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心灵之旅 ——走向全人的基督徒灵修列表
·前言
·引言
·本书概观
·第一章 一种基于福音之爱的灵修
·第二章 全人灵修:整合的福音之爱
·第三章 心灵的探索与生命的选择
·第四章 敞开心扉祈祷上主
·第五章 天主是我生命中的有力影响
· 第六章 性在生命与爱的事奉中
·第七章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贫穷中
·第八章 结论: 在路上,就是一种抵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八章 结论: 在路上,就是一种抵达的途径
第八章 结论: 在路上,就是一种抵达的途径
浏览次数:2165 更新时间:2020-4-22
 
 

第八章

结论:

在路上,就是一种抵达的途径

 

“在我们的世代,通往圣洁的道路必然要透过在世界的行动。”

——达格•汉马斯科裘德(Dag Hammarskjold)《记号》

 

“旅行”的比喻很好地抓准了大多数成年人迟早会意识到的心灵以及心理的成长:它是一系列永不停息的改变与努力。简言之,这是一条难行的路途。它与我们回应人类生命危机的方式紧密地维系在一起。这些危机既是可预测的,又是不可预料的。可预测的部分已经在发展心理学家的著作中被勾勒出来了,它描绘了成年人成长的形态:不是一条不受干扰的直线,而是一种充满挫折和沮丧的曲折过程。不可预测的危机是很容易被认识到的:突如其来的疾病、职场失意、人际间的误解、关系破裂之后的孤独、死亡或离异的分别。当面对作为逃避不了的成长条件的挣扎时,人们经常问自己:“如果没有成功的机会,为什么还要继续?为什么还要尝试?这有什么不同吗?”看似无止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失意——新工作,新住所、新关系——迫使许多人怀疑所有的努力是否值得。这些不是理论性的或是抽象的问题。它们出自于在圣善及整全之中努力成长的实际经验。这些让人左右为难的困境限制了耶稣所命令的关爱的努力。

在这本书中,我寻求构思一种灵修,为了使得个人在不断进行的圣化与成熟过程中,能够坚强地投入。这种灵修的核心是坚信天主始终以圣爱和德能临近我们,在我们的挣扎中给予帮助。复活基督的追随者被召叫出来,为要相信“生命因之而得以维持以及被邀请迈向整全的德能,这不是人力创造的;即使在一个死亡统治每个人的世界里,仍然持续存在并保持坚定不移。”

正如在其它的人类旅程中,我们只能逐渐地抵达灵修朝圣之旅的终点。不过,灵修的旅居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本质。当我们存活时,总不能完满地达到与天主以及他人联合的目标。但是,处于灵修的道路上,就已经是一条朝向终点抵达的路径。天主不单单是在寻觅的终点才可以被享见,我们一路上都能够享有天主。圣诞期三王的故事说明了这则真理:不只是当他们喜悦地到达白冷山洞时,天主才向他们显现了;在起初他们受到激发的驱策,启程去寻找许诺的默西亚时,天主也是临在的。天主的临在还呈现为引领众人穿越黑夜的异星,被大家所经验到;在警告他们黑落德威胁的梦中,天主也是临在的。在他们远离家园的未知探寻中,他们在彼此的激励中经验到了天主的支持。天主的临在,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

我们寻求与上主联合,是一生的事情;经常地,艰辛的跋涉会被黑暗的阶段不时地打断。若是我们想坚韧不拔,就必须一路上因天主持续的临在而鼓足勇气。即使我们是朝着作为终点的天主迈进着,厄玛努尔已经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我们同在了。耶稣的门徒在有关基督如何始终临在的方面,得到过生动的训诲。一天,他们正过加里肋亚湖,狂风巨浪几乎吞没了他们的小船。门徒们被狂风吓得魂不附体。突然,耶稣在海上行走,临近他们说:“是我,不要害怕。”(若6:20)然后耶稣平息了风浪,小船迅速驶到了岸边。当我们细读原文时,耶稣话语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耶稣所说的希腊文ego eimi,直接意思为“我是”。在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中,旧约的希腊译本,ego eimi一词被用以替代天主的圣名(参阅出3:14)。正是雅威针对梅瑟发问“我应该说是谁派遣了我?”之回应,通过耶稣口中说出来——若望表达了早期教会对于基督天主性的信仰。在若望福音中得到证实的福音,是与玛窦福音中三王的故事一致的: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天主始终是和我们在一起,尤其当我们脆弱的小船被忧虑和痛苦的波浪摇撼时,这条真理必须深深穿透我们的觉知。在恐惧彷徨时,我们需要认出复活基督的临在,祂走近我们,平息了风浪。当我们听到耶稣说:“不要害怕,是我”,宁静就会进驻我们的内心。

