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加大利纳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她的身体己越来越衰弱。她尽可能下来走动,但在1380年2月底,她的腿开始不听使唤,被迫卧床。她日日夜夜忍受痛苦的煎熬,不停地在床上为她深爱的教会祈祷。四月底,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她令人召集了在罗马与她共同生活的会友们。人到齐后,她温和地向她们提出了几个忠告。首先,她提醒她们,如果她企盼望与上主结合,则必需摆脱一切追求私利和对上主不诚的念头,因为上主需要的是全心全意的爱。她说她知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惟一能做到这点的方法,就是借助祈祷。她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中所作的祈祷,皆是出于谦卑,而不是出于自负的心理。这一席话极大地鼓舞了众人坚持祈祷的决心。 其次,她回顾已往的生活经历告诉她,任何一件发生在她及其它之人身上的事迹,都是天主的爱的反映,这一信念使她坚信天主的意志高于一切,并随时准备接受。她力劝他们坚定对上主的信念,因为无论任何情况下天主都不会辜负他们,而只会帮助他们。 最后,她请求他们互助互爱,因为这是耶稣临终前对他的门徒们的训诫(若,15,12)。一次又一次,她执着而热切地向他们重复道:「互助互爱吧,我最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互助互爱。」她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能做到互助互爱,则永不会陷入到无谓的批评或诋毁他人的泥淖。爱他人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便像她一样盼望教会的革新,专于祈祷,勤于工作,将一生献给天主。说完这一席话,一阵剧痛向加大利纳袭来。眼见加大利纳倍受折磨,她的朋友们惊恐得不知所措。而她看到他们惊慌的样子,听到他们哭泣的声音,便说道:「别为我的去世而难过,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应分享我的快乐,祝贺我的时辰到了,现在我要到永恒的上主那安祥之海去了。但我要向你们庄严地起誓:我死之后,一定比以往当我与你们同在这个充满烦恼的世界时更加有益地帮助你们。而现在,无论会发生什么,我将我的一切交给我永恒的伴侣,我的生、我的死、我的人、我的物。」(赖氏《大传记》第三册,4) 作完这番祈祷,她分别召见守候在病塌边的人,指导他们在她死后应该怎样做。她还考虑到了没有在场的那些人。让人转告给他们的鼓励。接着,她请求对过去有可能辜负过他们给予原谅。接受了告别仪式之后,她开始了最后的挣扎。渐渐的,她失去知觉,过了一会儿,只听她喃喃念道:「我的主,我将我的灵魂交于祢之手里。」说着这些,她便去世了,时年三十三岁。 |
加大利纳所生活的十四世纪对西欧社会来说是一段动荡不安,骚乱频繁的年代。在文化、经济、政治、宗教及社会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在各地皆引起暴动和混乱。加大利纳只有一岁的时候,整个欧洲遭到黑死病的侵袭,大批人染疾而亡,民众陷入一片绝望和贫困之中。饥饿和瘟疫接踵而至,民不聊生。暴力冲突,甚至内战时有发生,并持续良久,被当作解决一切争端最有效的方式。教宗居住在法国的亚味农,随后教会大分裂,这一切对教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致使一部分的民众对教会的信仰日渐低落,造成许多神职人员道德腐败,不司其职。终于,十四世纪成为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过渡的标志,在观念和行为方面产生了急剧的改变。 而另一方面,十四世纪又是神秘主义十分盛旺的年代。事实上,它可说是神秘主义的黄金时期。