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阶段一:教材 〗 老师收集教学的「教村」,必须花功夫「研究」「调查」整个主题,以便累积资料「预备」授课材料。 土壤愈好,花园里植物生长的情况也愈好。根基打得愈好,建筑物也会愈坚固、愈巍峨。把教材研究得愈好,上起课来就愈有强烈的影响。 我在写本章时,也在准备一场演讲,要解答「圣经上对主再来之前,中东会发生任何事有何报导?」我有太多的资料,但却只有40分钟的演说时间。我演说的对象有一半的人没有经常来聚会,大部分的人根本未听过耶稣在马太廿四章所提的末世景象。所以我在备课时,就采取三个步骤: 1.浏览主题 2.组织主题 3.摘要主题 浏览主题是尽快把内容鸟瞰一遍,把百科全书、教科书、目录翻阅一下,不必停下来精读,在这个阶段,你的脑海要开始把主要的资讯输入,也想想如何安排内容,以便上台讲清楚。 其次,是组织主题。把内容加以分类归纳,按部就班地看。要查一些最好的资料来源,看如何分割资料。列一张大项分类表,不必评估后才列上,只要脑力激荡,想到的就列上。等列完,再开始评估,把每一主题按下列方式作代码: 「A」部分是你认为缺一不可的。 「B」部分虽有帮助但并不是必要的。 「C]部分对学生有点帮助,但可有可无。 「D」部分是你认为不太有帮助的。 「F」部分是根本没有帮助,甚至使学生困惑的。 标示了这部分后,把优先顺序列出,这时你就开始对一些更广泛的观念有点概念了。 最后一步是摘要主题。回顾类别,用逻辑方式按部就班地陈列,由于你日渐对教材有所了解,就可以把「A」「B」「C」部分里的内容加以更动。等主要的大项完成,你可以重复上述的三步骤,在每大类下面加小重点。 等你完成教材的阶段,你会有新的一份教材大纲。 〖 阶段二:基要部分 〗 现在要把内容加以浓缩,你研究过了,现在就要「精简减少」。调查过了,现在就要「挑选」合适的教材,积极的列出「优先顺序」。 这个阶段乍看之下很不寻常,但对有效的教学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步骤很具挑战性,因我们误以为教的内容多会比学得多要好。等你把焦点转到你希望学生学的东西上,你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了。 二十多年前,在我开办「走览耶稣一生」研习会时,我把耶稣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查考了——包括他所到的每个地方,他所说的每句话,他所行的每一件神迹。几乎有三百多个这类事件。我提醒自己:我只有一个半小时可教耶稣生平,但许多人并不大认识他。要人们说出「我了解耶稣的生平」,到底都该知道些什么?我从我的优先顺序清单上挑出了最重要的三类。 第二阶段是要你删掉第一阶段教材中的一些事。要记住,所有的授课内容并非个个都同样重要。大部分是学生可以不必记下的,甚至有些不必讨论。顶多,只是供概略性的了解而已。 一般老师在这阶段不会节制自己,因此谈得多却教得少。好老师善于取舍内容,他会去芜存菁。 有人问一名雕刻大师,他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从平淡无奇的石头中雕出这座壮观的作品。他回答说,他只是把不属于他要的石头都削掉罢了。若他在虽一尊马,就把不像马的部分全削掉。 你如何挑出最重要的成分呢?形成教材的三大关键:一是听众;二是可用的时间;三是上课的目的。 若以耶稣生平为主题,你要教的听众有三种: 1.六年级的女生 2.廿五岁已婚的年轻人 3.神学院博士班学生 若你一视同仁的教,行得通吗?你所挑选的教材要视你所教的学生而定。 其次,你挑选的内容也受教学的时间所限。若教学时间受以下三段时间的限制,你的教案中要安排什么教材呢? 1.二十分钟默想 2.五十分钟上课 3.一套为期十三周的课程 第三,老师要按教学目的挑选教材。你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目标?若你教授同一卷圣经,但有三个不同的目的,你就会挑三种不同的内容: 1.查考耶稣生平。 2.证明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 3.用敬拜回应耶稣基督。 当你按听众的特性、时间的多少、教学的目的,列出教材的优先顺序后,你必须考虑学生需要了解教材到什么程度? 学生常问我们这个问题。教育家早就知道「认识(了解)一个主题」有很多阶段。为了便于应用,以下是三个最有益的阶段: 1.表面的认识:「我以前听过,我想我略知一二」 2.一般的认识:「我学过,大略知道是怎么样的情况。」 3.全盘的认识:「我了解得一清二楚,这里有十个重点。」 