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二十世纪天主教会变革研究(正在翻译的初稿)列表
·目录
·作者间介
·第一章 危机
·2. 否认危机
·3.次要基督教的错误
·4.危机在于未能适应
·5.调整教会适应世界的矛盾。
·6. 进一步否认危机
·7. 教宗认识到了方向的迷失。
·8. 危机的伪积极性。虚假的宗教哲
·9. 进一步承认危机
·10. 对危机的积极解释。错误的宗教
·第二章 历史概述: 教会的危机
·12. 教会的危机:耶路撒冷(公元5
·11. 进一步错误的宗教哲学。
·13. 尼西亚危机(公元 325 年)
·14.中世纪的偏差。
·15. 路德派分裂的危机。基督教理想
·16. 基督教理想的进一步广度。其局
·17.路德教义否认天主教原则。
·18. 路德的异端邪说,续。诏谕《主
·19. 独立原则与教会中的弊端
·20. 为什么案例论没有在教会造成危
·21. 法国的革命
·22. 独立原则。信仰的权威。
·23. 法国大革命时期教会的危机。
·24. 庇护九世的《时代谬误纲要》
·25. 时代精神:亚历山大-曼佐尼
·26. 现代主义危机 第二次教义大纲
·27. 前天主教危机与第三次教义大纲
·28. 《人类通谕》(1950年)
·第三章 梵二大公会议的筹备
·29.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筹备情
·30.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自相矛盾
·31. 梵二大公会议自相矛盾的结果,
·32. 梵二会议自相矛盾的结果、续。
· 33. 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目标。
·34. 梵二的目标 司铎职务
·35. 对梵二会议乐观的期望。
·36.蒙蒂尼枢机主教的预测。他的极
·37. 灾难性预测。德日进著作中存在
·38. 梵二开幕词 世界的对抗。教会
·39. 开幕词 梵二文本和含义的模糊
·40. 开幕词。对待错误的新态度
·41. 拒绝大公会议的筹备工作。破坏
·42.大公会议的纪律法令框架继续被
·43. 打破纪律法令框架的结果。是否
·44. 教宗在梵二采取的行动 《教会
·45. 教宗在梵二采取的进一步行动。
·第四章 大公会议的议程
·46.大公会议在第四届会议闭幕词中
·第五章 后大公会议时期
·47. 拋开大公会议。大公会议的精神
·48. 拋开大公会议。大会会议文本的
·49. 梵二会议后的新诠释学。语义变
·50. 梵二会议后新的诠释学,继续,
·51. 梵二会议后的特点。变革的普遍
·52. 梵二后时期,续。新人。牧灵宪
·53. 教会不可能发生彻底的变革。
·54. 教会里不可能有彻底的变革,续
·55. 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教会的诋毁。
·56. 对诋毁传统教会的批判
·57. 对初期教会的错误看法。
·第六章 梵二后的教会。保禄六世
·​58. 教会的神圣性。一个护
·59.教会的大公性。反对。教会作为
·60.梵二后教会的合一。
·61. 教会在等级制度中的不统一。
·62. 教会因 "人类生命 "通谕而分裂
·63. 教会继续因《人类生命》通谕而
·64. 荷兰教会分裂。
·65. 放弃权柄。保禄六世他的信心
·66. 历史上的相似之处。保禄六世和
·67. 治理与权柄。
·68. 放弃权柄,续。法国的教理问答
·69. 保禄六世的性格。自画像。枢机
·70. 在梵二后的教会中,“是”与“
·71. 放弃权柄,续。教廷的改革
·72. 对罗马教廷改革的批判。
·73. 梵二变革后的罗马教廷。缺乏精
·74. 罗马教廷的变革,续。文化上的
·75. 放弃了权柄的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76. 修订协议,续。
·77. 保禄六世的教会。他在 1974 年
·78. 保禄六世不切实际的时刻
