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的性质:分成完全与不完全的谦卑
试想为什么达到完全的谦卑,只出于神,为什么从任何别的源头而来的都不完全,因为神是一切的源头。我先说到「谦卑」是什么,完全与不完全的分别。就容易抓住了。
说某人是谦卑的,就是说他活在真实中,他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实在的。事实上,任何认识自己本相的人,都不难谦卑下来,因为他认识两件事:首先清楚地看见:犯原罪后堕落的天性,是何等的可怜和软弱。人不论多么的圣善,在今世都不能完全免除原罪的种种恶果。
其次,他认识到神超越的圣善,和他对我们人类深切的大爱。面对这样的圣善和大爱,人就不禁战栗,即使是智者也成了结结巴巴的傻瓜,而不知所云;众圣徒和众天使被神的光辉照耀得看不见别的了。当神的属性完全向人显露时,除了神特加保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从经历过神的圣善和大爱而产生的谦卑,我称它为「完全的谦卑」,因为这种态度,直到进入永恒中,那人仍必保守它。至于从人的生活状况中所领会的谦卑,我称它为「不完全的谦卑」:因为,它不仅在人死时都同人一起消失了,甚至在今生也不是永远能实行出来。因为在瞻仰生活中已达到完全的人,有时会蒙神恩典的带领,完全脱离自己;既不记得,也不在乎自己是圣洁的或有罪的。
按照神智慧的安排,前进中的瞻仰者可能经常,或偶而经历这种光景;但是,我认为任何个案,都是一种瞬剎便消逝的现象。但是,有这经历时,人可能完全不关心自己的过犯或德行,却始终不会失去神无限圣善和大爱的意识,所以,他们的谦卑是完全的。从另一面说:当人还是因着自己的过犯和弱点,而显出谦卑的话——虽然只是次要动机,他的谦卑还是不完全的。然而,我并没有说:应当弃绝这些动机。仰望神不让你误解了我的话,因为我确信在此生中,这两种动机都对我们有益,也是必须的。
不完全的谦卑 为完全的谦卑之先驱
虽然我称它为「不完全的谦卑」,却并不意谓着认识自己的本相,都没有多大价值。相反的,即使众教会的信徒,都为我在谦卑上的进步祷告,也不如我自己对己的认识能使我在学习谦卑进步得更多、更快。事实上,要到达完全的谦卑,绝对少不了对己的认识。
因此,不可以寻求识己太辛劳、麻烦而退缩:我确信一旦认识了自己,经历神的圣善与大爱,也就快了。当然那还不是完全的认识,在人是不可能的,绝不能如将来在永恒的喜乐中所认识的那么完全,但毕竟是在人世中有可能得着的那种完全的认识。
我之所以说明这两种谦卑的目的,并非要你在追求完全的谦卑时,忽略那不完全的谦卑;绝非如此,我也期望你终不可如此。我的用意只是想帮助你,在和其它因着恩典所能作的事相比较中,更尊重大爱瞻仰的崇高地位而已。原来一颗纯洁的心,暗暗地向着神,与你之间的那一层晦暗的「不知之云」,放射的仁爱之箭时,确实充满了完全的谦卑,因你不借助于任何个别,或心思的帮助,我也愿你宝贝完全的谦卑,把它保留在你心中以激发爱。这一点对你对我都是很重要的。
最后,我不嫌其烦的说明这种种光景,因为人相信:只要你晓得「完全的谦卑」是什么,便足以使你成为谦卑的人。我屡次感觉:因着对这两级谦卑的无知,而引发了许多的骄傲自大。很可能只因尝到了一点,我所说的「不完全的谦卑」,你便以为自己已有了完全的谦卑。若是如此,你是大大的受迷惑了;或更糟的,真地陷入愚拙自大的泥沼之中了。因此,应当努力学习谦卑的美德直到完全的地步。一旦有了完全谦卑的经历,人便不致犯罪了。
把意识己的可怜,认作使人达到谦卑的最好动机,这乃是一种错误。请相信我的话:世上有达到完全的谦卑,乃是倚靠神的恩典,谦卑可以在你有生之年得着的。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人以误传地教导说:此生除了思想到人的不幸遭遇,和回忆自己过去所犯的罪以外,就没有更大的谦卑了。
我乐意承认:这样的讲法,对于习惯上一再犯罪习性的人而言(我自己也曾是如此),是很真实的。当死在罪的污渍,在认罪悔改之前,没有一件事比提醒人思想所犯的罪,以及活在罪恶处境中的可怜,更有益处、更重要的了。但是,为那些从来没有明知故意地犯罪的人,这种态度并不真实。他们犹如无辜的儿童,只因软弱无知而失足。连这些无辜的人,尤其那些开始进入瞻仰道路的人,他们也有谦卑的理由。