你希望学生认识到那个阶段,不但要用不同的方式教,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测验。若只停留在表面阶段的认识,就须用多重选择考;若在中等阶段,就要用是非题或中论题考;若在全盘认识的阶段,就要叫学生列出完整的事实,讨论主要的成分及应用。 记忆的定律坚持老师要为下列活动负责: 1.挑出教学的内容。 2.决定学生要认识到哪个阶段。 3.不但告诉学生他们该知道的,也按程度告知。 4.授课方式要使学生渴望学习。 5.按师生所同意的教材考试,以老师先前宣布的正确理解力为准。 老师没有专注于合适的教材教,也没有按正确的阶段教,以致浪费学生许多时间。 千万别对你的学生那样!反之,你要清楚说明那些事实、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这种不可或缺的基要部分必须厘清,反复练习。务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否则老师就不能算教了。记住,若学生不会,就是老师教学失败! 在第一阶段「教材」的末了,授课内容要厘清、列出大纲,通常备课都是到此为止。 在第二阶段「基要部分」的末了,你对授课内容要重新评估、重新定出优先顺序。你已列出人人该了解的事实,也在大纲中列出最重要的大纲及次要部分。你承认并不是每项事实都一样有份量,但要有那种智慧必须在备课时定出优先顺序。 当你把教材的大纲和「基要部分」的新大纲作一比较,必会对其中的差异感到惊讶。你了解要立个好大纲,就必须把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分别出来。 「基要部分」的大纲就是你要教的「精华」,但你尚未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你只有最好的原料,但你必须包装它,才能使学生乐意学习。 〖 阶段三:要使脑子容易接受 〗 现在是把你的想法从教材转到学生的想法上。你挑出了教材,现在要挑出正确的方法授课,好让学生记得牢。 不幸,只有少数老师采行了这步骤。有太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杷事实教完就完了,却没有想到教学是要让学生记下来才算数!一旦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而非老师为主,就会立刻发觉现在的教法太不够了。 当「学习者七大定律」在你心中燃烧时(你想激发学生真正地学到教材),就要立刻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使他们学到精华,而不要照往日一般地照本宣科。 这是很难达到的过程!我求学时,大部分的老师都不认为激发我学习的责任在他们身上,那是我的责任! 既然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就必须用最有效的方式来教,使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学会,而非课后才学会。 我找遍了字典都查不到可贴切说明这过程的字眼,所以我自创一个名词“mindeasy"(使脑子容易接受)来解释这过程。在这个阶段,你要重新整理教材,简化它、包装它,使学生一学就会,根本不费劲地就进入他的思想。要怎么做得到?以下便可分晓。 你还记得你在考前「猛记(K书)」的情形吗?只要你想那些资料会在期末考时考出来,你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把不相干的资料凑在一起,让自己看得懂,以便你在考试时能记得那部分。 既然那在你学生时代能行得通,何不在当老师时也让它行得通呢?在你教学时,何不帮助学生在你教学时猛记下来呢!想想学生在下课时,就已精通下次考试的内容,他们会有多高兴呀! 要达到那目标,你必须用创意来撷取精华,改装它,使学生容易记下。教学很有技巧的老师在这阶段中会使他们的授课内容符合两大要求: 1.容易了解(易懂) 2.容易记忆(易记) 我们先来想想了解的程度。最近我儿子抱怨他的数学课本太难,他说去年的课本较容易懂,今年的课本也许是用外国语文写的。 你是否读过一篇文章,令你对某学科比先前所知的更困惑呢?但后来你却由很难的文章中彻底了解了同一个内容? 这种衡量书籍、杂志、文章的难易尺度,早就存在好长一段时间了。好比「读者文摘」是国二程度读的,Harper's杂志是高二程度读的。people杂志是国一读的,科学美国人是高三程度读的。