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吃草神父的传记列表
·一.从一幅照片说起
·二.“爹妈你们要儿子还是要媳妇?
·三.告仁生兄文
·四、王仁生在徐汇
·五、矢愿避静退婚
·六、进耶稣会
·七:耶稣会栽培:文学、哲学、神学
·八、准备为羊群牺牲的善牧
·九、删痣革新与艾果汇
·十、上海市第一看守所
·十一、最后一封信
·十二、王仁生神父的死
·十三、一首凯歌
·后记: 他吃的是草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四、王仁生在徐汇
四、王仁生在徐汇
浏览次数:1621 更新时间:2020-9-26
 
 


5.png

我认识王仁生是一九二三年在徐汇中学。那年在仁生同学生命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奠定 了仁生神父的一生。徐汇中学是再生他的母校。

一九二三年,我俩已十六岁了,都在徐汇中学肄业。他是一九O七年十一月廿一日生的, 我是在同年十月三十日生的,我比他大一个月。那时我俩都是高一学生,我在徐汇己读了四年半书了,他也读了三年书了,但在一九二三年前,由于我们不同院不同班级,虽同学校同年级我们并不相识。那时徐汇中学的制度非常森严。

 

徐汇第一是为天主教会学生开办的,优先收教会学生,学费比较昂贵,能自费进学校读书的并不太多;有特别优秀学生,是由教会资助学的,总共有近三百学生,开始分上、下两院。继后再分为上甲、上乙、下三院。大致 小学是下院,初中是上乙,高中是上甲。后来徐汇也兼收非天主教同学,由于徐汇校规严格, 教学认真,在当时上海相当闻名,有好多教外家长,为了让子弟有个全面的完美教育,把自 己的子弟送进徐汇;于是徐汇另设一院叫中院,中院有按年龄分为中甲、中乙二院,他们也有二百来位学生。中院伙食比较好,膳食费相对提高。当时在一九二O年代教外人家,要求比较严格,男的送往徐汇,女的送往启明,学校制度确实严格。学期中只有节日及星期日可回家,平时学生不能轻易走出校门,一周六日都在学校过,家长可放心,学生也比较用心专心。

 

关于王仁生进徐汇事,他妹妹有这样一个回忆,“我大哥从小聪敏,深得祖母宠爱,伯父们器重。九岁时父亲替他订了婚,在订婚筵席上,大哥穿着长袍马褂,顶着西瓜皮帽子, 老练的给来宾敬酒,博得亲友们喝采,并夸耀他将来一定会光耀王家门第,都寄予深远的希望”。

 

“我父亲更说,他对大哥抱着极大的希望。大哥六岁时,我父亲就替他和几个相同年 的堂弟兄邀请了一位老师,教他们读四书五经;七岁就送他进洋学堂,进小学。毕业后,他考进了当时上海有名的育才中学,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哥从小有个特点,他不但会独善其身,就在那时已经会规劝同学像他一样勤奋学习。那时我就看到他会邀请他的小朋友来到我家作客,规劝他们好好读书。我为有这样的哥哥感到骄傲”。

 

“约在一九二O年,父亲听说沪西有徐汇中学,不同一般学校,为了培养这种子,将来能创个更像样的家,立个更大的事业,为王家争光,他便尽他的财力把大哥送进了徐汇中学肆业。大哥在徐汇中学还是像在育才中学一样成绩斐然,考试总是第一名。当时我父亲真是最幸福的时代,眼看他大儿子即将中学毕业,他想毕业后还要送他进大学,光耀王家门第已不成问题”。

 

当时的徐家汇,是在旧法租界的边缘,有条十里长的电车轨道,从十六铺直达到徐家汇, 十六铺是黄浦江上的水陆大港口,热闹非常,来往的人也特别拥挤,愈往西走,经过了八仙桥,市容慢慢变冷静,经过了嵩山路长长的大马路,世界第一次大战后,以法国名将大元帅 霞飞之名命名,马路挺漂亮,两旁种着法国梧桐树,马路宽阔都是柏油路,可是路边没有几 座高楼大厦,现在眼前的只是田野和农民房子,霞飞路于解放后改名淮海路,整个马路的市 容都是在解放后兴起的。令日淮海路上最热闹的地方可比南京路,而淮海路尽头的徐家汇, 现在也变成全上海最繁荣的地区。在我们二O年代读书时,在落荒的徐家汇还有一条出名的

 