 

从无瑕的意象中得释放

 

将旅途看作一条曲折的途径而非笔直无误的过程,这个比喻最精确地反映出了事实。没有一个过程会朝着单一方向一成不变地向前推进,人的成长是进步与倒退的混合。有时候,我们经验到向前的进程;另些时候,我们向后退滑;有时候,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总发现自己仍静止不前,像是被困在了发展的高原地带。这样有错吗?恰好相反。接纳成长的不平稳以及消除认为行程永远畅通无阻的错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会给我们对成熟带的力求来祥和。失败不应该催生绝望;一时的停滞也无须引发瘫痪。对于无瑕疵旅途的期盼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因为它扭曲了发展性成长的过程。

它也歪曲了人类存在意义的真理。不承认罪恶向每个人撒下阴影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这种想法也会产生有害的后果。罪恶的状态会使我们变得完全软弱无力。具讽刺意味的是,不承认我们被削弱的能力将导致颠倒和负罪意识的产生,而非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意识。神学家利若伊•亚丁(LeRoy Aden)总结说:拒绝“认识持续的含糊不清以及为我们生命终极的重要性,使我们被一种乐观的指望所招惹,也就是经由自我演化我们将会成为什么。”它“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引发失败与绝望的感触,以致于我们不能够达到目标。”因此,不承认人性中的阴暗面,会消除自尊,而不是把它提升了。

对于人性演化幼稚乐观观念之有害性,亚丁在评判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咨客中心疗法之父、牧灵辅导领域的重要影响者)时,作了详细的论述。亚丁反对咨客中心疗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这种信念认为,如果处于适宜的心理氛围中,人内在的能力就会将自己的生命朝向成熟与完满方向不断地进行整顿。具体地说,这个前提假定,如果咨询师传达移情感通、热情、接纳和真诚,咨客就会自然地开始表现出提升真正自我的行为。在亚丁看来,“罗杰斯绝对相信个人对于美善的抉择能力。他不考虑条件的限制,他不允许对之抱有疑惑。事实上,开始质疑这种假设的治疗师,以及转向其它相互作用模式的医生,只会迷惑咨客,并挫败他们自己的意向。”

罗杰斯固执地坚信,个人在建设性、提升性的行为方面具有绝对的能力。亚丁记述了罗杰斯生活中的一次事件,那时他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这个信念条例,几乎损毁了他自己的心理健康。罗杰斯曾应付过一个心理严重失常的妇女,她不断地向他要求更多——更多时间、更多热情、更多真实。尽管罗杰斯怀疑过自己放松与患者之间界线的适当性,但是,他还是非常不愿放手。最后,当他意识到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时,他果断地将患者引荐给了一位精神病医生同事,他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远离了城市。他甚至寻求疗法,为克服不能胜任治疗师,以及深深的不中用的感觉。

亚丁认为,这个“事件表明,罗杰斯在对个体的基本信心产生质疑之前,他对于作为医生的自己产生了怀疑。”罗杰斯给予了他心理失常的患者一段长时期的理解与接纳。尽管如此,她仍然变得越来越有依赖性,而且病情加重,近乎精神变态。她的行为明显地向他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因此,他很容易怀疑到自己作为临床医生的价值,从而不容易重新审视他治疗信条的关键点。就这样,对于个人在不断成长及付诸实现方面具有不可遏制能力的信念,不得不在不惜一切代价的情况下,去加以维护了。

 

宽恕:生命的终点

 

卡尔•罗杰斯为牧灵辅导作出了许多贡献,但他确信人们自身具备不断趋向圆满成长的绝对能力,对于基督徒而言却是有害无益的假设。它相反于基督宗教最深入人格的领悟,亦即人在根本上是美好的,即便是背负着罪恶的重担。这个有罪的状况妨碍了我们为朝向圣善及成熟方向成长而进行的奋斗。它经常造成不完美的结果。不同于当代将成就绝对化当作人类存在的基本真理和最终目标之倾向,基督宗教的信仰重申着基督宣示的喜讯:宽恕是人类生命的最终归宿。

