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找,必会找到(泰泽团体著)列表
·引言
·第一章 天主的身份
·第二章 天主的活动
·第三章 耶稣的身份
·第四章 耶稣的讯息
·第五章 死亡和复活
·第六章 精神,灵魂,死亡
·第七章 祈祷
·第八章 圣经和教会
·第九章 罪恶与宽恕
·第十章 踏着基督的脚印
·第十一章 喜乐,平安,希望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八章 圣经和教会
第八章 圣经和教会
浏览次数:2817 更新时间:2010-10-20
 
 
 

问题四十四:我们能从阅读圣经中获得什么?

圣经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若瑟的故事就是一例。他为哥哥们所嫉妒、痛恨,并且险遭毒手,但最后却宽恕了他们,且拯救了全家〔创37-5。〕 。还有保禄宗徒的非凡经历。 他虽身无分文,却走遍天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宗徒大事录〕。 圣经还是一部诗集,在圣咏、雅歌和依撒以亚先知书的一些章节中臻于美的峰巅。创世纪的最初几章、训道篇和约伯书提出生存意义或恶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惊人地现实。 从"不可杀人"的诫命、先知们对正义与分享〔如:58〕 的呼唤,到耶稣关于非暴力与爱仇的言论〔玛5-7; 6〕,每一个读者,不论他是否是信徒,都可在圣经中为他们的伦理选择找到宝贵的指南。

但这还不够。圣经还向我们讲论那些在生活中经验到天主临在的人们的故事。他们共同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如云的证人“,环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参阅希11-12〕 。当我们阅读时,会觉得他们与我们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切。亚巴郎是信仰之路上的向导:虽不知往何处去,却信赖天主的许诺。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圣经中那些处于绝望中的人们便成了我们的伴侣——被遗弃的哈加尔,尔法特和纳因城看着孩子奄奄一息而束手无策的寡妇〔创21; 列上17; 7〕,忍无可忍、只求一死的先知厄利亚、耶肋米亚和约纳〔列上19; 20; 4〕。 我们可以和安纳、玛利亚和匝加利亚一道引吭高歌〔撒上2 ,路1〕,我们可以和伯多禄一道经历他的慷慨、他的怯懦,和他与基督的重归于好,这样,通过阅读福音,我们的弱点,甚至我们的过失和错误便不再令我们过分忧虑。

在所有这些天主临在的证人中间,我们找到了那位"忠实的证人"〔默1:5〕。圣经提供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基督。通过阅读福音,也可以说通过阅读"全部圣经"〔因为基督曾亲自说过,整部圣经都是指着他说的〕,我们渐渐地建立起与基督的友谊。 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他所爱的门徒"。我们阅读圣经,不仅是为了找到我们问题的答案,而且是为了听到我们朋友的声音,并同他交谈。有人曾说过:如果你从中间打开圣经,你可能会读到这些话:我心所爱的,给我诉说吧!

 

问题四十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圣经?

常常听人说:圣经就像是一位好朋友用一种我们不熟悉的语言给我们写来的一封信。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圣经中所包含的东西可能对我们来说看似稀奇古怪或难以理解,但因为我们知道写信的人关心我们,所以我们绝不会因为不理解而受到伤害或产生反感,而只会把不理解看作是由于我们对朋友的语言不太熟悉所致。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能理解、与我们所熟悉的朋友相一致的东西上。

同样,当我们发现圣经中的某一篇章或某一表述看似异乎寻常,甚至令人吃惊时,唯一有益的态度是告诫自己:我们毫无疑问是在误解它真正或全面的含义,然后从比较清楚的地方开始,去理解比较含糊的地方。但是我们从何处寻找"比较清楚的"地方呢?有没有一个整部圣经所围绕的中心呢?新约的一位作者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天主在古时曾多次、以多种方式透过先知给我们的祖先说了话……现在又透过他的儿给我们说了话"〔希1: 1-2〕。耶稣的生活浓缩在他从死亡进入永生的"逾越"之中〔参阅芳13: 1〕,向我们展示了天主奥秘的核心之所在〔参阅弗2:4-7; 2:9〕。 原先残缺不全或模棱两可的现在渐渐明朗起来于是从梅瑟和众先知开始,〔复活的基督〕将整部圣经中论及他所说的一切为他们一一讲解……他开启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明白圣经"〔路24:2745〕 。这个中心,像一个光源,光芒四射,照亮了全部圣经。

因此,谁若愿意对圣经的讯息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最好遵循"以明朗照耀晦黯、以中心诠释边缘"的读经原则,从四福音中的其中一部开始,阅读圣经。这样,当他们进一步阅读新约其他篇幅时,就会越来越好地把握基督来临的意义及其对门徒生活的影响。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原来为了理解耶稣的生活,就必须把它放在旧约中所记载的天主与他的民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的进程之中去理解。