臭水滨,叫曹家滨。法租界尽头处是徐光启广场,法文名为徐保禄广场,徐保禄就是徐光启, 徐家汇的徐家,就是明朝名阁老徐光启后裔聚居的地方。徐姓家属有一支,留在青浦蟠龙镇, 在那儿有位徐养田先生,他是徐光启第十二代孙子徐宗泽神父的哥哥,是地方上的绅士,王 仁生在读大学时,每逢暑假在他家里往上一个时期。徐先生非常器重他,把他认为自己的寄 子,王仁生也很尊敬他,同他的儿子结为弟兄。他的儿子就是徐桩年将军,他俩是震旦同学, 这是后话。徐光启历史上还称他是徐上海,他可以作为上海的名人,西方科学的介绍者,最初天主教三柱石之一。

 

当时的徐家汇在今日已面目全非,今日的徐家汇已是穿西装配领带着革履的大资本家 象。我们读书的徐家汇是着布袄、短装、布鞋、挑担子的乡下人。记得我们上学时,由于我 们都有行李,普通都雇辆黄包车,即人力车,把箱子、铺盖、人都放在车子上,拉到学校。 有少数,还是前后挑了箱子铺盖上学的,极少数驾驶一辆汽车直驰到校门口。徐汇中学在当 时是相当气派的中学,有个四楼的大厦,有个全上海著名的足球场、足球队,在大厦前面有 条汽车大道,从大门进来直到大厦前面绕过一个大的椭圆型花坛再走出校门。我进校后没三 年学校庆祝了建校七十年大庆,规模相当隆重。那时我想仁生也已在校了,只因大家年龄还 小,又不在同院里,我们根本未相认识。


我们相认识是在高中第一年,校方把我们教内和非教内学生合并在一起,那时才知道有 王仁生这样一位同学。他是班级中不用争辩的高材生,样样科目他都领先,写一手好毛笔书 法,文章通顺,他特长数理,每次考试,他总是第一名。第二名是何远经同学。他俩都是教 外生。王仁生由于他的头,比例上讲,显得大些,同学叫他大头,何远经头似乎小些,我们 就叫他做小头。大头小头领先在我们班级中。王仁生衣着普通,他家并不富裕,他家离我家 不太远,我家住在老西门,他家住在大东门,上海城本来不太大,从西门到东门没有多少路。 那时仁生已做了我的朋友,我跟他去过他家,他父亲在大东门街上开个麻油店,是普通生意 人家。他是长子,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仁生的爸爸是无锡人,他没有读过多少书,当时 人把读书看是成功成名最好途径。王先生并不满足于开一间麻油店,他总认为只有经过读书, 他家才会发达兴旺,而王仁生是读书最有成就的孩子,他便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长子身上。

 

当时我们的几何代数教师是法籍松神父,是非常精灵的人,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校长是翟神父,他俩原籍意大利人,为了能来到中国传教,进了法国巴黎省耶稣会,翟神父是位非常庄重,道貌岸然的神父,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他办校六年后,于一九二七年,在南京被北伐军杀死。他虽死,留给我们的印象磨灭不了。松神父为人绝顶聪明,他在班级教代数几何时就意识到王仁生、何远经、蔡寿康几个教外同学是很好的材料,可作争取的对象, 于是先和这些同学以捕捉昆虫为名(因为他还是收集昆虫标本爱好者),找机会和他们交朋友,问问题,答问题,利用各种机会给他们讲道理。这样在一九二三年圣诞节前,王仁生宣布要领洗入教了,因为王仁生是全校的高材生,品德学问都好,全校为他领洗入教而震惊; 他领洗且带动了其他同学。不久后,何远经、蔡寿康二同学也先后入了天主教,全校更为之 震动。最感高兴的是松神父,这是他一生的黄金时代。

 

他领洗前,他妹妹有这样一个回忆: “他父亲是教外人,喜欢喝酒,有好多朋友,有时也会去妓院吃喝玩乐”。王先生对这种事 视为司空见惯,一般社会应酬,有时也带了仁生一同去所谓让他见见世面。仁生去了几回, 开始听要理时就拒绝去了。仁生对世俗场上花天酒地的生活可以说见过且尝到过,他一辈子深深痛恶,每提到这种事,真如圣保禄宗徒说的,连提也不愿多提。他对佛教,应该说是有 些感情的。他的家庭世代信佛,他妈妈,我见过她几次,是个老式小脚妇女,是一个很虔诚 的佛教徒,父亲也是个虔诚佛教徒,仁生进入天主教后,对佛教并不忽视,甚至他还尊重, 但从没有半点留恋之情。他的皈依简直很干脆,他一度进入天主教后真像老信徒一样,不但自己信了教且很热心于引领指导人从其它各宗教,进入天主教。他所接触的人士中,以佛教是比较多的,他都一一引领他们入天主教,这方面他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他坚信,且清清楚楚相信真教只有一个天主教,其他宗教,无论佛教、道教、穆斯林教或各种派基督教,都不能与天主教相提并论,如同父执辈的人能有几个或几十个,但只能尊敬他们为父亲的朋友, 甚至可称呼他们为叔父或伯父,但父亲只有一个。这一点仁生很清楚,从来不迟疑过。他后来读教会哲学、神学时,好似一帆风顺,从没有异论或争议,他读神学时,还当众做过一个 学术性报告,介绍佛教的祭祖宗仪式和意义,他尊重佛教但不再留恋,他已认识到造生他的天主,崇拜祂,侍奉祂。他在读神学时,从法文译了本比较高级的教理书(Boulanger神父著),那时大学生和中学生都喜爱用这本书,觉得又清楚又完整。解放后,人各一书,且再版过。