因此,信赖天主宽恕之爱的人们无需担心不完善的结果和不完全的发展。最终,我们将圆满地享受天主无条件的接纳,不是因为我们毫无瑕疵,而是——“尽管”我们是不完美的。我们仁慈之主的宽恕礼物意味着,我们“不能,也无需以符合任何价值作为条件。”当我们将宽恕,而非成就,看作是我们生命的最终归宿,我们就可以更多地接纳自身的软弱,并且对天主的德能抱有更大的希望,去完成上主恩宠为我们所启动的一切。对于成就方面,我们不会再经受含糊不清的判断了,努力的无效也不会再谴责我们了。和圣保禄一起,我们“深信,在(我们内)开始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斐1:6)正如亚丁极好地声明的,最终宽恕的许诺“允许我们成为不完全的,却是完整的,疏离的却是相关联的,变形的却是完成了的。”当旅途到了终点,我们将被拥入天主慈悲的怀中,如同浪子一样。

因为“你被宽恕了”将是我们听到的最后的话语,我们从完美实现人性潜能的强迫性需要中被解救出来,并且从未能达成目标的内疚中被释放出来。一位灵修作家写道:“成功和失败都是偶然的,基督徒的喜乐从不建立在成功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人的)救主活着这项认知上面。”因此,作者鼓励我们学习,偕同某种不完善,平安地活到我们生命的终点:

 

上主决不会问我们在克服某种特有的缺点、罪恶,或者瑕疵方面,我们有多么地成功。祂会问我们:“你有没有谦卑忍耐地接受了你生命中这罪孽的奥秘?你是如何处理的?你有没有从中学习到要谦卑忍耐?它是否教导你不要仰仗你自己的能力,却要信靠我的爱?它有没有使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生命中罪孽的奥秘?”

 

完善的缺乏决不会使我们同天主隔绝,因为主的宽恕永远是完美的、完全的。

 

在默西亚来临之前要做些什么?

 

在基督耶稣的日子到来之前,在我们即将达到“藉由于信仰基督获得的正义,即出于天主而本于信德的正义”之前,我们蒙召不间断地为达到目标而奋斗(斐3:9-10)。我们要效法圣保禄,深深切望“得到基督耶稣,愿在祂内有一席之地”(斐3:8-9),我们还没有成功,仍然在奔跑之中,为争取耶稣摄受我们去拿的奖品。我们也必须忘尽背后的,只向在我们前面的奔驰。用保禄的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奔驰,“为达到目标,为争取天主在基督耶稣内召我向上争夺的奖品”(斐3:14)。

保禄对于基督徒目标的描述是美妙地富有诗意的。这本书阐明了那种愿景的一些实际应用的幅度。我们已经讨论过有关如何爱天主以及彼此相爱的愿想——通过祈祷实践、神贫、贞洁与服从的福音价值。这些愿想旨在帮助基督徒完成灵修的赛跑,为了在基督内能有一席之地。它们可以在我们灵修的漫长行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同星辰,它们可能永远也不能被触及到;但它们有助于驾驭我们的生命。不过,愿想可能会障碍我们,当唯恐表现不佳的惧怕吓倒我们时,我们就会气馁,不做尝试了。法国谚语“要至善乃致善之敌”,即说明了这种恐惧的心态。当我们把愿想作为平庸的借口时,自以为“基督徒的圣善是适用于圣人的,而不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凡人的”,就会妨碍我们的灵修进步。此外,当愿想诱导我们以为能够通过完美无缺地做好每一件事来赚取天主的承认时,它们就是有害的。保禄称之为归咎于法律的寻求完美,而非本于对耶稣的信德(斐3:9)。当我们对圣善的努力追求哄骗我们自认为可对别人进行法利塞人般的判断时,我们就是被骄傲诱惑了。总之,当愿想导致愤世嫉俗和理想破灭时,它就是有害的。要完全实践信仰价值的人,就不该损毁抱有雄心壮志的重要性。真诚努力后的失败,不应使我们灰心丧气,但不作尝试的冷淡,应当令我们感到讶异。

