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传统思高版圣经(我们完成了)列表
·梅瑟五书序
·目录及凡例
·总 论
·参考书目
·创世纪引言
·创世纪
·出谷纪引言
·出谷纪
·肋未纪引言
·肋未纪
·户籍纪引言
·户籍纪
·申命纪引言
·申命纪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附三 伊民旷野行程图及会幕
·旧约史书总论
·参考书目
·出版及史书序
·旧约史书上册 凡例及目录
·若苏厄书引言
·若苏厄书
·民长纪引言
·民长纪
·卢德传引言
·卢德传
·撒慕尔纪引言
·撒慕尔纪上
·撒慕尔纪下
·列王纪引言
·列王纪上
·列王纪下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旧约史书下册
·旧约史书下卷序
·凡 例
·编年纪引言
·编年纪上
·编年纪下
·厄斯德拉引言
·厄斯德拉上
·厄斯德拉下(或称讷赫米雅)
·多俾亚传(拉丁通行本译文)
·友弟德传引言
·友弟德传
·玛加伯引言
·玛加伯上
·玛加伯下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录二 待添加
·智慧书
·目录
·旧约全书序
·自 序
·凡 例
·智慧书总论
·参考书目
·约伯传引言
·约伯传
·箴言引言
·箴言
·训道篇引言
·训道篇
·雅歌引言
·雅歌
·德训篇引言
·德训篇
·智慧篇引言
·智慧篇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附三 经外译名表
·圣咏集
·目录
·
·凡 例
·圣咏集总论
·参考书目
·圣咏集卷一(1-41)
·圣咏集卷二(42-72)
·圣咏集卷三(73-89)
·圣咏集卷四(90-106)
·圣咏集卷五(107-150)
·先知书 上册
·目 录
·
·引 言
·​依撒意亚内集(1-39)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至第十二章 厄玛奴耳书
·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三章 对外邦人所
·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七章 依撒意亚
·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五章 对犹大和
·第三十六章至第三十九章 承上起下
·依撒意亚外集 安慰书(40-66)
·第一编 (40-48)
·第一篇诗(40-41)惟独上主应许了
·第二篇诗(42:10-44:5)伊民虽充
·第三篇诗(44:6-46) 创造万物拯
·第四篇诗(47) 巴比伦的灭亡
·第五篇诗(48)藉居鲁士救赎选民的
·第二编
·第一篇诗(49-51:16) 忠信的上主
·第二篇诗(51:17-52:12) 充军者
·第三篇诗(42:1-7;52:13-53:1
·第四篇诗(54-55)熙雍的复兴
·第五篇诗(此处的内容移到第三编去
·第三编 (56-59 63-66)
·第一篇演说(56:1-8) 一视同仁的
·第二篇演说(56:9-57) 上主责罚
·第三篇演说(58) 斋戒而不遵守法律
·第四篇演说(59)伊撒尔原不堪蒙受
·第五篇诗(60-62)新熙雍的光荣
·凯旋歌与祈祷辞(63,64)
·结论(65-66)
·附地图三幅
·先知书 中册
·
·凡 例
·历史总论
·耶肋米亚引言
·耶肋米亚
·哀歌引言
·哀 歌
·巴路克引言
·巴路克
·厄则克耳引言
·厄则克耳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图
·先知书 下册
·目 录
·序言
·历史总论
·达尼尔引言
·达尼尔
·十二小先知书绪言
·欧瑟亚引言
·欧瑟亚
·岳厄尔引言
·岳厄尔
·亚毛斯引言
·亚毛斯
·亚北底亚斯引言
·亚北底亚斯
·约纳引言
·约纳
·米该亚引言
·米该亚
·纳鸿引言
·纳鸿
·哈巴谷引言
·哈巴谷
·索福尼亚引言
·索福尼亚
·哈盖引言
·哈盖
·匝加利亚引言
·匝加利亚
·玛拉基亚引言
·玛拉基亚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波斯阿革门朝代世系表
·附三 拉歌和色娄苛两朝代世系表
·附四 经内译名表
·写在最后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肋未纪引言
肋未纪引言
浏览次数:403 更新时间:2022-12-30
 
 

肋未纪引言

(一)书名及其意义

肋未纪是梅瑟五书的第三书,原文首句首字为Vaicra,犹太经师遂援古书取首句首字名书之例,取以名书,其义训「召叫」,即天主召梅瑟,藉以训示伊民祭祀之法。犹太经师又称此书为「司祭法典」(Leges sacerdotumLiber sacerdotalis),或「祭祀法典」(Leges sacrificii),以其中所论,皆为有关司祭或祭祀之法律。Leviticon一名,出自七十贤士译本,拉丁通行本,沿用不替,遂通行于圣教会内,后世各国译本,皆袭用此名,遂成为定名。肋未本十二支派之一,其始祖为雅各伯由肋阿所得之第三子。当肋阿生第三子时,喜出望外,呼之为「肋未」,意即「结合」,自言自己多子宜男,不怕丈夫不爱与她相结(创2931-35)。梅瑟、大司祭亚郎以及后世大司祭、司祭都出自此族,故此族有「司祭族」之称。古教司祭既都出自肋未族,故凡古教之司祭,后世概以「肋未」称之(希74-25)。至公元前三世纪(二八六年左右)七十贤士译经时,改「司祭经典」为「肋未纪」。言简意赅,圣师热罗尼莫故仍其旧。