著名的莱茵神秘派隶属于它,厄卡特大师,约翰、托勒、享利、苏索,以及丽达、艾娜,所有这些人,都与加大利纳一样,都是属于道明会。另外英国神秘派也是它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有《无知的云》的作者,朱利委、挪威治,以及罗尔,希尔顿。佛莱芒人若望、卢斯布鲁克,斯堪地那维亚人:瑞典的圣贝及达,皆为当时享有盛名的神秘主义者。这个姓氏对加大利纳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联系,同她和那些深奥的神秘主义启示息息相关。这里所列举的仅仅是当时最有名的人物,民间还存在着大批普通百姓,在当时教会困难重重,许多人丧失信心的情形下,仍然毫大放弃,悉心祈祷。似乎正是这一系列贯究十四世纪始末的暴乱和变革,将他们送上通向上主的精神之旅;只有在那儿,他们才得到真正的安宁。 纵观十四世纪,我们观察到圣加大利纳所处时代与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这对我们大有启迪。那个久远的年代,事实上被许多人作是一面『遥远的镜子』,映照出来的那些暴乱、动荡,与恐惧,与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具有同样的特点。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战争和敌意,我们是太了解了。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倍受欺凌,这些现象如今层出不穷。高层统治者政治极端腐败,他们垄断经济,利益熏心,在邪恶的嘴脸后面操纵真理,日益猖獗。核武器的摧残,生态平衡的破坏,无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艾滋病的现象与当年的黑死病如出一辙。当今的教会亦千疮百孔,困难重重,因而大失民心。在这种情形下,许多基督徒纷纷憧憬与天主建立个人的深厚联系。 加大利纳,作为一位杰出的女子,对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提出了中肯而有益的忠告。而今,我们亦有幸聆听这一席良言。 |
1970年圣加大利纳被正式授予教会圣师的称号时,道明会总会长安尼切多、费南德兹神父向修会作了这番发言:「道明的精神占据了加大利纳的整个灵魂」。这是作为一名道明会员所能获得的最高殊荣。 加大利纳对圣道明及其所创立的修会怀有深厚的感情。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对那座在故乡的道明堂印象深刻,它那哥德式的建筑风格和雄踞坎布里奇山顶的雄伟地势深深打动着。就是在这里,她常花数小时进行祈祷,参加主日弥撒,特别是敬拜圣体。居住在修院的会士们皆是她的良师益友。她常去听他们讲道,并常与他们交谈。其中有位名叫多玛斯是她的表兄。于是,年复一年,她逐渐形成对道明会的生活方式及其对教会真理的神学观点极为赞赏的心理。可以说也还未正式成为一名道明会员之前便已深得道明会的精髓了。 当她决定加入道明会时,选择了加入道明第三会。所谓的『道明第三会』,在意大利俗称为『斗篷会』是一个由世俗妇女组成的,而属于道明会管辖的教友组织。这些妇女定期聚会,但居住在各自家里,终其一生献给祈祷和重事慈善事业。值得注意的是,她选择了保留世俗身份,而并未选择另一种方式,进入与外界隔绝的道明隐修女会。显然这与她对于自己怎样才能最好地执行道明会使命的理解有关。在她的《对话录》中,她将会祖圣道明形容为一个「世界的宣道者」,他「将上主的福音传播到每一处所经之地」。圣加大利纳十分渴望自己也成为向世人传播上主福音的使者。当手她年幼时,在这个理想的鼓舞下,考虑到可能会受到性别的限制,她竟天真地打算乔装改扮成男孩,加入到一个无人认识她的男修道院去。 加入「道明第三会」后,圣加大利纳意识到要成为上主福音的传播者,并非一定要做一个男性不可。事实上她的一生都在执行道明会的宗旨─正如修会初期创会时所制定的:「建立本会旨在宣报基督的福音」。