·第七章 司铎职分的危机
·79. 神父的叛逃。
·80. 神父背叛的教规合法性。
·81. 改革天主教司铎职分的尝试。
·82. 唐·马佐拉里对天主教神职人员
·83. 普世司祭职和按立圣职
·84. 对“司铎是一个和其他人一样的
·第八章 教会与青年
·​ 85 梵二后教会在青年问题
·86. 青年人的特性 – 对欢乐人生的
·87. 保禄六世对青年的演讲。
·88. 教会中的青少年主义,续。瑞士
·第九章 教会与妇女
·89.梵二后的教会与女权主义
·90. 对女权主义的批判。女权主义就
·91. 女性主义神学。
·92.教会的平等主义传统。妇女的从
·93. 天主教传统中妇女的从属地位。
·94. 捍卫教会关于妇女的教义和实践
·95. 天主教对妇女的提升。
·96. 道德沦丧。
·97. 端庄的哲学–天生的羞耻感
·98. 个人耻辱。赖希
·99. 主教关于性行为的文件–枢机主
·第十章:身体崇拜与补赎
·100. 现代身体崇拜和教会。
·101.梵二如是说: 体育竞技运动是人
·102. 将体育运动作为兄弟情谊的激
· 103. 实践中的身体崇拜。
·104. 补赎精神与现代世界。减少禁
·105. 新的补赎规定
·106. 补赎改革的起因。
·107. 补赎与服从
·第十一章 宗教和社会运动
·108. 放弃政治和社会行动。
·109. 天主教保守派的消失或转变。
·110. 教会在意大利离婚和堕胎运动
·111. 意大利的教会与共产主义。19
·112. 法国教会与共产主义
·113. 虔诚的基督徒
·114. 对立面的削弱。
·115. 《和平于世》中的原则和运动
·116. 论基督教社会主义 – 托尼奥
·117. 蒙图克拉尔神父的教义与教会
·118. 从马克思主义选择到解放神学
·119. 对“十七人会议”文件的评判
·120. 某些基督徒的选择,续。 弗拉
·121. 研究弗拉戈索主教的学说。
·122. 支持“十七人”的解放神学。
·第十二章 学校
·123. 梵二后教会的学校。
·124. 天主教学校的相对必要性。
·125. 天主教教育大会 1982 年 10
·126. 天主教对天主教学校的排斥。
·127. 现代教育学 教义问答
·128. 新颖的教学法
·129. 梵二后天主教教义中的邪恶知
·130. 教导与权威. 教理讲授。
·第十三章 教理问答
·131. 教理问答的解体 1977年主教
·132. 教理问答的解体–阿鲁佩神父
·133. 教理讲授的解体–勒杜先生、
·134. 意大利教理问答的革新与空洞
·135. 罗马教理讲授者与教宗的会面
·136. 《新编教理问答》与教宗若望
·137. 新编的教理问答不是教理问答
·138. 恢复天主教的教理问答。
·第十四章 修会
·139. 梵二后教会中的修会。
·140. 原则的改变。
·141. 梵二革新根本性的转变。
·142. 梵二后改革中的修会美德。贞
·143. 贫穷与顺从
·144. 修会对服从的新概念。
·145. 罗斯米尼关于修会服从的教导
·146. 服从会规与修会团体生活
·第十五章 皮浪主义
·147. 论证的神学背景。
·148. 教会中的皮浪主义。枢机主教
·149. 贬低理性 — 沙利文,创新者
·150. 贬低理性,继续 — 帕多瓦神
·第十六章 对 话
·151. 梵二后的“对话”与讨论主义
·152. 对话哲学。
·153. 对话的适当性。
·154. 对话的目的 – 保禄六世、非
·155. 对话是否总能带来丰富内容。
·156. 天主教的对话
·第十七章 动员主义
·157. 现代哲学中的动员主义。
·158. 对动员主义的批判。乌戈-福斯
·159. 教会中的动员主义。
·160. 动员主义与转瞬即逝的世界。
·161. 新神学中的动员主义。
·162. 末世论中的动员主义。
·第十八章 信仰的美德
·163. 拒绝自然神学–枢机主教加隆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72. 对罗马教廷改革的批判。
72. 对罗马教廷改革的批判。
浏览次数:126 更新时间:2024-9-17
 