(二)结构与分析

肋未纪共二十七章,最后一章学者多视为全书的附录。

肋未纪所论法律,并无论理的布局(Dispositio logica),一事一法重复再三者,往往可见,如食血禁令,多至四见(参见本引言五),但如谓全书无条理可言,则又不尽然,因其中实有次序,往往数章专论一事,依题材,依性质,实应自成一段;所以学者对于本书的分析,并不感到棘手,所不同者,即分段之多寡而已;最多者分之为五,最少者分之为二。分为五者,较为明晰,今从之:

第一段祭祀的法律11-738

全燔祭法11-17。素祭法21-16。和平祭法31-19赎罪祭法41-513。赎愆祭法514-26(依拉丁通行本为514-67)。司祭奉献上述祭祀时所应遵行的礼仪61-710(依拉丁通行本为68-710)。和平祭品的新规定,末附以禁食血与油脂的禁令711-34。结论735-38

第二段司祭的祝圣与就职81-1020

亚郎与其子受祝圣的盛典81-36;司祭就职初祭91-24。亚郎二子渎职处分的插话101-7;司祭入会幕前不许饮酒的禁令与分食祭品的规定108-20

第三段法定不洁的条文111-1533

洁与不洁的动物111-47。产妇的不洁与取洁121-8。人癞131-46;衣癞1347-59,癞病人取洁仪141-32;房癞1433-53。总结癞病条文1454-57。两性间不洁之事151-33

第四段赎罪节日的礼仪161-34

第五段关于内外圣洁的法律171-2646(拉丁通行本,并4546两节为一节,而止于45节。)

宰杀祭牲的规定与食血的禁令171-16。不法婚姻与亲属间之淫乱181-30。对上主,对人群应尽的义务191-37。作奸犯科者应处的极刑201-27。司祭应有的圣洁与不得为司祭的阻碍211-24。司祭与其家属分食圣物时,应具有的条件221-16。祭牲应具有的品质2217-30;总结上述2231-33。一年内应举行的圣会与节期231-44。关于灯台、灯油、陈列饼的法令241-9。亵渎圣名者应受的处分2410-23。安息年与喜年的规定251-55。对守法者的预许与违法者的恐吓261-46

附录:有关誓愿与什一献仪之法律与其交换的条例271-34

赎罪节日为肋未纪的中心,所以应自成一段。肋未纪所有的祭祀与礼仪,都是新约十字架祭献的预像;但赎罪节日内所有的祭祀与礼仪,更足以表示天主圣子在哥耳哥塔(Golgotha)为全人类所奉献的赎罪祭。是日所献的牺牲也要宰杀而在城外焚烧的;也有放逐旷野的;这样救主基督死在城外,使人类与天主重归于好,遂就应验了赎罪节日所预表的;所以德里兹市(Delitzsch)谓赎罪节日是旧约之「圣瞻礼六」(Parasceve Veteris Testamenti),实是至理名言。

近日学者又随克罗斯忒曼(Klostermann)的意见,以17-26十章的取材为「圣洁法典」(Codex sanctitatis)。这一部分的肋未纪,由它的取材与体裁看来,实应自成一段。因为:(a)「我是上主」或「我上主是你们的天主」,或「我,你们的天主是圣的」,这类的称呼,在这几章内竟凡四十七见,除此十章外,自创世纪至若苏厄书这样的称呼仅凡六见。在厄则克耳书内又多至七十八见。由此可见「圣洁法典」与厄则克耳书彼此间在取材与用字上颇有关系。(b)肋未纪到此体裁一变,多劝谕的言辞,呈演说体裁,与申命纪甚相类似。(c)这十章所论的,格外神圣高尚,与前半比较,似乎少讲礼仪,多讲宗教、伦理与仁义。不断郑重谆嘱伊民保持圣洁,因为他们恭敬的天主是圣洁的。称这一部分为「圣洁法典」,实在是有它的理由,无怪克氏振臂一呼,学者遂纷纷响应。

此外出3113-1711(另外43-45节)户1537-41等处,因有同样的性质,亦并划入「圣洁法典」内。

我们对「圣洁法典」与厄则克耳书的关系,在这里不能不补充几句。主张「新证卷说」(Nova hypothesis documentorum)学者以为「圣洁法典」出于充军期内,与厄则克耳先知甚有关系,其中有些学者竟主张厄则克耳先知,即是「圣洁法典」的作者,这有待证明。

