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殉道圣人瞻礼的光照下,重新审视《临时协议》:
1、《临时协议》首先是对殉道精神的否定,它最大限度地回避了“谁若跟随耶稣,就该背十字架跟随耶稣”的信德原则。或者说,它预设的前提是,教会不应该有苦难,有苦难的教会是帕洛林国务卿口中“非正常的”教会,所以它的目的是把教会变成一个没有苦难的教会、没有殉道者的教会、也就是没有十字架的教会。
2、中华教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殉道圣人,都是且都将是《临时协议》的“违背者”。原因很简单,仇敌不会迫害下跪和臣服的人、不会针对妥协与投诚的人。因此,成为殉道者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敢说不,不下跪、不妥协、不背教。不认识所谓秘密协议的深奥之理。
3、基督徒是一群像蒲公英一样的人,温顺、脆弱、但富有生命力。在历史的狂风中,外方传教士像蒲公英一样在我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飓风没有冲散他们的信德,相反使得他们身上基督馨香的味道传遍全世界。“在世上我们会有苦难,然而主耶稣已战胜了世界”,信仰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救灵魂的战斗。如果在基督与世界之间可以允许协议的存在,在信与不信之间还有某种默契的共融,救灵魂可以靠签字画押完成,那么十字架就是摆设,殉道者的血就是浪费,今天的瞻礼就是玩笑。
三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