甚至圣经的版本也可分级来读:「儿童圣经」是小学三年级程度读的,「新国际版圣经」是国一程度读的,「新钦定版圣经」是国三程度读的;「修正标准版圣经」是高一读的;「新美国标准版圣经」是高一程度读的;「钦定版圣经」是高三程度读的。 老师若希望学生学到东西,就要尽量简化教材而不伤及其原貌。当为听众程度重新编排教材。好的老师会将最难懂的观念简化成连孩童都懂的东西!若你上过这种好老师的课,根本不会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茫然不解。教不好的老师才会失去学生,效果不彰的老师才会令学生困惑;深奥不见得要复杂,而是要简化。 不要相信别人所说:就是因为太难才不能简化的说法,那根本是错的!有的观念的确比较难懂,但那并不意味好的老师不能用有技巧的方式:使学生不但能了解,甚至不知道老师教的是一种复杂的观念! 这阶段的第二部分是记忆的程度。老师要将易于了解的教材,还要使学生易于记忆。老师要设计教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能不费吹灰之力就牢记于心。 我们下意识的思想通常是比有意识的记忆知道得更快。为了说明,只要看移居外国的一个家庭如何学语文便知。小孩子跟村子里的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而他们的父母却每天花八小时上密集课程,同样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表现都会比父母好。父母是专心记忆那国语文,而他们的孩子却在漫不经心中就学会了。 记忆的程度可按难易度来分别。愈难记的教材,愈记不下来;愈好记的东西,学得愈好! 当你有容易记忆的授课内容时,要记住学生只会接受他程度所及的东西。学生的脑袋弄不懂用不熟悉的言语所教出来的东西,你不能期望脑子接受没有逻辑、没有关系的事实;也不能期望它接受超乎它理解程度的事实——好比努力教小学二年级学生微积分。 你只能期望学生会记下那些经过特别处理、能迅速、永久记在脑海中的事实。你记不记得些离合诗体的歌曲?Every Good Boy Does Fine?你多久以前就记住了?要是你记住字母的次序E、G、B、D、F,情况又如何?所以老师作些设计安排,会使事实更容易被学生所记住。 也许你现在思如泉涌,你梦想这种革命性的方式会对你的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你的创意大发,思考着要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来安排内容,使学生的脑子容易记忆。放心,我们经过小心的研究及测试,已找出七个记忆的诀窍,在本章后面会提到。这七个诀窍 〖 阶段四:记住 〗 第一至第三阶段都是在课前发生, 记忆定律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记住」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你要学生记住,就必须「复习」,使教材能「牢记」在学生心里,你要一再「练习」,直到学生记住为止。 这阶段的目标是要改变思想,从短暂的记亿变为长久的记忆。要不断地推进资料,使学生未经思考就记起来。 现代的教育却很少这么做。若老师要负起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就要自动地委身。这种委身往往附着高价位的牌子。但那牌子却会买到一种满足,使你知道你会影响你学生的后半生。不仅他们的表现会因此种委身而提升,他们的外观及态度也会因此而提升。 委身的老师要主动相信学生若肯合作,必能学到不可或缺的基要部分。老师这种的委身是不寻常的,但却会得到学生普遍的赞赏及合作。 若老师只为学生记住考试会考的东西,考完后,分数却证明他们并未了解那教材?这是谁的错?你是不是要把考试当作是反映你的表现佳不佳呢?只要你了 分数并不代表某学生比别人学得快,而是你教懂了他们没有? 我们必须带领学生从完全不知道一个主题,进而熟练其基要部分,甚至更上一层楼。在成为那样之前,我们必须使学生经过一连串了解及记忆的阶段。 要学生记住教材的开键是复习。复习能否成为「一切学习之母」或「一切沉闷之父」,完 1.复习是每个人记住每件事的主要方式。 2.复习唯有在老师充分了解教材时,才会有果效。 3.复习要按部就班地来,说同一句话直到学生完全记下不可减少的基要部分为止。 4.复习要比首次教的内容紧凑、流畅。 5.复习要经常为之,但随着时间的逝去,记得的也愈来愈少。 6.复习要持续下去,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完全精通那不可缺少的基要部分为止。 7.