固然,在这一部分内,许多现代学者承认其中有后世增补的法律,但最晚也不得超过希则克阿(Ezechias)王朝时代(公元前721-693)这只能视为后世依时代对肋未纪法律上的修改或补充,决不能就断定肋未纪出于充军时代。「圣洁法典」与厄则克耳书常用的上主自称的方式:「我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圣的」。不仅见于「圣洁法典」内,在肋未纪前半也有,如1144-45103;在梅瑟其他经籍内也有,如创1576715111612196:;2025311315404156231417-23。由此可见,这方式决不是「圣洁法典」的编辑者所独创的,然而他却处心积虑选择这些部分来构成他的「圣洁法典」。肋未纪既是一部「祭祀法典」,然祭祀与圣洁是不可分离的,且圣洁是以祭祀得主恩的先决条件,故作者在记述祭祀礼仪以后,就极力来详论「圣洁」,以天主在圣经上常自称的名义,要求伊民对他们所敬的天主,常保持应有的圣洁,俾能替代全人类执行司祭的职务。依撒意亚在自己的时代,亦用过同样的方式,来警告当时的伊民。「圣洁法典」具有此种特殊的性格,故凡后世愿复兴革新自己民族精神,宗教热忱的国王和先知,无不依为法式。厄则克耳适值充军时期,人民意志消沉,风俗堕落,与外族交接以后,几不可复振,天主遂召叫先知来挽救狂澜于既倒,使民归本溯源,遂据「圣洁法典」和先圣典籍,著书立论,以正时弊,是以先知所述,措词蓄意,与前圣所持多相类似,此必然结果,何足为奇。如谓其相类似而断为后世之作,则未免武断。

(三)题材与目的

一书的题材与目的,常是相关而不可分离的,有什么题材就有什么目的。肋未纪所述,既是有关司祭与司祭所行祭祀的法律,其目的自然属于宗教性。

天主领伊民走出埃及,是专为自己献祭,作自己的选民(出716等处)。天主愿意藉着这个民族,保存祂给人类的启示,完成祂对人类所要完成的功业。伊撒尔与天主的关系,犹如父子夫妇(申1311112716-24546231513)。他们与天主既有这样的关系,生活如不圣洁,岂不是违犯天主的尊严?天主愿叫他们明白应如何对待自己,所以藉着梅瑟和亚郎给他们颁布了这些法律,使他们自知有所适从,不致触犯上主的义怒。

伊民既得天独厚,成了「圣民」(gens sancta),给人类担任司祭的职务,但他们究竟不能人人都是司祭,所以天主由他们十二支派中,特选肋未支派来替全伊民担任司祭的职务。虽然伊民有司祭代他们行祭,但他们全体是一「司祭民族」(populus sacerdotalis),所以也有他们应尽的司祭义务,在「司祭法典」内,对他们也不能不有所规定。祭祀、司祭与民族原为一体,不容彼此分离(希51),故在「司祭法典」内,常是三者相提并论。

肋未纪因其有特殊的题材与目的,故能自成一篇。在题材上它与出谷纪户籍纪申命纪互有异同:其同者,是四书讨论法律;其异者,是肋未纪几专论法律,不像其他三书论法律也载历史。肋未纪论及史事的仅有二处:一为亚郎父子之祝圣盛典与其二子渎职之处分(8-11章),一为亵渎主名者之判决(2410-23);此二处虽属史事,然与法律有关,可视为法律执行之实例。

肋未纪全书所论既为法律,且为祭祀礼仪之法律,故此书可称为「古教礼仪指南」。

(四)祭祀浅说

肋未纪既是一部论祭祀的经典,在引言里我们不能不对祭祀有所讨论。

人,因为有灵,就不能没有宗教。宗教是使整个人生归向唯一真神为最后目的的真理与义务的一整体,所以宗教的要素有三:(a)信条(Dogmata),(b)义务(officia implenda),(c)敬礼(Cultus)。宗教来自人性,有人类即有宗教。宗教既统制整个人生,所以个人和社会都少不了宗教,并且个人与社会的生活,文化的高尚与纯洁,与所奉的宗教,都有密切的关系;此由近世最发达的民族学可以证明。然而最足以代表宗教生活的,莫过于祭祀,所以凡是宗教,必有祭祀。祭祀并非宗教的要素,只不过是属于「钦崇敬礼」(Cultus latriae)的一种仪式。

自古至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也没有一个民族没有祭祀。宗教与祭祀是与人类同时进入了世界。行祭的礼仪方式仅管繁多,但其中相同之点也属不少。这些相同之点的综合,即祭祀要素之所在。

祭祀是人献与神的礼物。凡献与神为供物(oblatio)的,皆是于人生有益,足以邀神悦纳的物品,如牛、羊、五谷、时鲜等物。这些祭品或宰杀取其血,或焚毁化为烟,奉献与神,或为求其恩。祭毕,奉献者以为从此神怒已息,己罪获赦,浸渥神恩,遂举行祭宴,与神联欢志庆。此为各民族所有祭祀相同之点,亦即祭祀之要素。由上所述,我们可给祭祀下个定义:祭祀是将受造物献与造物主,或宰杀或焚毁,藉以特为承认造物主的无上主权。

