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贝特阿辣巴后,主带着最后一批听众向三小时半路程外的牧羊谷进发。我曾见祂与门徒们在草棚下嚼食沿途采摘的谷粒与红莓,随后门徒们分头行动——主指定了会合地点,嘱咐他们沿途劝人悔改受洗。许多人闻讯赶来聆听教导。主自己却常绕远路,我屡次见祂彻夜在山丘祈祷,主就这样日夜兼程,使整个旅程都蒙上了神圣的光辉。门徒们看着心疼,忍不住劝道:"老师,这潮湿阴冷的季节,您光着脚走路,通宵祈祷,会过早耗竭生命啊!"但主只是温和地开导他们,依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破晓前,我望见主与门徒们下山进入牧羊谷。早已受若翰洗礼的牧人们,有些甚至在梦中预见了主的来临。他们不断眺望山径,突然看见荣光环绕的主正走下山谷——这些纯朴人蒙受特殊恩宠,竟能目睹祂周身发光。他们立刻吹响号角召集远近同伴,这是遇到重大事件的惯例。牧人们穿着及膝的羊皮短袄,肩搭行囊,有的俯伏在地,有的屈膝垂首,牧人们将放羊用的长杖横抱在胸前,齐声诵咏着那些预言救世主降临的圣咏,耶稣亲切称赞他们的虔敬。随后,祂就在散布牧场各处的羊圈里,用牧人熟悉的比喻给他们施教。
众人跟随耶稣来到牧羊塔前。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矗立在田野中央,巨大的石块垒成基座,四周绿树环绕。高高的木结构塔身上挂着草编的帘子,外面建有回廊和岗哨亭。远远望去,整座塔就像一艘张满风帆的大船,又像东方三王观测星象的高台。站在塔上,连耶路撒冷和后来耶稣受魔鬼试探的那座高山都清晰可见。
约莫二十户牧羊人家围着高塔居住。耶稣特意去教导那些正在厨房忙碌的妇女们。祂亲切地说:"我特地来看望你们,因为当年我还在襁褓中时,你们的亲人就热情接待过我和我的父母。"接着,祂用牧羊人熟悉的比喻说:"我就像个好牧人,将来还要派更多牧人来照看、喂养我的羊群。"
牧人们向主细述:天神报喜那夜,他们曾在马槽洞上的星光中看见圣婴面容;三王返乡时曾将部分礼物留在此地,那些金条与绣金锦缎至今珍藏。几位白发老者当年亲赴马槽朝圣,此刻又对主重温往事。
次日,牧人们引主前往白冷——三位最早见到天神的老牧人(现已安葬)的子孙家中。他们的家族仍受尊崇,犹如三王在其族中的地位。老牧人的子孙们恭敬地带着耶稣去看祖坟。那是在一个种满葡萄的小山丘上,三座坟墓排成一个"工"字形——两边各一座,中间一座将它们连起来。坟上铺满了小石子,每位逝者的牧羊杖还静静地放在身旁。
牧人们向耶稣请教:"我们该不该把三王留下的礼物献给圣殿呢?"主却告诉他们:"这些要留给将来新约的子民。"祂还预言说:"有朝一日,这里将会建起一座敬拜天主的圣堂。"
最后,大家穿过一片美丽的草原前往马槽洞,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草原上长满了果树,景色宜人。路上,牧羊人指给耶稣看天神曾经三次显现的地方:第一次是向最早见到圣诞喜讯的三位牧羊人显现;第二次是第二天晚上在牧羊塔;最后一次是在那口水井旁边,就是昨天牧羊人欢迎耶稣的地方。
他们还带着耶稣去参拜了亚巴郎乳母玛辣哈的坟墓。令人惊叹的是,那棵古老的大松树至今依然青翠挺拔,就像当年一样。
(注:这段神圣异象特别彰显了天主对卑微者的眷顾——这些最先得见圣婴的牧羊人,用最朴实的信德回应了救恩的曙光。主亲自寻访这些劳苦大众,正应验了祂"贫穷人是有福的"的许诺。而牧羊塔的每一处构造、三王礼物的具体细节,都印证了艾曼丽修女神视中"信仰具象化"的特质——超性的奥迹总是透过可见的标记向我们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