梦想与行动不是一回事。理想应该激励我们行动起来,不单单是进入梦想就可以了。想到明天将如何,应当引导我们做今天能够做的。当高远的热望抱负陷于浪漫的心醉神迷而非务实的追求时,它们就耽误了我们的心灵发展。路易斯(C.S.Lewis)在一封致朋友的信中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我们读到且了解到灵修的种种成就,我们的想象使我们相信,因着我们欣赏将它们付诸实践的想法,我们就是已经完成了它们。我惊讶地看到,有多少我以为已经经历的改变,原来只是想象中的错觉。真正的运作似乎还是需要去进行的。极其容易发生的是,将对于灵修生活的审美赏识同生命本身混淆起来——梦想你已醒来,梳洗完毕,穿戴整齐,然后,发现自己仍在床铺上。

 

无论我们的理想有多么崇高,它们只能通过微细而稳定的步伐得以达成。正如几百年前中国智者老子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我们让理想主义的星辰引导自己时,必须牢记这则智慧的格言,就像三王寻求默西亚一样。

 

 

灵修努力中的行动与被动

 

“为灵性成熟而努力”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它要求我们同时是积极的又是被动的。我们蒙召去尽最大的努力,并利用天主赐予的才华使自己得到发展。同时,我们必须记得,单凭我们的努力是不可能臻致圣善与完满的;只有天主的恩宠才能使我们有效地发生转化进入基督内。虽然,我们归根到底是不能自救的,但是我们必须同恩宠合作。我们必须使自己易于接纳天主圣化作为的触及。在我们的灵修旅途上,我们不得不要穿越进退两难之间的微妙过道。在圣多玛斯•阿奎纳(St.Thomas Aquinas)看来,假定的臆断,“在仰赖天主这件事上,是不应当有的。”这种态度认为天主会包办一切,至于我们的努力,则是不重要的。它助长了不负责任的懒散,使我们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另外,绝望,则是丧失对天主救赎德能的希望。它源自于排它性地依仗自己的努力,一点也不信任天主的德能可以弥补我们人性的局限。它产自于凡事只靠自己的想法。只有不断的分辨才能帮助我们在个人努力和信靠天主之间保持正确的灵修平衡。这两种动态均是有圣经支持的。

许多新约章节证实,为了在生命中结出灵修的果实,我们需要依靠天主的德能。对此,一种美好的描述,就是若望福音中将天主喻为葡萄园丁的意象。耶稣是葡萄树,我们是枝条。父修剪我们,以让我们能够结出果实(若15:1-2)。就净化和进步是天主在我们身上工作的直接结果而言,灵修成长是被动的。

圣史玛尔谷在种子自然生长的比喻中,强化了天主行动的中心地位。

 

天主的国好比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地里,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种子发芽生长,至于怎样,他却不知道,因为土地自然生长果实:先发芽,后吐穗,最后穗上满了麦粒。当果实成熟的时候,便立刻派人以镰刀收割,因为到了收获的时期。(谷4:26-29)

 

应该注意的是,农夫的工作被描述得很少。重点是落在了成长的神秘过程。正如土壤自然地催生果实,因此,天主的治理唯有通过神圣的德能临到。种子一旦被撒下,结果的产生就如同大自然的力量一般——必然、可靠、静默。一步一步地——先冒出绿芽,然后是谷物结穗,再后是颗粒饱满——天主所治理的种子,以农夫并不理解的方式进入收获期。这个比喻提醒我们,自然(天主的创造)包含了一种人不能制造或者主导的力量。类似地,天主的恩宠,以一种我们可能不明白的方法,带来我们的转化和成长。在人类生命中,耶稣的精神就是将天主国从种子成长带入收获期的神圣德能。当我们想起,天主在我们身上“成就一切,远超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我们将受到保护,远离来自于完全自给自足神话的骄傲和忧虑。

但圣经也强调了人作出努力的重要性。路加福音强烈地敦促基督的追随者们,要将言语转化为行动。“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而不行我所吩咐的呢?”(路6:46)。

 

凡到我跟前,听了我的道理,而实行的……他相似一个建筑房屋的人,掘地深挖,把基础立在磐石上,洪水爆发时,大水冲击那座房屋,而不能动摇它,因为它建筑的好。但那听了而不实行的,相似在平地上不打基础,而建筑房屋的人,洪水一冲击,那房屋立刻倾倒,且破坏的很惨。(路6:47-49)

 

