶稣会士被他们在解放神学中看到的理想主义所鼓舞,被教会作为一个自治社区团体的新思想所固有的独立性所鼓舞,这种新理念让他们兴奋不已,耶稣会士们决定,只要能促进新的 “教会自治(人民教会) ” 的理念,一切都可以允许(甚至鼓励)

 

这些人是解放神学家们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对他们来说,是战士、是技术人员将解放神学从理论中解放出来,并将其付诸于他们所谓的实践(为经济和政治解放而进行的人民革命的准备工作)。

 

从这种实践中,解放神学家坚持认为,真正的神学将来自“下层,来自人民的人民”,它将取代由罗马教会圣秩制度“自上而下”专制强加的旧神学。

 

努力促进新耶稣会战线上的第二个名字是耶稣会士弗朗西斯·卡尼(Francis Carney, S.J.)的 “人民神学”。卡尼——他一直是这一实践的原型。在所有现代耶稣会解放神学家中,他可能是最广泛、甚至是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卡尼出生于芝加哥,并在那里接受教育。他在本省接受耶稣会士培训,结业后自愿到中美洲工作,1961 年,他被派往中美洲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因此成为了洪都拉斯公民。

 

多年来,弗朗西斯·卡尼对解放神学如痴如醉。他被认为是穷人的捍卫者,他对政府和军队,特别是洪都拉斯建立的政府和军队严厉、不知疲倦、毫不留情的批评而闻名。他的名字和活动被人熟知,并与丛林游击队联系在一起。即使洪都拉斯军队当局悬赏他的人头,耶稣会的上级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卡尼与游击队的联系。可以肯定的是,卡尼只是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的几名耶稣会士之一,他们都在当地和罗马上级的祝福下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这位 47 岁的耶稣会神父在利马市洪都拉斯游击队的临时避难所里,坐在一间破旧的土炕上,战争时期他曾在那里寻求洪都拉斯游击队的临时庇护。他在烛光的照耀下愉快地完成了自传的写作,这是1971年3月6日。

 

“卢佩神父”是印第安人对他的亲切称呼(是瓜达卢佩(Guadalupe)的缩写),他正在向世人讲述他是如何从他的同伴耶稣会士胡安·路易斯·塞贡多(Juan Luis Segundo)的著作中总结出解放神学的三个基本真理的。这是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阅读。

 

塞贡多的《恩宠与人类状况》(The Grace and Human Condition)一书向卡尼展示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超·的”。他的另一本书《今日圣事》向“卢佩神父”揭示了 “人类正在朝着对天主更正确的理解进化”。而《进化与罪恶》则告诉他,“革命的辩证法必须终结教会传统主义的罪恶”。

 

怀着最忧郁的感情,“卢佩神父”已经写信给他在美国的家人,告诉他们他将要做的事情。

 

这封信被收录在他的自传中,他在信中写道,“我无法忍受与你们一起生活在你们的生活制度中”。因此他不得不与他深爱的洪都拉斯农民一起参加革命。他说,所有美国人都沉浸在资本主义的罪恶之中,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一样是令人厌恶的邪恶。只有武装革命才能从中美洲铲除资本主义和跨国帝国主义.... 作为一个基督徒就是一个革命者。

 

我们——基督教马克思主义者,将必须在中美洲与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者并肩作战,以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一个纯粹的中美洲模式。”

 

这位耶稣会士陶醉于解放神学家充满无知的理想主义,开始相信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教条主义者,而是辩证法家。基督徒不会教条地谴责任何人,而是尊重他人的信仰。一个教条主义的反共基督徒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一个反基督教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弗朗西斯·卡尼为历史上众所周知的马克思主义的严酷现实披上了一件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优雅魔法外衣,他为家人勾勒出了他的 “纯粹的中美洲模式”。“既不是共产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 新的社会主义将是 ‘全人类的兄弟姐妹关系......同样也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从神学角度讲,“人类的宇宙正在辩证地向天主之国进化......”。

 

虽然每个人都“尊重彼此的信仰”,但卡尼在认识到这一点上要比麦戈文诚实得多......“辩证法意味着冲突,通过意识形态相互矛盾的人们之间的一系列斗争来推进......”。事实上,卡尼深信,辩证斗争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保守主义的“罪恶”——这一罗马天主教会特有的罪恶。

 

根据弗朗西斯·卡尼的理解,天主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计划将以冲突和武装革命的形式实现。这种变革将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会立即引发“文化与精神”的转变,还会带来“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弗朗西斯·卡尼在他的自传结尾处向所有基督徒发出了呼吁:“请摒弃你们对武装革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任何不公正且非基督教的偏见。在成为基督徒与成为革命者之间,不存在第三条道路。”

 

这是弗朗西斯·卡尼最后一次呼吁付诸实践。1971年春季晚些时候,在获得上级的同意后,卡尼非法越过了洪都拉斯边境,加入了游击队员的生活,过上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生活。这标志着他为期十二年的武装斗争实践的开始,他认为这种“辩证冲突”是天主教未来的关键。

 

据他的省会长赫雷斯神父说,当时他受到罗马和梵蒂冈的一些压力,卡尼神父最终放弃了他的耶稣会会士资格。他与赫雷斯和他的上级达成的协议是:一旦战斗结束,他就可以重返修会。毕竟,耶稣会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组织。这位“卢佩神父”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已经是超自然的了。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具体规则的存在空间,也没有一个无懈可击、具有权威性的罗马教会的存在空间。教会只是人类的一部分,在与天主的关系上与后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天主与人类的关系则是:与人类一起走向地球上乌托邦的实现。

 