祭祀的普遍性已为历史的事实,学者欲究其最初起源,遂创立许多学说,大别之分为二:(甲)神示说(Theoria divinae revelationis)谓祭祀出于神的命令;(乙)人源说(Theoria originis humanae)谓祭祀出于人。主人源说的又分:(a)礼物说(Theoria doni)谓人献祭是给神进贡,藉以维持彼此的友谊;(b)魔术说(Theoria magiae)谓祭祀是术士用来驱魔的法门;(c)联宴说(Theoria sacri convivii)谓祭祀是信众与神联谊的盛宴;(d)密交说(Theoria communionis sacramentalis),这说出自图腾说,谓人祭献奉为图腾的牲畜,食其肉,饮其血,与隐在图腾内的神,遂更密切相结;(e)敬礼说(Theoria venerationis)谓祭祀原是敬拜服从,蕴于心,现于外的表示;(f)赎罪说(Theoria expiationis)谓祭祀原是为赎罪而设,牲畜之死,乃是替人赎罪。这些学说,除神示说尚非定论外,其余学说,或只说明祭祀的一部分意义,如礼物说、赎罪说。或一些古民族对祭祀错误的观念,或变态的表现,如魔术说、密交说。祭祀的起源,实在出于人性之「宗教感」(origo sentimenti religiosi)。上主造了人,赋以能认识真理,能爱慕真美善的心灵,在他认识神的伟大美善以后,心悦诚服,向往孺慕不已,遂将自心所爱祭献与神,祭祀遂出现于人类之中。

有灵的人由宇宙的伟大,认识了造物主的伟大,为承认祂享有掌握生死的无上主权,遂杀牲焚毁,是为全燔祭;自觉获罪于天主,杀牲献祭,以息天怒,是为赎罪祭;既叨天恩,又愿多为赐福,遂杀牲举祭以谢恩,以求天人之和,是为和平祭。

游牧民族多以牲畜为祭品,农业民族多以谷米果类为供物,所以祭祀总别为二: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祭祀(Sacrificium cruentum et incruentum)。

明瞭祭祀的定义与其起源以后,我们可以来讨论「祭祀法典」内所记述的祭祀。肋未纪专论祭祀法律的,只是前七章,其余各章所载,或为与祭祀相关的人物(司祭),或为与祭祀相关的事情(取洁,节期等),但祭祀的要素何在,以为人所共知,不必细说,故未加讨论;但对供物、牺牲和礼仪,则详为叙述,今分别讨论如后:

(甲)流血祭(Sacrificium cruentum Zebah」)

a)全燔祭(Holocaustum holahvelKalil」)13-17。原文此祭既有二名,亦有二义。「Holah」一名,出自动词「Halah」,有上升之意,因为整个牺牲应举放在祭坛上,或应焚毁使其烟上腾,故名。(Kalil)一名,出自动词「Kalal」,意即成就完成,因为全燔祭牲应用火尽行焚毁,故有此名。全燔祭牺牲除皮外,应尽行焚毁。皮不可食,故亦不可奉献于主,但以之归属司祭,酬其代为献祭之劳。牺牲应取自家畜,或为牛,或为羊;飞禽则应用鸽子或斑鸠。

在全燔祭内,因为牺牲应全部焚化,所以一切祭祀的意义,如钦崇、感谢、求恩、赎罪,无不包括在内。人献全燔祭,无异将自己所有,以及身心生命,全献于主,故易邀天主悦纳,天主在圣经内,也常愿人给祂奉献全燔祭。全燔祭既如此崇高,献为牺牲之牲畜,应用牡属,飞禽不限。伊民每日早晚应奉献一羔羊为全燔祭(出2938-42283-8)因为这样的全燔祭每日应奉献,故名曰常祭(Sacrificium quotidianum);又因为总不可间断,故亦名恒常祭(Sacrificium iuge)。非伊撒尔人,如愿奉献全燔祭,亦应依照祭律祭仪举行(肋178  221825)。

b)和平祭(Hostia pacifica Shelem」或「Shelamim」)31-17。此祭祀是用来为感恩,或为取得天主的喜悦。它的特点是在乎祭后的宴会。天主接受一部分祭品后(以火焚毁),留下一部分给奉献者与司祭享用,藉以表示彼此间的友情(711-2128-36)。故和平祭常视为感恩祭,求恩祭,也有时视为赞美祭或自愿祭。和平祭牺牲,可用牝属,礼仪与全燔祭无异。

c)赎罪祭(Sacrificium pro peccato Hataah」或「Hattath」)41-513。此祭祀是为赎犯时无心犯后方觉之无意识的过失。祭品与礼仪随人事而定。为最穷的人,竟能以不流血的祭祀——素祭为赎罪祭。

d)赎愆祭(Sacrificium pro delicto Asham」)514-26。此祭祀是为赎伊民对上主,或对近人所犯平常科以罚金或要求赔偿的过犯,即在罚金外,所应奉献的赎罪祭。祭品一律一牡羊,最低限度应值银二协刻耳,过犯重者依罪增价。赎愆祭只为私人而设,为会众无赎愆祭。

赎愆祭与赎罪祭之区别何在?从前学者多持异议,近日大都随协兹(Schoetz)之说,主张赎愆祭所赎之罪,概是亵圣罪(Sacrilegium),或是相反上主,或是侵犯归属上主的人物。