正由于圣经各部分彼此相联,所以,对圣经的理解过程更像是一个螺旋,而不是一条直线。这就像在异国他乡远足旅行一样:起初,人生地疏,举目无亲。但随着旅途的延伸,我们便越来越知道该怎样去正确看待事物。每次我们重读圣经篇章,便会对它们有深刻的理解,因为在阅读的同时,我们又有许多新的发现。

圣经绝不仅仅是一部诸书之大集成,而是通向天主的世界的门户。我们所经验到的陌生和文化冲击绝不仅仅是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的问题,而是那些为天主永恒的崭新所救拔,走出庸庸碌碌的生活、踏上新的征途的人们的经验。可以毫不过分的说:尽管圣经中有一些历史或语言方面的有用的信息,但它首先愿意做的是使我们与一位活生生的人相遇,以使我们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他,并回应他的召唤。

 

问题四十六:我们如何看待对圣经的不同解释?

为了避免误解,应该问我们自己:该篇圣经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比方说,有人想看懂圣保禄的一封书信,那他就该问自己:宗徒是在给谁写信?是在什么环境下写的?为回答什么问题?每一个圣经篇章都可以以这种方式从它的上下文中得到澄清,不仅指它所处的那部书的直接的上下文,而且也指它作为圣经的一部分在整部圣经中的上下文。所以,如果不明白对古先知们的暗示,不牢记福音所描绘的耶稣的形象,就不可能明白默示录一书中希望的讯息。最后,我们应记住:我们并不是圣经唯一的读者,也不是圣经的第一个读者。作为教会的成员,我们继承了在千秋万代中千锤百炼的圣经诠解传统。

尽管如此,对某一章节的精确含义仍然免不了会产生犹豫。但这是坏事吗?圣经本身在邀请我们不要害怕它会有多种含义。"天主说了一件事,我明白了两件事"〔咏62:11〕。 耶稣用比喻讲话,因为他的话不应是静止不动的:在起初,它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但它要渐渐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终于结实累累、收获百倍〔路8:8〕。 整部圣经都是如此。它被书写、印刷,但同时它仍然是生机盘然的天主圣言,不断成长,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六世纪时的教宗大圣额我略曾经说过:“圣经与阅读它的人们一同成长。"

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督徒们并非常常像我们今天这样对经文的原意如此孜孜以求。他们明白同一篇经文可能有好几层不同的含义,但他们并不急于解释圣经,而是让圣经为他们解释怎样与基督一同生活。他们并不太在乎出离埃及的具体曰期,或者过红海的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相反,他们在这些故事中发现了逾越奥迹和洗礼之水的含义:洗礼之水就像一条新的红海,永远在奴役和领受洗礼者的自由之间奔流不息。这种阅读圣经的方式甚至细致入微:圣保禄以梅瑟法律中一条古老的农业律"在牛打谷时不应蒙上它的嘴"为证据,证明福音的宣讲者依靠团体的捐献来维持生活的作法是合情合理的〔格前991。〕 。

为免使这种读经的宽大自由陷于武断,我们必须承认圣经是圣的。 换句话说,不是我们决定圣经的意义,而是圣经解释我们的生活,塑造我们,使我们在圣神的共融中与基督结合在一起。关键不在于让圣经听我们使唤〔参阅伯后1:201〕 ,而在于意识到:圣经是古往今来天主借以向我们说话的永流不竭的泉源。

 

问题四十七:如果天主把他的爱赐给每一个人的话,为什么还要加入教会?

如果天主行事公正无私使太阳上升光照善人,也光照恶人"〔玛5:45〕 ,那么为什么还要加入教会呢?近来,人们一直在强调:天主与之和好的是世界,而不是教会〔格后5: 19〕 。天主是"万民的救主"〔弟前4:10; 参阅若4:42 及若- 4:14〕。 所以问题变得更为关键:只相信天主无限的爱不就够了吗?为什么非要成为教会的一分子不可?

教会的生活使我们不致于将天主的爱变成一种含糊不清、飘忽不定的概念。在教堂中宣讲福音、施行圣洗使天主的接纳和宽恕成为确定无疑的事实。在感恩祭中,基督的临在通过有形可见的材料成为具体的临在。 在信徒之间彼此的亲热、关怀和团结中,天主的爱变得具体真实,因为这些现实能显示天主的面目如果我们彼此相爱,天主就存留在我们内,他的爱在我们内才是圆满的"〔若- 4:12〕。 如果我属于教会,我就不必设法说服自己天主爱我。其他人会告诉我天主爱我,并通过他们的行动让我感受到天主对我的爱。

但是,难道我们不能在教会之外同样获得毫不逊色的经验吗?在其他人类团体和协会中同样也有相亲相爱和彼此关怀,加入它们也同样会使我们有被接纳和重视的感觉,有时甚至在教会中比在其他组织中更难找到一种慷慨大方的欢迎接纳。那么我们何苦要自讨苦吃呢?

