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学生的一般观念是什么?我们期望自己的子女及学生成就大事吗?很不幸,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没有。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认为,我们私下对班上及个别学生的看法,与别人无关,反正也没有多大的差别。不论我们认为班上的人是否充满活力或索然无味,反正在教学过程中并无差别。只要我们的想法他而不宣,不要让真感情显露于外,一切就会平安无事。 期望的定律坚决反对这个观念。它显示你的想法对你在教室内外遇见的人,都有非常大、无可否认的影响力。 让我们把期望,放入经文中,便可发现有两段经文的中心思想正绕着这个观念。 又要被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十24-25)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三12-13) 「又要彼此相顾……」我为什么要顾念你呢?希伯来书十章24-25节说,我要顾念你,为的是使你「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腊文的「顾念」,言下之意是详细的检查、仔细评估,常常注视你的听众,问道:「他们在那里?他们现在是否听得懂?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我如何调整授课内容,更有效的教导他们?」 我必须了解你的状况,否则就无法激发你,因为我不了解你需要帮助的地方在那里。我必须了解你的感受及想法,察觉你是否有了问题,才能协助你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顾念」也有「沉思默想」的意思,也就是暗自分析你的言外之意。你的肢体语言对那些有眼可看、有耳可听的人而言,传递了各种不同的讯息。但往往身为老师的人,太在意授课的内容,忘了神要我们对「顾念」的人所传达的讯息。 我永远忘不了遇见一位擅于「体察入微」的专家的那一天。在我上研究所第二年的十一月,达琳和我的经济十分拮据,所以我决定到达拉斯最大的百货公司去应征一份工作。有人要我填一份广泛的工作申请表,再和四十位左右的人在大厅等候面谈。人事主任就坐在接待厅的一个办公室里,每个人从头到尾都看得到经过情形。 在等候面谈期间,我很高兴遇到我周遭的人。在我填完表格和被叫入面谈之间,的确过了较长的时间。我紧张兮兮地踏入写着人事主任的那扇大门,才一坐下,桌子后面的 然后她把那份工作告诉我:「我想你可以当个很好的圣诞老人。」 我大叫:「什么?圣诞老人?你怎么知道我能胜任呢?我根本不信圣诞老人!而且你还没有看我的工作经历及申请去呢?」 她还是微笑着说:「虽然我会作广泛的背景调查,其实并不需要了。我想我不会改变主意的,毕竟,我早已对你知道很多了。」 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懂,我们素昧平生,你甚至还没有看我的申请表,怎么会知道关于我的事呢?」 她解释说,她观察接待室的每一个人,所以在他们还没有踏入她的办公室,她早就对他们知道很多了。然后她开始列举关于我的事实,每一点都说对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最后她解释,她研究人已超过三十年了,所以她懂得看人正如我懂得看书一样。 我好奇地问她,请她把观察我而得知的一些事情举例说明。 首先,她看我在拿起申请表格时,和人事职员有眼神的接触。虽然我很担心,但态度却很友善、直接且彬彬有礼。其次,她看我很果决、卖力地填那份表格。我字写得很用力,身体也贴在桌上——种种迹象显示我会全力克服妨碍我达到目标的障碍。第三,当我前座的五岁孩童放声大哭时,我极力给她看我的笔,又作一些鬼脸来安慰她。那意味我关心孩子,而把自己的利益撇在一旁。 在那次奇妙的会谈中,她举出我的行为及隐含的意思超过一打以上。她还没讲完,我就知道她从我袜子的颜色,就会知道我内衣的品牌了!离开百货公司时,我得到当圣诞老人的这份意外新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我对个人观察力上了难以忘怀的一课。 当圣诞老人的日子至今己事隔多年了,但从那时起,我却立下一个目标,要成为善于观察别人,好更有效服事别人的人。你对你所教导的人有否沉思默想呢?你有否常自问:「我的学生目前的需要是什么?我切合他们的需要或根本不相干?」想想你的听众,顾念他们吧。 若你是一位家长,你必须时时这么做。举个例子,我们孩子小的时候,内人和我发现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完全反常。他们闹哄哄、很沮丧、易怒,眼神不看人,对我们相应不理。最后我们才发觉,他们「情感的杯」在经过白天的各种琐碎事情后,已经空了。他们的情绪不安,需要我们以爱及关注加满那杯。达琳和我遂决定,我们之中精力仍够的人,就要把孩子的那杯加满,要带儿女到卧房或其私室拥抱他们,直到他们的眼神恢复,情绪也好起来为止。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杯子空了的人。很奇妙,在经过这么多年美满的婚姻生活里,内人都会觉察到,而主动地满足我的需要。有时候她会说:「你何不坐在私室里,我泡杯咖啡给你,叫孩子暂时不去吵你。」然后她会坐在我旁边问:「今天过得如何?我知道你今天一定很难过。」 以上这些例子的关键就是「彼此相顾」。你曾否尚未跟某人交谈,就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向她一提,就听见她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若你能这样了解人,就是把这段信息记下来了,你将可以采取下一步,就是作个栽培人,使人绽放异彩的人了。 希伯来书十章25节继续提到:「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当我顾念你,为要激发你的爱心、勉励你行善时,也许你并不知情。因「顾念」是由我心而发,「激励」却在你心发生。圣经是如何教导我们要彼此有关连呢?圣经教导我要「劝告」你。 「劝告」是鼓励的字眼,不是批评用语。它涵概彼此关怀,彼此喂养、相爱、看顾及帮助。 希伯来书的这段经文教导我们,要先分辨你的生命发生了什么事,才能激发你的爱心,勉励你行善。你有否劝告你的学生呢?希伯来书说我们应该「天天」彼此相劝,你今天劝告了某人吗? 激发你的学生去爱和行善吧!那是积极面,但也有另一面,希伯来书三章12-13节说: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 劝告的范围有积极面及消极面。若有人洞悉我的需要、关心我、注意我的缺乏,温柔的指正我重返正轨,这是令人愉快的。但要是我并不那么柔顺,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该慢慢给予鼓励,从积极面做起,而是直截了当进而责备、甚至痛斥。有时候,要激发人使他选择顺服,必须得这么做。 在尼希米记最后一章就记载痛斥人的例子。当时的人背逆神,不按正路而行,因此他们的教师尼希米怎么做呢?「我就斥责他们,咒诅他们,打了他们几个人,拔下他们的头发。」(尼十三25)这方法真是妙!我并不是建议你模仿尼希米的作法,只是要你想想他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尼希米深爱着他的神,他非常关心神的子民,所以才断然以直接、强烈的斥责对待他们。 作为负责的家长,我必须劝告或斥责我的儿女。当我觉得要为你负责、在必要时斥责你,都会冒着令你不悦的风险。但那正是爱的必要条件。 你是否执意作个劝告者?你是否乐意遵照圣经的指示,对你的班上同学说:「我如何帮助你们生命成长、协助你们脱离罪的辖制、更委身于神,满足你们各样的需要?」这是委身,你班上的同学在你上讲台时都非常需要它。 那就是期望定律的意义。期望可能是在意识中或潜意识里的,有积极面或消极面,有造就性或破坏性的。我们必须对班上的同学有期待,要顾及他们的程度及需要来改造他们,然后劝告他们、斥责他们,使他们以完全顺服的心来亲近神。下面就是我们对期望模式的那些心得所作的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