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区的划分
——雅各伯在献县求学——一八八六年回西湾子
等雅各伯在献县卒业于一八八六年回到西湾子,本区的传教事业,已经开辟新的区域了:一八七零年西营子(南壕堑)划为自立分区,一八七四年传教士始入河套并在那里开拓了繁荣的李村庄,一八七八年圣母圣心会传教士接管了甘肃教区——教友的数字也到处增加了:一八六五年共有教友八千五百名,一八八三年增至一万五千有余,此外还有数千望教者。
传教事业的进步,少不得要把教区划分,这件事,张雅各伯在献县时,已经圣部规定了。一八八三年十月十一日蒙古代牧我就划分为三,即中蒙古代牧区(西湾子);西南蒙古代牧区(河套);东蒙代牧区(松树嘴子),同时成立。中蒙古代牧区共计有外国教士十三名,中国教士三名。
一八八三年春初,献县主教来信说:“我们满心喜欢,收受你们的学生”……以后又来报告说:“你们的修士有长足的进步。”
雅各伯在献县先在圣母公学院里,过了不多日,就升入修道院去了,他用全部光阴专修文学所读的书,就是四书五经……这样造就学问,大有益于传教事功,更有益于他将来埋头著述的工作。一八八五年,献县方面来信说:“张雅各伯常常勤学,极显热心,由会士中的一位秀才,监察学生们的学业进步,及研读工作。”一八八五年终又来报告,说:“张雅各伯为众人所敬爱,神父们、教员们、同学们都称赞他的好心神,守规热心,专心服务,这时他大有进步,且胜于我们的修士。”
巴主教照预定计划,招雅各伯归西湾子。步主教——献县的主教——便来信说:“倘使这位少年,再留此一年,必能造就成良才,并能获得秀才资格,足以在修道院教授各种学科。”但是当时修院里,正需要一位才学优良的教员,因此,一八八六年,献县方面便来信,通知张雅各伯的归期,说:“张雅各伯今年比较往年多患疾病;迁移地方,调换水土气候,或许对于他的身体很有裨益。我希望仓在那边得到同样的生活程式,不至忘掉他所学得的种种,因此必须(按步就班地)给与他一定的攻读时间,那末,我想这个可爱的张修士必能养成一个极有用的人才。”
这样造就人才,适合于传信部一八八三年十月十六日谕令上所颁步的目标。传信部谕令上说:“凡在参与地方会议每五个区域中,须共同设立一个中国文学院并由各区选择长于文学之教士,人事研究,作为文章,以阐明信德道理于教外人之前,并排驳该民族中所有异端之谬妄学说。”
雅各伯经过了数年,进一步的攻读,又在新教友及外教人中间,度过了不少的年月,部令上的一字一句,他几乎完全遵行了;这是在他下列行实中,我们要明白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