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旷野圣祖的生活(隐名氏著 任达义译)列表
·引言 第一章 “埃及隐修士的历史”
·引言 第二章 藉他们而“生存的世界
·引言 第三章 埃及院的形态
·引言 第四章 专心一致:埃及隐院的
·引言 第五章 奇异的意义 旷野中的
·序言 旷野圣祖的灵修生活
·1.里高包里的若望
·2.呵爸奥耳( Abba or)
·3.亚孟( Ammon)
·4.亚爸拜斯( Abba bes)
·5.奥西林古( Oxyrhynchus)
·6.代奥( Theon)
·7.厄里亚( Elias)
·8.亚波罗( Apollo)
·9.亚蒙(Amom)
·10.高波来斯( Copres)
·11.亚爸苏路斯( Abba Sourous)
·12.亚爸哀里( Abba helle)
·13.亚伯来斯( Apelles)
·14.巴弗奴齐伍( Paphnutius)
·15.比弟利勇 16.欧罗日( Eulogius)
·17.依西多乐( Isidore)
·18.撒拉宾( Sarapion)
·19.殉道圣人亚波尼伍
·20.第要高路( Dioscorus)
·21.埃及的玛加略(Macanius of Eg
·22.亚毛诺( Amoun劳西亚史8:16)
·23.亚历山大的玛加略(Macarius of
·24.保禄
·25.皮亚毛纳( Piammonas)
·26.若望(John)
·结论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引言 第四章 专心一致:埃及隐院的理想和透视
引言 第四章 专心一致:埃及隐院的理想和透视
浏览次数:1281 更新时间:2019-12-27
 
 

第四章

专心一致:埃及隐院的理想和透视。

埃及旷野的隐修士,可以观查;他们外表的品行,可以记录。但访客们另有其他兴趣。他们所关怀的。是从老隐修士,学习隐院生活的内在意义。在他们旅途的记录中,有大量的资料,关系旷野的观念,旷野的理想,而且是照隐修士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在第一和最长的一章中,作者描写他们拜访里高包里若望的经过,里高包里的若望,是旷野圣祖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存在,他的丰功伟业在其他的文献中也有提起。这个记录又长又完整,最后以一段赞词结束。这是一篇精心构思,而完成的文辞,用意是在给人一个深刻印像,而非只是个实事叙述。内中包含着旷野中的基本教训,但那是作者自己的理解。

作者使里高包里的若望,王候的顾问,给访客们说了些什么呢?他以旷野的礼堂接待了他们,然后大家坐下会谈。他们坐在座落于山坡上茅舍里的景像,无疑地是文辞上的一个回忆。访客们照通常的习惯,先请他发言教导,但没有特别指定的话题,但若望却对他们长篇大论地讲开了:这是一篇细心组织的神修讲话。以三个女人的故事开始,以三个男人的故事结束;在这些故事中间,有一篇讲论旷野诸德的言论:论谦逊、分辨心神、实际论,和专心一致归向天主。作者先提出三个故事,他说:这是他从本地修土口中听说的,这些有关若望的事:每个故事都关系一个女人和若望帮助她的事。第一个女人,是罗玛护民官的妻子。她愿意见见若望,求他祝福她,若望在梦中祝福了她。第二个女人,是位武官的妻室。他有一个婴儿,当她丈夫谘询若望时,老人建议他叫孩子若望并在他七岁上,把他送入旷野。这个建议充满了圣若翰故事的回忆。他这个提议可能是告诉人,旷野中已有孩子存在。第三个故事是说另一位官员的太太,她去见若望时是个瞎子,但若望用油治好她,然后祝福了她,遣她回去。在每个故事中,都是结婚妇人和她的官员丈夫,他们都是埃及的罗玛人,文官或武官。三个都是女人求他帮助,而得到了帮助;而若望常保持着普通隐修士的态度,且在这些事上,与她们没有直接的接触。作者提出的这些人,都像是些陌生人,外国人,而与若望施惠于本地的埃及人,作了对比。实际上,这位圣人都是一视同仁,谁需要帮助来求他,他都不分彼此,不分地区。

从这位圣人,在乡民和陌生人中的肖像,作者转到自己和六位同伴拜访若望的事迹。这位老人诚心诚意欢迎他们:但从开始,就责备他们一番,上边已经提过。他们中有一位执事(六品),由于虚伪谦逊,佯装不是执事,若望以旷野的真实态度,改正他说:“不要撒谎不要否认基督恩赐。”换句话说:圣品只是一种恩赐,不是个人的财物,使人陵驾别人之上。如果否认它是种恩赐,一面是骄傲,擅专它是自已所有物,一面是贪图虚荣,自欺欺人。这都相反真实。他的严励,好像并不止于此。他们中有位患热症,若望告诉他说:这个磨难为他是有益的;这事降到他身上,是因为他信德薄弱。虽然如此他却帮助了他。他给了某位弟兄一点油,为他抹擦,药物鼓励兼施,果然生了实效。

