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旧约》中提到的天主的义怒有何含义,在基督教教义下,天主所施加的惩罚都是祂的正义和仁慈的一部分,都有其道德目的;它们引导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是天主赐予我们无偿恩宠;它们引导我们将生命投入到可以实现我们存在的道德目标的活动中31;它们促使我们更加乐于助人,更加同情近人;它们使我们能赔补自己和他人的罪孽。传统礼仪中的祈祷文,正是从天主的公义和慈悲的角度,正确看待天主的鞭笞:“主啊,饶恕吧,饶恕祢的百姓吧;使他们在应受的刑罚中得到净化,在祢的慈爱中重获新生32”。
1971年《罗马观察报》一篇题为《人的角色》的文章中存在双重错误。首先,文章没有形而上学的因果关系概念,因为作者没有认识到,受造物和造物主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共同起作用的两个同类原因,而受造物的因果作用依靠非受造物的因果(天主)。其次,作者认为天主圣意应引导人们在现世获得幸福,如果幸福得不到实现,那么天意就是有缺陷和不公正的。事实上,天意是一种普遍秩序,包含整个时间和永恒,它只有在末世论中,即在来生中,才能实现道德美德与幸福的公正统一。因此,如果义人永远受苦,天意这才是有缺陷的。义人在现世的幸福只是一种期望的幸福,这期望的幸福不是指向有限的善,而是指向无限且终极的善。
由于忽视了超越性的因果关系,《罗马观察报》提议把天意部分地从天主剥离,并将其交给人类,从而引入了一种二元论。文章称:“我们必须了解的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被一种关于所谓天意的极为偏差的论证所掩盖。
是人类,而不是天主,对这个世界负有责任,天主确实创造了这个世界,但却把它交给了人来管理。我们所说的天意是通过人的决定来行使的”。如果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因(天主)是通过低于它的次因来统治世界,那么这说法就具有真实的意义;但在这里,它有一种错误的意义,因为作者认为次因与第一因是平等的,即,次因就是第一因。在讨论重大自然灾害问题时,作者将其全部归咎于人为因素,并认为总有一天可以完全消除地震、洪水和雷电。
的确,作者试图缓和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天意论,转而谈论消除灾难的后果而非灾难本身。然而,很明显,天主教关于天意的概念在这里被曲解了,而且隐含地采用了技术化的人类统治论33。
由于作者末能理解诸如“天意的不幸”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受造界的伦理目的而存在,因此作者轻率地断言:“当我们想到婴儿所遭受的可怕疾病时,人类苦难是对人类罪恶的惩罚的说法很难让我们信服……无论我们对原罪教义如何理解,它都不允许我们坚持认为孩子应该遭受这样的苦难”。作者在不知不觉中摒弃了原罪教义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正如圣托马斯所教导的,“死亡和一切身体缺陷,都是对原罪的惩罚34”。这也不仅仅是某一神学学派的论点,而是默示真理的一部分:“罪的代价就是死亡”,“肉身因罪而死”。若望.保禄二世重申了这一真理:“苦难的神学根源在于罪的奥秘35”。
《罗马观察家报》这篇文章关于恶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出自于自然主义,将伦理决定的结果归咎于自然,并且没有认识到存在着一种“自然之罪”,即原罪,这与任何个人的本罪不同。最后,它未能认识到,正是原罪的存在解释了世界上的邪恶,并证明了天主圣意的正义性36。
备注:
31.1943 年 7 月 19 日,罗马遭受轰炸,许多人在轰炸中丧生,庇护十二世在向罗马人民发表的讲话中祈祷,愿这一不幸能转化为更坚定的信仰,使 “每个人都能通过完全服从天主的旨意,来履行自己的基督徒职责”。O.R., 1943 年 7 月 21 日。
32.“主啊,饶恕吧,饶恕祢的百姓吧;使他们在应受的刑罚中得净化,在祢的慈爱中重获新生”。
33.“人类统治”。见第 210 和 218 段。
34.《神学大全》,I,I1,q.85,a.5。“死亡和随之而来的一切身体缺陷(丧失原初正义后),都是原罪的某种惩罚”。
35.《圣保禄致罗马人书》,6:23 和 8:10。“罪的工价是死亡“,”肉身因罪而死"。若望.保禄二世重申了这一真理:“苦难的神学根源在于罪的奥秘”。O.R., 1982 年 12 月 24 日。
36.参见第97段的脚注。如果,就像一些教会圣师明确教导的那样,人性在人类的堕落中完好无损地存在于纯粹的自然中,那么自然界的其余部分也会完好无损。但人类丧失了对自然的超自然统治权,于是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却没有改变自然本身,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无生命的物体。[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