耶稣不但要求我们实行祂的教导,而且还警告,我们一旦听到了祂的话语,就必须注意仔细地去实行。在撒种的比喻中,祂描绘了天主圣言籽粒的易逝性。若没有落到良田里,它就不会生根发芽。落在路边的种子,代表听到过天主圣言的人们,却被魔鬼的势力将之从心中夺去了。落在石头上的种子,就象以肤浅的方式接受圣言,一到试探的时候就放弃了。掉在荆棘中的种子,则是指让挂虑、钱财和生活逸乐阻塞其生长的基督徒,障碍它结出成熟的果实。撒在好地里的种子,则表示那些让圣言在自己心中深深扎根的慷慨心灵,并且通过坚韧结出丰硕的果实(参路8:11-15)。耶稣所归结的“所以,你们应当留心要怎样听”(路8:18),着重强调了人为接受天主圣言,要努力治理心灵田地的重要性。在马尔谷福音中,种子自己生长的比喻突出了天主主动带来成长的力量,而路加的比喻强调了人性踊跃合作的必要性。

路加福音中另一则有关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的比喻,则突显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当它的主人知道它已有三年不结果了,祂命令园丁砍掉它。但园丁恳求说:“主人,再容它这一年吧!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粪;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路13:8-9)我们也蒙召去主动护养天主圣言的种子,以至于它能在我们的灵魂中深深地扎根,并为世界结出果实。

有一处经典的圣经经文,记载了耶肋米亚对陶工的造访,用以说明接受天主在我们生命中进行培育的需要。看着陶工在轮盘上工作,先知留意到,他不断地用陶土塑形,又重新塑形,直到做成符合他构想的。然后,雅威的话传给耶肋米亚:“以色列家!我岂不能象这陶工一样对待你们?……以色列家!看,你们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样。”(耶18:1-6)虽然,人类的形象就如同陶土一样被神圣的陶工所塑型,这美妙地证明了天主在我们灵修发展中的主动介入,但它不能被用来为过分被动或幼稚的不负责任作辩护。在尝试顺从天主锻造的陶成影响力之际,基督徒亦蒙召要为他们的成长负起成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要采取主动的方式,去加深对于天主以及邻人的爱。

如果我们想保持灵性的健康,就必须让主动和被动同时存在于动态的张力之中。一名现代作家描述了她像耶肋米亚一样,对麻省科德角北端普罗温斯顿(Provincetown)一名工作中的陶工进行了拜访,这有助于理解灵修培育中的主动与被动的幅度。观察者发现,那名艺术家,一个七十多岁的妇女,不仅是陶工,而且还是个睿智的人。她在传达了关于陶土柔韧性和硬度之间具直接关联的看法之后,艺术家几乎作了旁白一般的补充:“如果你不能顺服一些,给予一些,生活最终会使你崩溃。你知道,事实就是这样。”拜访者注意到,陶工是用两只手工作的:一只放在里面,给陶土加压;另一只在外面,逐步地为陶器塑型。外面加的压力太大的话,就会使陶器坍塌;而里面的压力加得太大,则会使陶器向外凸起。老陶工睿智地就生命进行了讲述:

 

生命,正如我在塑造的陶器一样,有两股相对的力量为它塑型……悲伤、死亡、不幸、朋友的爱以及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我实际上没有选择过的。这些全都影响着我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关乎我自己在天主内的信德和一些影响我内心的朋友们的爱。

 

正如耶肋米亚,这个现代的陶工彰显出天主和我们交往的途径。召叫我们成为圣善的天主,也将我们塑造成耶稣的样式——天主生活的肖像。这位神圣的艺术家通过两只手塑造我们:一只手从内部陶成我们,另一只手从外部铸造我们。就像陶器,我们需要变得柔韧可塑。而且,矛盾的是,我们的柔韧性将会在过程中间给予我们坚忍的力量。知道如何顺从一些,将会保护我们不致于坍塌。

 

灵修田地中肥料的经验

 