她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开始这项传播福音的工作:教导她的追随者,向穷困或生病的人传达基督的爱和关怀;向有罪之人宣布上主的宽恕;指导众人生活的道路;调解家族纠纷、小国战乱;劝谕教宗额我略十一世从亚味农迁回罗马;并于教会分裂期间鼓励和支持新教宗乌尔班六世,以及其它教会领导者。加大利纳宣道福音的另一个带有强烈的道明会特色的重要方法即是透过写笮。她着有一部《对话录》,概括了她的神学观点和理论思想。她还创作了大量书信,与各种各样需要她的帮助和聆听她的建议的人进行交流。以圣保禄对弟茂德的话来说,她不论顺境逆境都是一个迫切的传道者。(弟后4,2) 道明会士被称为巡回宣道士。正如她的会祖圣道明:他的行迹遍布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不断发掘新的传教地,寻找那些从未聆听上主的话的人群,─加大利纳也是一估四处奔走的女子(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同凡响的),不遗余力地将天主的福音带给众人。在这方面她的心灵十分自由,从来都无所畏惧,不因他人的指责而放弃。只要一产生不情愿去一个需要她的新传教地的念头,她就立刻记起有一次祈祷时上主关于指派给她的使命所说的一番话:「你必得全付身心投入公众活动,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拯救世界一切生灵……我将永迼支持你……拿出勇气吧。」 另一次,她曾被带往天国,当她欣喜若狂,不情愿再回到这个世界时,她听见上主说:「你必得回去─拯救人灵的任务需要你,回到那里去完成。你的居室将不再是你的栖息之所。为了拯救众生,你甚至要远离家乡。但我将永远与你同在。我将指引你向前,并再度指引你回来。而你,将以我的名而行事。」(赖氏《大传记》第二册,6,216) 藉助上主的力量,奉上主之名,加大利纳得以为她同时代的人们宣讲天主的福音。「如果我不宣讲福音,那我就有祸了!」(格前9,16)这是圣保禄的呼唤,这个呼唤无处不在。作为一个道明会女会员的她,深刻了解自己的使命是向大众传播福音的。加大利纳不愧为当今传教士们优秀的典范。 |
透过加大利纳的生活和著作,我们了解到她一颗对教会无比赤诚和热烈的爱心。这从她对耶稣基督强烈的爱表现出来。对她而言,耶稣基督与教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教会即为基督本身。」我们既已了解加大利纳对耶稣基督怀有深厚殷切的爱,那么我们亦不难了解她那对教会所产生的「狂热」了。正如她爱耶稣基督一样,她的一生中对教会的爱也不断增长及加深。 据数据记载,加大利纳第一次的神修经验是发生在她年幼时。她看见基督身着礼袍,祂的使徒伯铎、保禄和若望随从左右,高高地显现在瑟纳的圣道明教堂上空。这次经验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她今后的一年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她由此隐隐约约感觉到,从此,她的命运和使命便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与教会、教宗紧密地连系在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明了了她的使命便是为当时教会的改造和革新付出努力。如今。加大利纳当年目睹上主显现时站立的地点,已雕刻了一组壁画,描绘当时所发生的故事情景。 十四世纪的教会毫无疑问迫切需要改造和革新的。到处充满堕落、懈怠的情形,尤其存在于那些神职人员中。在「对话录」里,加大利纳将教会成员的罪行列举了长长的赫人的一串:骄傲、自私、贪婪、野心、享乐、对旁人缺乏关怀、争权夺利、懦弱、不贞、背信弃义、高利剥削、任人唯亲、亵渎圣职。她写道: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在那些教区神职人员或会士们中间,教职无论高低,从小教士到大主教,散发出来的只有违犯(天主)的极大罪行的恶臭。」(《对话录》121) 她把教会形容成「一个莠草丛生的花园」,一个「被麻疯病毁容」的新娘。 除了教会「内在」劣行斑斑,还存在着其它困扼。