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本序言
如今,真正的信仰知识已经萎缩到如此地步,我们发现有很多天主教友对于自己信仰的基本知识全然不知。这使我们意识到,是时候再版这本图文版天主教要理问答了,这是向世界再传福音的有效手段,旨在各处普遍树立天主教信仰。现代印刷方法使我们能让这些图画以最佳效果出版,清晰易读的印刷字体更是和图画相互辉映。
这本要理年代久远,珍贵庄严,它把我们信仰的基本真理展现和解释的如此之好,以至于再没有能超越它的。引人入胜的图画会抓住读者的心,激励他们自主地去寻求其中的含义。大量栩栩如生的事例取自于圣经和圣人们的生活,它们是如此的恰当、如此广泛,即使是神父和修士也会怀着求知的心探求其真义。为了探求真义,他们也会谦卑地去讨教那些事例的文字说明。在书中,描述天国真理的图画被有力地呈现出来,可以激发读者带着对至高天主的敬畏、对天国光荣的敬畏、对耶稣展示的崇高思想的敬畏、对亘古不变的伦理的敬畏去品读。
故此,我们要让这本书闪耀出迄今为止还不曾有过的光彩,好在普世建树天主教信仰。
最后,读者们要知道:销售这本天赐之书所得的全部收益将用于支持印度的传教事业。在印度对于仍在偶像崇拜阴影中的数亿人们来说,圣教会的传教工作还远未结束。只有依靠教友们热心的祈求和哀祷,我们才能成功地把福音的光明带到这片土地上。
让我们共融在仁爱中,
在祈祷中,
在救主宝血所救赎的灵魂之爱中。
T.B.神父
中译本序言
教理,拉丁文catechismus,英文catechism,这个词源自希腊KaTnXEw,意思是口授,使听见,或口口相传。教理是信仰的传授。
早期的基督徒在领洗前需要口传信理;在主后六世纪,婴儿洗礼已经普及,孩子懂事后,仍需要明了信仰的道理,遂有天主教会传授教理的传统。教理就是教义的课本,天主教教理就是天主教信仰的标准教科书。由于是口传,叙述教理的传统方式是问答,正如古希腊人的对话。与礼仪一样,教理是教会圣传的一部分,它是天主教有形可见的传统。主后三个世纪里,教难绵延,在罗马帝国,任何有关基督信仰的文字都会带来杀身之祸,因此有教理口传的传统。三百年教难结束后,许多口传可以行诸文字了,形成教理的读本,其形式仍为问答。中世纪,圣多玛斯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理讲授,由此奠定了教会教理的基本结构:
信经、十诫、主祷文;1555年,为了对抗新教异端,耶稣会士迦尼修斯( Petrus Canisius)出版《基督教义大纲》,此书的第三版(1558)被翻印百余次,影响深远。
在教会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理文本当属1566年教宗庇护五世批准的《罗马教理问答》。原名《特伦托公会议所颁布的教理问答》 Catechismus ex decreto Concilii Tridentini ad parochos Pii jussu editus, Romae,1566)。它是特伦托大公会议信理成果的全面总结。《罗马教理问答》以多玛斯的教理为蓝本,并吸收了《基督教义大纲》的大部分内容。《罗马教理问答》以神职人员为目标读者,准确、鲜明、系统地阐述了天主教信仰,并在此后的500年中一直被当做教理的标准,从而成为天主教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理文本。这是一种专业版的大型教理,或者说大教理。
与大教理相对的,是以入门者甚至孩子为读者的小教理。小教理是大教理的简述,文字浅显,朗朗上口,虽没有大教理的渊深,却同样清晰地叙述着同一个信仰。小教理的传统至少可以上溯至中世纪,近代最有名的小教理是圣庇护十世教宗在20世纪初年颁定的面向平信徒的简明教理,或称庇护十世教理。
梵二之后,从1985年开始,由枢机拉辛格(J. Ratsinger,后为教宗本笃十六)主持,编订了一本新的教理,即1992年版的《天主教教理》。这本教理结构与《罗马教理问答》类似,其体裁比较独特,介于大教理与小教理之间。其意图,应该是雅俗共赏,兼顾大教理的深入与小教理的浅出。当然,想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天主教要理》不再具有问答的形式,其内容与《罗马教理问答》略有不同,其变化,部分地来自现代性的浸淫。
本书是传统的小教理,其原本1912年出版法文书,名为 Catechiseen images,即带插图的要理,故名《要理图释》。全书以66张精美的插图为单元,遵循《罗马要理问答》的形式,以问答的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地叙述了传统的天主教信仰。《要理图释》的信理完全来自《罗马要理问答》,其年代与庇护十世要理相同,因此其内容十分相近,二者的渊源待考,但从信理层面看,《要理图释》可以视为庇护十世要理的插图版。
《要理图释》由E. E. Fernandez译为英文,中文版由英文转译。出于篇幅的考虑,英文版省去了问题部分,因此无法看出其问答的形式,这是令人遗憾的。弥补的方式只能是通过法文版补译,但这需要时间。这一工作只好留给以后的版本了。
翻译本书的目的,是以最浅显的方式为中国读者准确呈现具有
2000年传统的天主教信仰。这个信仰曾经历过300年教难、无数异端的侵袭、异教的入侵、教会的分裂、世俗的迫害、现代性的颠覆。血雨腥风、黑云压城、惊涛拍岸,但这信仰仍然屹立不摇。究其原因,当然不是苟同于世、唯唯诺诺、“与时俱进”;而是力排众议、舍身殉法、持守真道。这真道的具体有形的表达,就是教理。
为什么要持守真道?因为真道乃是信仰的真理。真理是永恒的,不 会随时代而变化。最好的教理最接近真理。如果一个教理十分接近真理,它很少会随时间而变化。如果教理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更接近了真理,或者相反。如果这变化仅仅是为了适应某个时代,则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后一种可能性。
无论如何,可以说,教理变化的幅度,正比于其与真理的距离。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教理,即经历了时间考验的、长期不变的教理,其重要性,反而高于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了的成分。它是一个参照,使我们得以鉴别教理中哪些成分因这个时代发生了变化。至于后者,也没有必要争议,时间会给出答案的。
2014/7/5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