若望继续着以严励的态度,同他的访客交谈:他虽然称赞他们到旷野来的毅力,但却带着一副苦脸卑视的态度,加上说:你别自以为了不起,作得够多了……别对自己过于自信……你们要小心……为了虚荣的缘故,你们并没有探出我们的德行。他们又受到警告,要反对虚的价值,希望“相似的善”并“真实的善。”访客对修院的态度,和他们对修院内的所见所闻,所作的记录,不拘如何,为他们吸引了许多赞颂;他们谈论隐修士,和从他们得来的经验,却可用来抬高自己身价。

从个人和直接应用于旷野的,中心教训,若望开始了一篇更正式的训话:它的主题仍是论真实,摆脱欺骗,终生不断奋斗,在严肃和坚持中,追求“见天主”,要成为“天主的朋友”。隐修士的终生工作:只在这一点。若望虽然从没有主张,这是基督徒的唯一圣召,但他十分警惕那些引诱,怕有别的其他的生活方式,呈献给选了隐院生活的人。他给访客们讲了三个故事,以说明修士的危险和诱惑。这几个故事值得细加检讨,以便得到它们提供出来的:“旷野理想的内蕴透视。”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隐修士,多年来独自生活在一个荒野的山洞里,实行传统的极度苦修,作者说:他已证实坚强的神修工夫,是证实,而非只是个企望。有一天,有一个美丽妇女来探望他,她试探引诱他犯罪,并接纳她的贡献,作者说:那只是为摒弃嘲笑他,好像魔鬼的嘲笑,这种情况,在旷野里,绝非为人所不知,但在这个例子上,那个隐修士没有悔改,他失望了,回了世俗,这为讲那故事的人

是个证明:就是从起初,他的神修工夫就是假的,并没有对准基本的真实,那是:“完全放弃自我自信,而完全依靠天主的仁慈。”他以胂修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而不当作圣宠的功效,所以他完全失败了。

第二个故事是相反的,它呈现出另一个人的肖像。他生活在城市里“多行不义,犯罪累累”他痛哭悔恨,(作者用了一个神修上极重语词 Penthos:即是痛苦死人的痛心),去了旷野,居住在一个坟墓里。他的试探诱惑是舍去此地,重回世俗。他这种心情,描绘以“折磨,撕裂”于昔日生活的魔鬼手掌中。他的交际关系都试图说服他,放弃这种生活,但是他恒心坚持,生活在这种紧涨,和战斗的情况中,直到他能在平安中生活。作者用了圣经的原文,描写他的心态,意味深长:“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1)。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德行超群出象,有真实德行的隐修士,但他骄傲自满,自信他的生活,好像是自己的光荣。以后他变得松弛懈怠,不拘小节,其中包括日常不断的小难处,就如早上急速起身的麻烦。最后他觉悟自己的热心在走下坡;虽然他还没有真心悔改自己内心的缺陷,但他很不满意而又不安地离开了宿舍,去了旷野。在旷野里,他遇到了几位隐修士,他们接待他如同『自己的真正圣父”,并请求他的指导和帮助。那位隐修士对他们讲了话,给他们出了主意,教他恒心至死。他自己受了这种反心言语的讽刺,和虚假善的打击,就又独自回了宿舍,恢复祈祷。但是现在,他确实在真实的谦逊和热情中祈祷,好像一个罪人面对着他的救主,而不再像一个充满特殊能力的智慧人。这个故事的结语满全了旷野隐院生活的形态:他听到说:“天主接纳了你的悔改”“天主怜悯了你。”“将来要小心,不可自满。你给他们出过神修主意的弟兄,要来安慰你,他们要为你带来礼物,请欢迎他们,与他们共食,并常常感谢天主。”

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有其他的故事,在绪论这些主题:痛悔,改过是神修的开始;痛悔穿心,摆脱一切阻扰和束缚的需要。旷野像是自由的真像。自我与真理冲突的基本情况,在这一方面,除非有一种内心纯正的苦修,才是惟一可循的途径,来建立自我。爱和友谊可算是隐院生活的最终解答。那幻想的魔鬼,常常用来分析和描绘隐修土所受的诱惑,这可能是需要用来说明一事的言词。人性的弱点,在这