弗朗西斯·卡尼写道:“这让我感到痛苦,但我想坦率地说,我不想伤害耶稣会。作为一名不服从耶稣会的逃亡者加入游击队,是对耶稣会的伤害。我拒绝服从修会的命令,迫使修会驱逐了我”。正如其他人所看到的那样,卡尼不必担心不服从命令或被驱逐。无论如何,尽管“卢佩神父”没有保留他对天主教信仰的基本要素,但他至少还保持了坦率和作出具体决定的能力。

 

1983 年 9 月,弗朗西斯·卡尼的 90 人突击队在与他的老对手古斯塔沃·阿尔瓦雷斯·马丁内斯将军(Gustavo Álvarez Martínez)的洪都拉斯部队的战斗中全军覆没。其中一些人幸存了下来,被俘虏后扔进了洪都拉斯新帕莱斯蒂纳军营后面丛林中的一个长方形坑里。

 

弗朗西斯·卡尼是其中之一吗?没有人知道;他死了吗?这很有可能;是累死的吗?至少是精疲力竭;他被审问了吗?很有可能;被折磨了吗?很有可能;他还活着吗?被囚禁在丛林的某个地方?似乎不可能,但从来没有任何确切的消息。

 

战争就是这样。这根本不是有多少能在针尖上跳舞的天使的数量问题。这是一场经常会倾流大量鲜血的战斗。像卡尼这样的神父也不例外。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皈依革命暴力者的见证供世人阅读,也不是每个人都过着游击队战士的生活。但在纯粹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他们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像詹姆斯·卡尼这样的一个人,对耶稣会在与罗马教廷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都至关重要。

 

耶稣会现在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事实是,我们的两极世界不可避免地围绕着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展开。在二十世纪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对耶稣会来说,唯一重要的斗争似乎是发生在两个势力范围之间的斗争。虽然耶稣会本身并不是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事实是,那些曾经或现在被宣布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耶稣会士(因为‘卢佩神父’并不是唯一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因此而被驱逐出耶稣会,他们也没有因此而受到谴责或禁声。相反,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不会受到攻击。

 

这一现象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不久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在接见一位印度耶稣会士时,惊讶地发现对方并非马克思主义者。教宗不禁感叹道:“原来你们并不是都信仰马克思主义!

 

因此,教宗和耶稣会之间的战争似乎是政治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像许多新耶稣会的会士所理解的那样,将他们与教廷的战争仅仅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世界上争夺权力、权威和统治权的对抗,并以此作为战争的终结,那就会混淆耶稣会腐败的症状与使这些症状得以发展和繁殖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选择发动的战争不仅是地缘政治层面的战争,更是一场关乎存在本质的斗争

 

精神的本质是人类世界的基本维度。在这方面,耶稣会关于教会权威及其在世界上的目的的新概念是一种最深刻的颠覆。对耶稣会而言,信仰和道德问题上的终极权威不再是罗马天主教会及其教宗和普世圣秩制度,而是 “天主的子民”。这一变化的结果是,时至今日,没有一条罗马天主教的伟大教义或伟大道德法则没有受到个别耶稣会士的挑战或质疑,首先是那些地位最高、资格最显赫的耶稣会士。

 

出于各种原因,无数天主教和非天主教团体效仿耶稣会,并支持 “天主的子民 ”——这个新教会,反对传统的圣秩制度的罗马天主教会。然而,正是耶稣会率先开辟了这条道路,并在对罗马教廷的态度及变罗马教义方面树立了最高且一贯的榜样。

 

卡尔·拉内(Karl Rahner),耶稣会士及神学教授,是耶稣会在新使命中的第三位重要人物。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耶稣会神学家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卡尔·拉内一生都在为改变天主教信仰而不懈的努力,起初他小心翼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虽然卡尔·拉内并不是在孤军奋战,但凭借他卓越的地位、大胆无畏和他显著的成功,标志着他是一位“天主教神学家狼群的领袖”,从1965年起,这群神学家不仅冲击了天主教的外部,更动摇了其核心教义。

 

卡尔·拉内与其同学弗朗西斯·卡尼之间的差异犹如寒冷与炎热般鲜明。两人之间的对比完美地诠释了一句古老的格言:一个想法可以在某些人的心中点燃炽热的火焰,而在另一些人的头脑中引发激烈的辩论。

弗朗西斯·卡尼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行动派,而卡尔·拉内则是一位冷静、深思熟虑且富有哲思的知识分子,以微妙的逻辑和冷静的思维进行写作、演讲和对话,旨在挑战并驳斥读者和听众心中珍视的信仰原则。弗朗西斯·卡尼能够以情感充沛但逻辑不甚严密的方式写作,为自己的行为向家人辩解,并依赖他们的爱与理解来获得接纳。

 

弗朗西斯·卡尼反抗不公,奋起反抗压迫,为人类的悲惨遭遇哀叹。他的弹药和武器不仅是子弹和步枪,还有他深切的同情心、对不公正的愤怒以及与生俱来的拒绝妥协的态度。压抑不住的情感驱使着他的理解和行动

 

卡尔·拉内以其严密的逻辑和作为神学家的巨大声誉,对教宗的神圣权威发起了挑战。他针对的是那些长期被接受且根深蒂固的信仰公式。

与卡尼不同,拉内的武器包括:极其敏锐的头脑、百科全书般的广博知识、犀利而机智的幽默感以及不可动摇的学术自信。

“我永远不会容忍不公正”,这是
弗朗西斯·卡尼的座右铭。

“我不服从”,这是拉内的宣言。(译者注:这句话让人联想到其他历史人物,例如圣奥古斯丁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在教宗现代史上一个关键而痛苦的时刻,在避孕问题上,拉内断然拒绝为天主教教义和最高教宗辩护。而最高教宗则要求耶稣会士 “作为教宗的人 ”,在他绝望的时候帮助他。