赎罪祭与赎愆祭所赎之罪,在主观方面(in subiecto),都不算是重罪,或出于无心冒失,或没有认识清楚。如有意故犯,即希伯来人所谓「举手呈强之罪」(peccatum cum manu elata),则无祭可赎,应由民中铲除(户1530)。

祭祀中流血祭最为重要,因为在流血祭中,献祭赎罪的意义,表现得最彻底。流血祭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洒血。洒血之仪,随祭祀之性质而异。杀牲并非一种祭祀行为(Actio sacrificalis),而是行祭的准备,为得牲血的必要方法。故最初宰牲一事,由奉献者执行;倾注牲血,焚烧牺牲,或牺牲的一部分,却常视为司祭的任务。司祭荐血的方式不一:或以之洒坛,或以之涂坛角,或倾在祭坛旁,或带入圣所举行礼仪。血是生命的象征(创9417111223)。人犯罪,本应以己名赎罪,今则以禽兽代替。凡赎罪祭都有此种意义。其他流血祭祀,亦无不含有此种意义(肋14)。血既祝圣于主,代人抵命赎罪,所以人不可饮血(3171710-14121623-25)。

流血祭之告成,在于全部或局部牺牲的焚毁,使烟上腾,邀上主采纳。在有些祭祀内,只焚烧牺牲的油脂,因油脂为牺牲中最好的部分,应用火焚烧献与上主。古时伊民也不以为祭祀实在是天主的食物;因为只有相信「神有身」的民族,才相信神需要饮食。故在肋未纪内有些字句,如说祭祀为上主的食物(3112162225),或中悦上主的馨香(621(依原文应为6132631),不应照字面直解,应取其象征的意义。

(乙)不流血祭(Sacrificium incruentum Minhah」)

素祭(OblatioMinhah」)21-16,因所献皆为农产品,故无血可流,惟将它们放在祭坛上焚烧;如为液体,即倾注于地,是为奠祭(LibatioNesek」)。荐新祭(Primitiae)亦属素祭。素祭除作赎罪祭外,常与流血祭配献(参见本引言赎罪祭条)。所以素祭有单独奉献者,有与流血祭配献者。祭品除一部分应焚烧外,其余概归司祭(614-1879101012)。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除奠祭外,凡为祭祀的供物,或全部,或局部,应用火焚;陈列饼(Panes propositionis)因有特殊礼仪,故不在此例。

从礼仪方面,祭祀又分有(a)火祭,(b)举祭,(c)摇祭,(d)馨香祭,(e)祝圣祭,(f)司祭就职祭。

a)火祭(Sacrificium combustionisIsheh」),即以火焚祭品。

b)举祭(Sacrificium elevationis Therumah」)是将司祭品——牺牲或农产擎起奉献与上主,以为敬主之用。

c)摇祭(Sacrificium agitationisThenuphah」)是司祭和奉献者将一部分祭品在祭坛前摇荡。

举祭与摇祭确定的仪式,已不可考。大抵是奉献者捧着将举或将摇的祭品,(如由牺牲中取出,司祭就将这一部分,放在奉献者的手内,)走至祭坛前,司祭将双手放在祭品上,带着祭品,作波状式,前后上下,摇动一番。向前向后的仪式是摇祭,忽上忽下是举祭。往前往上是献与天主,向后向下是由天主那里接过来,赐与司祭。举祭与摇祭有单独举行的,亦有伴随其他祭祀举行的。

d)馨香祭(Sacrificium odoramentorum Lebonah」),即焚香为祭。

e)祝圣祭(Sacrificium dedicationis seu consecrationis Hanuka」)是为区别人物归属上主所献的祭祀。

f)司祭就职祭(Sacrificium consecrationis seu installationis Milluim」)是司祭接受任务时所应奉献的祭祀。原名为「Milluim」,其语根出自动词「Male」有充满之意,因为司祭行就职礼时,司祭手中充满了祭品,或因手上擦满了圣油而得名(824-30332922-28)。

此外首生的牲畜和出产的十分之一(Decima),都应献与天主(2726)。

伊民所献的祭祀,可以赎罪。撒上314:「赫里家族的罪孽,虽祭祀与供物,亦不可赎」。由此可见在一些情形下,祭祀是有赎罪的效力。但赎罪的价值,绝不能来自牛羊的血(希104),因为牛羊血绝不能平息天主的义怒,抵偿人的罪债。赎罪的能力,只能出自天主的「圣宠」(Gratia)。但一切的「圣宠」都来自救世主的功劳,所以旧约一切祭祀赎罪的能力,都出自基督的功劳,因为旧约一切的祭祀,都预表新约唯一的祭祀,即天主圣子耶稣在哥耳哥塔倾流己血,为人类所奉献的祭祀。基督降生前后的人类,都赖此祭祀获得罪赦,故凡伊撒尔民诚心怀着痛悔献祭,天主都看未来十字架上的祭祀,宽赦他们的罪债(希8-10章)。旧约祭祀的本身价值,只在使伊民与天主有密切联系,将自己完全交付于祂,知道自己需要救赎,故对未来的救主——默西亚,常怀着热烈的希望,向往不已。

