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睹这样一段神圣的场景。耶稣在拉匝禄的陪同下,来到了几位妇女的住处。玛尔大领着耶稣去见沉默的玛利亚,耶稣希望能和她交谈。一个围墙把大庭院和一个稍小的庭院隔开,小庭院其实也挺宽敞,里面有个带围墙的花园,挨着玛利亚的住所。我们穿过一道门,耶稣留在了小花园里,玛尔大去叫她那沉默的妹妹。
这花园装饰得十分漂亮,中央有一棵大枣椰树,周围种满了香草和灌木。花园一侧有个喷泉,更像是个小湖,湖中心有个石凳。从对面岸边到石凳铺着一块木板,沉默的玛利亚可以沿着木板走过去,坐在遮阳篷下,四周环水。
玛尔大走到她跟前,让她到花园里来,说有人等着和她说话。沉默的玛利亚十分顺从,一句话没说,把面纱往身上一裹,就跟着姐姐进了花园。然后玛尔大退了出去。
玛利亚身材高挑,容貌绝美,大概三十岁左右。她通常总是眼睛望着天,偶尔朝耶稣所在的方向瞥一眼,也只是侧着眼睛,模模糊糊的,就好像在眺望远方。即便说到自己,她也从不用“我”这个代词,总是用“你”,仿佛把自己看成另一个人,就这么说着。她没有向耶稣致意,也没有扑到他脚前,是耶稣先向她问候,然后他们一起在花园里散步。
严格说来,他们算不上交谈。沉默的玛利亚眼睛一直望着高处,讲述着天上的事情,就好像那些景象在她眼前一一闪过。耶稣也以同样的方式谈论着他的父,向他的父祈祷。玛利亚从不看耶稣,不过说话的时候,有时会微微转向耶稣所在的那一侧。与其说是交谈,不如说是祈祷、赞美之歌、默观、奥秘的揭示。玛利亚似乎都忘了自己的存在,她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而身体还活在世上。
耶稣与沉默的玛利亚这次交谈的内容,我还记得一些。他们说的话简单却意义深远,有些我记不清了。玛利亚望着这一切,说:“圣父派遣圣子降临人间,让一位童贞女受孕生下他。”接着她描述天神们的欢庆,以及加俾额尔被派往童贞女那里的情景。她还细数了九级天神,说他们都跟着报喜的使者一同降临,就像孩子兴高采烈地描述眼前经过的游行队伍,赞美着其中每个人的虔诚和热忱。
然后她好像看到了童贞女的房间,对童贞女说着话,表达着她希望童贞女能接受天神的喜讯。她看到天神到来,宣布救主即将诞生。她目睹了一切,也复述了一切,就好像把心里的想法大声说出来,眼睛却望着远方。突然她停了下来,眼睛盯着童贞女,仿佛看到她在回答天神之前沉思的样子,然后很简单地说:“那么,你许了守贞的愿吗?啊,要是你拒绝做主的母亲,会怎样呢?还会找到另一位童贞女吗?”接着她对着自己的民族喊道:“要是童贞女拒绝了,啊,你这成了孤儿的以色列,还不知要呻吟多久呢!”
现在,因为童贞女的应允,她满心欢喜,迸发出赞美和感恩的话语,讲述着耶稣诞生的奇迹。她对着圣婴说:“你要吃奶油和蜂蜜。”她又一次重复先知们的预言,想起了西默盎和亚纳的预言等等,还和与这些预言相关的不同人物交谈,就好像她亲眼目睹了这些场景,和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最后,她回到现实,自言自语般地说:“现在你要踏上痛苦、苦涩的道路了。”尽管她知道主就在身边,但她的言行就好像主和她刚刚讲述的那些幻象一样遥远。耶稣不时打断她,进行祈祷和感恩,赞美他的父,为人类代祷。整个交谈过程无比动人,奇妙至极。
耶稣离开了她,玛利亚又恢复了往常的沉默和表面的冷漠,回到了屋里。耶稣回到拉匝禄和玛尔大身边,对他们说了类似这样的话:“她并非没有智慧,只是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她看不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理解不了她。她很幸福,她不知罪恶为何物。”
沉默的玛利亚完全沉浸在属灵的默观中,真的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她一直都是这么心不在焉。她以前从未在别人面前像在耶稣面前这样说话。在其他人面前,她总是沉默不语,但这并非出于骄傲或矜持。不,是因为她内心看不到那些人,看不到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她只凝视着救赎和天上的事物。
有时家里有博学虔诚的朋友和她搭话,她确实会出声说些话,但其实她根本不明白人家跟她说了什么。因为这些话和她当时内心凝视的幻象毫无关联,她听了却跟没听一样。所以她的回答总是围绕着自己当时关注的事情,让听者摸不着头脑。也正因如此,家里人都觉得她是个傻瓜。
她这种状态让她只能独自居住,因为她的灵魂不在时间里。她打理着自己的小花园,为圣殿刺绣。玛尔大把活计带给她。她针线活很熟练,一边做活一边沉思默想。她虔诚地祈祷,为别人的罪承受着一种补赎的痛苦,她的灵魂常常像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一样压抑。
她的住处布置得很舒适,有沙发和各种家具。她吃得很少,总是独自用餐。她因预见到耶稣受难的巨大痛苦而悲伤离世。
玛尔大跟耶稣说起玛利亚·玛达肋纳,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极度担忧。耶稣安慰她,告诉她玛利亚·玛达肋纳肯定会悔改,但绝不能厌倦为她祈祷,要劝她改过自新。
正说着,圣母和约安纳、肋阿、撒罗默,还有克罗帕的玛利亚到了。女眷们按礼节为她们洗脚、换上干净衣服后,耶稣和男人们过来向圣妇们致敬,之后耶稣和圣母单独交谈。他非常诚挚、慈爱地告诉圣母,他即将开始自己的使命,他要去若翰那里受洗,之后会回到撒玛黎雅地区和她短暂相聚,但随后他要到旷野里去四十天。
圣母听到他说起旷野,非常不安,恳求他不要去那么可怕的地方,免得饥渴而死。耶稣回答说,从今往后,她不应再以人情世故来阻拦他,因为他必须完成既定的使命。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即将开始,那些追随他的人必须和他一同受苦。他必须履行自己的使命,她必须放弃对他所有纯粹个人的要求。他还说,虽然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但他现在属于全人类。她应该照他说的做,天父会奖赏她,因为西默盎所预言的——一把利剑将刺透她的灵魂——即将应验。圣母严肃地听着,她非常苦恼,但同时也坚定地顺从了天主的旨意,因为耶稣是即亲切又孝爱。
那天晚上的宴席上,连被邀请来的法利塞人都挑不出耶稣话里的毛病。祂讲到信德、望德和爱德时,再次暗示自己将要走的苦路:"凡是愿意跟随我的人,都要准备好和我一起受迫害。"在场的人虽然感动得流泪,却以为这只是先知常用的比喻方式——他们哪里知道,那个在花园里与天堂对话的静默女子,早已看见了将要发生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