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一部分宗徒遵照耶稣的吩咐前往伯达尼,其余的则去了耶路撒冷。那些信德比较坚固的老门徒留在伯达尼,教导初信和软弱的弟兄;他们有时在拉匝禄家里,有时在会堂里施教。尼苛德摩和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住在拉匝禄家中。众圣妇住在相邻的屋子里,那房屋和拉匝禄家同属一个院落,临街有门,原本是玛达肋纳和玛尔大的住处。
宗徒们带着一批门徒——路加也在其中——往息哈尔方向去。出发时,伯多禄高兴地说:"我们要到海边打鱼去",这话其实是指要拯救人的灵魂。大家分头赶路,在客栈和集市里向人传讲耶稣受难和复活的事,为五旬节很多人信主预备道路。
后来大家在塔纳特-西罗的一家客栈重新会合。客栈管家西尔万的父亲为他们准备了饭食,这时多默也带着两个门徒来了。宗徒们把复活的主向他们显现的经过告诉多默,他却举手拦住他们,说:"除非我亲手摸到祂的伤痕,我决不相信。"他在其他门徒面前也是这样的态度。多默因为这段时间有些远离耶稣的门徒,信德就软弱了。
伯多禄在塔纳特-西罗的学堂讲道直到深夜。他毫不避讳地指出犹太人怎样对待耶稣,详细述说主最后的预言和教导、祂那无法形容的大爱、在橄榄山上的祈祷,以及犹达斯的背叛和他悲惨的结局。听众听了都非常惊讶不安——因为他们本来很敬重犹达斯(注),当耶稣不在时,他曾热心帮助过许多人,甚至还行过奇迹。
译注:门徒和群众对犹达斯的感情,并非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基于他公开的职务、表现出的虔诚和所行的善工而产生的信任、尊重与器重。
他掌管钱囊,曾得到群众的称赞(因为他周济穷人,参见圣若望福音12:5-6),甚至有能力行奇迹。因此,当伯多禄揭露这样一位被大家信赖和敬重的人竟然是叛徒时,所带来的冲击远非“喜欢”所能概括,那是一种信仰和认知上的崩塌。
伯多禄也不隐瞒自己的过错,他流着泪痛悔地讲述自己怎样逃跑和背主,听的人也都和他一起哭。接着他更加激动地诉说犹太人怎样残忍地对待耶稣,但祂在第三日复活了,先显现给妇女们,后来又显现给一些人,最后显现给大众;他请所有亲眼见过复活主的人举手作证,当时举手回应的人超过一百。只有多默仍然沉默,没有任何表示,因为他还是不能相信。伯多禄就劝大家舍弃一切,加入这个新的团体来跟随耶稣,又邀请那些胆怯的人去耶路撒冷,那里的信友们愿意和大家分享所有的一切。他说不用怕犹太人,因为他们自己现在也害怕了。伯多禄的话深深打动了众人,许多人都信从了。大家希望宗徒们多住些日子,但伯多禄说他们必须回耶路撒冷去。
宗徒们在塔纳特-西罗治好了许多病人,其中有疯癫的,也有被邪魔附身的。他们照着耶稣的方法行医治:向病人轻轻吹气,俯下身去为他们覆手。这些病人中,有些是耶稣最后一次来这里时没有医治的。塔纳特-西罗的居民对宗徒们非常友善。门徒们虽然不能行医治,却在一旁服侍,帮忙抬送、搀扶、引导病人。路加本来是医生,这时却像个看护一样细心照料。
在伯达尼,我看见圣母神态安详庄重,她沉浸在神圣的敬畏中,胜过自然的悲伤。克罗帕的玛利亚格外温柔,在众妇女中最像圣母。我常见她轻轻地俯身靠近,用最感动人的方式安慰圣母。
玛达肋纳在悲伤和爱中超越了所有恐惧,她无比勇敢,完全不顾危险。她不肯休息,常常披散着头发跑上街头,不管是在人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只要找到愿意听的人,就指责他们(注)是杀害主的凶手,激动地述说他们加给救主的一切,并向他们宣告祂已经复活了。
译注:这里的他们是指耶路撒冷的犹太民众,特别是那些在耶稣受难事件中,或默许、或参与、或欢呼,最终导致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普通犹太人。
如果找不到人听,她就走到花园里,对着花草、树木和泉水诉说。常常有人围着她,有些人同情她,有些人却因她过去的经历辱骂她。因为她从前曾使好多人跌倒,所以不太受敬重。她这样激烈的行为让一些犹太人很不满,曾有五个人想抓住她,她却从他们中间直穿过去,继续做她的事。她已经看不见整个世界,心里只渴慕耶稣。
