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心理学不合圣经》鲍谨博士夫妇合著 陈张逸萍译列表
·心理学不合圣经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心理学不合圣经
心理学不合圣经
浏览次数:681 更新时间:2022-6-29
 
 

《心理学不合圣经》

 

鲍谨博士夫妇合著 陈张逸萍译 出版﹕生命出版社

作者们说:「基督教心理学包含世俗心理学中那些又混乱又矛盾的理论和技术。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专业心理学家只不过是借用世俗心理学中的理论和技术。专业性的心理治疗和它背后的心理学,从最好的角度看它的话,它是有问题的,从最坏的角度看,它是有害的,最底限度,它是一件伪冒的属灵事物。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证实这句话,并要向教会挑战,教会必须净化。」

作者们先讨论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它的的效用有多少,然后分章讨论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并以圣经回应。

第一章 心理学不合圣经

基督教心理学不过是一大堆世俗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基督徒心理学家把这些理论和基督教混在一起,可是心理学是有问题的。心理治疗虽然只有一百年左右,但是它已经非常流行,作者们说:「持有执照的专业心理学家数目是每十年增加一倍。一个预测指出将来的十年中,心理学家的数目将增加64%┅┅基督教招牌下的工作者也在增加之中┅┅」但是「按照一个估计,在心理治疗市场中,有超过四百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超过一万种技术┅┅所有学派都继续存在,而且都自称有效,虽然事实上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技术背后的理论,经常是互相矛盾的。」

第二章 科学还是伪科学?

心理学或心理治疗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作者引用一个研究:美国心理学协会为了要对心理学作评价,请了科克(Sigmund Koch)博士来计划和指挥一个研究┅┅有八位卓越的学者参加,一同衡量心理学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科克检查研究结果之后┅┅说,「我想,到现在,心理学不能被算为一门科学,这是绝对的清楚┅┅他也当然证实心理治疗『不是一门有一贯性的科学。』」

作者们认为心理学家是以个人见解当作科学,所以心理治疗不是一门合逻辑的科学,却是基于很多不符合科学的理论和很少可查证的事实。他们又引述了其他人的话,譬如一个说:「我们以为心理学家的判断是客观的、他们的意见没有偏见、他们的方法是基于外在的证据、而非个人的需要,这是一个错觉。即使最伟大的天才都不过是人,会受到他们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所限制,此外,他们也被自己的特性所限制。」

第三章 结合还是分离?

提倡结合圣经和心理学的人常常以心理学为「普通恩典」和「所有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为藉口。但是作者们说,虽然心理学有很多地方是人的观察,但却是「来自未重生的人的主观想象」,和事实有距离,更谈不上真理,而且「如果硬要将人的观察、解释、和意见提升,使之和圣经所启示的真理的程度和权威同等,这些在基督徒中提倡心理学的人实在是高举人的意见,轻视圣经。」

罗马书第一章是讲到「普通启示」的主要经文,宇宙本身启示神自己,这就是普通启示,但是罗马书第一章并没有说我们可以明白自己。作者们说:「如果那些无神的人可以从普通启示认识神的性情或者人类的灵魂,实在难于相信┅┅因为他们拒绝了神的启示,他们丧失了获得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从普通启示去真正了解人的内心。」所以他们结论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17)没有心理治疗系统可以接近这个目标。」

第四章 心理治疗是否有效?

作者引用了近年一个有名的研究,这个研究记载于《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手册》(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简称《手册》)。起初,研究员发现,「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有效而且似乎都同样有效」,这个现象叫做「成效一致」。于是研究员著手研究这个现象,并且找出几个叫心理治疗成功的共同因素,「不同的治疗包含一些共同因素,治疗成功是因为这些因素,却不是学派的中心理论。」

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事人自己。「如果当事人自动自发想要改变,效用当然比那些不愿意改变的当事人来得高。」有很多因素影响当事人改变,譬如「自动复原(regression effect)、效用幻觉(illusion of efficacy)、宽心药(placebo effect)、和引起期望(expectancy arousal)。」

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辅导员的人际关系品质。第三个因素是对话,因为对话可以表达关怀。

「附带提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手册》指出『我们对少数种族(ethnic minority)的研究不多』,又承认『很多研究员和从业者相信心理治疗对少数种族没有用。』少数种族应该对心理治疗的效用有一个大的问号,再加上一个感叹号。」

作者还引用了《手册》有一段中这样说:「┅┅研究指出有些病人因为心理治疗而变得更糟┅┅」另一个研究表示:「心理治疗清楚有不良果效,这个行业中的专家们都认为这是打不倒的事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从业的人和研究者的留意和关心。」