对我们自己也是一样,当我们认罪悔改之后,仍受圣灵吸引去度瞻仰生活时,必还有谦卑的理由。保持我们谦卑的,是一种要胜过不完全的动机,原来想要有份于神的圣善和大爱的动机,胜过认识己的动机;正如马利亚的生活胜过许多悔改的罪人一样;或是耶稣基督的生活胜过在世上任何人一样;或一位不能经历人性软弱的天使,胜过人类中最弱者的生活一样。
假如除了人性的亏缺(神的荣耀)没有其它谦卑的理由,我就不晓得为什么,从未经历罪恶玷污的人,应当谦卑了。我主耶稣和天上的众天使和众圣徒,他们已经从罪恶及其后果的捆绑中得释放了。我主耶稣在福音书中,曾呼召我们凭着恩典的帮助学习一切完全的德行,像他生来就有的一样。谦卑是美德之一。
真诚悔改的罪人,如蒙受瞻仰的恩典,很快就能达到瞻仰完全之地步;瞻仰是得着恩赦的最妥途径。无论人犯了什么重罪他就应当悔改。如果,他感觉神的恩典吸引他去过瞻仰生活(只要他忠心地信从属灵教师及长者的指引),没有人可指责以谦卑的爱,在「不知之云」的黑暗中伸手向主呼求的人为妄想者。主耶稣不是曾向那蒙召过瞻仰生活的,悔改的罪人代表马利亚,说了这句话「你的罪已得赦免了」(路七47另译),他说这话难道只因马利亚对过去所犯的罪耿耿于怀?或是因为她看见过去的可怜状况而感到惭愧,或是因为看见她深深痛悔?都不是,是因「她爱的多」。
请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这里你可看见在安静中瞻仰的爱,对神有多大的力量。我可以向你保证,它比任何力量都大。是的:马利亚也是真心痛悔、痛哭了以往的罪,对过去的不堪深戚惭愧。同样,我们一生中习惯犯罪的,真是同样可怜;应当诚实地对过去痛悔,对不幸的回忆深表羞愧,心中默默地承担一个无形的包袱,要常存谦卑的心。
那么,应当怎样作呢?马利亚所作的,必是最好的方法。真的,她终生不断地为自己的罪感觉难过;是的,圣经指证她最大的难过倒不是她的恶劣行为,而是没有好好的去爱。是的,为这缘故,她悲伤得几乎要死,渴慕去爱得更多,虽然,她已爱得够多,但在她自己看来,那爱仍少得可怜。
请不必惊奇:越爱、越发渴慕去爱,这是任何相爱的人都有的同感。她心中明白,自己是罪人中最不堪的一个,她知道她自己的罪行,使她和可爱的神隔绝,为此她现今悲伤,为爱的失败而懮伤。她作什么呢?你想她必然会从渴慕的高岗上,降到罪恶生活的深处,在泥沼污水坑中去查究她犯的罪,一一仔细去查看,为能刻意激发痛悔的眼泪?她并不如此。为什么不呢?因神在她灵里的深处,用恩典指示了她,但她明白这个方法不管用:单凭眼泪去求宽赦,不久,她又会重新犯罪的。
因此,她贯注爱与渴慕联于那一层「不知之云」,学习去爱那不能用悟性之光所认识的,或凭甘甜的热情所能感受的那一位神。她专心一意地这样去爱,以致她时常忘记自已是罪人,或是无辜者的自觉。真的,我认为马利亚是如此地热爱着主的神性,几乎不注意坐在她面前有人性美善的耶稣、以及他所说的话了。从福音书的记载来看,马利亚已忘记一切物质或属灵的事物了。
谁愿今生就达到高深的瞻仰,应当彻底弃绝自我中心的意识
作瞻仰时应当小心在你心思及灵里除去神以外的一切,弃绝属灵的一切知识和
经历,完全把它摆在「尽忘之云」以下。你还应当设法不仅弃绝一切受造之物,以及对它的需求,你也应当弃绝自己,以及你为事奉神所作的一切。因为一个真正有爱的人,不仅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他为所爱的人也真的忘记了自己。
这便是你应当学习的:你应当厌恶一切,除神以外的占据了你心思的各种事物,并为此痛悔。因为它会成为神与你之间的拦阻。
当你看见你和罪的深切关系时,不要惊奇有时你会憎恶想到自己,这被称为「罪」的污秽,令人作呕的瘤,就是你自己:即使你不去仔细思量自己的光景,你还可认识到你自己的全部或一部分,都是使你远离神的主因。
因此,应当拒绝思想和拒绝一切受造之物的经历,尤其要学习忘记自己。因为你的一切认知和经历,都深深扎根在你对自己的认知和经历上。在瞻仰中一旦弃绝了自己,别的种种也就容易弃绝了。
你可以试着去经历是不是证实我所说的有理。在你成功地忘记—切受造物和它的作为了之后,你必会发觉:在你与神之间,还存着对识己的认知和感觉呢!请相信我的话,直到这点也被除掉,你还没有在爱中达到完全的地步。
应当治死自己的意识,并应当如何对付