本书中,也常用魔鬼一词作代表,为此这魔鬼一词可能在每个故事中出现。但这一词可莫引人假定,在旷野圣祖身上,有这种朴质的天真(样样都是魔鬼作的)。相反的,他们在神修生活的心理学上,都是古代世界的精明专家。几时提到魔鬼,那不是一个简单试图,想用幻像的小鬼来补充述事中的空隙。圣祖们很可能知道它的直接原因和后果,比如:在第一个故事中的女人,好像是个真女人;在第二个故事中所说的折磨,好像是过去的属实回忆。在第三个故事中所提的食物,也是真实的食物。但是他们对事的经过,并不追求其“如何”发生,如果他们知道,那么故事就不成故事了。他们所描写的是:试探、堕落、罪恶、失望和回头经过的窄路。在每件事上,魔鬼的肖像有其共认的位置,在叙事中,再加上一点解释,和生动相应的效果;女人可能是个真女人,但这个故事讲的是诱惑试探,而不是在讲女人。在任何叙事中,为分析它说的什么,是件很复杂很微妙莫测的事,特别是有些影像的理解,早己消失不见了。

若望利用这些故事,和其余的训话,想使访客脱离虚伪不实的价值,而趋向真实的价值;这属实的价值来自人心归皈天主。他告诉访客们要“修养沉静,训练自己,实行神修默观。”他说:“如果隐修士如此作,便可不受阻碍地面对天主,而没有任何后退的焦虑,因为这样的人可以竭尽一生同天主结合。”这个对目标的声明,和对神修生的方法,在路非诺修改的拉丁原文中,重新作了检订。其中对若望的训话,另有一种翻译。那是“论内在的生活”,是用一种极触目的手法,直接了当地深入了旷野中,最关心的大主题:“思想”。我们应当特别注意我们的“感觉和思想”。若望说:“在这种艰苦,慢长的弃绝工作上,我们好像是站在天主面前祈祷。”我们要弃绝的,不只是所有物,而是要弃绝那贪图事物的愿望。这是隐修士的中心工作。若望描写这种根深蒂固的自私心,说它好像一毒蛇缠绕着我们的心。这种自私心不断地掘孔深入,并造成一种虚伪的幻影自我,使人不断的不安,或使这个幻影自我,误以为真我。他说:我们多大以空虚的快乐或忧愁,将它蒙盖起来。圣本笃在他的会规中,论谦逊的等级时,也强调了这个自私的观念。心情的不安与内心的平安,成对比。平安与安定是天主圣神的工作;天主圣的存在能产生旷野中的典型德行:爱德、温和、忍耐、不判断人。若望也用了一些尖锐的言词来责斥那些骄傲不实的人:他们只要那外貌的善,他们只看别人说什么,而自己却不下神修的真功夫。他说:隐修士的第一项工作,是祈求天主,如如此那站在天主面前的黑暗,那假的自我可能脱去,而那内在的真实天主肖像可能被揭示。

隐修士的神修途经声明,形成了希腊文和拉丁译文的隐修士史中,第一篇最长的一段文字。其余记事,继续讲同样的题目,并由其他的文献,支持扩充,如此就形成了旷野圣祖的基本神修学。神修操练的本身,并不是这私生活的基本,其基本要素是回致( Metanoia),由建立自我回头转向,连根拔除自己的私意,终生以基多的十字架为依归。隐修士是罪人,由远方回来的荡子。这个回头先是有形的,实

际的悔改,最后变成内在神性的悔改。下边提的故事,是男人从家庭中出走,离开他生活的处境,其叙事带有多少的戏剧化:巴代木秋是一个强盗,杀人犯;菲来孟( Philemon)是个吹笛手,曾参加过异教人的礼仪,且无节无度,有几个盗贼在代勇的影响下作了隐修士。有一个强盗被亚波罗归化;另一个被巴弗奴齐伍归化;有的来自一种俗化的背景。这都是在强调:离开缠绕人的处境的需要;在一个故事里,至少把这种根本的改过,描写成一种殉道行为,一种形体奋斗至死的行为。

但这初步的分离,为隐修士,只是悔改的一面,舍弃肉体只是回头改过的开始。在这里和在别处说的一样,更艰苦更慢长是的注意:是同情欲的战斗,和保持内心的清洁。亚波罗说:修士去领圣事,当如同一个罪人,不断地从基督接受宽宥。隐修士可能邻人视为“和平的缔结人”但他们自视为却像是个“精种穷人”,“痛哭人”。他们对“见天主的面”有着极不同的见解。