 

卡尔·拉内对曾宣誓要维护的几乎所有其他天主教教义和准则都是如此。

 

然而,他的话似乎是如此正确,以至于许多人认为,在解释天主教会的道德教义时,他的话比连续三位教宗的言论更具权威。拉内本人也不遗余力地扮演着现代先知的角色。当他穿着西装周游欧洲和美洲时,他不厌其烦地对教宗权威和罗马教廷提出尖锐的批评和讽刺。

 

卡尔·拉内在 1984 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教会的合一:当前的可能性》中,最雄辩、最明确地阐述了耶稣会对教廷和教会教义的新态度的含义。拉内与耶稣会的一位同事海因里希·弗里斯(Heinrich Fries)合作,并在耶稣会上级的印证下,向罗马提出了一项极具毁灭性和攻击性的建议。他说,为了实现基督宗教的合一,有必要放弃对教宗无误性这一教义的坚持,并不再强调自四世纪以来由教宗提出和定义的有关罗马教宗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所有其他信仰。

 

卡尔·拉内提议,天主教会正式将其十六个世纪以来制定和传授的一整套有关信仰和道德的规范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婚姻、同性恋、商业道德、人类自由、虔诚,人类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都必须随着不断变化的潮流重新定义而被抛弃。因为按照拉内的计划,教会为天主教徒的行为所定义的基本和义务,将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基督人格的完整性、七件圣事的意义和价值、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主教权的神圣性、《圣经》的真实性、教宗的无误性、圣职的特性、圣母始胎无染原罪和圣母玛利亚升天等,拉内的这一切主张都遭到了大公教会的驳斥与谴责。

 

然而,在这一切之外,拉内的主要目标依然存在:阻挡他前进道路的石块:他想要瓦解宗座权威和罗马天主教会,他想把罗马天主教会贬低为基督福音的另一种特立独行的表达方式。换句话说,教会的实际权威和属灵目的,始终是教宗与耶稣会之间战争的核心问题,这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任何一种可能流行的权威和物物主义使命。

 

就个人而言,假定拉内的天主教信仰彻底崩溃是合理的;但这与其说是关于拉内的灵魂,不如说是关于他和其他许多志同道合的神学家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生活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如果说拉内和作为合作者的弗里斯只是在表达1984年前后天主教神学家中流行的反教宗情绪,那就等于对他制造的一半不幸保持沉默。拉内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在一所著名的耶稣会大学教授神学,多年来,他成为了成千上万人的神学智慧和良好判断力的象征,这些人现在都是神父、教授和作家,拥有自己的权威、影响力和声望。

 

人们通常认为,这种工作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

 

但是,像卡尔·拉内(Karl Rahner)这样的人却极力地帮助塑造了如今身处各国世界事务各个层面的神父和主教们的思想和习惯。只要他们相信,甚至在纯粹的个人层面上,教会的拉内们是对的,教廷是错的,那么冲突就绝对不可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恰恰相反,它深入到了千百万人思想、信仰和情感的最深处,他们允许自己被心灵(以及像拉内这样的神学家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牵引,进入一个在纯粹理性和唯物主义框架内重新定义其作为基督徒生活的性质、意义和最内在目的的世界。

 

如果没有卡尔·拉内这样的“伟人”,人们怀疑解放神学除了吱吱作响、摇摆不定和边缘化之外,是否还能做得更多,也怀疑弗朗西斯·卡尼(Francis Carney)是否会对胡安·路易斯二世(John Louis II)的著作如此怠慢。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拉内不是发明家,他那一代人也没有成为他的模仿者。拉内并不是耶稣会或天主教会神学大转变的始作俑者。

他的重要性不在于他是一位创新者,而在于他是一位忠实而有效的福音传播者,在他出现之前的几十年里,这种有害的破坏性影响一直在耶稣会内部秘密蔓延。

 

无论他是在欧洲讲学,还是从大西洋的一端到另一端,他都身披耶稣会的威望为掩护。拉内以他所获得的声望为依托,他的权威无懈可摧,他总是呈现出一种忘恩负义的唯物主义者的形象,随时准备与人对抗,不尊重任何人。

 

拉内是天主教会自我阉割的旗手,他教导了几代人如何通过逻辑、怀疑论和不服从来消耗自己的信仰。

 

他对反教宗和反天主教会观点的贡献是如此不可或缺,以至于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这种观点的化身。拉内是如此有效地保持了他在修会中的神学地位,这使得他的这种观点在耶稣会和教会内外都获得了新的尊重。

 

无论是在他自己的国家还是在罗马,没有任何一位耶稣会的上级曾经阻止过他。拉内是耶稣会内部怪异腐败现象的具体证明,他死后,他的同事和上级仍在为他感到光荣。

 

但这里概述的三个人,尽管他们之间存在差异——社会政治科学家、热心的游击队员和神学教授——详尽地概括了耶稣会的反常行为,他们都是耶稣会堕落的典型代表。

 

诚然,此时此刻,并不是只有耶稣会在与教廷作战。它得到了许多团体的模仿和支持,有天主教的,也有非天主教的,有宗教团体的,也有非宗教团体的,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理由来拥护这样一种观点,即一个新的教会——“天主的子民”——已经取代了旧的等级制度的罗马天主教会。

 

但正是耶稣会士开辟了这条道路,正是耶稣会士树立了这种新态度,这种反对罗马教廷以及由罗马确定的教义的最极端和最持续的榜样;正是他们继续在只能被称为宗教政策的最极端的极限上前进。