复习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你怎么知道你的复习够了呢?等全班都记住基要部分为止。记忆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要使学生完全精通这个主题——由记忆成为精通此道的高手。 〖 阶段五:精通(熟练) 〗 在这最后的步骤,你要带领你的班级从取得知识进而应用它。这过程是藉着讨论开始,使学生记下资料,现在你要用创意的方式带领他们到达学习过程的高潮:自行胜任。 完成这阶段,学生便是精通此教材的高手。他们会记下你所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能有技巧、熟练地学以致用。 要精通必须考虑四方面,这四方面多半与教学的过程相关: 1.不可磨灭的记忆 2.深入的了解 3.直觉的整合 4.独立的应用 当学生很了解授课内容,也牢牢记下,那资料便会成为他们不可磨减的记忆。老师必须经常复习授课内容,学生才能长志不忘。到最后,那些事实便会成为他们随时记得起来的记忆。 5乘以5是多少?1773年美国市民把什么投下波士顿港口?由于经常复习第一个问题的缘故,也由于第二个问题很不寻常,所以你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你已牢记在心。当你在教基要部分时,你希望学生永志不忘,所以你必须经常复习,使人人都能随时随地脱口说出答案。 深入了解是超越肤浅层面,使学生了解那些事实的真义及重要性。为了使学生都了解事实的言外之意,课堂的讨论及论文报告都是有助益的。 若你了解投在波士顿港口的东西是茶,却不知为何投下的原因及这事件的肇因,那么即使资料再重要,也对你毫无价值。毕竟,有多少工作的应用会问及波士顿茶叶团体呢? 直觉的整合是让全班都知道如何把事实应用在书本以外的东西时产生的。你必须带领学生思考原则性的事实,使他们熟悉到能用直觉反应。 我最近在一次基督教教育会议上的演讲,就是针对这个步骤而谈。我希望教导听的人明白父神是如何教人的。我并不强调在神所说的内容上,而强调他传达的方式。当我举出神教导方式的十个例子时,就能使听的人多作观摩,知道神所用方式的原则。 当我要他们整合同一原则在下一堂的教课时,却没有人动,也没人说话。每个人都看到这方面的价值,却不能立即整合他们所学的。因此,我必须回到前一个步骤,使他们深入了解、列举整合的例子。终于曙光乍现,听的人全都懂得诀窍了,但有段时间那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 我对我的听众说,我知道他们很难思考,这反映出他们生活中「默想」的习惯不好。上完课时,有个人来见我说了一段令我永生难忘的话:「你说我们不会思考,一点也没错。我们几年前就不再默想了。现在我们都是由书本找答案,而不会思考了。」 圣经说这阶段是从「知识」进到「智慧」,若学生只是知而不用,那么学那些东西全是枉然。也许你不以为然,但我却深信学一堆知识而不用,是毫无价值的,既耗时又耗力。 独立的应用是教育的真正目标。若你不在场,学生没有外在压力了,还会应用你教的东西吗?学生是否已真的学会了,所以在生活中不得不用出来呢? 我称这个过程是「改变生命的教学」你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学会了没有,在考前复习了没有,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教导学生、训练学生,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所改变。 在你思想「精通熟练」阶段的四步时,要了解你可以用上课时间及家庭作业来使学生完全熟练。记住事实及了解事实应该是上课的功能,整合及应用则是家庭作业的重点。 这对你可能是一大激进的作法,但却与你以前的教学观念有难以置信的不同,这才是教学的真正价值。我们上课时经常要学生记住教案的内容,以为学生在考试时能只字不漏地再写一遍,我们就成功了。 很少老师想到教学的目的是使人生命有持久的改变,而非暂时的知识累积。 最近我帮助一个年轻人作代数问题。他悻悻然地说,他很高兴上完这学期就不必再上代数课了。我问他这种方程式的问题可否用在现实生活中?他大笑起来——这想法对他简直太荒谬了。他认为这科目只不过是学校硬逼学生学的东西之一。 我告诉他现实人生如何可用均等的方式解决问题。好一会儿他才融会贯通,顿悟代数的价值,直觉它对现实人生的重要性。 但可惜太迟了,那学期快结束了,他还是不及格。 原因何在? 也 依我之见,比这学生更失败的人就是他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