第五章 拒绝活水

作者说,「佛洛伊德、容格、和其他早期的理论发明人拒绝相信神,领导他们的跟随者用人有限的想法和标准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开始,基督教教会就服事那些有生活问题的人。这样的工作包括向失丧的人传福音、为灵魂带来救恩、帮助人成圣,叫他因著每天的试验而灵命增长┅┅圣经描写人的状况,又形容解救困扰心灵之道┅┅治疗灵魂从前是教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已经因为治疗精神(心理治疗)而黯然失色。」

第六章 被污染的溪流

现代心理治疗有几个主要的模式:心理分析(Psychoanalytic)、行为主义(Behavioristic)、人本主义(Humanistic)、超越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作者说:「这四个污染的溪流滋生了四百多个心理治疗法。基督教心理学就从这四个溪流和那些常是互相矛盾的心理治疗办法中支取心理学概念,然后将这服药水混在神的话中。」

第七章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分析

佛洛伊德的婴儿性欲是这样的:他「认为有四个阶段:口腔的、肛门的、阳具的、和生殖器的┅┅这四个阶段都和性欲有关,佛洛伊德认为成人年后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情绪的毛病,都和童年时这四个阶段的经历有关系。」

他的恋母杀父狂(Oedipus Complex)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他根据一个希腊神话推想,「每一个男孩都想要杀自己的父亲,又想和自己的母亲性交;每一个女孩都想要杀自己的母亲,又和自己的父亲性交┅┅男孩有这个想法直到他最后在无意识中希望自己的父亲不在,他认为父亲是自己的对手,争著要和母亲性交┅┅女孩的早期发展中,她发现男孩有一个突出的性器官,但是她只有一个洞。根据佛洛伊德,她罪怪她的母亲使她这样,于是产生敌意,她就将自己对母亲的爱转移到父亲身上,因为他有那个美好的器官,她愿意和他性交。佛洛伊德还没有疯够┅┅他认为男孩因为害怕睾丸被割去,所以解决了恋母杀父狂的问题┅┅另一方面,女孩因为对父亲有性念头,所以害怕母亲会伤害她的生殖器官。」所以作者说:「我们应该从开始就完全拒绝这个从神话被提升为真理的传奇故事,反之,佛洛伊德奇怪的解释和普遍性的应用,被接纳为真理,被赞扬为困扰心灵的心理学救恩。堕落的人『蠓虫就滤出来,骆驼倒吞下去』」。

「佛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中不止有婴儿性欲理论,也有精神决定论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之所以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无意识影响我们整个生命┅┅在我们最早的六年中,这些力量塑造我们。当我们从一个性心理阶段到达另一个性心理阶段,我们的心理受到我们身边的人物所影响,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作者反驳说:「精神决定论叫我们罪怪别人,从无意识开始,到父母。佛洛伊德说,人人都被无意识左右,于是免除了人的责任,人不必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他的父母在他最早几年中怎样对待他,他就塑造成了┅┅人不需要停留在生命早期的不良行为模式中,因为圣经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所以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此外,他在道德上的立场是放纵的,他认为「自由通奸是良好的心灵预防药。」可惜,今天教会受佛洛伊德的影响相当深。

第八章 容格(Carl Jung)的分析心理学

容格是「混合他对医学和灵异事物」,他自孩子的时候,已经有一些灵异的经历。年青的时代,他和当牧师的父亲辩论神学问题,甚至分裂。

容格认为有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其中有一些原形(archetypes),譬如大妈妈(Great Mother)、捣蛋者(Trickster)、和代罪羔羊(Scapegoat)等等。容格的集体无意识被形容为一个「隐藏的记忆库房,可以追踪至人的祖先,不但包括人类历史,也包括在他未成为人类时的记忆,当他还是另一个种类,就是说他的动物祖先的记忆。」作者评论说:「容格的理论是合并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古代神话。」

「他深深钻研秘术,使用召魂术,又天天和灵体来往,就是他所叫的原形。当他开始写《为死人讲的七篇道》(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的时候,容格形容他的整个房子「塞满了灵体」,对他大声呼喊,他也说这本书从他涌出来的┅┅很多容格的写作都是这些灵体所给的灵感。容格最熟悉的灵体叫做腓利门┅┅容格以为他在探索自己的无意识,事实上他是为魔鬼大开门户,让它们影响自己。他起先以为这是从他的无意识发出来的,但事实上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他甚至形容自己有魔鬼一样的力气,而且说自己家中有一只鬼。」

