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要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道明一到家就对母亲说。 “什么事,亲爱的?” “我不想吓着你和爸,可我必须得告诉你们,我快死了。” 玻瑞芝·沙维豪震惊了。瑞曼蒂娜正要去厨房,听到哥哥的话后,走到一半也站住了。查理·沙维豪不知所措地搓着双手,眼睛飞快地从这人望向那人。 “快死了?”母亲重复道。“为了天主的爱,孩子,千万不要那样说!” “是真的,妈,”道明坚持道。 “到你的房间去,儿子,”父亲说。“我们听说你要回来,已经把房间给你预备好了。你走了一整天,需要好好休息。” 道明跟着父亲走上那段狭窄的楼梯。查理和瑞曼蒂娜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又重新帮道明收拾了一下房间,随出去了。道明躺在床上,听到远处传来的村里人熟悉的吵闹声。楼下他们在低声地谈论着什么。他模模糊糊地听了一会儿,随后声音越来越小,就睡着了。 “你不认为他说的话是真的,对不对,查理?”玻瑞芝问道。 “不管怎样,从他今晚的面色看上去,我认为没什么。” “我认为他的气色好极了,”玻瑞芝说。”他的面色比我的还要红润。然而鲍思高神父信中说……” “他的脸那么红,”瑞曼蒂娜插嘴道,“我还以为他喝酒了呢。” “我怀疑怎么这孩子满脑子那种想法?”玻瑞芝说。 “我想可能是因为他看到玛撒格和其它男孩们中的一两个死了,自己也快走了。”查理说。 “对,对,”玻瑞芝说。“就是因为这个。” 她走进厨房,拿出来两个鸡蛋。还没把鸡蛋打开,又转向他的丈夫。 “也许,毕竟,”她说,“我们该请一位医生来一一不是说他有什么事一一只是为使他的心平静下来。” “就这么办吧!”查理同意道。 就在那周的星期三,若望·贾发束医生来为道明检查身体。当他发现道明的肺部已出现炎症一一即我们现在的肺炎一一时,认为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他决定第二天再来,试着给他放点儿血。 排出病人体内的血是当时普遍运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效用,不难想象,是很可疑的。然而,贾发束医生是按照当时的惯例来试着给他的病人“放点儿血”。可是,他也应该有所犹豫,至少当他在四天内就尝试了十次后,应该有所顾忌吧。 他第一次来放血时,把他带来的器具放在一张小床几上。 “现在,孩子,”他开始,“一切都会很好的。不要害怕。闭上你的眼睛,以免吓着你的。” “你不必为我担心,医生,”道明说。“我不会被吓着的。” “不,不!”医生坚定地说。“孩子们都这么说。可每当刀子……他们把血弄得到处都是。” “可是比起吾主的手足被铁钉穿透,”道明说,“这把小刀 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医生手中的解剖刀停在了空中,他定睛望着男孩。片刻,他便全神贯注于他的手术之中。他把刀刃快速地插入了道明的手臂,男孩的手腕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这孩子,真是一位圣人,”之后,医生称赞道。从那刻起,他对开始对道明另眼看待了。 放血后,医生的诊断很乐观。什么都不必担心,病人很快便会好起来。也许,就是身子弱了点儿,不过他的母亲便可把他治好。 “多做点儿好吃的和窖酒汤。”他一边笑着一边开出了一贴老意大利处方。 道明生病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朋友和街坊邻居们都纷纷来看望他。道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他们都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疼道明,并给他带来许多水果、食物和酒。而道明还送给这些可怜人的礼物却是更贵重的,每当一个客人离去时,道明都会叫道:“下次见一一在天堂上。” 在如此精心的关怀和照顾下,他的情形越来越好了。他看上去比以前更健康、更强壮了,并且面色也越来越好看了。他的父母高兴起来了,他的邻居们高兴起来了,但其中最高兴的,要算医生自己了。查理问儿子他自己怎么想。 “我想,”他说,“是该领临终圣事的时候了。” 他那平静的方式及不适时务的话语使得他的父母以为他们的儿子精神已不正常了。 “我们不要毫无准备,”道明对所有反对他的人说。