但正是耶稣会士为这条道路铺平了道路,树立了更高且一贯的榜样,展示了这种对罗马教廷及罗马所规定教义的新态度。他们继续在宗教政策的最极端边界上工作,挑战传统界限。

 

这就是耶稣会现任总会长皮特·汉斯·科尔文巴赫(Piet Hans Kolvenbach)在1983年向推选他为该修会总会长的耶稣会士们所作的承诺(这一年詹姆斯·弗朗西斯·卡尼在丛林战斗中失踪,而前一年卡尔·拉内回归尘土),他庄重自信地表示:除其他事项外,他的任务将是确保耶稣会士所选择的正义要求,而不是被 “教宗们的牢骚抱怨 ”所干扰。

 

当谈及今日耶稣会与教廷之间的冲突时,在我们意识到这一转变对一个以其成就和声誉著称的男性修会团体而言是多么奇怪且令人不安之前,不应将耶稣会简单视为另一个普通的人类组织。任何人类组织都有其兴衰、僵化并最终消失的过程。

 

耶稣会成立于1540年,由一位名为依纳爵·德·罗耀拉(Ignatius de Loyola),即后来广为人知的圣依纳爵·罗耀拉所创立。依纳爵领导下的耶稣会无法与其他任何组织相提并论,原因很简单,我们尚未发现有任何孤立存在的组织能在为人类家庭提供的无数服务方面超越耶稣会,甚至在为教宗及罗马天主教会的服务上也是如此。

 

依纳爵是一位罕见的天才。如果与依纳爵同时代的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设计了一台机器,小到螺丝钉和针脚,都经受住了时间和环境变化的考验,历时四百二十五年之久,而这台机器只是以毁坏原设计为代价才散架的,那么,这台机器也不会比依纳爵创立的修会更令人惊叹。因为,正如他所创建的那样——耶稣会的模式、功能结构、对教廷的献身精神、特质和宗旨——耶稣会经受住了时间和环境的所有考验,只有一个例外:他赋予该会的准则、角色和精神被颠覆了。否则,它非凡的持久性就会得到证明。

 

就连依纳爵也没有预料到,自他创建修会以来,他的修会团体、如日中天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人世间的普遍影响近乎奇迹。在接下来的425年里,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依纳爵的修会,在为罗马教会和整个人类社会服务方面,他们创造了一项在过去和现在的历史上都无法超越的记录。

 

回首往事,20 世纪杰出的政治领袖列宁对耶稣会的工作虽有误解,但却充满敬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如果他有十二个像早期耶稣会士那样的人,他的共产主义就会传遍全世界。依纳爵为他的修会确立的基本原则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强大的催化剂。

 

当该组织的成员将精力投入到罗马教会的全球性任务中时,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18 世纪德国思想家诺瓦利斯写道:“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团体。即使是古罗马元老院也没有制定过更有把握成功的统治世界的计划。伟大思想的实现从未得到过如此广泛的理解。无论在哪个时代,这个修会都将成为任何渴望无限延伸和永恒持续的团体的榜样”。

 

依纳爵曾说:“你们的工作越具有普遍性,它就越神圣。” 耶稣会士在成立三十年内,就在各大洲工作,从事各种形式的传教和教学工作。在一个世纪结束时,耶稣会士几乎在人们寻求(有时是获得)权力和荣耀的所有重要途径中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没有耶稣会士没有到达过的大陆,没有耶稣会士不知道或不研究的已知语言,他们还优化了几十种语言;没有一个教育和科学分支是他们不探索的,没有一个人文、艺术和大众教育领域的任务是他们不承担的,他们做得比任何人都好;没有一种暴力形式的死亡是他们不曾蔑视的(耶稣会士在伦敦被绞死、肢解和处死;他们的徽章在埃塞俄比亚被撕毁;他们在加拿大被易洛魁印第安人活活吃掉,在德国被毒死,在中东被鞭打至死,在泰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南美被饿死,在日本被斩首,在马达加斯加被溺死,在苏联被屠杀)。

 

在这最初的四百年里,他们为教会贡献了38位圣人,134位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真福”,36位被宣布为 “可敬者”,115位被认为是天主的仆人。在这些人中,有243人是殉道者,也就是说,他们因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被杀害。

 

注①:“天主的仆人、可敬者和真福的称号是给那些其事业仍在进行中的人的;而圣人的定义则表明封圣的过程已经结束”。生平。JN Tylenda, SJ Jesuits, Saints and Martyrs(芝加哥:罗耀拉大学出版社,1983 年)。

他们生活在中国官吏中间,为适应他们,同样在美洲印第安人中也是如此。在欧洲金光闪闪的皇家宫廷、在印度的婆罗门、在爱尔兰教养院的学校营地、在奥斯曼帝国的贩奴船、在伊斯兰教的伊玛目和乌里玛也是如此,他们中不乏有牛津大学教授的尊严和智慧,同样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多种形式的原始社会中。

 

而且,在人们为了诬蔑敌人而设计的一长串罪行和诽谤中,没有任何侮辱性的词语足以适用于耶稣会,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坚持依纳爵的另一个原则:成为 “教宗的人”,确切地说,是教廷的人。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曾写道,依纳爵·德·罗耀拉是“那股毒泉的源头,如今充斥整个世界的所有苦难之河都是从这个毒泉中流淌出来的”。这些侮辱性的词语已经深入人类的语言之中

 