教会的无可取代之处就在于:通过教会,一项包括全部历史、涵盖整个宇宙的工程得以实现。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天主与受造界、以及全人类彼此之间的和谐共融;这种和谐共融圣保禄称之为"奥迹"〔弗3:3 11 ,哥1:25 7 〕,圣经中有时形容为"盟约"。任何团体的成员都体会到同居共处、同属一家的好处。但教会使我们得以参与一个与世界一样宽阔的现实。选择加入教会以服务天主的计划

可能要求我们放弃其他的事物,但如果通过这个选择,我们接受了给整个人类大家庭带来希望的使命,那么这其他的事物还那样重要吗?

 

问题四+: 我能在机构性教会之外活出我的信仰吗?

作一名基督徒意味着什么?是为了遵循耶稣基督的福音生活呢,还是为了属于他的教会?那种将这两者分割开来的倾向在今天并非罕见。一方面是作为机构、拥有自己的结构、教义和神职人员的教会,另一方面是扎根于福音讯息、努力在自身环境中活出福音讯息的人们的生活。这种分割在教会初期闻所未闻,但在今天却阻碍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天主为他所创造的宇宙的全盘计划。

"机构"一词用于教会时,很容易给我们产生误导。就其作为一个由众多按同一的规则和习俗生活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来说,基督教会可以被称作是一个机构,在这一点上,它与教育或司法体系或其他类似的组织没什么两样。但是这个词的社会学用法却不能很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教会的实质。"机构"一词的神学意义截然不同。它的意思是:教会的存在并不仅仅依赖于人的决定。教会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类团体,因为它的建立或创立是作为耶稣基督慈爱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他亲自意愿〔参阅谷3.13 ,玛16:18〕 而完成的天主的行动。

但是基督是怎样创立教会的呢?通过召叫人们来跟随他。我们在福音的开始读到耶稣看见载伯德的儿子雅格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正在船上修网,遂立即召叫了他们。他们就把自己的父亲载伯德和佣工们留在船上,跟随他去了"〔谷1:19-2。〕 。由于这种毅然决然、具有显著个人特征的回应,团体的建立才应运而生。基督死亡、复活,圣神降临之后,这个团体将继续履行耶稣的使命"直到天涯海角"〔宗1:8〕。 在新约中,在个人跟随基督的选择和信徒团体教会的存在之间没有任何分割,更谈不上有什么矛盾了。

在致哥罗森人书信中,圣保禄让我们在初期基督徒的生活中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他把洗礼比作更换衣服:受洗者通过信仰的肯定答复欢迎耶稣进入他的生命,就如脱,去"旧人穿上"新人"〔3:91。〕 。要知道:在古代世界,一个人的衣着至关重要。它是个人身份的明显标志,告诉人们你所属的社会阶层、你的种族、性别,等等。圣保禄在这里是在告诉那些领受了洗礼的人们:你已接受了一种新的身份,通过这种身份,你越来越成为你在天主眼中已有的形象,因为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你〔参阅创1 :26〕 。

这种新的身份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表明你是一个共融中的人,你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离群索居:只有和别人在一起、并通过别人,你才能找到你存在的意义。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断与周围的人们分享,“新人"事实上就是"新人类",再没有希腊人或犹太人,受割损的或未受割损的,野蛮人、叔提雅人、奴隶、自由人的分别,而只有是一切并在一切内的基督"〔哥3:11〕 。

换句话说,通过洗礼,信徒采取了一种在社会中新的生活模式。他们穿上了基督,并不是作为个人的基督,而是在共融中存在的基督。共融是普世修好的泉源,而基督是他"身体的头,也就是他教会的头"〔哥1:18〕。 所以,对那些成为教会成员的人们来说,个人的身份和归属于信者的团体其实是同一现实的两个方面。

除此之外,一个真正的个人生活不可能只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在性的被动的状态。 这种新的身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富有成果性: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它必定会在日常生活中结出果实来。基督的生活方式必须通过慈悲、谦逊、忍耐、宽恕……,总之,所有能使团体成为可能的爱的不同方面〔3: 12 15〕 而在他门徒的团体中"成为血肉。"总而言之,信仰者必须把他们所领受的传递给他们周围的人。通过与弟兄,姐妹们分享,就好像他们把恩赐重新奉献给了天主:他们的生活于是成了一曲感恩的赞歌〔3:15 17; 1:3 比较〕。