“早一点儿领受圣事比晚了不是更好吗?” 在道明的坚持下,他们终于同意给他请来本堂神父道明·各拉西。当神父给他行了最后的礼节后,道明的心平静了下来。现在,唯一使他感到不安和痛苦的是他认为他给别人添了太多的麻烦。 “不想成为家人的麻烦,”他说。“他们已为我担心太多了。我希望能以什么方式来报答他们。” 次日清晨,医生又来查看病情,他并不知道昨天发生的事情。道明的父母也不敢告诉他,他们担心医生会误认为对他的诊断不信任。 “我们已战胜了疾病,孩子!”他开始说。“我们现在只需放松放松了。” “我们已战胜了世界,医生,”道明回答。“我们现在只需准备面见天主。” 这一次轮到医生怀疑远明是不是仍旧心智健全。然后,他满腹担忧地走了。 道明开始非常清晰地数着他最后的日子,好像他已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去世的精确时刻。然而,他一如既往地面带笑容地面对着这一切。 两天以后, 这一次,他们匆匆地请来了神父。行完圣事后,神父又赐给了他教宗为临终者的祝福。 “圣父降福你,道明,”他说。 “感谢天主!” 当神父还未离开时,道明突然重新获得了力量,恢复得几乎与常人无异。见到这种情形,神父对自己刚刚对病人的临终嘱托深感难堪,因为病人现在又充满了活力。 “你不给我一点儿默想的题材吗,神父?”道明请求道。 “默想耶稣的苦难吧!”神父说。 过了一会儿,道明开始打瞌睡了,于是神父起身要走,同时嘱咐道明家人,如果男孩病情又恶化,他会再回来看他。 道明的父母也有些迷惑了,因为这一次道明的表现实在是出乎人的意料。现在他们只有静观其变了。玻瑞芝和查理一直在床边守侯着。过了好大一会儿,他们看到孩子在翻动身体。 “现在是时候了,爸爸,”道明轻声道。 “呃,孩子?……需要什么吗?” “时间到了,爸爸,”道明平静而清楚地说。“请把我那本祈祷册子拿来,帮我念那段‘为幸福死亡’经文。” 玻瑞芝听到这些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失声痛哭地冲出了房间。 查理·沙维豪拿起那本鲍思高神父为他的男孩们写的祈祷文,翻到为临终者的经文。他的声音颤抖着,也许是因为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许是因为被即将痛失爱子的想法所震慑。每一次儿子对祈祷文的回应都使他回想起他们父子曾一起在铁匠铺唱圣咏的情景。现在他们却在一起诵念为临终者的经文。有些时候天主的旨意确实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当他们快念完时,道明的母亲又走了进来。她看了儿子一眼。一眼足够了,跪倒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又哭了起来。 道明说:“妈妈,看到我就要升天堂了,你还在哭吗?” 奇怪地,在对母亲表示关切之后,道明再无视于周围的事物。他也不再回应父亲的祈祷文,也不再看在他床边哭泣的母亲。他的两眼发光,脸也变得容光焕发。他在凝视着什么并且他想告诉别人他所看到的。他兴奋地在床上坐了起来;紧张且充满了激情。 “看,爸爸,”他叫道,同时向上指着。“看!你看不到如此奇妙……美丽……”他伸展双臂,伸向他所看到的。 从来没有人知道道明在人世间最后一刻看到了什么,也不知道是谁来领他的灵魂到天主那里。他的双臂又无力地垂到了床上,身子轻轻地倒在了枕头上。道明死了。 那一刻是晚上10点,道明才十四岁零十一个月。 第二天,消息传到了庆礼院,是查理·沙维豪写信告诉鲍思高神父的。 “敬爱的神父,现在我眼含热泪给你写这封信,是要告诉你一个悲痛的消息。我亲爱的小儿子,道明,您的学生气像一个婴儿,像圣阿罗西一样,于 整个庆礼院被这一消息震惊了。 一些男孩们在刚刚听到道明去世的宣布后,便开始“道明,请为我们祈祷!“而不是”请为道明祈祷!” “道明的死讯,”鲍思高神父写道,“使他的那些同伴感到无比惊愕。一些人认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朋友,一个劝告者;另有些人认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教会青年的楷模。少数几个人集聚在一起为道明的亡灵祈祷,但大多数人都认为道明已是一个圣人,他已荣升天乡。他们开始将自己托付于他。其中更有几人开始兴奋地寻找起在庆礼院曾经属于道明的物件。他们已经开始认为这些物件为圣髑。 