梅瑟遵主命在肋未纪内所颁布的,并非尽是些新法律。人类的祖先,早给上主奉献过祭祀(创4348201272215427-9)。许多关于祭祀的规条,是出乎人性的,另外是东方民族所独有的。所以如果在肋未纪祭祀规条中,具有与其他东方民族的祭祀相似的记载,并不足以为奇。这并不与梅瑟依主命制定祭祀礼仪,以及这礼仪按天主圣意应随时发展的学说相抵触。天主常依人性来统治世界,这由伊民和由人类的历史上可以见到。假使这人性不违反上主为唯一主宰,及「伦理最后原理」(Principium ultimum moralitatis)的观念,便都可以归于天主,或竟可说都是来自天主。何况事实上伊民在风俗与宗教方面,实在受过邻邦民族的影响。天主藉梅瑟所颁布的法律,也有不少是针对着他们不良的习惯的。

在宗教礼仪上,伊民与其他民族所有相仿佛之点,不外是司祭阶级的制度,司祭服装的样式,祭坛的建筑,供物的品定,牲血的荐用,牺牲的焚毁,祭宴等。二者形式虽同,而其意义迥异:伊民是献给唯一的上主,而外邦民族却是献给他们无数的邪神。

伊民的立法者,规定这些法律的用意,是使伊民时时处处感到祭祀是内心信仰的表现。如心不诚,生活不洁,祭祀只有损无益。不如外邦民族以为他们的神希求他们的祭祀,在得了他们的祭祀以后,就万事不管,他们生活的好坏,概不过问。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最后竟堕落到以杀害无辜,公开猥亵,为敬神之举。

在充军前期和充军期间的先知书内,我们见到一些先知,竟似乎绝对主张废弃祭祀,如亚52166110678721。对这些地方我们万不可误会,须看他们是以什么立场来主张废弃祭祀。当时的民众误会了祭祀的意义,以为献祭愈多愈好,生活好坏可以置之不顾,把祭祀的价值完全放在供物上,不以祭祀为诚心敬意,内在忏悔的具体表现,竟如外教人想以祭祀来愚弄天主的眼目。先知们为矫正他们的错误,遂力主废弃祭祀。由此可见他们所主张废弃的,不是祭祀,而是祭祀的妄用。如圣经上所说:「许愿不偿还,不如不许」(训54),同样如祭祀不善,不如不祭。妄用祭祀,不但使祭祀的意义尽失,反成了恶人粉饰自己的招牌,无怪乎先知们力主废弃这样的祭祀。天主为发显自己如何喜悦伊撒尔民诚心所献的祭祀,曾数次从天降火焚毁了坛上的牺牲(肋924621列上1838)。

旧约的祭祀,既是为预表新约唯一的祭祀而设的,故一有了新约的祭祀,旧约的祭祀就立刻废止,诚如圣多玛斯所讴歌的:「新去旧,光退暗,实祛影。」耶肋米亚(3818)达尼尔(927)玛拉基亚(111)三先知对此曾预言过。圣保禄在致希伯来人书内,将旧约的司祭,祭祀的价值与目的,和新约的互相对照,尽量发挥以后,一切疑难,遂冰消雾散(5-10章)。真福思高对于这端奥理曾作过这般精辟的赞语:「天主圣祭不赐予人任何恩宠,除非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行的祭献。这个祭献是由最宠幸的一位及无上的爱情所完成者。」吾主耶稣在世对于旧约祭祀未曾加过批评,只不过遇有机会劝人悉心遵守梅瑟法律(谷144514)。但对撒玛黎雅妇女却预告人类不久以后,要在各处,以一种「以精以诚」(In spiritu et veritate)的敬礼,来敬拜在天的大父(若420-23)。到了一个安息日前日的晚上,万物的主宰钉在十字架上,忽然大叫一声,天地为之改容,救世主遂俯首顺命,安然将自己的灵魂交在圣父的手里,断了气,圣殿中的帐幔,上下中裂(玛2751)。旧约的礼仪从此宣告废止。至提突斯(Titus)围攻耶京,在公元后七〇年六月十日,「恒常祭」(Sacrificium iuge)遂被迫中断(参阅若瑟犹太战史 Bellum iudaicum)。这是古教祭祀的结局。从此以后,犹太人就天下漂流,再不举行祭祀了。

(五)肋未纪中法律的历史性

肋未纪既是梅瑟五书之一,梅瑟就是它的作者。这在总论里我们已经说过。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现存肋未纪是否全出于梅瑟之手。