由于在她有生大部份时间里,教宗都留在亚维农,远离教廷所在地罗马,弗罗伦斯地区长时间处于反抗教宗统治的运动中,异教徒侵占圣地;并且,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教会大分裂风行一时,整个教会分成两派。加大利纳在一封信中反映了整个可悲的宗教局势,哀叹教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邪恶而危险的风袭系。」「她(教会)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扶持呢?─当时那本该帮助她的人如今却在攻击她,本该把光明带给她的人如今却在散布黑暗。」 正是出于对教会深刻的爱,加大利纳毕生投入到改革教会的事业之中,在发生教会分立时她遭受到莫大的痛苦。在一封给她的神师雷孟多神父的信中,她写道:「我不甘心死去,我的心碎了,但我不能任其破碎,我仍然要为重创教会而努力。」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里,她还受教宗之邀住在罗马,以便随时听命于其左右,并坚持每日到梵谛冈圣伯铎大殿为摇摇欲坠的教会祈祷。 她尤其喜欢跪在一幅镶嵌有门徒伯铎在一艘船里,正与狂风巨浪搏斗的画前。某天她正屈膝祈祷,骤然感到那艘船从壁画里跳出来,落到了她的肩上。大船如此深沉重,使她不胜负荷跌倒在地。她的的确确感到了在祈祷及一切活动中肩负着分担教会苦难的重任。 最后,为教会她把一年献给了天主。她祈祷:「噢,永恒的主,请接受我对这神圣教会的献身吧;我将所有祢所赐予我的奉献于祢,请按受我的灵魂吧……」 由于她对教会的爱和分裂期间对教会统一的渴望,圣加大利纳常被视为当今倡导整个教会统一的最高典范。 虽然我们当今的教会并不存在十四世纪时期教会所具有的弊端,然而,人类共有的意志薄弱和教会成员的罪行,仍使教会的改革势在必行。看看加大利纳当年是如何为教会生活和工作的,我们可以学习到自己怎样更好地去爱教会、服务教会。 对于十四世纪教会罪恶猖獗的形势,加大利纳所采取的反应措施有以下三点。首先,她认识到自己的罪孽亦是教会罪孽的一部分。她因而并不将自己排除于她周围的罪恶以外,而将自己也包括在内。她的祷文中有一投副文便是:「我是有罪之人。噢,上主,请宽恕我吧!」当她与教宗或其它传教士交谈时,她也提醒他们教会改革必须他们自身做起。她曾向教宗乌尔班六世写道:「最神圣的圣父啊,现在是摒弃你自身的罪,你的臣民的罪以及神圣教会里神长们的罪的时候了!」由此,改善教会的第一个方法便是更新自我,力图保持圣洁。 其次,加大利纳为教会祈祷。我们至今存有许多十分优美的为教会而作的祷文。上主曾告诫她:「以你从我神圣的爱之泉汲取的泪与汗,来清洗我的配偶(教会)的愆尤吧。」她便循而蹈之,不断地热切地在各受难的教会及其神长之间进行调和。在教会分烈期间她向耶稣基督所作的祷文「给神圣教会你的新娘」尤其感人,而为所熟识的教宗额我略十一世及乌尔班六世所作的祷文热情而亲切。对额我略,她为他祈祷有一颗崭新的心灵,以期永远蒙受大恩;为乌尔班,她祈求上主以神圣的翅膀庇护他,以期平安。 最后,加大利纳竭其所能致力于教会的改造、革新和统一。她不遗余力地支持和鼓励各主教致力于改善教会;调解教宗所在地和弗罗伦斯之间的关系;写信给统治者,恳请他们站在真正的教宗这边;提醒人们注意发生在身边的罪恶。她以一名预言家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各主教之间,向他们揭示存在的陋习弊端,呼唤他们及一切神职人员依据上主的旨意,回到圣洁的生活中来。她发现某些教会当权害怕一旦将教会的弊病泄露出去会激怒民众,她把这种态度比喻为一个有着需要以烫烙来治病的致命伤口的人,却仅仅涂上药膏便以为万事大吉了,即教宗保禄六世所说的「秘而不宣」之意。罗马教宗的使节曾就一些重大教会事宜向她垂询,教宗乌尔班六世亦于教会分立期间举行的罗马集会上邀她发言,这些皆表明了加大利纳十分为教会主教们所尊敬。事实上,以她在这段非常时期所表现的态度,乌尔班六世承认当时他自己以及其它红衣主教们皆惊慌失措,唯有加大利纳能够给他们安全感。 加大利纳对教会深切的爱,便得她自始至终,包括最痛苦悲伤的时刻,都与之并肩作战,并坚信终有一日教会会成为上主所希冀的一样完美。 |