 

他翻译前问过我对那书的意见,我以为这本书是教科书,比较枯燥乏味,但他觉得 这本书说理清晰且很合乎时宜,他决定要翻译,是他利用零碎时间译成的。我亲眼看到他利用一切的细碎时刻一字一字的翻译,很快就译成了。他对天主教教义这么尊敬、爱护,成了 一位杰出的护教者。后来他出任了堂区神父,成了杰出的讲道者。那时谁看得出他是从佛教家庭出身的天主教信徒!在他身上实现了著名古代教会思想家戴都良说的一句话:“本来人都是基都徒”。

 

仁生皈依天主教这么自然彻底,且有显著的潜移默化的强力,将来有多少各 基层的男女因他而认识天主,皈依天主。这是后话,我们且回到他准备领洗的时刻。

 

仁生家人从没有进过天主教,他父亲、伯父辈,诸亲戚都以为仁生愿改教是背叛祖宗, 极力反对。怎么仁生官(无锡人对小少爷的称呼)背弃几百年,甚至千年来相传的佛教,要信西洋来的甚么天主教了?今天主教三字晴天霹雳第一次响起在王氏门第中,那还了得!且听说天主教徒不准拜菩萨、祭祖宗的,仁生官是长子,他改信了天主教,家里世代的烟火就 要中断熄灭,那还了得!此可忍、孰不可忍!那时仁生官只是十五、六岁的学童,他们以为童子无智,无能为力可以喝止,在三、五长辈威胁之下,还怕他不乖乖就范,放弃信洋教的古怪思想。岂知童子仁生官那时就有三军不可夺志的决心。祖母、父母、诸伯父母辈群起攻 击他,想制伏他,仁生官就是坚持不退让。

 

仁生的妹妹还记得:“大哥在徐汇读书时,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学校神父、师长的好评赞美,我父亲为之洋洋得意,对大哥的期望 与日俱增。大哥到高二时,自愿望教而学习教义。一九二三年圣诞节前,他写信请求父亲准许他领洗入教,这请求引起了家庭中轩然大波,长辈们认为进天主教是背叛祖宗,大逆不道, 并责怪母亲(很慈祥的母亲当赎罪羔羊)溺爱、放纵大儿子。但祖母宠爱大孙子,不知怎的 是他老祖宗答应了大孙子进天主教,这轩然大波就这样平息了”。仁生得到家庭允许可领洗 进教了,而这件事仔细想来真是得之不易。

 

仁生的父亲是火暴脾气,不太讲理的,按他的性格决不会允许他的宝贝大儿子改进天主教,诸伯父助他威风,那时他真是不可一世,而仁生 虽年小,决不屈服,按父子俩倔强性格,一定会斗得两败俱伤,或仁生屈服,放弃信洋教的 思想,或者被驱逐出王家祠堂,而仁生固定绝不会屈服的。这僵局竟然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是仁生自己都想不到的。谁想得到在仁生诸父老之上还有个老祖宗,应该说,她是最保守的 “太后”,谁想得到是她出来打了个圆场,答应她大孙儿改进洋教。慈禧没有做到的,仁生祖母做到了。从此王家真的革新了。仁生一家逐渐一一都改奉了天主教,连伯父中最反对他 的也改奉了天主教,下面是仁生妹妹宝贵的回忆。

 

“祖母于一九二五年逝世,那时我家除了大哥都没进天主教,家中大摆佛教祭祀仪式, 伯父们要大哥按佛教仪式叩头跪拜祖母,那年代祭祖礼仪在教会里还未认同,大哥毅然拒绝, 伯父们勃然大怒,扬言大哥如不跪拜祖母是背叛祖宗,立即逐出家门:大哥就是不为动摇, 拒不跪拜。二十年后,二伯父病重时竟要大哥替他付洗进教,真是出乎意料。”

 

我还记得一九二三年圣诞节,仁生同学领洗进教时,王先生一家都来了。他父亲穿了长袍马挂,妈妈穿着长裙都参加了领洗大礼,皆大欢喜。最得意的是仁生神父的老师松神父, 他看到他的高材学生王仁生领洗了,取名类思,多么高兴安慰!仁生进耶稣会后都以王类思 取代了王仁生,类思法文是路易国王的名字,法国全国皆知。王仁生领洗进教和进教后全家