这些人先从“反社会”的态度转变过来,以后再由社会的普通生活上,改变过来,然后站在天主面前,寻找他们心中的真实自我。他们是人,他们承认自己是败坏的人,是不成全的人,他们学习如何保留为不成全的人,并以不成熟的姿态向上天伸手求援。在这些故事中所提的长斋不眠,缄默不语丶孤独丶试探,其本身都不是目的。亚波罗会严厉地谴责那些身穿铁刺苦衣,蓬头散发的人说:这种自我表现,是求人的赞赏。只有内在的悔改,才是可推荐的。这里所说的话同其他旷野文献不约而同。隐修士,好像雅各布一样,夜间与天主斗角,但这位天主是在终生奋斗和纪律中,所不认识的天主。如同序言说的,作者证明“他们的热爱和绝大的神修纪律,就是这样的。旷野地方呈现在人眼前的,是个永久充满十字圣架的地方:隐修士满怀信心地:站立在十字架旁,因为被钉死的主,听命至死。

“有一位弟兄问一位老人说:我如何方能得救?老人脱去了自己的衣服,围在腰间,然后举手向天说:隐修士当是这样的人:脱去一切世物,钉在十字架上。在竞赛场上,运动员当以拳出击;在思想上隐修士要站立,双臂作十字形,向天伸出,呼求天主。在竞赛中,运动员要赤身站立。隐修士也要赤身站立,脱去一切世物,傅上油,由教师教他如何战斗。如此天主才引导我们获得胜利。”

如果修士的泪水和他们的痛苦经历,形成这文中的中心部分,但这却非他们的全部。隐修士的宿舍称为“巴比伦的火窒。”但是他又说:三圣童在火室里见到了天主子。在隐修士史和其他旷野的文献中,十字架的另一面是复活,隐修士的使命不是他们整个的价值,而是天主无穷忠信,他们说:天主不能撒谎,他与修士同在,将他们的痛苦变为天国的喜乐。雅各布伯又可作表样,他同天主在黑暗中搏斗

他成了永久的跛子,他向前去,迎接他曾陷害的哥哥并对他说:“我见了你的面,就如同见了天主的面。”(创:88:66)。在本文中,有新亚当的形像,在他各种的磨难中,而非在磨难之后,就已恢复天乡。其中还有光明喜乐的形像,天使的生活,天上欢乐的声音。隐修士并非是些悲愁满面,为自己苦修所困恼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苦修,他们是更有活力更易接近的人;就是他们的外貌也表现出他们内在的新生命的活力。里高包里的若望,经过了四十年的独修生活,还被描写成常带愉快笑面”的人,拜斯被描写成“温和、可爱、满脸春风的人;”代勇黑夜出外,为给野兽水喝;在尼特里亚,毛尼伍以宴会欢迎到他修院来的人:

“那些有意生活在宿舍的人,他就请他到圣堂里,开个宴会。当他们还在宴乐享受时,每位弟兄就用外氅或篮子装满面包或其他东西,从自己房里拿到新来的人房里。如此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谁给了他那一样物。”

当时有位老人名叫狄第默,据说:他是个“面容令人喜悦”的人,虽然他那赤足踏死蝎子的习惯,教人不敢赞同。另一位隐修士,他的愉快面容给访客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像,那就是亚波罗。他还给访客说:快乐不但是信友的企望,而且是基督徒的责任。他常说:“那些要承受天国的人,对自己的得救,不当神气沮丧。外教人是忧愁的,犹太人是痛哭的,罪人是悲哀的,而义人却要是喜悦的……我们这些怀有极大希望的人,何不常常喜悦呢?”

这个观念是说:凡被基督救赎的人,他们有责任将他们在基督内得到的新生命表现出来;个人悲观失望不当传染到别人身上,而要由隐修士用来作同天主交结的方法,因为天主是给人生命和希望的天主。

这种由天上而来的新生命的另一面是爱德,另外是对弟兄们的爱德。隐修士为了对访客的欢迎和爱德,名声远著;在这本书内,从序言至到书尾,有许多这样接待访客的实例,最感人的是在尼特里亚和塞里亚接待访客的记述。在路弗诺的拉丁译文中,道样说:

“对他们的人情,礼貌和爱德,我能说什么呢?在那里我曾见过这样爱徳在昌行呢?在那里有这样迅速的同情和热切的待客呢?”

