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亡不再是人们自愿接受并将自己奉献给天主的行为,从而失去其危机或分离的特征,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天主教葬礼绘画中筛子所描绘的73(筛子象征筛选与审判),那么葬礼本身也会失去其庄严性。
当永生信仰减弱时,死亡的严肃性和庄严性也会随之下降,因为死亡逐渐被视为世界历史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同样,葬礼仪式和习俗也会衰落,取而代之的仅仅是处理尸体。意大利语中的“把死人处理掉74”(mettere via un morto)一词充分展现了这种悲剧性的残酷;埋葬某人等同于除掉他,将他从所有人类团体中剥离。
(评注: 当死亡被视为偶然事件时,其庄重性与严肃性也会下降。葬礼不再是对逝者的尊重与对复活希望的宣认,而仅仅是对尸体的处理。)
由于“人类之城”将生命等同于感官享受,因此它厌恶对死亡的任何关注。但是,“把某人收拾掉”与基督宗教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基督教不仅相信来世,而且相信生命的延续,一种生命是另一种生命的前奏。事实上,今生与来世之间并不像现代思想家所想象的那样强烈的对立,他们认为这种对立会导致两种生命彼此破坏。正因为与永恒命运息息相关,死亡这一行为通过这种延续性获得了一种庄严和尊严,同时也是社区和教会关注的对象。
并非所有地方都如此,但在法国的一些教区,整个团体都会聚集在临终者身边,并持续数天诵念圣咏、祈祷以及其他虔诚和敬礼活动。一个人在临终前不会被遗弃,不会让他独自完成这决定性和艰难的临终行为。
(评注:在传统中,死亡被视为一种团体事件,而非个人的孤独经历。整个团体的陪伴与祈祷为临终者提供了极大的安慰与支持。)
那美妙的《助善终引75》(Ordo Commendationis Animae)将温柔与痛悔,以及最勇敢的希望结合在一起。这祈祷时刻不停地陪伴着临终者,恳求天主,呼求天神与圣人,并痛斥魔鬼。此礼仪非常具有团体性,把天神的教会、天上得胜灵魂的教会与地上旅途中的教会联合在一起;礼仪基于审判与慈悲的观念,以基督宗教的全部力量与美丽环绕守护临终者,礼仪中还要诵读《耶稣受难祷文》,,并在临终弟兄的临终时刻回忆吾主整个受难经过并宣告吾主所施行的一切救赎之举。当死亡时刻临近时,礼仪变得更加紧迫恳求:“当死亡时刻临近时,所有在场者应跪下,热切祈祷76”。
(备注:《助善终引》是天主教传统中为临终者举行的一种礼仪/集体祈祷,旨在陪伴他们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并将他们的灵魂交托给天主的慈悲与眷顾。这一礼仪结合了温柔、痛悔与大胆的希望,通过祈祷、圣咏和呼求天神与圣人,帮助临终者与团体共同面对死亡的奥秘。)
因此,在诵念了《临终祷文》(梵二前中国的传统经本中,就包括了这些祷文),死亡的行动在一个真正团结的团体中得以完成,正如“同生共死”(et commoriendum)所表达的77。 这一仪式是天上和地上整个教会的行动,共同支援临终者,而临终者也尽其所能参与其中,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部分,则其他人代他完成。
接下来的葬礼仪式是虔诚的表达和代祷的场合,人们会用烛光、焚香和洒圣水尊重逝者遗体。主祭司铎不发表任何祷词,甚至被禁止留下来听他人发表的葬礼悼词78。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七天、第三十天,以及周年纪念日,人们都会重复举行纪念与祈祷死者,并常常咏唱《亡者日课》。遗嘱中会详细规定这些事项,包括捐赠弥撒、为善工遗赠、奉献大赦,以及对坟墓的具体要求。
评注:
1. 葬礼的虔诚表达
· 蜡烛、香炉与圣水:这些象征物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对复活希望的宣认。
· 代祷的重要性:葬礼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为他们的灵魂祈求天主的慈悲。
2. 神父的角色
· 主礼神父不会发表颂词,甚至被禁止留下聆听他人发表的悼词。这体现了葬礼的庄严性,而非世俗的赞美。
备注:
73.我在前面提到的《瓦尔索尔达介绍》一文中,描述了洛吉奥(Loggio)墓穴中的绘画,其中就阐述了这种艺术的深刻内涵。在贝尔加莫省的塞里亚纳山谷的克鲁索内和特伦特省的伦德纳山谷的平佐洛的画作中,这种艺术也很明显。
74.“安葬亡灵”。
75.为临终者的灵魂祈祷。
76.“临终时,所有在场的人尤其应该跪下虔诚地祈祷”。
77.在为临终者举行的仪式中,各种祷文的开头都是: “信者灵魂“,祈祷: ”吾主救尔仆灵魂“,祈祷词中包含 ”主啊,请承认你的受造物"。这样就有了一个“真正的联合在一起 ”的团体。
78.教会礼仪的准则是 “让平等成为现实”(fiat aequalitas)。仪式本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某些人偶然添加了华丽的仪式而有所改变。赞美不应归给任何人,而是为所有人祈祷。引进新教对死者的赞美性言论是完全不可取的。通常,司铎往往并不认识死者,然后,就不公正的说,或一言不发,或者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对于那些卑微的人,神父往往只字不提,而对于那些在世界上拥有显赫地位的人,神父则会在葬礼上长篇累牍地讲下去,不管这个人是否信教,也不管他是否有宗教信仰。似乎教会急于在死者死后将他并入自己的麾下。佛罗伦萨大主教在参加欧亨尼奥-蒙塔莱的葬礼时所说的话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枢机主教科伦坡提议将曼佐尼的遗体移至米兰大教堂也是如此。关于这最后一件事,请参阅《意大利日报》,1983 年 9 月 23 日和 29 日,我在那里表明支持这种转移曼佐尼的遗体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