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将耶稣的圣尸轻轻安放在皮制担架上,覆上褐色罩布,两侧穿入抬杠。这庄严的一幕令我立时想起盟约的约柜。尼苛德摩与若瑟肩扛前杠,阿贝纳达尔与若望抬起后杠。至圣圣母走在抬杠者之后,随行的有她的姐姐玛利亚·赫里、玛达肋纳和克罗帕的玛利亚。原本静坐一旁的妇女们也加入送葬行列:其中有韦罗尼加、侯雅纳·胡撒、玛尔谷的玛利亚、载伯德的妻子撒罗默、另两位同名撒罗默的妇女、苏撒纳,以及圣若瑟的侄女安娜——她自幼在耶路撒冷长大。加西乌率领士兵护卫队尾。其他几位妇女——纳因的玛洛尼、撒玛黎雅人狄纳与苏法尼的玛利亚,此时正陪伴玛尔大和拉匝禄留在伯达尼。
两个士兵拿着螺旋状的火把在前面照路,因为墓穴里面需要亮光。送葬的队伍慢慢走了大约七分钟,沿着山谷低声唱着哀伤的圣咏,来到了坟墓所在的花园。我在山谷对面的山丘上看见长雅各伯正望着队伍,随后就去通知藏在洞穴里的其他门徒。
墓园依自然之势布置,未见刻意规整。一端矗立着凿有墓穴的巨岩,通体被葱郁的植物覆盖。园前以翠绿树篱环绕,入口处设低矮木栏,长杆架于其上,以铁栓牢牢固定。园外及坟墓右侧生长着数株棕榈,其余多是丛丛灌木、各色花卉与芬芳香草。
我看见队伍在园门口停下,移开几根长杆后进去,这些长杆后来当撬棍用,挪开了墓门的大石头。来到岩石前,他们揭开担架的罩布,抬起圣尸,安放在一块铺着麻布的窄板上。尼苛德摩和若瑟抬一头,另外两人抬盖着布的另一头。崭新的墓穴已经被仆人们打扫熏香,里面很整洁,边上有雕刻的美丽花纹。石棺头部比脚部宽,凿成用布带和殓布包裹的尸体形状,头和脚的位置稍微隆起。
圣妇们静坐在墓穴入口对面的石凳上。四位男子将主的圣体抬入墓穴,轻轻放下,先在石床上撒满香料,铺好麻布,而后安放圣尸。洁白的布幅垂落于地。他们泪流满面,紧紧拥抱耶稣,向他作最后的爱的告别,随后退出洞穴。这时,至圣圣母独自走进墓穴,我看见她坐在离地约两尺的棺首,俯身扑在她爱子的遗体上哀泣。待她离去,玛达肋纳急忙捧着从园中采摘的鲜花嫩枝进来,将她们轻轻撒在圣尸之上。
她悲痛地绞着双手,泣不成声,一次又一次地俯身亲吻耶稣的双足。直到外面的男子出声提醒必须关门了,她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妇女们中间。这时,男人们将垂在石床边的布幅轻轻掀起,仔细裹好圣尸,再将那方褐色罩布覆盖其上。最后,他们缓缓关上那扇褐色的门——那门似是铜或青铜所铸,门外有一道竖杠与横杠相交,俨然一个十字圣架的形貌。那块用来堵住墓门的大石头还在洞外,它的形状像个大箱椁,又宽又大,足够一个人躺在上面,而且非常沉重。男人们用从园门口拿来的长杆,把石头滚到关好的墓门前。外面的入口用柳条编的轻门关好。
墓穴里的一切都是靠着火把照亮的,因为里面非常黑暗。安葬的时候,我看见有几个人在园子和加尔瓦略山附近躲藏,样子害怕又悲伤。看样子他们是耶稣的门徒,听阿贝纳达尔说了这里发生的事,才从躲藏的洞里冒险出来,到了这里,现在好像正在回去。
注一:艾曼丽修女没有说明这些门杠是和门分开的、关门时再靠上去的,还是门本身的镶条形成了她所说的形状
注二:修女说的"箱形",很可能是指她家乡农民用来放衣服的那种老式大箱子。这种箱子向下倾斜,箱底比箱盖小;无疑正是因为这个,修女才把它比作坟墓,因为它们确实有点像墓的形状。她自己也有一个类似的箱子,她称之为她的"柜子"。她经常这样描述那块石头,但听的人还是不太能想象出它确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