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中描绘了两类人。一类是“世上有名的伟人”,他们是巨人的种族、城市的创建者、勇猛者、征服者:他们的目标是人类事物的发展和扩张。另一类人,他们是天主之子,以绝对和无条件地臻于全德为目标,他们只是偶尔、间接地关注对地球的掌控。在《福音书》中,这两类人分别被称为今世之子和光明之子。“黑暗之子比光明之子更精明”,“比光明之子更精明”是指黑暗之子对世间万物的精明,而且仅仅是在他们的世俗事上,比着光明之子,是更精明的。
圣奥古斯丁在其巨著《天主之城》中,将人类历史描绘成两座城的交织,一座以天主为中心,甚至蔑视这个世界,另一座以人为中心,甚至蔑视天主。前者指的是那些追求全德的人,后者指的是那些追求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自我完美的人。后者是彻头彻尾的尘世之人,而前者则是在过渡中是尘世之人,在终结中是天国之人4。但圣奥古斯丁归因于,人类之城对天主的蔑视并不总是同一种。有些人绝对地将人的天堂排除在他们的人生观之外,并攻击天堂这一概念,认为它不利于人类在尘世上实现真正的命运。
今天,正是这些人在试图建立无神论文明。这就是圣奥古斯丁意义上真正的“魔鬼之城5”(civitas diaboli),它建立在鲜血和谎言之上,旨在消灭基督教。但还有一些人,也许是更大的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公开抨击人的天堂观念,但他们自己却从不努力去实现它,而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走向纯粹的现世完美的理想,或今世 (Diesseitigkeit) 的理想。这就是介于其他两者之间的“人类之城6”。它把人类的善与道德上的善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将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的福祉与人类的福祉分离。它将一切都导向世俗的进步,把掌控这个世界作为人类存在的全部目标。但是,基督教教导人们,人的全部目标是侍奉和享受天主:因为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7。
因此,有三座城市:一座是导向超性的目的,这是这座城最渴望的;一座是攻击超性的目的,这座城热爱世界高于一切;最后一座是完全无视超性的城市。这三座城交织在一起,各自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自己的、往往难以区分的轨迹。无论是梵二后教会为了向世界开放而转而信奉的“人类之城”,还是梵二后教会以软弱无力的方式攻击的“魔鬼之城”,但通过宣称实际上依赖的东西的独立性,导致了人与自己的灵魂分离。
3. 《圣路加福音》,16:8主人就夸这个不义的理家,办事精明。因为这世俗之子,在他们的世俗事上,比着光明之子,是更精明的。
4. “途中 ”和 “目的”。
5. “魔鬼之城”。
6. “人类之城”。
7. 《训道篇》,12:13。“因为这是众人的义务”。(参见纽曼枢机主教在 “大公会的困难 ”中关于 “天主教国家的社会状况 ”的演讲。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