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为了暂时避开加里肋亚湖区的纷扰,带着门徒们向黎巴嫩山区走去。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洗者若翰就是救世主,也有人猜测若翰所说的"在我之后要来的那一位"(若1:27)另有其人。
跟随耶稣的门徒约有六到十二人,路上时多时少。他们听主的教导,渐渐明白这就是若翰预言的那一位。但主耶稣并不特别亲近某个人,看似独自前行,其实就像农夫撒种一样,默默地准备着。主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古先知的预言,特别是与厄里亚先知的事迹相呼应。
当他们登上黎巴嫩支脉的高处,提洛城就在眼前。从山顶望去,海边城市房屋林立,各色旗帜飘扬,就像无数战舰排列。这座繁华的城市离海岸还有三刻钟路程,周围果园茂密,古树参天。城里住着犹太人和外邦人,很多人拜偶像。主耶稣带着门徒在树荫下宣讲,讲解若翰洗礼和悔改的意义。
提洛人热情接待耶稣——这是主第二次来这里。在会堂里,主预言救世主将要来临,偶像终将倒塌。主又独自前往城南的小镇匝尔法特,这里就是当年厄里亚先知被一位穷寡妇供养的地方(列上17:9)。在匝尔法特的城墙边,有几个虔诚的老人住在简朴的洞室里。他们效法古圣人的榜样,过着守贞祈祷的生活,日夜默想先知的预言,热切期待救世主的来临。主住在当年供养先知的那位穷寡妇的旧居,给老人们讲解救世主的真义,但他们仍错误地认为救主要带着威能降临。
在匝尔法特,五月麦穗已经低垂。我看到农民收割时只掐麦穗,捆好后用牛拉着石磙脱粒。主常常独自去树林祈祷,也在会堂教导,还给孩子们讲解要理。周围村庄多是外邦人,主劝诫百姓不要效仿他们的恶习。
主又向东北走,来到厄则克耳先知看见枯骨复活的平原附近(则37:1-14)。我得到启示明白:枯骨长出皮肉,预示若翰的洗礼;而气息进入获得生命,正是指主用救赎之恩和圣神降临使人重生。这里的穷苦人饱受压迫,主用先知的异象安慰他们。
之后向北走到若翰最初离开旷野时到过的牧场,就是卢德和她的婆婆纳敖米曾经住过的地方。当地居民至今称赞纳敖米的贤德。主在这里热情宣讲,因为快到若翰施洗的时期,就返回撒玛利亚。路过雅各伯牧羊的旧地,沿着小溪可以走到若翰隐居的泉水处,这条路很险峻,就像亚当厄娃被赶出乐园的路——草木越来越少,最后变成荒野。
主返回匝尔法特时,走的是厄里亚先知从革黎特溪到撒勒法的古道。经过提洛但没有进城,在撒勒法守安息日。之后启程回纳匝肋,在野外穿草鞋走路,快到城里才换上鞋子。当他们行至加尔默罗山附近时,那条通往埃及的大道就在眼前展开。然而主耶稣却出人意料地转向东方,坚定地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行。
这时我看见圣母玛利亚和几位妇女正前往纳匝肋;还有后来为主擦脸的圣女韦罗尼加等人从耶路撒冷来朝见圣母——他们是在每年朝圣时认识圣母的。按照圣家的习惯,每年要虔诚朝拜三处圣地:耶路撒冷圣殿、白冷郊外的古松和加尔默尔山。圣妇亚纳的家人等虔诚的信徒常在五月从耶路撒冷回来时上山朝圣。山上有厄里亚先知住过的山洞,现在成为圣所,常有犹太隐士居住,后来成为基督徒隐修的地方。
主耶稣来到大博尔山西麓的一个小镇,在会堂中向众人讲解若翰洗礼的真义。当时跟随他的有五位门徒,其中几位后来成为他拣选的十二宗徒之一。耶路撒冷的公议会已经派人送信给各城会堂,要警惕"若翰所说的将要受洗的那一位",说:"如果真是救世主,为什么还要受洗?"司祭长们得知耶稣就是十二年前在圣殿中与经师论道的孩童时,心中燃起怒火。他们派出的使者甚至远至赫贝龙附近的加萨——这片土地,正是昔日梅瑟派遣的探子们带回象征应许之地丰饶的葡萄枝的地方。
主带着五个门徒在雅各伯井一带宣讲,安息日结束后回纳匝肋时,圣母远远看见有人同行,就停下脚步回去了。她的谦逊让我惊叹。主在家乡会堂讲道时,几位圣妇都在场。第二天的大集会,圣母没有参加。当主和五个门徒以及二十多个同乡青年讲道时,听众私下议论:"这个人是不是想占用若翰放弃的洗礼场,自己当先知?可是若翰在旷野刻苦修行,我们却太了解他的底细..."抗拒之心已经开始滋长,于是声明:“他们不要受他的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