《韦伯斯特第三版新国际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在给出 “耶稣会士 ”作为修会成员的基本含义后,给出了其负面含义:“喜欢搞阴谋诡计的人;狡猾的人”。《多恩赛夫词典》(Dornseif Dictionario)对这些词语进行了放大,表述为:“两面人、虚伪、阴险、欺骗、奸诈、不诚实、背信弃义说谎者。法国有句谚语说:“两个耶稣会士在一起,就会有三个魔鬼”。西班牙的一句谚语建议人们 “不要把妻子托付给修士,也不要把钱财托付给耶稣会士”。

 

教宗的宿敌永远不能原谅依纳爵和他的追随者,只要他们继续为教廷服务,履行神圣的服从誓言,即使以不幸和死亡为代价。所有这一切都符合创始人的明确愿望,他曾写道:“让我们希望,修会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免受世界敌意的影响。”

 

事实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因为耶稣会士实际上是教宗的人。他们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遍布欧洲的新教教堂。确切地说,天主教会和新教反叛领袖(路德、加尔文、英格兰的亨利八世)之间的关键问题是罗马教宗的权威及罗马天主教会尊高的首要地位。

 

耶稣会士把战火烧到了教宗敌人的领地。他们与国王公开争论,在新教大学辩论,在十字路口和集市布道。他们向市议会发表演讲,向教会理事会灌输教义。他们乔装打扮潜入敌占区,然后转入地下。他们无处不在,他们的光彩压倒了同时代的人,他们的才华、机智、批判、科学、虔诚也压倒了同时代的人。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是:“罗马主教是宗徒伯多禄的继承人,基督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立了祂的教会....这个教会是与罗马主教共融的圣秩制度....... 任何其他教会机构都是有组织的异端,是撒旦的子女......”。

 

换句话说,耶稣会的存在为世人所共知;而且大家都清楚,他们是教宗权威和首要地位的坚定捍卫者。

 

尽管耶稣会对罗马的敌人进行了强力反击,但他们在罗马天主教会中的深远影响始终无人能及。两百多年来,耶稣会垄断了欧洲的教育体系,他们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名流和恶棍。他们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伏尔泰、路易斯·布努埃尔、菲德尔·卡斯特罗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他们真正重塑了天主教神学和哲学的教义,使其变得清晰易懂,成为神学和哲学的基础,即使是新兴动荡时代的新思维也不例外。他们为大众的虔诚实践提供了新的手段;他们推动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和传道学的研究;他们为神学院的司铎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他们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修会为榜样和启发,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修会家族。

 

他们是第一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天主教学者。他们在世俗科学领域成为佼佼者: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考古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生物学、化学、动物学、古文字学、人种学、遗传学。耶稣会士的发明和科学发现数不胜数,涉及最广泛的领域:机械工程、水力发电、航空学、海洋学、催眠术、晶体学、比较语言学、原子理论、内科学、太阳黑子、助听器、聋哑人字母表、制图学、语言学和遗传学以及中医学术。这些中随意抽取出来的,都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无穷知识。他们的手册、教科书、论文和研究在天主教和世俗科学的所有分支中都获得了权威地位。

 

他们是伟人,但只有一个目标:捍卫和传播教廷的权威和教会的教义。

 

他们并没有将惊人的精力和才能局限于科学领域。他们还把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变成了自己的领域。到 1773 年,他们在欧洲拥有 350 家剧院,耶稣会士的舞台作品是现代芭蕾舞的最初基础。1640 年,他们在魁北克建立了北美大陆上的第一家剧院。他们教会了法国如何制造瓷器。他们把西方人最早了解到的中国和印度文化带回欧洲。

 

他们翻译了梵文《吠陀经》。甚至洛可可时代的中国装饰品也来自中国耶稣会的出版物。太阳伞、香草、大黄、山茶花和奎宁都是耶稣会士在欧洲的创新。

 

耶稣会士作为探险家和传教士在远东的探索经历超越了他们同时代人最大胆的梦想,构成了一部听起来近乎神奇的史诗。耶稣会士的名字常年与一些地方联系在一起,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地方纯粹是幻想中的词汇(康巴鲁克峰Kambaluc 、国台峰Cathay、萨克达峰Sarkand、斯利那加峰Srinagar、卓拉格拉姆峰Cho Lagram、卓玛邦峰Cho Mapang、玛旁雍错峰Manasarovar、塔什雍错峰TashiIhumpo、科科聂尔峰Koko Ñor,以及被我们称为珠穆朗玛峰的卓莫龙莫峰Chomolongmo)。

 

在耶稣会成立未满一个世纪之前,耶稣会士是第一批进入西藏然后前往中国的欧洲人。耶稣会神父马泰奥·里奇(Matteo Ricci)是第一个证明马可·波罗笔下的契丹与中国是同一地区而非不同国家的人。1626 年,安东尼奥·安德拉德神父(Antonio Andrade)和曼努埃尔·马奎斯修士(Manuel Marquis)在萨帕朗的古格王国苏特莱杰河沿岸开设了西藏的第一座天主教堂。贝尼托·德·戈斯修士(Benito de Goes)被埋葬在中国长城的西北端。曼努埃尔·马奎斯修士的坟墓位于卡米特(Kamet),在扎斯卡山脉的山脚下,这里俯瞰着西藏西部的玛纳山口,这位善良优秀的耶稣会士于 1647 年在边境哨所长期监禁后去世。

 

1661 年 10 月 8 日,其他耶稣会士(奥地利人和比利时人)成为第一批到达拉萨的欧洲人,他们亲眼目睹了达赖喇嘛真腊的布达拉宫的修建。奥地利人格鲁伯(Grueber)神父是第一个正确确定拉萨在北纬 29 度 6 分位置的人。

