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乡里和幼年的概况
——初入修院及修院的轮廓
一世纪以前的塞外,即今热察绥的地方,还是不曾开辟的草莱,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中土的人,都目沙漠不毛的地带,除掉少数游离或避难的人迁来居住外,简直无人敢越过长城,试试开荒垦植的工作。然而这地方虽是一带荒漠,却早有教士们,满怀神火,来给这荒僻地带的居民,宣传福音了——译者按圣教传入内蒙各地,远在十六世纪的中叶,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在这穷荒僻壤中,也很有些人家被化进教的。当时在这里所有的传教士,是方济会和外方传教会的司铎们,便在这个朝代,张大司铎——维祺——的四世祖在爛营子(现今的绥远省丰镇县沙钵儿附近)领洗入教。
公元一千八百五十六年三月廿一日,张公诞生于爛营子,他的父亲保禄和母亲张王氏玛利亚,都是热心教友,便把孩子抱入堂中领洗,取圣名叫雅各伯,他在昆仲行中是最长。
爛营子当清代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已有教民四十八名,不过因为村落很小,所以不曾设立学垫。
雅各伯在孩提时,蒙古代牧区传信部派定为圣母圣心会教士们的传教地域,一千八百六十五年二月六日,第一批传教士到了西湾子在这里开始接管本区东部和中部的教务,几个月以后,本区所有别会的传教士全数离去。这样整个传教区,便划归圣母圣心会管理了。那蒙古代牧区,包括:东部(黑水、热河、关东),中部(西湾子)、西部(二十三号代海后坝)共有教友约八千五百名)。
同年(一八六五)雅各伯全家迁到香火地(代海)附近的公沟堰村居住。一八七二年杨司铎——后来蒙古教区首任代牧主教巴公的同事——做了代海分区的管理司铎,便逐渐恢复以前教士们所兴办的各事,本会先会祖南大司铎曾给各处教士们发出一道通谕:命“选择天资聪敏性格良好的学生送到西湾子读书。”杨司铎立即把雅各伯遣送前往西湾子。
那时的修道院,比如今的在人数上和设备上,相差甚远,在南会祖的记录和属下司铎们的写作上,有如下的记载:
“至今我们的修院,我可说些什么呢?……实在难以下笔啦,我们在西湾子大小修道院都有,所有的房舍全是中国式的建筑……是造在一座小山前的,这山可以遮蔽西来的寒风。修院的全景,分为五部:院落、厨房、司铎及教员宿舍、学生冬夏两季的宿舍——每到冬天都迁入窰房内居住,但这窰房与西湾子居民凿土而成的窰不同,是用砖建筑的,顶篷是木制的,门窗是向东开辟的——在修士们的住院中有几株大树,修院里有两座小堂;一座是代权司铎的;一座是修士及公众用的,这座堂极其壮丽,内部墙壁上,都饰以壁画……我们很注意学生的健康:因为多数学生身体荏弱,宜用滋养的食品……至于他们的性格,都是很暖和可爱。”
雅各伯就在这修道院里寄住了多年——按这修道院的各部房舍,至今还完好未坏,现在为圣婴会所占用——西湾子是他首次得到修道意识的地方,也是他暮年满意供任铎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