「容格还有一个钻研他自己的无意识的办法,就是他无数次释译曼达喇(mandala,佛教和印度教用以帮助冥想的图案)」所以作者评论说:「容格显然是一个新异教徒(neopagan),他往古代的神话中寻找人里面的上帝,但是他把它当作科学来研究。容格所寻找的,不是科学,却是异教。」

容格也发明了性格种型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似乎这是唯一没有灵异问题的理论,但却大有人质疑它的效用。

第九章 阿德列(Alfred Adler)的个人心理学

「阿德列相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左右所有的行为,每个人都被它推动。他说这个共同目标就是:优越、力量、安全、和重要,但是他也强调社会责任。」「努力达至优越,可以叫人有创意,正是人类对社会贡献的根源┅┅在这样的路上前进的人才能于人有益。」作者评论说:「基督徒应该清楚看见这样的目标属于黑暗权势,反映撒但骄傲的欲望。基督徒有其他的目标,就是爱神和荣耀神,也要愈来愈像主耶稣。」

阿德列认为人应该有一个创意自我,发展自己。他相信无意识和童年经历影响一切,他也从记忆和梦境去明白人。作者评论说:「正如其他的自我理论家,阿德列忘记了神。他是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人放在中心,设计一个创意自我的教义,说人可以创造自己的性格,获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目标和意义,而且自己可以达到它。」

第十章 弗罗姆(Erich Fromm)的无条件之爱

弗罗姆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说人必须自爱、自我接纳、自尊/自信,以达到他的最高潜能。他有一些理论,在教会相当流行,譬如他说:「母亲的原则是无条件的爱;┅┅我们不能以好行为赢得母亲的爱,也不能因为犯罪而失去它。相比之下,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视乎孩子的成就和好行为。」作者评论说:「弗罗姆的宗教是世俗的人本主义┅┅圣经说爱的源头是神,不是自己。」

弗罗姆还有一个更流行的理论:人人应该爱自己。他说:「如果爱人如己是一种美德,爱自己也一定是美德,不是坏事,因为我也是一个人。」但是作者清楚地解释,圣经从来没有叫人爱自己。耶稣「爱人如己」的教训(太廿二37-40)是吩咐我们爱神和爱人,并没有叫我们爱自己,因为爱自己是不必教的。

第十一章 马士卢(Abraham Maslow)的需要心理学

马士卢所讲的几层基本需要很流行。「这些需要的阶层从身体上的需要开始,进而是安全的需要(保护、安全),到爱的需要(情爱、友谊、归属),到自信/自尊的需要(尊敬、赞赏),最后是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的需要(发展人的最高潜能)。当每层的需要被满足到某一个地步,一个人就会开始被另一层的需要所推动┅┅他给「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一个人愿意自我实践,倾向于实现他本来的能力」,就是说,达到他的最高潜能。」

作者认为马士卢的理想是一个「乌托邦┅┅已经实现在三藩市的禧亚布利区(Haight-Ashbury)区,六十年代的花童(flower child)全心接受他的理论,过著一个自由性爱和满足自己的生活┅┅任何理论系统强调自我、假设人性本善、而且认为只要人的需要被满足,他的潜能可以开发至最高峰,都有可能引起这样的后果。」

更可怕的是,「当马士卢在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找不到他的乌托邦梦想,他转到超越个人心理学去。超越个人心理学是一个无神的灵异心理学┅马士卢也建议一些人使用LSD去制造颠峰经历。」最后,「他写及颠峰经历、神秘主义、道家感应、合一的意识、超越时间和空间、和东方宗教影响。」

第十二章 罗杰斯(Carl Rogers)的当事人中心治疗

罗杰斯是二十世纪最著名和最受敬重的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花了一生研究人类行为,发展了一套治疗技术,叫做「非指示自导法」(nondirective)或者「当事人中心治疗」,辅导员不影响当事人,也不讲究价值观。但是这个理论却影响广大,甚至教会亦大受影响。

罗杰斯发现一些原则,其中之一是真实(to be real),附带的条件是「无条件的自我敬重」(unconditional self-regard),自己评估自己所有的经历,自己决定自己的价值观。作者说:「这当然是违反圣经,因为是取消了圣经的地位,而让自己成为权威和价值的中心。」

因为他相信人要依照著自己行事,所以他的价值重申(value clarification)计划破坏了人的道德感。作者结论说:「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建立自信/自尊,他们是助长人的堕落天性,自己为王,自己审判,自己是自己的神。」

第十三章 埃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简称REBT)的目标是要藉著改变当事人的思想和信念,帮助他改变他们的感觉和行为。这个理论似乎很合理,但是「埃利斯是一个公开的无神论者,他屡次在写作中坚持说:相信神是『不合理性的信念』┅┅宗教基本上是自虐狂┅┅精神病。」