 

他们以及其同伴的工作由一系列杰出的耶稣会藏学家继续进行,他们编纂了词典、语言研究、地图、地质调查和神学论著。他们的坟墓,如贝尼托·德·戈斯(Benito de Goes)和曼努埃尔·马奎斯(Manuel Marquis)的坟墓,标志着一个对于他们同时代的人来说如同对于我们来说月球背面一样遥远和禁止进入的地区。

 

这些人以及他们在其他地方的同仁,并非仅仅是 20 世纪 40 年代舞台剧中所赞颂的“孤独而勇敢的人”。他们并不像本世纪最后几十年许多耶稣会士那样,因宗教贫困和经济贫困而失去理智。他们的目标并非诸如“人类个体的完全解放”这类世俗且模糊的追求。他们是伟人,若论比例,他们效仿了斯科特(Scott)和皮尔里(Peary)在极地的后续壮举、希拉里(Hillary)在珠穆朗玛峰的成就,以及首批宇航员在太空和月球的功绩。但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是听从罗马教宗声音的耶稣会传教士。他们活着、工作着、死去,皆对圣座保持忠诚,因为他代表着宗徒伯多禄,而伯多禄象征着他们所信仰的救世主基督。

 

在耶稣会成立 200 年后的鼎盛时期,耶稣会士在几乎所有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与科学领域发挥了塑造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欧洲的任何政治联盟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各国政府面前占据着有影响力的地位;对重要人物和有权势的女性有着强大的建言能力。耶稣会士是首位造访大莫卧儿王朝宫廷的西方人。另一位则是首位在北京皇宫被宣布为官员的人。

 

由耶稣会士协助的历史伟人名单冗长: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Felipe II)、法国的路易十四(Luis XIV)、叶卡捷琳娜大帝(Catalina la Grande)、黎塞留枢机主教(el cardenal Richelieu)、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女王(la reina Cristina de Suecia)、玛丽·斯图亚特(María Estuardo)、拿破仑(Napoleón)、华盛顿(Washington)、加里波第(Garibaldi)、墨索里尼(Mussolini)、蒋介石。

 

耶稣会士起草条约,协商和平协定,在交战军队之间进行调解,筹备皇室婚礼,执行大胆的救援任务,作为罗马教廷的秘密特工,生活在充满敌意的地方。他们曾伪装成爱尔兰的养猪户、波斯的集市商人、普鲁士的商人、英国的小丑、印度尼西亚的海上商人、加尔各答的乞丐、孟买的苦行僧。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天主教有丝毫萌芽的可能,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愿意从事任何事情,正如他们所说,“为了上主更大的荣耀”,并服从罗马教宗。他们的影响力致力于教宗意志的扩展。身为耶稣会士意味着严格意义上是一名教宗主义者,这曾经是一个令人憎恶的词。

 

耶稣会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以至于罗马的普通民众为该修会的总会长创造了一个新称谓。他们称其为“黑衣教宗”,将他的全球权力与教宗本人进行比较,仅通过衣着来区分;伯多禄的继任者身着完全白色,而以依纳爵为榜样的继任者则穿着普通神父的简单黑色长袍。尽管这一流行昵称显然有些夸张,但罗马人足够接近事件中心,能够识别出谁在梵蒂冈内部行使着显著的一部分实际权力。

 

正如依纳爵所设想,“黑衣教宗”及其耶稣会团体之权力服从于教宗的意志,甚至预见到修会团体本身可能面临消亡。1773年,当教宗克莱门十四世决定(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必须在维持罗马教廷和解散罗耀拉修会之间做出艰难选择时,他单凭个人决策取缔了耶稣会。

 

通过一份正式发布的文件,他解散了23000名耶稣会士,并将总会长及其顾问送入了教廷地牢,同时迫使成千上万在世界危险地区缺乏支持的会士遭受流放与缓慢死亡。

 

教宗克莱门没有向任何人解释他对耶稣会的决定,他写道:“我们将原因铭记于心”。尽管如此,耶稣会还是服从了、 顺从地配合了他们自己修会团体的死亡。

 

四十一年后的1814年,教宗庇护七世认为教廷需要耶稣会,于是让它复活。在教宗的意志下,重生的耶稣会士以新的热情重新开始,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大量的工作,以确保1860年的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宣布:教宗的无误权威是由圣神启示的信仰和教义。

 

这种努力如此巨大且意义深远,对许多人而言显得极为可憎。以至于在取缔之后,耶稣会士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山那边的人”(ultramontanos),即那些支持居住在阿尔卑斯山另一边、位于罗马的主教的人。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称谓所蕴含的蔑视,清晰地反映了耶稣会始终不渝捍卫的核心理念:古老的罗马天主教信仰。根据这一信仰,教会中肩负基督全部权威的人与地球上的一个具体地理位置——罗马城——有着物理联系。此人作为罗马的法定主教,同时也是基督的个人代表。

 

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瑞士和英国,他们有主教、牧师、神学家和哲学家。他们在阿尔卑斯山的这一边自称为 “西斯蒙人”(来自山的这一边,即北边),反对罗马主教的权威和尊高的地位。

 

以最高教宗为中心的罗马天主教一直在西欧流传并延续到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刻,这主要归功于这些 “教宗的人”、他们的热情、他们对教宗使命的献身精神、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引导天主教思想演变的努力。因为耶稣会士无论涉足哪个领域,都会引入推理和理性的论述,并使之与光辉灿烂、充满活力的信仰相融合。

 

