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我看见很多人已经在路上等着耶稣了。这些人不是从上一个地方跟来的,而是提前赶到这里等候。下午三点左右,耶稣带着他们离开大路,来到一个牧羊人的临时营地。
这里只有牧羊人放牧时住的简易草棚,没有妇女。牧羊人热情地迎接耶稣,可能是先到的人已经通知了他们。一部分人去迎接耶稣时,其他人忙着杀鸟、生火准备饭菜。他们在一个开放式的大棚子里招待客人,做饭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用一堵墙隔开。大棚四周是用苔藓铺成的长凳,上面搭着绿叶做的靠背。
耶稣和二十个左右的跟随者(人数和牧羊人差不多)被请进去。大家都洗了脚,耶稣用的是单独的洗脚盆。祂特意多要了些水,洗完还嘱咐不要把水倒掉。吃饭前,耶稣发现牧羊人们愁眉不展,就问是不是有人没来。他们这才说实话:有两个同伴得了麻风病,因为怕传染,又担心耶稣不愿接近病人,就把他们藏起来了。
耶稣让人把病人带来。两个从头到脚裹着布、走路都需要人扶的病人来了。耶稣说他们的病是外来的感染,不是身体内部的问题。在神视中,我知道他们得病是因为受了诱惑,而不是做了什么坏事。耶稣让他们用自己洗过脚的水洗澡。我看到他们照做后,身上的结痂都掉了,只留下疤痕。那些水后来被倒进一个土坑埋了起来。耶稣郑重地叮嘱大家,在祂受洗回来之前,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
接着耶稣给大家讲若翰、洗礼和救世主要来的道理。淳朴的牧羊人直接问:"我们该跟从您还是若翰?谁更了不起?"耶稣回答:"最了不起的,是像仆人一样谦卑、甘居末位的人。为了爱天主而甘愿做最小的人,才是最伟大的。"祂劝大家去接受若翰的洗礼,也说明跟随祂会遇到很多困难。最后只留下五个门徒,其他人都回家准备,或者直接去找若翰了。耶稣与众人约定,等祂受洗回来后,在耶里哥附近的敖辣地区重聚——那里曾是圣母玛利亚的外祖父若亚敬放牧羊群的牧场。
耶稣和五个门徒继续往纳匝肋走,最多再走一小时就到了。他们从东门(通往加里肋亚海的路)方向接近纳匝肋,但没有进城。纳匝肋有五座城门。离城不到十五分钟路程的地方有座陡峭的山(后来人们想在这座山上把耶稣推下去),山脚下有些茅草屋。耶稣和门徒们就在这里过夜,主人家给他们打水洗脚,准备了饼和睡觉的地方。圣母的外婆亚纳家的产业在城东边。这里的牧羊人用土坑烤饼,水井也是直接在地上挖的,没有用石头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