在门徒四散和主受难期间,玛尔大承担了繁重的责任,直到现在还在忙碌。虽然心里悲痛,她仍要打理一切事务,到处帮忙,为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提供食物,照顾大家的需要。在炊事和其他事务上协助她的是乔阿纳·楚撒——她原是黑落德一个仆人的遗孀。
基勒乃人西满也来到了伯达尼,与众门徒同住。在那里,他竟与自己的两个儿子重逢。他是基勒乃地方一位虔诚的人,每年逾越节期都会来耶路撒冷暂住,给一些认识的人家打理园子、修剪树篱。他吃饭不定地方,有时在这家,有时在那家。为人沉默而正直。原来他的两个儿子早已走在门徒中间,做父亲的却不知情,恰如世间贫寒子弟,往往便有这等流离在外的际遇。
那时,司祭长派出的差役走遍耶路撒冷,到所有与耶稣和门徒有来往的人家,解除他们的公职,并且逮捕在那里找到的耶稣跟随者。尼苛德摩和阿黎玛特雅人若瑟自从安葬基督以后,就与犹太人断绝了来往。阿黎玛特雅人若瑟有点像会堂的长老,他向来品行谦逊,默默做了许多善事,连恶人也敬重他。有一件事让我很欣慰:韦罗尼加的丈夫听从了她的话——她说宁愿离开他,也不愿离开被钉的耶稣。我看见他后来也被免去了公职,但我得知他这样做,更多是出于对妻子的爱,而不是对耶稣的爱。此外,犹太人还在加尔瓦略山通往圣墓的路上挖了壕沟、设了篱笆,因为去那里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那里常常发生感人的事情和奇迹。
比拉多离京
比拉多心中不安,就离开了耶路撒冷。黑落德几天前去了马盖尔斯,但在那里找不到安宁,又转往米德扬。那地方的人曾经拒绝接待主,如今却为凶手敞开了城门。
主显现于加里肋亚
这些天,我看见耶稣在许多地方显现,最后到了约旦河对岸加里肋亚的一个山谷,那里有一所大学校。许多人聚在一起谈论祂,对祂复活的消息表示怀疑。祂就出现在他们中间,说了几句话,又消失了。我看见祂就这样在不同的地方显现。
宗徒们从息哈尔地区归来,先派信使到伯达尼报信,安排了安息日的庆祝事宜。达陡、雅各伯和厄里乌德三人身着旅行服装,率先赶到若望.马尔谷家,谨见圣母与克罗帕的玛利亚。久别重逢,圣妇们喜不自胜。我瞧见雅各伯手臂上搭着一件司祭礼服,这是一件披风,是伯达尼的圣妇们特意为伯多禄准备的,他正要将它带到最后的晚餐厅。
宗徒们齐聚于晚餐厅时,夜色已深,他们甚至无暇享用已备好的餐食,便须开始安息日的庆典。他们依惯例先洗脚,随后换上礼服,点燃灯烛。我留意到,此时的礼仪已与犹太人的安息日礼节有所不同:他们先将至圣所前的帷幔拉开,把耶稣建立圣体时所用的坐席移至前方,铺上洁白的罩布,并将他们的经卷安放其上。
伯多禄跪在席前,若望与雅各伯稍居于后,其余宗徒紧随其后,再后是众门徒。跪拜时,众人皆俯伏至地,将脸深埋在手中。圣爵的罩子已被取下,但仍覆着一层白麻布。
当时在场的,仅限于那些已领受圣体奥迹的门徒——正如前次往息哈尔时,主要拣选那些在复活后亲眼见过吾主耶稣的人同行,以便为这奥迹提供无可辩驳的见证。
伯多禄由若望和雅各伯陪着,带领大家默想祈祷,追念主建立圣体和受难的奥迹,献上内心的祈祷之祭。然后,他们站在灯下,举行安息日常规的礼仪。仪式结束后,大家在外厅用了饭。自从圣体建立以后,晚餐厅里除了吃面饼喝酒以外,就不再举行宴席了。
先前耶稣穿门而入、向他们显现的时候,已经教过宗徒在安息日礼仪中增加敬礼圣体的部分。
马尔谷的玛利亚接圣母到耶路撒冷去,维罗尼卡现在公开地陪伴着她,伯达尼的乔阿纳·楚撒也和她们同行。
圣母很喜欢留在耶路撒冷,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在暮色或黑暗中,独自沿着耶稣的苦路行走,在祂受苦和跌倒的地方祈祷默想。有些地方被犹太人用篱笆围起来,或者填平了,不能全都走到,她就在家里或野外,照样重走这条圣路——所有的路程和细节都深深印在她心里,她就这样以哀怜的默想,不断地重温她的圣子走过的那条悲伤的路。
确实,在圣子去世以后,圣母是第一个开始拜苦路、默想主苦难的人,这个敬礼从那时起就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