肋未纪内所有的条文,前后都署有梅瑟的名字;这是说明这些法律都是出于梅瑟之手。但将肋未纪仔细一研究,加以分析,则见全书的文体前后甚不一致。有些地方题材上下不相连接,相关的法律也不放在一起,往往同样的法律竟重复再三,如食血禁令(317722-271710-141926),安息日律例(19330233262)。有些部分有首有尾,可自成一篇,如1-7章;11-15章;17-26章。有些法律暗示伊民尚在旷野,有些法律却暗示伊民已进入了客纳罕地。此外尚有一些法定的制度,如币制(515),贫富祭献的规定(511121281421-32),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这些都足证明:(a)作者不是一时记录编撰了这部法典,(b)同时这些法律也不是一时出现的。我们都承认没有一条人为的法律是一成不变的,宗教的礼仪,更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有变迁,礼仪也有演进。伊民在旷野与在客纳罕地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奉行的礼仪自然也不能一样。所谓演进与改变,也只就其形式而言,其固有本质,则始终如一。圣教会弥撒圣祭礼仪的演变,可为此事最好的例证。

近世唯理派考证家,愿推翻五书作者为梅瑟之说,遂主张肋未纪是充军时期内,在厄则克耳司祭兼先知领导下所创办的「司祭学院」(Schola sacerdotum),所编辑的一部「司祭经卷」(Codex sacerdotalis)的化身;说得简短明白一点,肋未纪为后人依照「司祭学院」所出「司祭经卷」编撰的「祭祀法典」。这么一来,肋未纪就减去千余年的历史。如今我们要问,肋未纪内所有的法律是否出自梅瑟。

肋未纪内有些或首或尾署有梅瑟名字的条文,由内容和措辞上看来,是不能产生于梅瑟所处的时代的。这与一些含有达味题名而不是达味所作的圣咏一样。这也是梅瑟曾制定法律的一有力的反证,否则何以后人会有伪托呢?我们不说肋未纪内所有的法律,都是梅瑟所制定的;但也不能因为有后世的法律夹杂在内,就说全部法典全为后世所编定。试举例说:我们现今所有的天主教会法典出世还不满五十年,其中大部分的法律,八九世纪以前就已存在,也有许多小法典散在各处。如今有人做了这番集大成的工作,我们就有了这部巨著天主教会法典。但谁敢说其中所有都是最近一世纪内所制定的法令,又谁敢说其中没有一条最近所制定的法律,我们现在所有的肋未纪,也有点与此类似。梅瑟厘定了祭祀的法律,也编成了法典,然尚未具有今日肋未纪的形式。到了一个时期,一位有天主默感的圣经作者,将梅瑟所撰的集成一书,再补充自己时代所有的祭祀法律,或关于前法所有补充和修改,遂成了我们今日所有的肋未纪。至于何时何人完成了这部工作,在圣经学史上,就我们所已知的,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如今我们所应该说明的,是梅瑟曾颁布过祭祀的法律和编撰过祭祀的法典。

我们如果承认梅瑟是伊民的领袖,便不能否认他是一个立法者。他如果给伊民立了法律,便不能没有关于祭祀和司祭的条文,因为伊民的生活是建立在祭祀与礼仪上的。如不信你可以把旧约中讲论祭祀礼仪的记载删去,伊民一大部分的历史,你就不能明白。

如今肋未纪中,有许多法律所用的术语和所论的题材,都证明这些法律是出于梅瑟的时代,如1610说民众尚住在旷野;412817911104134614381626-2817324101423都记载当时的民众尚住在营幕里;14341832419232310:;252说民众尚未进入客纳罕地;此外尚有许多法律讨论会幕之事。这都足以证明这些法律产生于伊民尚在旷野的时代,或至少在民长时代,即在撒罗满尚未建立圣殿以前。如这些梅瑟所制定的法律,唯理派考证家若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是后出的法律,便不能将它们放在充军时期或充军以后;那相传几千年有凭有据的传说,仍能屹立不动。最堪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法律,如将时代移后,反讲不通,如171-7内所有的条文,只有伊民尚在旷野中漂流时可以遵行。如今为了一尚未证实的学说,就将它放在充军期内,似乎太牵强附会。况且梅瑟的使命,是使伊民敬上主为自己唯一的天主,且藉伊民会众的名义与上主订立盟誓,便不能不对敬上主的礼仪有所规定。敬上主的礼仪,岂能少了祭祀?所以梅瑟制定了一些祭祀礼仪的法律,使伊民不循外教人的习俗,而依照天主藉梅瑟所定的祭仪来祭祀(171-7)。对于敬主一事,他如何关心,由于他如何设计建立会幕、祭坛等事上可以见到(出2024-2625-30章)。他还以为不足,又在亚郎家庭内建立了一特殊的司祭制度,规定他们奉职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为犹太教奠定了永久的基础,使后世的犹太人对他不胜景仰。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梅瑟在旷野里为伊民规定一些祭祀的条文,且书在典册上,以为永久的法式。后世的立法者奉为准绳,依据这些条文创立新法,自然也用了梅瑟的名义。所以肋未纪内所有的法律,或直接或间接皆出于梅瑟之手,谓肋未纪为梅瑟所著,又有何不可?假若唯理派考证家谓后世立法者,为使民众遵从他们所定的古法,视为神圣不可侵犯,遂托梅瑟之名来厘定。这主张如不证明,则无异空谈,用一部分所谓「司祭经卷」(Codex sacerdotalis)来证实,反现证据不足,因为「司祭经卷」究竟是一部理想的著作,不足为凭;何况事实的反面,愈见得梅瑟是一位大立法者,否则人不会假借他的名义来创立新法。若说后世的圣经与先知书内有许多与肋未纪所述相同的地方,这不但不足以推翻肋未纪的历史性,反足以加强。因为先知们和圣经的作者著书立论的目的,常是使自己的民族,回忆他们祖先光荣的历史,和他们祖先藉梅瑟与天主所立的盟约,保持自己信仰的纯洁和对未来默西亚的希望,不愧为天主所钟爱的选民。这一切都与祭祀礼仪有关,并且我们可以说先知们特殊的使命,是保持伊民信仰的唯一性与祭祀的圣洁性(Unitas fidei et sanctitas sacrificii)。如此先知们所辩护的和所攻击的,又如何能与肋未纪互相抵触?反之,正因为先知们所宣传的与肋未纪相吻合,才能取得虔诚犹太人的信仰,才能使人们相信他们是天主的使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定,凡关于祭祀,洁与不洁,取洁赎罪,婚姻制度的法律,皆出于梅瑟之手。其余各部分,有出于梅瑟的,有出于后人之手的;但何者为后世所增,今为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加讨论。