永恒全能的圣父,智慧盖世的圣子,仁善无边的圣神,祢的仁爱如火之烈、井之深,祢有方法,祢亦有能力火,这亦是祢之所愿; 我便恳请祢,怜悯这个世界,并赐仁爱的温暖,和平与统一予神圣的教会!恳求祢不再迟疑,恳求祢,无穷的美善,不要关闭你慈颜下顾!(《祈祷文》5) 她的神秘又超越的祈祷 从童年时代起,圣加大利纳就表露了皈依上主的决心,16岁时,她就开始经验到很深的祈祷生活。在她整个生命中,不断领受到上主爱的特别启示、神魂超拔、显圣、心灵相通、烙印五伤、神秘婚礼……。关于她的许多传记,用我们难以理解的语言,记载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神秘体验。因此,研究一下加大利纳是如何接受这些体验的及这些现象如何反映了她与上主的联系,是大有裨益的。 有一点必须提醒注意─加大利纳尽管有过神秘体验,但从来不把它看作潜心祈祷最主要的因素。事实上,她自己的作品很少提及,反而是大量别人所作的传记在强调她的这些祈祷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这一点很有说服力。她本身认为,要真正实现与上主同在的愿望,只能通过信仰、希望和爱这些普通的方式来达成。为获得特别的恩惠(指获得这些特别的体验)最好的途径便是仅仅将这些体验视为她那发自内心与上主合为一体的理念的外在表现和额观形式。这种结合的欲望如此强烈,有时冲毁了她肉体的限制,完全控制了她的精神。 加大利纳与天主的关联表现出十分单纯的性质。在祈祷的过程中,当她全神贯注凝视着深爱的天主,立即能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她的朋友及听告解的神师,道明会之雷孟多神父讲述过她总是意识到耶稣的存在,因而每次念到一首赞美诗或其它祷文的结尾,她总是这样结束:「荣耀归于圣父、归于圣子、归于圣神。」 应当注意,如同我们一样,圣加大利纳,应使她的祈祷生活不断的成长,因此,她所达到的与上主合而为一的境界与她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她不可避免地作出了这一选择,以她独特的个性和性格(直率、自信、勇敢),在所处的特别的历史环境下(当时的形势十分不利,正如我们所体验到的),将自己与天主紧密联系在一起。 睁开你思想的眼睛,凝视我,你便见到人类的尊贵与美好。(《对话录》21) 她的内心也存在着矛盾需要克服,那就是她对天主意志的抵抗和天主的意志要战胜她之间的矛盾。所以她向耶稣祈祷时使用最频繁的一句是「彻底地取消她的意志,而代之以上主的意志」。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已经紧紧地与上主结合为一,因而她祈祷道:「你是永远燃烧不灭之火,在你的火焰中燃灭了一切自私自利,驱散了一切冷冻冰寒」。(《对话录》167)。 加大利纳通往天主之旅亦是通向她所谓的「内心世界」之旅、「内心深处」之旅,在她的心里,她深刻地体验到天主对她及对整个人类无限的爱。 建立一个个人「内心世界」的想法产生于她加入「道明会」之前,那时,她的父母要她放弃祈祷生活,使能对俗事更感兴趣,同时不让她拥有私人房间,这时她见到自己不能拥有一处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可独处。于是。她开始在她内心建立一间小房间;现在既已建立起自己的内心世界,任何世人都拿不走它,她便再也不需走出去了(赖氏《大传记》第一册4,49)。加大利纳的内心世界是她自己与天主接触的一处圣地,是她投入天主的怀抱得到全面憩息的所在,无论她身处何方,无论她的世俗事务多么繁忙。由于她无时无刻不活在这个内心世界里,所以能够将专心致志的默祷生涯与积极关心他人的事情结合在一起。正因如此,有时她被形容为「旅途中的一位神秘默祷者」。 加大利纳还鼓励他人建立起自身的「内心世界」。雷孟多神父回忆说她就经常对他这么说,特别是当他工作极度紧张、繁忙过度。或着进行太多巡回传教的时候:「为自己建立一个内心世界,你可又远躲避其间。」在临终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短笺上,圣女提醒他,他将难以得到住在修道院的快乐生活的机会,但可以永远活在「内心世界」中。 通过建立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加大利纳与所爱的上主达到高度神秘的结合。