现在你问我:怎样才能够治死认知自己和感觉自己。如果你真认识这一点,且已学习得不错,或许你终会了解到,如果你确已治死它,任何其它的拦阻,也就都除掉了。为答复你的问题,我须说明:若没有神的特恩,和你对恩典的完全响应,绝无盼望治死对自己的认知和感觉。人在神恩典中认识自己的本相,对神恩典的完全响应,是一种强烈而深切的里面的哀恸。(太五4)
虽然如此,对这悲痛知道节制却也十分要紧,不可傲慢地苛待你的身体或心思。只要松弛安顿地坐着,让心思沉浸于痛悔中。我说的痛悔是真正及完全的悲痛,能经历到它的人是有福的。每个人都有许多悲痛的理由,但当他独自凭他经历自己的本相,广泛且深深悲伤才是真实的哀恸。任何别的哀恸的理由,与这理由相比便差得远呢。他深自感到真切的悲伤,因他不只理解他是何等的人,也理解他本身是这样的人。没有此种感觉的任何人真应当流泪,因为他还没有这项哀恸的经历。这种哀恸的炼净了一个人的罪及罪行的惩罚,也是进一步预备人心,去承受那终会使人超越自己认知和感觉的喜乐。
真哀恸和热切仰望神的拯救,是分不开的;不然,无人能忍受得了那哀恸。假如人没有某种程度的瞻仰祈祷的属灵安慰之滋养,人将被对自己的认知和感觉完全压碎的。每当他凭纯洁的心灵真认知和感觉神时——(按人世可能作到的程度),因着他不断地认识自己所认知和感受的,他就知道自己就是这个应当痛恨、轻看、弃绝的一个污秽、恶毒的瘤。因这个认知使他不能完全认识神。
对这样的一个己,如按山上圣训的完全之道,作了基督徒的话,他几乎只能悲戚无望,流泪痛哭、苦恼、咒诅及自责。总而言之,他凄然感到自己对自己是个重担,只要他能爱神,他便不再去关心自己了。
虽然如此,在这些光景中,他却没有不想存活的意志。如果有此意念,这才正中了邪灵的狂念和亵渎。事实上,他庆幸自己还活着,他深深感谢这是神赐予的良善及恩典。同时,他不断地渴望能从自己认知和感受中得着释放。任何人早晚会多多少少认识到这两件事:哀恸和渴慕中得释放。神在他智慧的安排中,按每人的体力和道德力,配合各人的进度以及所赐的恩典来教导他。他必逐步的教导他的朋友,直至他们在爱中达到——人与神恩典能成全的——与神完满
的联合时所赐的恩典来教导他。
达到完全的实质在于良善的意志;感官的安慰,在今生中,不属于完全的根基
你可安稳地顺着心里爱的柔和催促,紧随它带领你去,它原是你今生中可靠的引导,它将带你进入来生的荣耀中去。这个爱火的小火苗,是一个良善生命的实质,若缺少了,良善的工作便不可能存在。根本说来,爱意味着完全地把自己献给神。这包括着你的意志,在一切行为上,常表示兴奋乐意与神的旨意和谐。(即遵守神的旨意)
如此善良的一个意愿,就是属灵的实质。感官和心灵的甘甜和安慰,不论它是多么宝贝,与此相比,只附属品,也完全随这意愿而定。我说安慰是附属品,因为人经历或不经历到它,都改变不了本质的。在今生中,这些感受是点缀性的,但在永远的生命中,它却是终极有福的实质;犹如现在感受这些安慰的身体及心灵,那时将在灵与主联合。但在地上,一切安慰的核心,都蕴藏在良善的意志中。我确知一个在意志上达到完全的人(按今生是可能的),如果知道神能并期望他在世上,感受甘甜和安慰,他必甘心乐意地弃绝它。
纯爱的意义;有人经历安慰很少,有人却经历很多
我盼望你能看见,为什么全力贯注于意志,使它安然地激发爱是多么的重要。
我的看法是这样:一方面应当宝贝神的恩典,另一面,我们却不应当太注重感官和心灵的欢愉和安慰,不论它是多么高超,或多么令人快活。如果它临到,便欢迎它,但不停留在其间,怕如此作会使人变为软弱。
请你相信我:长期住在温柔的感受或喜乐眼泪之中,会消耗你大量精力的。也可能你会因着这些安慰爱神,而不是因神自己而爱神。如果经历不到安慰,你或感到搅扰易怒,你便可辨出自己是否是为神而爱神了。倘真如此足见你的爱既不纯也不洁。有纯正及完全爱时,它能让温柔甜美的感情和眼泪,去滋养变化感官。即使当神允许这些情况都失去时,仍不致被它搅扰,他仍能如平常一样欢愉于主。
有些人常经历到许多的安慰,另一些人却仅偶而有之。神凭他伟大的智慧替每人选了最好的。有些人灵性情况,是如此脆弱敏感,除非不断地感到些小小属灵安慰的支持,他们在应付生活上里外仇敌,所造成的诱惑和痛苦,就无力忍受。
有些人身体虚弱受不了严格的炼净。主对待这些人宽宏慈爱,多用属灵的安慰与眼泪去炼净他们。也有些人灵性强壮的,与神的心和谐联合,他们能够在喜悦地把自己奉献给神中得到够多的属灵安慰;在不感受其它小安慰时,他们也能得着灵里的滋养。这两班人中那一些更圣善、更亲近神?只有神知道,我却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