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追求长寿。但是,有很多人尽管善会防护保养,却依然摆脱不了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应该说,违背自然的法则,而去寻求养生之道,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离真理越来越远。那么,究竟哪一条才是通向健康长寿之路呢? 肠造血 日本著名医学家森下敬一先生,在其著作中曾这样写道: “我们的体质,随着食物而时时刻刻地改变着它的相貌。如果把我们的身体视为机车的话,食物就是燃料。但并不是说它相当于煤或者柴油,而是具有超出于此的生理学意义。煤绝对不会改造机车,可是食物却可以铸造我们的身体。” “一般来说,肉、蛋、牛奶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取,会造成肠内环境的恶化,使体内产生各种各样的有毒细菌,导致动物性蛋白质的腐败及肠内毒素的增值。这些物质被肠子吸收,成为恶化血质的元凶。相反,以谷物、蔬菜为中心的素食,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清洁血液,有极为出色的改善体质的功效。这是因为人类食性的本质就是属于谷物和菜食的。” “虽说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事实上‘肉、蛋、牛奶是健康所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一迷信才是污染血液、弱化体质、紊乱精神及判断力的最大元凶。” 集三十多年的血液生理学研究成果,森下先生创立了新型的血液理论,即“肠造血理论”。 血液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它又是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骨髓组织”造血、血液最重要的作用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这早已成了现代医学的定说。 然而,森下理论却告诉我们:血液是由消化系统制造出来的。在我们的体内,食物经过消化然后被小肠的粘膜(绒毛组织)摄取,并被吸收转变成红血球(原始的生命),逐而进化成体细胞(高次元的生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进行着这样的生命进化过程。 “由于现代医学对这一事实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现代人体质恶化、慢性病剧增。” 森下先生说:“现在的生理学见解中,人们一般认为肠的作用就是将食物分解、然后再吸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肠还存在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简单说来,肠粘膜好似一个巨大的阿米巴样组织。食物进入口中之后,经过咀嚼和消化液的作用被粉碎至一定的程度,接着,这些经消化的食块在肠粘膜中一点一点地被吸收进去。这一现象绝不是象现代生理学所教授的那样,是所谓的物理吸收。我们应该把它理解为类似于阿米巴摄食的作用。这样就出现了肠造血这个生理现象。 “也就是说,肠的粘膜积极地把被消化了的食物及营养成分摄取到自己的组织中,并且在肠粘膜中渐渐地被同化,然后转化成红血球。追究这个红血球的源头,我们发现其答案就是食物。也可以这样说:在肠的粘膜里,以食物为材料,生产出新的生命——红血球。这的的确确是‘饮食变成血液’。 “还有重要的一点必须提示的是,肠所生的血在身体的各个角落循环往复,并随之转变成所有的组织细胞。肝脏细胞、肌肉细胞、以至于脑细胞其实都是由这个红血球演变的。现代医学、生物学的一个铁的原则就是细胞分裂说,即细胞因分裂而增值。然而,这在生命体外的非自然条件下也许成立,而在生命体内绝不如此。事实上是几个红血球的集聚而变成了一个肝细胞或一个脑细胞。这又实在是‘血变成肉’。 如上所述,红血球的材料是食物、而红血球又能够变为体内的任何组织细胞,这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的体质及思考方式都受着食物的左右,即‘食物成为生命’。甚至可以说,我们的身体就是食物的变种。” 由此我们得知,血的性质便决定了我们体细胞的性质、即体质的好坏。也就是说,由于血液脏了,就会生病、或者是病情恶化;血液干净,疾病就能确实地好转。所以,制造血液所必需的饮食的质量,便决定了血液的质量,甚至是身体的体质。因此,我们每天不经意的饮食,左右了我们是成为易病的体质、还是健康的体质。 很好地理解:“食→血→体(细胞)”的原理,我们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饮食生活的改善能够带来疾病的痊愈。” 但是,现在人们对营养和饮食的认识混乱得令人感到可怕。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什么是“正确的食物”、什么是“健康的食物”进行好好的学习。 近来的很多营养学家们普遍提倡“尽量减少主食,多吃肉和蔬菜、并保持平衡。”这实在是可笑的。因为这句话过于概念化、机械化,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到底以什么为基准来谋求这个平衡呢?例如,即使肉和蔬菜这两者的酸碱的比例能够正确地测出,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其独具个性的体质或对营养的利用率的不同又怎样来补充呢? 人吃了食物,从中所吸收的营养实际上并不是按照营养价值表中写的那样,因为吃的人不同,所吸收的也完全不同。如吃的时候的精神状态、咀嚼的程度,这决定了人的消化液的分泌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肠内细菌,不同的人肠内细菌千差万别,例如,肠内的乳酸菌若大量地在繁殖的话,维生素基本上全部能够自己制造。相反,酸胺分解酶菌会破坏掉维生素B,一个劲地摄取肉食和甜食,酸胺分解酶菌就会在场内繁殖起来。即使把含有大量维生素的蔬菜吃进肚子里,要是肠中尽是酸胺分解酶菌的话,进入肠里面的维生素就都会消失掉。 正确的营养学概念、食物科学没有得以成立实在是人类的不幸。近年来,人们欣喜于体位(身高、体重等)的普遍提高,却无视了体质的变坏,而且所谓智力的向上也令人感到怀疑。