出于这一理念,一天,她观察着一段扔进火里的木头,开道:「你能把这段火上的木头称为木头吗?不,它已经成为火了。」同样地,加大利纳通过她与上主的爱结合而得到改造。在「对话录」中最后一章,从火的景观转移到大海,她用一个问句表达了她的赞叹与感恩:「啊!永恒的主,啊!深深的大海,你将你之本体赐予了我。除上之外,你还能给我什么比这更好的恩赐呢?(《对话录》167) 加大利纳意识到领受天主赐予的「本体」意味着从此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各种现象:看人、看事、均以上主的眼光。这与发生在深海潜水者身上的效果乃异曲同工:「潜海者在水下游动,除了海水及水中之物,无法见到、摸到任何物体。假如物体从外界跌落水中,在水面上,潜海者能见到它们,但只能在水中,及它们看去是在水中。同样地,一个完全渗透到天主之中的灵魂已被融化到天主之内,使得她的思想、领悟、爱和记忆都全部充满天主的意志,并完全为天主所占据。她所见到的自身和他人,都只存在于天主内,她所想到的自身和他人,也完完全全存在于上主之中。切记你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你们的葡萄园,但你们的葡萄园与你们邻人的葡萄园是相连而无界线的。因此,你做了一件好事便是为你的邻人做了好事了;你做了坏事便是为你的邻人也做了坏事了。」(赖氏《大传记》第一册,10,100) |
道明会传统向来强调世间美善,这与创会的历史环境有关。众所周知,宣道兄弟会(即俗称为『道明会』)正是为抵制十三世纪初在法国南部兴起的阿比森异端而产生的。阿比森异端否认世界的善,宣扬世界的恶。他们认为:世上所有事物分成两大类:精神的和物质的。天主只是精神的创造者,而魔鬼则是一切物质的创造者。与阿比森异教相反,道明及其会士们宣称世界万物无论精神的或物质的,皆由天主所创造,因而都是美好的。这一观点,如我们所知,记载于「创世纪」第一章内。由此看来,道明会一个传统的特点即是对天地万物和整个由天主所创造的世界坚持十分积极的观点。道明会士着眼于参与、欣赏这个世界,而非蔑视、避开它。他们将这个世界看作上主存在的「场所」,相信它以某种方式反映着天主的存在,引导我们皈依造物主之道。这便是他们的使命被称为「在世界的沉思」原因之一。 圣加大利纳明确地遵循道明会的这一传统。关于她的一生,便是关于她对这个世界的沉思远虑。她坚信物质世界充满美好的事物。对于她来说,这个宇宙就是通往上天之门管她走到那里,如她自己欣然体会到一样,她都能在这个天主所创立的世界发现天主的芳踪,发现祂拯救世人的神迹。凭借这些理念,她得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天主对她及对整个人类无尽的爱。即便是对她的著作略知一二的人都可以明显看到这位圣加大利纳,教会圣师,正是凭借发生在身边的印象,从而能够向教会和这个世界展示她独一无二的神学直觉的体验。 阿比森异端既然基本上否认物质世界的美好,因此他们对人体便是持厌恶的观点。比如,我们听说过他们对性及婚姻痛恨万分,还听说过他们施以极残酷的苦行来赎罪。与比森异教相反,道明及其会友坚持人体并无罪恶可言,而是充满美好的,因为它是天主所创造的「圣神的宫殿」,而且在降生奥迹中,圣言成了血肉,取了人性,具有人的形体。(艾伯塔信徒主张耶稣基督的身体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徒有人类的外形罢了)因此,在这种情形下,道明会创立时,便十分重视降生奥迹,宣扬上主出于对整个世界无限的爱,派遣第二位圣子耶稣基督来到我们中间。这是一切道明会传统的基础,圣加大利纳更坚信此一教义。她的神学理论和精神思想皆绕着耶稣基督─乃上主最完美的肖像,而向我们昭示上主的存在。在她的作品中,她引用各式各样天主的形象来表达这一事实。 道明会传统把降生奥迹有如中心思想,因此十分珍惜、尊重人性的美与善。因为耶稣基督即是上主完美的肖像,以此类推,经由祂,在祂身上,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依据神像而造成的。因而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便可发现对上主之善与美的反射。