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耶稣被弃 十字架上第四言 耶稣对圣母和若望说完第三句话后,哥耳哥达陷入死寂,许多围观的人逃回城里。法利塞人停止了辱骂,马和驴都垂头紧靠在一起,四周雾气弥漫。 十字架上的耶稣承受着难以形容的痛苦,经历了灵魂被彻底离弃的孤独。祂用圣咏中那些正应验在自己身上的经文向天父祈祷。我看见天神环绕着祂。祂正以无限的痛苦,体会着一个被压碎的生命在绝对孤寂中的滋味——没有人间的安慰,没有天上的慰藉,只有信、望、爱三德伫立在苦难的荒漠中,看不见归途,尝不到甘饴,寻不着光明,独自存活。这痛苦无法言喻。 正是藉着这苦难,耶稣为我们赢得了力量。当我们在生命尽头,与尘世一切联系断绝时,能将自身的孤独与祂在十字架上的功德结合,从而得胜。祂为我们争得了恩宠,使我们在同样感到被全然遗弃的最后时刻,仍能站立得住。祂为我们这些可怜的罪人献上了自己的贫乏、痛苦和孤寂,使所有在教会内与耶稣结合的人,即使在被剥夺光明慰藉、陷入黑暗的最后时刻,也不致绝望。 在这灵性黑夜的荒漠里,我们不再孤身涉险。耶稣已将自己在十字架上内忧外患的遗弃之境,沉入苦海深渊,使基督徒在临终孤独、天国慰藉之光黯淡时,不再孤单。因为在最后的危急时刻,对基督徒来说,不再有黑暗的未知地带,不再有孤独,不再有遗弃,不再有绝望——因为耶稣,那光明、真理与道路,已亲自走过这条黑暗之路,在此立定祂的十字架,驱散了一切恐怖。 耶稣完全被弃,一无所有,无助至极,却在无限大爱中奉献了自己。是的,祂将自己的遗弃化为珍宝,将生命、劳苦、爱情、苦难,连同世人忘恩的苦涩,一并献给天父,为要坚固我们的软弱,丰富我们的贫乏。祂在天主面前立下最后遗嘱,将自己一切的功德赐给教会和罪人。祂想到了每一个人。在这被弃的时刻,祂与每个灵魂同在,直到世界穷尽。 祂也为那些异端者祈祷——他们以为祂作为天主不曾真实感受痛苦,或作为人所受的苦楚微不足道。但当我体会耶稣的祈祷时,仿佛听见祂说:"我们必须教导世人:耶稣以一种远超世人所能理解的敏锐,承受了这被彻底离弃的痛苦,正因为祂的人性与天主性紧密结合,因为祂是真天主又是真人。当祂的圣人性被圣父全然离弃时,祂完美地感受了那丧失,饮尽了遗弃的苦杯,在那一刻尝到了灵魂永远失去天主的煎熬。" 于是,祂在撕心裂肺的呼喊中,不仅是为倾诉自己被弃的苦楚,更是要向所有认天主为父、正处深重痛苦中的灵魂宣告:祂在此时此地,为他们赢得了以儿女的信赖投奔天父的恩宠。约在下午三点,耶稣大声呼喊:"厄里,厄里,肋玛撒巴黑塔尼!"意思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 这声呼喊打破了十字架周围死寂的空气,讥笑的人转向十字架,一个说:"他在叫厄里亚!"另一个说:"我们看看厄里亚会不会来救他!"悲痛至极的圣母听见圣子的声音,再也按捺不住,再次冲向十字架,若望、克罗帕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和撒罗默紧跟着她。 正当民众哀哭战栗时,约三十位从犹太和雅法一带来的显贵骑马赶到。他们本是去耶路撒冷过节,看见耶稣所受的残酷对待和天地异象,不禁厉声谴责:"若不是天主的圣殿在此,这残忍之城犯下这等罪行,早该烧成灰烬!" 这些贵人的话鼓舞了民众,四处响起悲愤的哭喊,许多心有同感的人结伴离去。剩下的人分成两派:一派痛心愤慨;另一派继续侮辱耶稣。法利塞人则灰心丧气,生怕民众暴动——那时耶路撒冷已经骚动不安。他们与百夫长阿贝纳达尔商议,下令关闭加尔瓦略山附近的城门,阻断通路,又派人向比拉多和黑落德求调五百士兵防乱。其间,阿贝纳达尔尽力维持秩序,禁止法利塞人侮辱耶稣,免得激怒百姓。 三点过后,天色稍亮,月亮开始向太阳相反方向退去。太阳赤红无光,裹在雾里,月亮突然沉落。阳光渐渐重现,星辰隐没,但天色依旧阴沉。随着光线转亮,加尔瓦略山上的讥笑者又猖狂起来,于是有人说:"他在叫厄里亚。"阿贝纳达尔下令保持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