在第16 节中,圣保禄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他鼓励信友们让"基督的圣言丰富地居住在〔他们〕内“。然后,他解释了圣言怎样特别通过彼此劝勉和礼仪歌曲而在团体的生活中具体成形。也就是说,当基督徒们传扬福音或向基督祈祷时,就好像基督仍在通过他们的口讲话。从这封书信的角度来看,在严格意义上讲,在基督的恩赐和领受恩赐者的行动之间不存在任何分割。正如宗徒本人在他自己的存在中继续基督为他的身体教会所受的痛苦一样,同样,当基督徒用自己所领受的恩赐为别人服务时,就是基督自己在利用他们积极的合作建立他的身体。每个信徒个人的信仰旅途和教会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同一奥迹的两个方面,这一奥迹不是别的,正是"共融的基督只有基督是一切,并在一切内"〔3:11b〕。

 

问题四十九:天主的国与教会之间有什么关系?

耶稣宣讲"天国的福音"〔玛4:23:天主来以他的临在照亮世界,成为"一切中的一切"〔格前15:2事〕。 基督的复活证实并强化了这一希望,以致于当他初次显现时,他的门徒们以为天主的许诺立刻就会实现,从而翘首渴盼。

复活的基督告诉他们:唯有天主知道那"时间和日期而他们却将领受圣神的能力,去为他作证。对天国的期待仍然继续存在,但被派遣去宣讲福音、建立教会的宗徒们的见证成了新的焦点〔参阅宗1:6-8〕。

在教会和耶稣所宣讲的天国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有人认为两者之间互相有别,甚至彼此对立。他们所读到的是一个败兴失望的故事:耶稣所宣讲的天主的国没有像所预期的那样很快实现,因此,为了自我安慰,他的门徒们开始建立和组织团体。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教会取代了天国,历史的机构代替了"许多人在天国中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共赴的宴席"〔玛8: 11〕 。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徒大事录,却会发现在教会和天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统一。 首先,两者都是期待的对象。宗徒们和玛利亚一同恒心祈祷〔宗1:4 14〕,渴望教会的圆满实现和天国的来临。 他们在期待圣神的降临,他是爱德之火,共融之源,他将使信徒们成为一体,共有"一个心灵,一个灵魂"〔宗4:32〕 。

毫无疑问,教会是在五旬节圣神降临时出现的。 那么我们大可把它看作一个古老的现实〔对我们今天来说,它已经两千岁高龄了! 〕,只可纪念,不可期待。但是,五旬节后很久,基督徒们却仍然在祈祷:“愿你的教会从天涯海角聚集在一起,进入你的天国"〔十二宗徒训言〉Didache9:4 ,第一世纪〕。 "愿你的教会聚集在一起"这句祷词,与天主经中"愿你的国来临"一句祷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教会与天国并不互相对立,因为二者都是我们祈祷和期望的对象。尽管它们都己通过圣神而临在,但我们却仍不断期待它们圆满的实现。这有助于帮助澄清我们在宗徒大事录前半部分中注意到的一个奇怪的事实,也就是说,在那里,”教会"一词几乎根本没有出现。基督徒们在这一时期之所以不愿宣扬"天主的教会"已圆满实现,会不会是因为他们看到它与天主的国息息相关?

在五旬节上,伯多禄宗徒引用了岳厄尔先知书中夭主的一句话:“我要把我的神倾注在每个生物身上。"他接着说:这将在"末日"〔宗2: 17〕 发生。 伯多禄虽然改动了原话,却没有改变原意,因为随着天主圣神被倾注在所有人类身上,人类历史使到达了它的最终目标。天主圣神不再是只赐给个人,而是"倾注"在所有人身上。就像流水灌溉大地,天主的国也同样在改变世界。基督徒团体既然是从圣神的这一倾注中诞生的,自然也属于"末日"。在它内在的奥秘中,教会属于未来;它永远都站立在希望的门槛上,为的是进去参加天国的盛典。

意识到天主的国与教会之间这种神秘的联系并不意味着要美化目前的现实。相反,它更使我们安详地默观那种爱的共融中尚欠缺的一切。一个人,如果他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就不会为眼前的不完美而沮丧。他就会像玛利亚和宗徒们在五旬节前渴盼天主的教会时那样向天主祈祷,祈求圣神将教会聚集在一起,赐给它所有的成员同一的爱。

尽管我们有人性的弱点,但是共同的祈祷和相互的爱,通过激发它们的圣神,已经在今天领我们进入了五旬节的喜乐和合一教会的庆典。我们因此而能感受到:我们已经在和天使与世世代代的信徒们一起,和爱我们的耶稣一起〔参阅希12:224〕,真正地参与"生活的天主之城"的"喜庆的集会"。

 

上一篇:第七章 祈祷
下一篇:第九章 罪恶与宽恕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