十六世纪,耶稣会士对天主教徒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体系植根于前科学和前自然主义的领域。在随后的四百年间,耶稣会士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改变了这一状况,尽管在此过程中他们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与磨难。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无畏的精神,耶稣会士帮助天主教徒坚守信仰,维持了作为虔诚信徒的身份。即使在1770年前后新思想与现代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天主教徒依然坚定地保持着对信仰的忠诚。

 

 

在耶稣会存在的四个多世纪里,他们时不时地被各国驱逐或取缔: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比利时、墨西哥、瑞典、瑞士。耶稣会士的名字与教廷的权威联系在一起,因此驱逐耶稣会士总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该国政府决心消除罗马教宗的权威和管辖权。当对他们使用武力时,他们就会躲藏起来,或者收拾东西离开,等待着有一天能够回来。

 

他们总是会回来的。即使没有到被驱逐的地步,也没有人对耶稣会士所代表的教廷抱有幻想,他们支持罗马教廷的行动经常被敌人歪曲。19 世纪初,在美国,新教反对派对耶稣会的憎恨就已经达到了极点,直截了当地表述为 “耶稣会将使罗马统治美国”。

 

对罗马教廷的认同和献身是耶稣会创始人依纳爵的意愿和意图,也是罗马教廷同意耶稣会建立的条件。事实上,耶稣会士用他们的生与死书写了 “教宗之人 ”以及 “教廷之人 ”的历史。

 

做为 “教廷的人”,无论是在南美洲奴隶中间度过一生的耶稣会士佩德罗·克拉弗神父,还是成为北京宫廷正式官吏的利玛窦神父,抑或是异教徒之王彼得·卡尼修斯神父——他以孜孜不倦的旅行、布道和写作,反对新教徒,从新教徒手中收复了整个省份和整个城市;或是在苏联古拉格集中营里遭受折磨十七年的 W. Ciszek 神父;或是在香港为战争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斡旋的雅基诺神父(Jacquineau ; 或是奥古斯丁·比阿神父,他曾在斯大林时代秘密地远涉苏联,为了充分了解苏联的情况,他走遍了苏联的大江南北; 或是塔奇·文图里神父,他的任务是向罗马教廷提出建议,以便在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与罗马教廷庇护十二世之间进行谈判。

 

无论他们是谁,在哪里,在做什么,每一位耶稣会士都铭记着基督教会的神圣结构,她以耶稣的代牧——教宗为基础,由主教、神父、修士和教友组成的圣秩制度与基督的代牧共同维护。无论他们是在哪一年或哪一世纪工作,每一位耶稣会士都知道,他们承诺在教宗领导下服务的天主教会与六世纪格里高利一世教宗领导下、十一世纪英诺森九世教宗领导下以及十五世纪四十年代保禄三世教宗领导下的教会是同一个教会。

 

跨越时空的遥远距离,让他们的意志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的,是耶稣会传奇般的服从意志,他们的特殊誓言是:他们承担的每一项任务都要服从教宗。

 

对于耶稣会的反对者而言,他们认为耶稣会对教宗的忠诚服务和绝对服从正是其令人反感之处。批评者们持续指责耶稣会扭曲了人文主义哲学。然而,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虽然并非耶稣会的支持者,但他的评价却显得公允:“哲学自认为从耶稣会那里遭受的些许冒犯,并不值得铭记。鉴于耶稣会士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微不足道的冒犯确实不值一提。”

 

在20世纪上半叶,耶稣会士的思想和形象达到了巅峰。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天主教在社会和文化领域迎来了复兴。这一时期,天主教徒不仅能够在科学、技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崭露头角,还能在艺术和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涉足新兴的科学分支,同时始终保持与天主教正统教义的一致性。

 

许多事情都证明了这一点: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和克劳戴(Paul Claudel)的诗歌和文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天主教徒的激进社会学;改变亚洲和非洲传教区的蓬勃发展的传教学;欧洲和美国令人生畏的辩护学派;教会的同质化在所有领域被展现出来。总之,它最终赢得了反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的尊重,尽管这种尊重是勉强的。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全盛时期,耶稣会的人数达到了顶峰,共有 36308 人,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传教士。耶稣会对教廷政策的影响力空前绝后,耶稣会在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中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耶稣会和天主教会内部,一些隐秘的根源正在逐渐腐烂。早在几十年前就潜伏于这些机构中的某些问题,如同恶性肿瘤一般长期保持沉默,但它们绝非良性。一些偶然出现的症状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个别耶稣会学者的零星反抗;某些团体公然滥用礼仪;偶尔将属灵活动与政治利益混为一谈的现象。然而,没有人预见到在20世纪60年代,教会、教廷以及耶稣会士将面临剧烈变革的冲击。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奇特现象,研究耶稣会在世俗化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特征,以及它在20世纪如何及为何偏离了初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并不是教会中的某个团体第一次与教宗决裂并挑战其权威;然而,这是耶稣会首次明确地与教宗对抗,旨在终止教宗的特权,废除天主教会的圣秩制度,并建立新的教会制度结构。此外,这也是耶稣会首次以集体形式或通过其个别成员承担社会政治使命。

 

依纳爵创建耶稣会的目的只有一个:捍卫教会和教廷。十六世纪,教宗赋予了耶稣会正式的生命,使这一宗旨成为耶稣会的使命和存在的理由。

 

作为一个机构,耶稣会始终与罗马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成员通过神圣誓言对教宗宣誓绝对服从。四百二十五年以来,他们一直与教廷并肩作战,传播教义,承受失败,捍卫立场,分享权力,抵御敌人的攻击,不断促进教廷的利益。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许多人将他们视为 “教宗的人”,就像他们将自己视为 “教宗的人 ”一样,几个世纪以来,教宗授予的许多非凡特权都象征他们对耶稣会的信任。

