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许春草于孙中山倡立同盟会的第三年,在厦门由黄乃裳先生介绍参加该会。为厦门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黄乃裳,福建福清县人,清末举人,信奉基督教,早年出洋从商,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是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的岳父。林文庆原籍厦门,曾在新加坡行医,与黄乃裳结亲之后,也参加同盟会。1907年,许春草由林文庆介绍认识黄乃裳,从同道而参加同盟,成为同志。许春草第一次听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情况,深受感动。因为在孙中山被清廷驻伦敦使馆特务绑票,准备偷运回国报功的极危险时刻,孙中山竭诚恳切祈求上帝给予拯救,结果得到各方面的声援而脱险。其中经历处处见到神的照顾。孙中山的这个故事,加强了许春草参加革命的决心,使他在爱神与爱人的道理上,获得进一步的统一。 1907年,许春草已经是厦门基督教会的一位“长老”,在教会中有一定的信誉,社会上,也可算为一个知名人士。参加同盟后,更发挥他的社会影响,介绍了数以百计的教会会友及社会人士参加同盟会。为避免清廷政府的破坏,他利用厦门和鼓浪屿几个礼拜堂和教会学校为据点,宣传革命,组织活动及举行秘密会议。这些场所中,最为重要的,是厦门溪岸街的礼拜和鼓浪屿寻源中学,及英华书院。当时的基督教神学院“汇澜书院”,也是一个联络站。多数年轻一代学生,都是从这里被吸收为同盟会会员,参加辛亥年厦门光复革命的。 辛亥年,作者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娃娃,根本没有参加革命的资格。虽然从哥哥那里听到一些革命人物的英勇事迹,及各地起义的消息,对革命很感兴趣。到底是个孩子,对当时厦门同盟会的组织是谁领导,我不知道。直到今天,传说纷纭,我也莫衷一是。但有一事,我是亲睹目见的,就是光复厦门那天早上,我同我的第二哥哥张明哲,抬着一块糖果(即年糕),要去五崎顶倍文齐印刷店,赠送我的舅父许文岩时,路过石路街看见许春草骑在一头红色马上,手持红旗,率领数百上千名的部队,进攻厦门清廷的政权中心“提台衙”,部队没有遇到抵抗。我和二哥见此情况,心中怦怦,惊喜参半,抬着年糕,疾步而过。当时,在我这小孩子的思想中,存着一种光荣感:“我的姐夫许春草是革命军的头头!”直到今天,这个印象还极明确。然而不论如何,许春草是厦门同盟会的一个比较活跃的成员,是无可争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