由于那个时代照相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所以在庆礼院没有留下道明的照片。为了能使道明作为男孩们的楷模,并使他们来效法。鲍思高神父便寻求其它的方式将道明的肖像呈现在他人面前,并能长久保存起来。 于是,鲍思高神父邀请在都灵皇家大学艺术系的查理·托玛提斯,请他靠着记忆来为道明画一张像。尽管作为一名初学者,托玛提斯完成的作品中仍存有不足之处,然而至少,他将他朋友的主要特征保存了下来。 另一幅作品,是于1900年由另一位在润饰人物肖像上很有独特才能的艺术家所完成的。他对道明的容貌做了润饰,可是却成了另外一个男孩,一个充满感伤、满带忧愁,和优柔寡断的人物,完全缺少个性和果断。不幸的是,由于当时对道明相片的急需,这张肖像被广泛地散发了出去。 终于,于1941年,玛利欧·卡发劳·罗来,一位著名的画家,承担了将道明重新带回人间的任务。以托玛提斯的原件为蓝图,并搜集了一切他可以收集到的有关道明的资料,最后,给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明的肖像。在征询了那些对此事件深感兴趣的一些人的意见下,大家一致认为,最后这一幅是最相似道明本人的。 道明身材纤瘦,但很优美,中等个儿。与其它的男孩相比,他的肤色显得有些苍白。他长着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只要一看就会立即被其所吸引。他那苍白的皮肤和蓝色的眼睛衬托出一种比一般意大利人颜色稍浅的肤色,尽管作为一个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人来说,这决不罕见。他的嘴不大,但生得很端正,加上平时的微笑,使得他看上去充满活力,令人振奋。整个人带有一种坚决的倾向,并显示出他意志的坚定。他的头发梳得很简单,因为他遵循着庆礼院简朴的精神,避免一切浮华。 这张肖像整体而忠实地将道明本人的个性一一一个容貌令人愉快的男孩,尽管性情敏感,但同时具有天赋的平静一一表现了出来。 至于鲍思高神父和他的同伴们给予道明的赞扬并不是在他死后多年写成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会有人误认为,与道明同时代的那些人也都已离开了人世,所以没有人能对他的传记做一见证。其实不然,就在道明死后的第三天,皮考神父就邀请男孩们来证明道明的圣洁有问题,可是竞没有一人前来。鲍思高神父也是在道明死后立即为他写了传记,假如存在任何错误的话,那些曾与道明密切接触的人大可前来对其反驳。 另外,道明死后不久,鲍思高神父也向所有人发出了一个邀请,如果有人曾注意到道明的操行有任何不体面的话,请他们前来指正。结果也是无人前往。于是,他结束了调查。并宣布:“所有那些认识道明的人都一致认为,他们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需要指正的地方。他们甚至一致认为,道明的良好品质已达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 最后,他做出了结论,这个结论同时显示出道明的个性: “他那令人愉快的性格及其活跃的表现,使得他极受欢迎,甚至包括那些平时对自己的信仰并不热衷的男孩。” 令人奇怪的是,在道明去世之前,鲍思高神父已经开始为了给他立传而准备材料。可是,据教宗比约九世所说,在鲍思高神父的引导下“最具奇迹般的几乎竟成了最平凡的”。他已预见了他学生光荣的未来,于是有意为他准备日后列品所需要的证据。 在道明的身上,同时也体现出了鲍思高神父对于所有天主教的青少年所怀有的希望。不管他吩咐男孩们做什么,道明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不管那会带给他多大的麻烦和痛苦。例如,他强调一个天主教的青少年应该时常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并度一个洁净的生活。在庆礼院,没有人的心灵比道明的更纯洁,也没有人的生活比道明的更洁净。也许那时他已期望将道明定为世界所有天主教校园里的理想人物。 既然鲍思高神父是男孩们伟大的好朋友,他仍继续在各方面帮助他们。这也是他另一个原因为什么他要坐下来甚至在道明去世以前就给他立传。而且,每当他要为道明的传记准备一个新的版本时,那些庆礼院的男孩们发现他在公开地,无悔地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