「另一方面,他鼓励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为主要的『合理性信念』」。作者们评论说:「埃利斯的系统是一个没有最后审判的信仰系统。这是一个世俗人本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宗教┅┅埃利斯反对任何「从神来的道德标准或道德观」的信念。就是因为这样,他不喜欢用罪和罪人这样的字。」

可惜很多基督徒以为他们可以把埃利斯的理论基督教化,「所以埃利斯定下特准,辅导员的神必须是一个大好人,只能使人畅快┅┅不能是那位叫人向他交帐,罚恶赏善的神,神的话不能是权威和绝对。」

第十四章 格拉塞(William Glasser)的现实治疗

「现实治疗的核心是三个'R':现实(reality)、责任(responsibility)、对-和-错(right-and-wrong)。」病人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不能面对现实,辅导员就是要帮助他去面对,而且要「直接改变外面的行为。他争论说,负责任的行为形成正面的思想和感情,正如不负责任的行为引起不健康的态度和感情。」

现实治疗是一个清新的对照,少有心理治疗学派强调表现,不是强调内心的感觉。它也强调治疗员和当事人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亦明白人需要爱。那么,格拉塞的现实治疗还有什么问题吗?

作者们说:「因为格拉塞的人本主义理想,他对人有信心,以人的本性为良善,否认人堕落的罪性┅┅格拉塞用目前社会的道德标准代替圣经。例如,如果两个人相爱的话,他们愿意同居而没有婚姻的承诺,他们当然是符合格拉塞对负责任的定义┅┅」

第十五章 夏理斯(Thomas Harris)的交互作用分析

夏理斯的名著是《你好我好》(I'm OK-You're OK)。他说孩子生下来都认为自己不OK,父母OK。「如果小孩子得不到抚摸,小孩子就想:「我不OK,你也不OK」┅┅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抚摸,再加上言语和身体上的虐待,小孩子就从第一种立场转向「我OK,你不OK」的立场。」当然,夏理斯认为「我OK,你也OK」是最好的。所以他说:「使人健康的唯一方法,或者变得OK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找出引起前三种立场的童年的问题。」

他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记忆力「就像一个录音机,把每件事情准确而完整地记录下来」,但是作者们引述其他研究,证明童年记忆并不可靠。况且,根据圣经,人的问题,不是一个「不OK」的立场,是人的罪。

另一方面,夏理斯的《你好我好》误用了一些圣经名词,譬如他说,从「不OK」变为「OK」的立场就是重生;「我OK,你也OK」就是神学上的恩典。作者们评论说:「夏理斯的道德观不合圣经┅┅是一个普救主义的假福音,和一个错误的救恩之途。」

第十六章 珍劳夫(Arthur Janov)的原始治疗法

原始治疗法本是珍劳夫根据一个谐剧而发展的一套治疗。「原始的痛苦(Primal Pain)」是理论的核心。「根据珍劳夫┅┅孩子的需要未得满足,譬如饥饿的时候没有人去他、尿布湿了没有人来换、需要人注意的时候却被忽略,所以孩子所受的伤害积聚┅┅孩子终于放弃以自己的真面目去获得父母的爱┅┅成为一个不真实的人┅┅为自己建筑一个防卫的网,使自己不察觉痛苦的存在。」

治疗办法是要重活这个痛苦的经历。「在治疗的时候,他们常用一些提示的东西,譬如婴儿奶瓶、婴儿床、可以抱的玩具、和真人一样大小的父母照片┅┅如果你偶然碰上这样的小组在进行治疗,情形绝对是乱七八糟:你可以看见一些成人在吸吮奶瓶;一些拥抱布玩具;还有一些坐在成人尺寸的婴儿床中┅┅听听他们的哭诉和尖叫,『爸爸,好心一点!』『妈妈,救命!』┅┅」

这样的治疗当然不合圣经,甚至其他心理学也认为「这些发感情的治疗中,人会丢弃理智」。

第十七章 稀释、污染、还是纯净?

可惜,「教会是介绍心理治疗最大的机构之一。牧师们常常为基督徒推荐心理治疗,因为他们已经被说服,认为自己不足以帮助人,当有需要的时候,只有专业人士才有这样的专门知识,可以去辅导人。」结果,「心理学异端尝试残害拿着圣灵宝剑的手,使教会关顾灵魂的事工脆弱,用各种心理学主意代替圣经解答。」

所以作者们结论说:「基督徒能够做的事中,最安全和最健康的就是避免心理治疗和依靠圣经在教会中服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