 


在第 40 41 段中,我已经谈到了这一立场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联系,稍后我还会再谈。在此,我只想指出在司法和心理学上混淆了人和物,而这正是改革的基础。过去有《禁书索引》,而不是《禁书作者索引》。在有关改革的争议中,这一区别继续被忽视,就像在改革本身的实施过程中一样。正如人们所说,在不听作者解释的情况下就对一本书做出判断,这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一篇文章的精确意义必须从作者的意图或他对其给出的解释中收集,而不是从写作本身,那么就会有这种情况。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自己的意义的内容。它是由文字组成的,而文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使用文字的人,因为文字本身就具有客观的意义。作家需要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主观意义与语言的客观意义结合起来。一个人可以有意说一些实际上没有说的东西,因此,好的写作,即真正的写作,其标志就是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反之,坏文章的标志则是说了本不想说的话。因此,一本书可以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而作者却认为自己是有神论者。

  一本书出版后,作者所做的补充并不会改变该书的性质。即使补充不可能改变的性质,使完全无可指责,但就已经发行的书籍而言,也不应注意到这补充。原因显而易见。作者随后可能做出的正当辩解性补充并不能伴随他的书籍到达任何地方,发行的书只能独自运行:Parve sine me, liber, ibis in urbem小书,你自己可以去罗马,不用带我去”76

  这是一个区分一物与另一物、区分人与书的问题。就像柏拉图77所做的那样,一本书不像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转来转去让别人理解他,也可以澄清、完善和解释:一本书说的永远是同一件事,即它的文字在自然意义上所表达的意思,仅此而已。

也不能说词语在特定的成语中没有自己的意义:它们在字典中可能没有意义,但在特定的言语行为中肯定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批评家又在做什么呢?他们会在与作者对话之前不做评判吗?他们是向作者询问其作品的意义,还是从作品本身挖掘意义?当然,伟大的杰作,包括每种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它们是诗歌的源泉,甚至是一个特定民族整个文化的源泉,它们没有主人;它们达到了一种超人的非人性。

但从来没有人认为,因为作者不为人知,就无法评判作品的价值。对一部作品的理解远非取决于对其有时相当模糊的作者的了解,如莎士比亚或荷马(如果后者是一个人的话,沃尔夫78否认了这一点),人们可以像福楼拜那样坚持认为,作者的个人性格不应该进入作品,一个完美的作家是一个让后人认为他从未存在过的人。

但是,回到神圣法庭的论点上来,如果书面文字表达的是错误,那么作者的意图就不能阻止书面文字表达错误。文字的固定含义是人与人之间一切交流的基础。这不是一个判断某人良心状况的问题,而是一个了解文字含义的问题。在审查书籍时,神圣院并没有注意到相关作品的方方面面,这也不是事实。它所审查的正是书籍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作者的意图。任何人也不应忽视宗教裁判所在 1582 年至 1600 年间多次与乔尔达诺-布鲁诺进行长时间谈话的例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谈话的目的并不是要了解这位哲学家著作的真正含义,而是要让他悔过自新,收回成命。

本笃十四世79 在他那个时代曾下令,应特别委派一名顾问为受审查的书籍辩护,不是阐述作者的意图,而是按照正确的意义解释文本中的文字;我相信,这种做法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对既定程序的指责源于不理解每篇文章的客观性和独立性,简言之,源于文学批评艺术的失败80

 

 

 

译者注:

76.  “小书,你自己可以去罗马,不用带我去。”奥维德。一个出版物只能由另一个出版物更正或否认。就其本身而言,它具有不变的含义,只有在另一出版物出现时才能“撤回”(在意义上是“重新处理”和“撤回”)。根据新的规则,神圣办事处听取了作者的辩护,罗马教廷听取作者的辩护,并要求作者作出澄清,以使该书在正统的范围内。如果作者拒绝出版,整个事情就会变得更加不愉快。席勒比克斯的情况就是如此。见《世界报》19801210日。他拒绝公布他向教廷所作的声明,而罗马教廷也只公布了那封信,其中列出了他要改正的地方。

77.  《普罗泰戈拉》,329A

78.  弗里德里希-沃尔夫(1759-1824 年),荷马史诗学者。

79.  教宗,1740-1758 年。我认为哈默主教在 1974 7 13 日《罗马官方公报》上为神圣院所作的辩解有点奇怪,因为它没有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一本书有其自身的现实性、完全独立于作者。我认为兰杜奇主教在 1981 年《革新》中也有同样的缺陷,在第 363 页中,他认为新的议程中保障作者权利的规定非常值得称赞。

 


上一篇:71. 放弃权柄,续。教廷的改革
下一篇:73. 梵二变革后的罗马教廷。缺乏精确性。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