 

可以说,作为一个修会团体,他们直到 1965 年才逐渐偏离这一承诺。这一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结束了四次会议中的第一次会议,佩德罗·德·阿鲁佩·贡德拉(Pedro de Arrupe y Gondra)当选为耶稣会第 27 任总会长。带着对大公会议本身所带来的变革的殷切期望,耶稣会开始采纳新的反教会传统和社会政治倾向,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新的反教廷和社会政治形态一直在暗中发展。

 

这种迅速而彻底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它的使命和存在理由,也并非偶然。这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且有意识的行动,由阿鲁佩作为总会长提供了鼓舞人心且富有热情与能力的指导。然而,对于大型宗教机构而言,人们对于印象的改变往往不是轻易或快速实现的。

耶稣会在数百年间所赢得的声誉,成为其在过去二十年中悄然形成全新形态的最佳掩护,这一新形态与过去截然不同。事实上,耶稣会的光辉历史成功地掩盖了这一彻底转变,使其几乎不为人知。新的耶稣会领导层则将当前的形象展示为对依纳爵精神和忠诚度的最新、最崇高的体现。

 

对于广大天主教徒而言,无论是神职人员还是平信徒,都难以想象耶稣会竟然传播一种全新的教会观念,不仅与三位教宗发生冲突,还贬低、欺骗并违抗他们,甚至希望每位教宗早日离世,以期待下一任教宗能赋予他们更大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在若望·保禄二世担任教宗期间,耶稣会与教廷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这位充满魅力且坚韧不拔的教宗凭借其在波兰与马克思主义者斗争的丰富经历登上了教宗宝座。他的一切行动,尤其是他的目标、计划和作为教宗的策略,都表明了他对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来罗马流行做法的彻底转变。从当选的那一刻起,若望·保禄二世显然遭到了梵蒂冈官僚机构中许多成员的反对。然而,即使是资深观察者也未能充分意识到,他还面临着来自耶稣会的挑战,后者在其权威和议程问题上对其发起了猛烈的质疑。

 

自1978年若望·保禄二世登上圣伯多禄宝座以来,无论他采取说服、对话还是直接干预的手段,都未能消除或软化耶稣会对其的坚决态度。迄今为止,耶稣会一直成功地回避了教宗将其逼入绝境的努力,而其行为模式也在不断被更广泛的群体效仿。然而,正如博爱会所警告的那样,这位波兰教宗并非另一个保禄六世。他拒绝表现出无能为力的姿态,相反,他刚刚发起了新一轮的行动,这次是在他自己选择的战场上。

 

正如若望·保禄二世所体会到的,耶稣会在应对教宗的任何新攻势时,都将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精明。事实上,在最近一次直接对抗中,首先采取行动的是耶稣会而非教宗,他们试图通过此举从教宗和罗马教廷的圣秩制度中夺取主动权。

 

无论最近的这场运动以及随后必将发生的其他运动的结果如何,毫无疑问,在我们这个时代,罗马教廷为之奋斗的那些东西是耶稣会成员所不能接受的,而耶稣会为之奋斗的那些东西也是罗马教廷的敌人,因此也是罗马教廷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尽管教廷和耶稣会各自处于对方的对立面,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强大的相似性。而这些相似之处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战争将达到很少有战争能达到的毒害程度和范围。

 

第一个也是最强烈的相似之处是不可剥夺的神圣使命感,这是教宗和耶稣会的行动本能。两者都声称自己的行动完全是为了天主普世子民的共同利益,为了基督在伯多禄建立的教会的崇高地位。

 

其次,作为拥有人力资源和影响力的组织,两者都掌握着巨大的世界权力杠杆。每一方都将其精力和资源用于特定的局势,并具有特殊、具体和明确的目的。

 

然而,这并非第三个相似之处。在人类活动所固有的激情和表面混乱中,教廷和耶稣会均在全球层面上运作,其动机超越了人类情感的脆弱性所能触及的范围。两者都珍视当下的价值,重视他们所处的每一个时刻;但同时,他们都拥有坚韧的记忆,并不断根据对未来愿景的期望来衡量自己的计划与行动。两方都认为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坚信自己拥有充足的时间。

 

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我们能够最清晰地预见所有争斗不可避免的结局。从天主教会的角度以及经典的依纳爵耶稣会视角来看,存在一个超越性的维度和另一种人类存在的条件,这种更高层次的现实支配着教宗与耶稣会之间的冲突。

在这一框架中,智慧之善神与智慧之恶神这两种宇宙力量,分别以天主和路济弗尔为代表,正在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战斗,旨在争夺对全人类的主导权。这场战斗只有通过复杂的人类情境中的具体细节才能得以显现和识别。

 

根据同样的经验法则,任何有形的事物和每一种人类情境都受到形而上学与永恒因素的影响。简而言之,教宗与耶稣会之间的争斗正是在这一超验层面上展开的。在这个层面上,唯有教宗享有神圣的时间承诺。

作为当代事件的旁观者,我们无法预见在我们必须将其视为灾难的地方会萌发出什么样的善的种子。我们离这些事件太近了,我们缺乏视角,也缺乏远见。透过历史的玻璃,我们看到的是阴云密布。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如果目前耶稣会中存在的极端主义被压制下去,耶稣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极端主义是导致耶稣会放弃天主教基本教义、以社会政治解决方案取而代之,进而放弃耶稣会作为 “教宗的人 ”这一首要使命的原因。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回顾并对其处境做出最善意的指责时,及时改革耶稣会并恢复其最初的魅力似乎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说 明
下一篇:第一部分 指 控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