 

合摄的照片都登在刊物上,人人知晓,在中国更不在话下。

领洗后廿五日那天,王仁生全家在徐汇中学校园露德圣母假山前合家摄了一张全家福, 这真是全家福,仁生领洗是王家真福的开始,从那天起天主的福就广施在王家每个成员身上。 现在,事隔七十年,仁生神父已在天上,带去他的父母及伯父母们,也还在带领诸弟妹及弟 妹们的家属,这工作是很艰巨的,仁生神父在天上更是志不可夺,他爱他的家,他要他家里 的成员个个得到真正的幸福,自然这还得征求他所爱的人的同意,这不可能强求,就是天主 要救人,还得征求到人的同意。

对这张照片,徐汇中学也深深引为学校的光荣。徐汇是教会学校,对教内同学在当时有 很严格的宗教要求,每天早晨很早起来进教堂念经参加弥撒,白天、中午、晚上、夜里还要 定时念经祈祷,按期上教理课,听道理;幸亏有这样严肃的教会学校,才会有五十年代、六 十年代,直到令天九十年代的上海坚强教会。一九五O年徐汇被政府没收了。上海教会就缺 少了培育年轻一代的保姆,很明显今后的教友是另一种教友了;年轻时缺少了六年的日夜宗 教培育,对青年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但徐汇当时对教外生而言,是非常或许过份的保守、 胆怯,徐汇对教外生一贯採取自由的态度,从不採取拖拉外教同学入教的手法,如果学生愿 听道理,先要征求得父母同意,要领洗入教更要父母亲同意。像松神父这样主动对王仁生、 何远经、蔡寿康等同学的态度是很少的,在徐汇也难得有这样一次盛举:一位全校品德学业 最优秀的同学入教了,且历尽艰辛奋斗博得了父母的同意,母校双手迎接这样好的学生入教, 不久后,何远经、蔡寿康等同学也跟上了,全校为之欢庆。

 

慈母教会自然更高兴的伸开双手迎接这一新生儿子,原本是远离教会的一家,由于一个 成员进了教,现在每个人都心动了,慢慢地在走近教会,教会能不欢欣喜悦!

 

我有这样一个断言,如果是武断,是我的错,徐汇中学建校到今已有一百四十年历史, 后四十年徐汇已变色,XX在掌校,前一百年历史中,徐汇培养了不少人材,有军人、有飞 行员、有外交官、有著名学者,自然有很多司铎(神父),甚至有主教,有枢机主教,而仁 生神父是突出的人物。是四三年到五三年之间或更早些,在他做神父之前,身为外教人进教 后叫多少人,连京剧演员、电影明星、政界人员、学界人员都有,男女大学生更不计其数进 了教。他是突出的人物,到今天时隔六十年、五十年,还有人在怀念着他。前年我见到资深 影星李丽华,提到王仁生神父在某信中提起她,还给了她这封信的复印,她很感动也很欣慰, 很明显地看出她是多么敬爱这位很严肃的神父。

 

圣依纳爵历尽艰辛创立了耶稣会,这番辛苦艰难他永不会忘掉,同时他说如果耶稣会能 阻止人犯一个大罪,我这番艰苦也值得了,他创立的耶稣会,到了中国由松神父耐心引导一 个外教学生进教,且在后来像他一样进了耶稣会圣做神父,引导了这么多各行业的人,或入 天主教,或成为更热心的教友,或引领同学像他一样也进入天主教且去做神父,圣依纳爵当 多么嘉许这位仁生神父。我现在只随手介绍二位:一位是章显犹神父,原来他也像仁生神父 一样是外教同学,自王仁生神父一手诱导进了天主教,并且由于敬仰王神父像他一样进了耶 稣会做了神父,也在监狱吃了好多苦。终于死在劳改场所。还有一位是众所认识的朱蒙泉神 父,他也受王仁生神父的影响,从外教变成天主教信徒,且成了耶稣会会士,圣了神父,担 任过耶稣会中华省省会长,现在还在美国旧金山市做高级智识份子的牧灵工作。可说没有王 仁生神父便没有章显犹神父,也没有朱蒙泉神父;他们三位带动了多少青少年,多少教友及 外教走向耶稣基督。五二、三年在圣伯多禄堂有位宋先生,是由王仁生神父引领他成为非常 热心的教友,他真把王神父当作自己的再生之父。是他说的:“ 没有王神父,就没有我宋 某。”王仁生是徐汇中学百年历史中的杰出人物,百年树人,徐汇在百年中能培养出这样一 个人材,真是徐汇的光荣,将来有一天(我想会有)他将会被列入圣品,就更会觉察到我没 有胡说。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已有好多人称他为“王圣人”。


上一篇:三.告仁生兄文
下一篇:五、矢愿避静退婚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