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想过安静与吵闹对一个空间的质感,就像黑白与彩色的差异那么大。隐修院和一般的教会团体不同,他们是离群索居的隐士,过着俭朴、低物欲的生活,长年处于冥思默想、从事基本劳动。对目前节奏匆忙、活在拥挤、噪音之中的人而言,这是一处相当另类而遥远的世界。 《寂静之声》的作者David Steindl-Rast说:「宁静不是逃避,而是自我超越。」「万物非无言,寂静中充满蓄势待发的奥秘」。如果你带着逛街或者看热闹的心情,如果你心里又忙、又急、又满,如果你只眷恋五光十色的影音世界,那你来隐修院可能毫无斩获,只觉无聊。 走进隐修院,那是一处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所,却让那些想碰触到安静的人,感受到万物静观皆自得。安静、空旷的宗教隐修场所,往往藉由修道者静观自己的欲念与身体、静观身边一草一木、静观自己所思所行,体悟到一花一世界、天主临在的自得与为世界祈福的共融。 隐修院和其它基督宗教、甚至出世的宗教团体一样,走禁欲主义路线,对于物质欲望尽量降到最低,对食色之欲作严格的限制,把所有的时间,除了每日基本生活必须、环境的清洁与安全维护外,十多位修女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祈祷,包括工作劳动对他们而言也是祈祷的一部份。生活就是祈祷。圣本笃说:「在寺院中,每一个锅、每一个盘都如祭坛上的圣器一样神圣。」他们的生活对外人而言可能单调,但对于修行者而言,自有每个人的灵性所开出的天地去徜徉。 和很多基督教雄伟巨大的礼拜堂相比,本笃会的圣堂显得小家碧玉,淡灰色素面洗石子的外貌,一点都不起眼。圣堂里的风格却别有一番巧思。光线随着一天里不同的时辰、一年里不同的季节,记录活生生的岁月行事历,在微妙似动而不动的空间里雕刻时光变化、雕刻万物变化。圣堂中间是祭坛,上主的祭坛是每个空间的中心,也是生命的中心。上主既超越又内在的神圣特性,透过空间做为媒介来表达。 来圣本笃隐修院,你应该不会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讲手机、睡大觉、吃零食吧,你不只是人来,你心也来了,而且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新造的人。除了让自己早睡早起,起个大早,清晨到小圣堂跟着修女们读经、作弥撒,经历一下修道者与平信徒灵修上的差别、也经历一下不同教派之间敬拜上主形式上的异同。当然,别忘了在林中小径里散步,那是我每次去圣本笃时最平常却最感动的时刻了。当你走进树林小径、走进竹林时,请放慢你的步伐,然后让最常使用的嘴,暂停和别人说话。让你开始学习一整天、两天、三天不说话时你和你身边世界的关系。 当你静默时,起先你好奇这种新经验、然后开始烦闷,因为你不知道你自己安静时可以作什么?甚至你开始掉入自己原先一堆烦恼里面,你忘了孤独、静默也需要学习。小时候,老师凶巴巴地不断要求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我们「不要讲话!闭嘴!」说话的欲望被压抑了,但那不是静默。静默不是被动地停止说话,而是主动地享受注视自己、注视神在我们身上显现的内在经验的长阔高深。 如果你希望跟着耶稣走一次「苦路」--一趟朝圣之旅的浓缩,请你记得放慢脚步,尽量一个人静静地走,这种走法和一群人闲逛地走过,有非常大的差别。如果你经常参加那种把灵修活动变成热闹的团康俱乐部,那认真地走「苦路」对你将是重大挑战。「走」的信仰意涵应该是「朝拜」,能够面对孤独与个人生命中的痛,能看见混乱中的自己,那这趟「避静」的灵修仪式就算初步完成了。跟着耶稣走「苦路」是一场非常暴力、锥心泣血的信仰考验,这里头包含面对种种人性阴暗面的自我反省、以及学习耶稣如何在苦难里超越人性的诱惑,完成祂对世界的爱。这种超越正是基督徒可以坦然面对死亡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如果你一直跟着图示走,最后你将看见耶稣复活的十字架,你也将看见这里也是圣本笃的修道者们长眠与此的墓园。因为信仰的光照,隐修者在死亡中看见盼望。 隐修院不是一个浪漫的避世桃花源,而是一个让我们面对死亡与重生的人生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