肋未纪是梅瑟所编撰,是我们所坚持的主张;但这并不是说他一年内或数年内编撰了这部法典,也不是说所有的法律都是他亲手所写的。他能授意于人,替他撰述,或命人编辑自己所记,皆无不可。古圣贤哲,多述而不作,身为民族领袖的大圣梅瑟,也不能例外。在协助梅瑟编撰「祭祀法典」的人名中,首要者应推亚郎与其家属,因为这与他们的职责有关,梅瑟逝世以后,所有关于祭祀礼仪的规条,修改与补充,皆可能导源于后世的司祭。

(六)肋未纪与新约的关系

我们知道伊民是天主特选来祭祀自己的民族,但他们如何祭祀了天主,这问题只有肋未纪能给我们一完备确切的答复。伊民既是一「司祭民族」,他们的历史是一部宗教史,其中讲论祭祀之处甚多,如我们认识肋未纪,对于伊民大部分的历史,我们也就认识了。

肋未纪所述都是些琐碎的礼仪,这些礼仪在现在都已成为过去,与新约的信友的生活,不发生直接的关系,所以一般信友对此不甚注意。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我们应当矫正;因为肋未纪的价值,并非有减于昔,有些法律至今仍是有效,有些法律虽然废除,但它们的意义却仍然存在。须知肋未纪所有的法律,礼仪和祭祀,都是用来预表新约所有的礼仪和祭祀,换句话说:这些法律、礼仪和祭祀设立的目的,是预备伊撒尔民去迎接未来的默西亚和祂的净配圣教会,所以圣保禄说:法律是引我们走向基督的前导(迦324),是未来事迹的阴影(哥217101),伊民所建立的圣所,是基督要进入的真实圣所的影像(希82924)。在罗104内圣保禄总结说:「原来法律的终极是基督,叫凡信祂的人,可以复义。」这样说来,肋未纪所有的,就仿佛是未来救主的一张像;现在我们有这像所表的人物——救主基督,但像的价值依然存在,因为我们能由这张像认识基督。

但我们该知道,旧约的祭祀虽繁多,法律的限制与刑罚,也相当严厉,然而本身却无力赐人圣宠,涤除人罪(罗32041552077-1183311104),因为它是不齐全的(迦49),有空间时间的限制:空间是只给伊民遵奉,时间是至耶稣基督死期为止(希7181928)。犹太教的礼仪和祭祀,都是对未来默西亚——伊撒尔的圣者(Sanctus Israel)信仰的表示。在基督降生以前的人,都只能靠这信仰得救。然而这信仰决不是口头的,应出自衷诚,应痛悔前非,维持圣洁,否则信仰与祭祀,不但无益,反易激起上主的义怒,迅速加罚(依111721-341412662081394521-2415821352324913)。唯有谦逊忏悔的心,上主从不轻视(咏5119)。

肋未纪赐给我们新约的子民的教训,是叫我们知道与天主同居共处的百姓,该是多么圣洁的。你们该是圣洁的,因为我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圣洁的。这句话天主不但向旧约的司祭说过,也曾屡次向全伊民说过。伊撒尔民,因为有天主藉会幕,藉云彩住在他们中,他们就应如此圣洁。如今我们所有的,不是阴影,而是阴影的实体——耶稣基督。他是无罪的羔羊,生活天主的儿子,不用会幕,不乘云彩,而是亲自住在我们中间,我们更该是如何的圣洁,才能使天主的圣名获得相称的尊荣,而不受污辱呢?所以圣教会第一任元首圣伯多禄说:你们是被拣选的宗徒,是君王的司祭,是圣洁的邦国,是属主的子民(伯前113-162910)。现在我们有了肋未纪的译文,在细心玩味以后,不论身为司祭或为教友,对于自己的生活,不能不有所警惕,不能不有所思维。

 

 


上一篇:出谷纪
下一篇:肋未纪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