森下先生强调:从外观来评价人的健康是一个错误,这就是现在的营养学的决定性的缺陷。单单从量上面吹大人的体格,这不是医学的本来目的;而个头尽管不大,但在内容及质量上、也就是说在体质、智力方面造就健康的人类,这才是医学的真正目的。 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森下先生这样忠告人们:断绝肉食。把以往的白米白面、蔬菜、肉类的饮食,转换成以糙米杂粮为主食、蔬菜水果为副食的谷菜食。由于得到这样的正确饮食,血液会迅速正常化,身体也会因此明显地好转起来。肝脏、肾脏、自律神经系统也能得到恢复。 与切除身体的一部分、或使用药物的现代医学相比,饮食疗法的优越之处就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体质也得到了改善,并且也不易再生其它的疾病。 肉食与素食的优劣——历史为证 请看这样一个史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海上的封锁,丹麦得不到从国外运入的数百万磅谷物,不得不实行自给自足。 当时,担任丹麦粮食大臣的是主张素食的营养学权威亨德海特教授。于是,他们宰杀了需要很多粮食来喂养的猪,把作为饲料的大麦、土豆等转换成人的食粮。结果,不仅粮食因此而足够了,而且病人大为减少,年死亡率降低了34%,成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国民健康状态最好的时期。 与此相反的是德国,可称为现代营养学鼻祖的营养学家卢普纳教授认为,就吃点蔬菜,战争一定会输掉,为了增强体力必须多吃肉,所以应该把谷物、蔬菜等的人的粮食给家禽吃,而我们则来吃它们的肉。于是,德国将此作为国策进行了推广。结果是,病人猛增、死亡不断,德国就这样不战自败了。事过不久,卢普纳教授受到了舆论的严厉批评,甚至有人这样说:“使德国灭亡的不是凯撒、而是卢普纳教授。” 可见,谷类、素食与肉食的优劣,早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国家级大型试验中得出了结论。 下面介绍的这个试验进行于印度营养研究所,是由该所的所长、英国营养学家玛卡利索主持进行的。 把小老鼠分为三组,每组一千只。从刚一生下来开始到两年七个月的试验期中,分别给以不同的饲料加以喂养,然后检查小老鼠们究竟发生了什么病理性变化。 A组给的是峰扎食。 位于巴基斯坦最北端的山岳地带,有一个叫峰扎的著名长寿之乡。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大都活能到一百五十岁,可以说享尽了天年。 他们的主食叫恰帕泰,是一种用小麦粉摊成的饼。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面粉是没有经过精白处理的糙麦。除此之外,便是作为副食的蔬菜、再加上少量的水果,不吃肉食。也就是说,这是典型的谷菜食。 B组给的是印度食。 印度食的主要食品是谷物、蔬菜、肉以及辛辣调料。 C组给的是西洋食。 即精白粉做的面包、以及火腿、香肠、奶酪、黄油等。 两年零七个月的老鼠,相当于人类的五十~六十岁。这时,解剖了全部的老鼠,并在显微镜下把它们从头至尾查了一遍。 结果发现,给以峰扎食的A组,没有一只老鼠、一个部位被发现存在病理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们百分之百地健康。 这个事实透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峰扎人在根本不识“病”究竟为何物的生活中享尽了天年。 印度食的B组,有将近半数的老鼠出现了病变,其中最多的是肠胃病、肝病、肾病,接着是虫牙、脱毛等。 而西洋食的C组则无一幸免,都分别患上了与B组老鼠相同的病。其中一只老鼠竟集中了肠胃、肝脏、肾脏等数种病变。 在试验过程中,甚至还出现了极其典型的精神异常现象。有的小老鼠由于肝脏和肾脏的过早损伤,变得衰弱下来,而那些强壮的老鼠便围上去撕咬、抢食——就是说开始了共食。这是C组独有的现象,据说两年零七个月后这个组的老鼠减少了两成。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试验结果所揭示的现象,仅仅理解为只会发生在老鼠的身上。举目世界的局势,我们发现这也是非常符合人类社会的。 智力障碍发生最多的国家,就是肉的消费最多的国家;相反,智力障碍最少的国家里,相对来说人们大都以素食为主。 肉食与素食民族的气质差异 体质及气质都是被血液(红血球)制造的。 被肠造的红血球,随着在体内的循环,而变成了身体中的所有的细胞(体细胞),从脂肪组织、肌肉、肝脏、肾脏、直到脑细胞。在我们的体细胞中,没有一个东西不是被红血球制造的。就是说,“食物变成血、血变成肉(体细胞)”。 因此,体细胞的质(即体质)就是血液的质、特别是红血球的质,而红血球的质就是食物的质。所以,体质、气质、以及对事物的思考方法等,受着食物的强烈的影响,并极大程度地受其支配着。 一般来说,肉食主义者的高次元的精神活动比较贫乏,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常常表现出单纯、机械、以自我为中心、明则保身似的形式。这样的人由于精于眼前的小算盘,所以确实能够暂时保住成功者的位置;与此相反的是,素食主义者往往具有综合、直观、为了大自然的秩序和道德仁义不惜牺牲自我的性格 出于这个原因,肉食民族总是表现出肉体的、争斗的、以及流于机械的分析科学;而素食民族所显现的却是精神的、和平的、以及在综合的自然哲学中表现出其才智。纵览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也可以得出:真正优秀的哲学家、宗教家大多出于素食民族或素食主义者之中——这一现象决非偶然。 总之,食物会改变人的体质、气质及思考方式等。肉食主义者思考方法所导致的急功近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血液的酸性化,森下先生把它称之为“酸毒思考”。 “食物等于生命”。而现代营养学所教给人们的,仅仅把食物看成热量、单纯的营养等,这是极其狭隘的。事实上,食物是次元更高的东西,是造就我们身体细胞的直接素材。 因此,我们不应提倡“不挑食地吃吧”,而是应该为了造就良好的人(体细胞)而重新确认最合适的饮食。 把植物的种子作为主食(当然不包括精白米)、然后把叶菜、根菜作为副食——这从人的生理上来说是最安全、最自然的健康营养模式。越是违背于此,人们的体质和头脑也就变得越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