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教会的教义取消了次因(secondary causes)——特别是人类活动——的作用。事实上,次因是在第一因(First Cause),即天主的影响下运作的。天主作为第一因,不仅使这些次因存在,还使它们作为因而存在。我们说人类行为是其效果的真正原因,,同时承认这些行为是在普遍运作的第一因影响下进行的,并非否定次因,而只是将万事归于正确的秩序。人类的行为并不会改变天主圣意(Providence)的安排,而是实现这些安排。因为天主在祂的计划中已经包含了这些特定的人类活动或祈祷。例如,农民播种并施肥,但果实是千百种相关原因同时作用的结果,农夫和技术都无法控制这些原因;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天主。
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深入探讨第一因(primary causality)与次因(secondary causality)之间的关系。我们只需牢记超越因(transcendent Cause)与自然秩序内的运作因之间区别,并避免错误地将它们视为平等且同时并存的原因,而事实上它们是在不同的层次中起作用的。例如,农民、阳光和雨水共同作用,使土壤变得肥沃,但这些作用者本身都受到超越因(即天主)的制约。将同一个效果同时归因于第一因和次因并不困难,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层次上运作的。
祈求式祈祷(petitionary prayer)的合理性基于天主圣意(Providence)的教义。人类可向天主祈求物质与灵性上的降福,而无需否认受造物自身的真实因果性,因为受造物因果性本身就是由天主赋予的——天主赐予万物存在与运作的能力。15
例如,难道病人的痊愈因为通过了医生的治疗,就不来自天主了呢?医生是否是一个独立于第一因之外的原因呢?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 “两者皆是”。
我们已经看到16,异教认为向天主祈求德性和正确有序的意志是荒谬的,而基督教却将这些视为最重要的祈祷内容。正如礼仪中所祈祷的:“主啊,我们恳求你聆听我们的祈祷,使我们因祢的恩宠而能在顺境中谦卑,在逆境中不动摇17”。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向天主祈求正确引导的意志(尽管我们因渴望它而已经拥有这种意志),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祈求世俗的福祉,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渴望德性而获得世俗福祉。即使世俗福祉的重要性不及德性本身重要,这一原则仍然成立。18
法国主教团的教导甚至与《天主经》相矛盾。在《天主经》中,我们祈求“日用的食粮”,尽管这食粮是“大地的果实和人类双手的劳作”(如新礼弥撒中的奉献经文所述)。虽然食粮确实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食粮是我们的,但基督命令我们向天父祈求它。
梵二前的礼仪经常使用祈求世俗福祉的祷文,例如为避免瘟疫、为病人、为战争时期的许愿弥撒,以及为饥荒、为地震、为求雨、为祈求晴朗天气19等特殊祈祷。但很显然,在一个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科技上,并声称要从基督教中清除所谓的古代多神教残余的文明背景下,那些虔诚、富有表现力和灵感的“特祷文”,不得不让位于对化学肥料的“开明”使用20。尽管如此,第一超越因仍然在次因中活跃运作,即使“求祢赐予并保护大地的果实21”这一祈求已从祷文中删除,我们可以继续向这第一因祈祷。
备注:
14.《神学大全》:圣多玛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第一部分第22题第3节(回应第二条)和第二部分第83题第2节中讨论了天主的眷顾与祈祷的意义。
15.教会对祈求式祈祷的认可:教会承认、批准并鼓励祈求祈祷。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应向天主祈求,但道德上的善(即德行)是绝对应求的,而其他事物则是相对的,并作为达到道德善的手段。这是一个深奥的教义。在天主圣殿中,每一千个为恢复健康、在危险中得保全或从某种危险中安然无恙而举行的感恩仪式中,几乎找不到一个为生命的皈依、放下不当的仇恨或坚持某种善意的感恩仪式。
16.参见第281段:关于异教与基督教对祈求祈祷的不同态度的讨论。
17.“主啊,求您垂听我们的恳求,使我们因您的恩宠,在顺境中谦卑,在逆境中安忍。”
18.法国主教团对祈求祈祷的拒绝可能也源于他们对圣人敬礼的反感,因为祈求游行中会咏唱诸圣祷文。
19.“为避免瘟疫”、“为病人”、“为战争时期”、“为饥荒时期”、“为地震时期”、“为求雨”、“为祈求晴朗天气”。
20.1976年夏天,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和美国大片地区遭受严重干旱,田地干裂,饥荒威胁迫在眉睫。保禄六世在一次《三钟经》讲话中劝勉听众“求助于天主,我们的天父,祂甚至掌控着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也许祂正在等待我们谦卑和虔诚的怀着信德的祈祷,以恢复季节的平衡、土地的肥沃、河流的水源,并为一切生物解渴。”《罗马观察报》1976年7月5-6日,随后刊登了一篇祈雨祷文。
21.“求祢赐予并保存大地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