在转化成基督的灵修项目中,努力是很重要的,但却不是无停顿的不间断的成功。在赞赏灵修成长实践的价值时,东方的精神导师邱阳·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提到了:“经验的肥料和菩提的田地。”菩提代表对启蒙的追寻。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去仔细审查我们的经验,并且透彻地加以研究,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帮助我们的启蒙。我们的经验、错误甚至失败都如同发挥肥料的作用。创巴仁波切认为,否定或者掩饰我们的谬误其实是在浪费经验。当我们不仔细检查失败中所包含的教训时,我们就失去了一次机会。看起来似乎是无用的废料却包含了生命的潜在营养物。但是,要将我们的不足转化成积极的价值,我们需要将它们堆积在混合肥料的肥堆上,而不是把它们清扫到灌木丛的背后。隐藏失败就是把它当垃圾一样地储藏起来。这位导师论到:“如果那样储存起来的话,你就不会有足够的肥料在美妙的菩提田地里栽培出庄稼。”

类似地,经验可以被称为是基督徒发展田地里的肥料。过去的经验就象肥料一样,必须被犁耕到地里,如此才能使自我的内心土壤肥沃,使它更能够接受天主圣言的种子。然后我们将在坚忍的基础上获得大丰收。如果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的话,它们就不会破坏我们的心灵之旅。甚至连希波的奥斯定和罗耀拉的依纳爵等伟大圣人,都藉由所犯过的许多过失来学习不犯错。渴望我们成为圣善的上主能从每一事物中显发美好,能通过在我们任何一个以及我们所有的经验中工作,为的是改变我们。在我们的破碎中,我们欢跃于天主的德能带来的整全。如果我们将软弱带到天主面前,谦卑地恳求恩宠的开启,让我们获得帮助,那么,我们就可以确信,主会促成一种富饶的丰收。

 

 

心灵通过痛苦和错误成长

 

我们自己如果没有陷入事情真相混乱的经历中,全人灵修的理想就不可能被实现。只有通过日常实践,才能以整合的方式学会如何爱天主及他人。不单单是书本学习,还有试炼和错误,都将教我们如何塑造活跃的、平衡的生活;其中,有独处与共处、事工与休闲、独立与亲密、个人转变与社会改革、祈祷与游玩的空间。为达至适宜的平衡而努力,是高度个人化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抵达;我们必须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发现它。正如神学家约翰•唐恩(John Dunne)所陈明:“只有走过极端的人方可找到个人的中正之道………从另一方面来说,走极端不一定能够导向中正之道的发现。只有洞悉到极端之弊病的人,才会找到它。”

 

 

对旅途的祝福

 

达成完整与圣善,要求穿越亲历生活之挑战和危机的困难。即使在奋斗一生的终点,我们仍需要由神圣的艺术家来触摸,完成作品。然后,天主会按照对于人的永恒计划,让我们全心全意地去爱,从而使我们达到完满。在等待与圣宠触摸联合之际,我们这些朝圣者被召要追随耶稣的道路。和我们同行的主保证我们始终会受到祝福。颁施到我们道路上的祝福,也许不是一直令人愉快的,但它们会一直推动我们,如同天主愿意的那样,在努力去爱的当中向前迈进。

一位拉比曾经被问及:“什么是祝福?”他以创世纪第一章中的创造之谜为开场白,作了回答。这个谜是这样的:圣经记载,在结束最初五天的工作后,“天主看了认为好。”但是,在第六天,当人被造成之后,并没有记载天主对所造的予以美好的评论。“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拉比问。有人主动发言:“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是不好的。”拉比点点头:“可能是的,但这不是一个合适的解释。”随后,他解释创世纪中被译成“好”的希伯来原文是tov,它应更好地被译为“整全”。拉比坚称,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没有宣布人是“好”的。人类是被造成,却是未达到整全的。同我们的造物主合作,实现我们每个人内部基督的潜能,是我们生命的圣召。正如中世纪神秘家麦斯特•埃克哈特(Meister Eckhart)所说,基督切望在我们每个人内心诞生并且发展臻至圆满。祝福是进入我们生命中心的一切,它扩展我们的容量,以至于能够由天主的爱来充满。因此,祝福也许不总是毫无痛苦的,但它总会带来心灵的成长。被祝福并不意味着完美,但却表示作品被完成了。被祝福并不是摆脱我们想要摆脱的生活,相反,它是天主炼净的恩宠活跃在我们内里的保证,于是,我们内在的人会得到坚固,并使基督因着我们的信德,住在我们心中。这样,我们将偕同所有圣徒,“充满天主的一切富裕”(弗3:16-19)。


上一篇:第七章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贫穷中的富足
下一篇:没有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