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本土语言无疑分裂了天主教的崇拜,结束了过去曾与天神合唱的和谐赞美之声。但是,1969 年 4 月 3 日颁布的弥撒官方拉丁文本至少应该对这种分裂有所限制。不同的本土语言译本应遵循新的拉丁文本,都必须经罗马批准。它们应该严格遵守新的文本,因为任何翻译都需要完全一致,因为正如“翻译”词义所指是将同一思想从一种习惯用语转换成另一种习惯用语。但是,“梵二后时期”典型的新颖和变革精神对新的拉丁圣经和礼书产生了强大的影响,这种精神展现出一种趋势,既普遍主观化,又抛弃一切对教会传统和宗徒信德宝库的确定参考。就意大利语译本而言,这种独立精神在译文与拉丁语原文的许多分歧点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所谓的意大利文版本,在许多方面是一种新的文本,体现了原有改革中的全面改革。我们将从意大利主教会议1969年出版的弥撒仪式中举出一些例子。这些改动涵盖了从词汇到语法的整个领域,但都显示出同样深刻的心态变化。有时,它们似乎是既定政策的表达。例如,意向性表述一般都被事实性表述所取代。在现代语言中,确实有一种倾向,就是避免将人的思想组织成一个强有力的演绎推理结构,而是将思想分解成一连串简短的陈述。但这种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因果关系理论的厌恶:一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被一件事接一件事的简单连续罗列所取代。在天主经之后立即念诵的祷文中,我们读到: Da propitius pacem...ut a peccato simus semper liberi等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赐予平安,从而救我们脱离罪恶”。但意大利语版本是: Concedi la pace...e saremo sempre liberi “赐予平安.....以及我们永远自由20”。
同样,在将临期第一主日弥撒的序章,拉丁文是 Nobis salutis perpetuae tramitem reseravit, ut capiamus quod nunc audemus exspectare promissum,即 : “祂为我们开启了永恒的救赎之路,从而使我们能获得我们现在敢于盼望的应许”。但意大利文是这样说的: Egli ci apr la via...e potremo ottenere “他为我们开路......以及我们就能得着21”。
被赐予平安,因此而摆脱罪恶;以及开辟道路,从而获得我们现在所盼望的结果,这两个例子失去了所有的因果联系,变成了事件的单纯罗列。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地发生,但整件事不再被描绘成对天主旨意目标的实现,而是对要求我们合作的实现。这就好比说:“提多Titus喝药是为了要好起来”和“提多Titus喝药,他好起来了”这两个命题是意思相同的。不再有事件相互的效果,只有独立的事件;不再有目标或责任,只有事实。任何人只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废除了目标意味着什么,就会意识到它与现代哲学的去实体化和反形而上学心态有着深刻的联系22。
备注:
20."赐予平安......我们就永远免于罪恶。”
21.“他为我们开路......我们就能得着”。
22.由于整个翻译的特点各不相同,参差不齐,有时会出现将事实陈述变成意图陈述的情况。在献祭中,“ex quo nobis fiet panis vitae ”被译为 “perché diventi per noi cibo di vita”,即 “祂将成为我们的生命之粮 ”变成了 “为了使他能成为我们的生命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