客人走后,他们的爱不是受了限止吗?那么,那恒久的爱到哪里发挥呢?这个爱永久存留在修士彼此之间。序言中说:“在这旷野地方,他们离分居在不同的宿舍,但在爱德中合而为一。这里有不少弟兄彼此相助,彼此照顾实例,而且也有他们彼此会误的喜乐。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共同生活中,所表现的德行,尤其不判断人的德行。这里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说:

“在塞特旷野,有位弟兄犯了过错,他们招集了一个会议要作判决,并请啊爸梅瑟来赴会,但被梅瑟拒绝了。以后有位司译,另派一人去亲他,对他说:“可敬种父,请来罢,别人都在等你。J因此他起身去了。但他取一个漏水的壶!装满了水,提着它而行。别人出来迎接他,见他这样,就对他说:“神父,这是干什么呢?老人对他们说:我的罪过在我后边漏出,而我不见,今天反而要来审判别人的过错。”

有一种“隐恶,见人之过,好像未见”的技巧,归源于玛加略,这个技巧,在本书内,到处可见;它是祈祷的效果和明证。与这技巧并行的,有亚波罗的故事,他拒绝怨恨菲罪孟( Philemon)的嘲笑。

旷野爱德的另一面,可在独修士的故事中见得到。他们独修多年,然后转向,去与弟兄的共同生活。比如:独修的若望,他开始的生活,是个流浪旷野,独来独往的独修士,他实行了许多极严励的苦功然后转向,去教导别的隐修士。哀里( Helle)也度过极严励的独修生活,以后转向,去与别的隐修士共同生活。奥耳和亚波罗二位,起初也是度的独修生活,他们到了中年,得到启示,要他们回到修院里,去帮助别的弟兄。里高包里的若望,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是论一位苦修士,他独自生活,在旷野里受了魔鬼百般试探考验,最后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回了团集修院。在一个神视中,他听到有声音对他说:“天主接纳了你的悔改,怜悯了你,后多加小心,不可再自高自大。你救导的那些弟兄要来安慰你,他们要给你送来礼物,你要欢迎他们,同他们共食,并常常感谢天主。”旷野并不像是为厌世人,怪癖人,个人主义的人,居住的地方;旷野更像序言中说的;在那地方,他们虽分居

在不同的宿舍,但在爱德中合而为一。在那里,在隐修士之间保存着毫无粉纷扰的爱德,每个人都系于大众。

最后,那惟一需要事“上(路10:42)隐修生活的另一面是这生活上的痛苦,和快乐,隐修士的方向是趋向天国,趋向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了这个理由,在这本书里常提到他们“好像天使”,“他们的生活好像天使的生活。”奥耳看来“好像一位天使”;拜斯“达到了天使的境界。”在序言中,隐修士被描写为:“好像白色的天使居住在人间,他们的生活真好像天上的市民,他们等待“基督的来临。”隐修生活的另一面:末世论( Eschatology),在这里和别处,那曾加以强调。在这书中,还有不很熟习而少见的一面:这是探寻地上地堂的观念。据说巴代木秋曾被提到这个地上地堂并带回来一个特大的无花果,作为明证。此外有一个更详细故事,在玛加略行事中(参看劳西亚史18)。在那个故事中,说他探防过地上的地堂,那是埃及巫士所建造的,在古经和新经中,都提过这事(出:711-18弟后,8:8),即:雅乃斯和杨布勒。有几个故事都聚集在这里,据说:玛加略找到了一个有高墙的地堂,位居旷野之中。在园中有两位圣人。他在那里逗留了数日同他一起饮食,一起谈话。最后,他回来时,从地堂乐园带回一些果子,他在旷野迷路,流浪数日,才找回修院。到了修院,他试图说服他的修士,同他一起再去一趟,,修士们的回答充满了礼貌和旷野的政策:

“如果我们享受今世的生活,在今世我们已有了酬报,那么我们到了天主面前,还能有什么酬报呢?为了什么德行我们可以领赏呢?他们劝玛加略,不要再回去。”

地堂乐园的观念好像是一个充满良好新鲜可吃的果园,这个很可能反映隐修士,在这干燥生活受限制的旷野里,首先所着重的,是这些食物。无疑地,还有其他访客的故事,他们被称为“天使”由天使供给隐修土食物。这些食物通常描写成各种少有和外国来的鲜果。控制食欲是个无结束的实事,这也是个有数训性的实事:食欲色欲,是隐修士们终生不断战斗的战场。

“专心一欲,心灵安静”,在这文献里称为隐修的目标和终向。可是,最好的撮要,是论拜斯修土所描写的:“他达到了天使的境界”达到了完善的顶峰,他的生活极度安静,他态度极其温和……他极度谦逊,自视若无。我们曾施压力教他讲几句鼓励我们的话,他只同意讲几句:“论谦和”的话。他这样作,仍是勉强。


上一篇:引言 第三章 埃及院的形态
下一篇:引言 第五章 奇异的意义 旷野中的奇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