加大利纳是弘扬这一观点最具说服力的神学作家之一。在《对话录》第一章里,她写道,上主叫她「睁开意识的眼睛」,去观察整个人类的「尊贵和美好」。她一直坚持这么做,并再次运用了各种形象来表达这一事实。绝大部分这类形象取材于大自然。对大自然她怀着深深的欣赏,十分沈迷于大自然景物的美丽:树木、鲜花、瓜果、河流、海洋……。 圣加大利纳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并非在大自然之美面前止步不前,因为她还没有在这上面产生至高无上的喜悦。她要进一步在根据上主的形象而造就的人然身上寻觅更深一层的美。在她看来,肉眼可见的自然界之美,纵使美不胜收,令人心神荡漾,却只是人类之美的一个微弱的反应;而人类之美,又只是上主之美的一个微弱的友应罢了。 显而易见,加大利纳在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之美当中,总能观看到人类之美,和圣神之美。因此她曾描绘道,天主是一位艺术家,在创造宇宙时带来神圣之美,特别是在创造人类所带来的神圣之美。 加大利纳对取材于大自然的各种具体生动形象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天主,了解我们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以及我们永恒的命运。 啊!永恒的圣三,我目睹了祢之深遂,在那之中我亦目睹了祢所创造的世界之美好,因从祢身上观察我自己,我见到我即是依祢的形象而造。(《对话录》167) 想象灵魂有如一颗因爱而生因爱而活的树。这棵欣欣向荣的树,开满了多少芬芳的美德之花啊。(《对话录》10) 啊!永恒的圣三,祢是永恒,无可媲美的花园,生长着无数的花朵与果实。(《祈祷文》13) 永恒的圣三,祢是艺术家,我终于见到祢爱上了你所创造的作品之美。(《对话录》167) 啊!永恒的上主,祢是安祥的大海,覆盖了所有那些将他们的意愿与你的意愿结合起来的人。(《祈祷文》1) |
诚然,对于基督的信友来说,耶稣基督是他们信仰的中心,但同时,他们的基督精神力可表现出不同的着眼点和倾向。圣加大利纳在她的宗教生涯中是属于先而坚定地笃信受难耶稣基督的那部分奥迹。这是她信仰的中心,是她一切祈祷和行为的灵感之源。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宣布她为教会圣师时,命名她为:「根据上主的旨意创造的钦崇,被钉耶稣之神秘者」。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她是一个纯粹以独信基督为中心的圣者。 圣加大利纳对耶稣基督怀着热烈的爱。我们记得在她独居小室的三年中,很容易便能与耶稣基督进到一种密切的联系。从耶稣身上她认识了天主,发现了与永恒的三位一体交流之道,以祂为榜样领会了去爱众人的真谛。 在强调若望的福音中(14:9)耶稣对斐理伯的回答:「你见到了我,即是见到了圣父。」加大利纳强调耶稣基督是唯一能够将天主指给我们的人。祂便是上主赠予我们最美的礼物,见着祂,便不可能忽略礼物的赠送者─天主。每当圣女凝视着耶稣基督,她见到的是高于一切的天主之爱与仁慈。正是由于这爱与仁慈,耶稣「像一个情人」奔向死亡。由是,加大利纳指出将祂拴缚在十字架上的人,是爱,而不是那些钉子。每当她深情专注地凝视受难耶稣像时,加大利纳深为上主赐与我们的爱之博大而震动。在写给侄女的一封信中,她形容基督的受难之身实为写满了天主之爱的一本书,非用墨水,而是用鲜血写成,字体如此巨大,任何人都摸得到它。 加大利纳将耶稣基督看作通向上主之门。引用耶稣的句子「我是道路、真理及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她强调了受难基督,便无其它途径与天主契合。 加大利纳把基督譬喻为道路,特别喜欢将他比作一座联系天主与人类的桥梁。她解释说,从地上通往天国之路已被罪恶所摧毁,人类无法进入天国,于是天主给了他们一座桥─即是耶稣基督,以使他们得以到达那儿。 「我给你一座桥,我的女儿,你便可以穿过这个黑暗世界里的河流,惊涛骇浪的海,而不被淹溺。」(《对话录》21)为了达到目的地,我们必须走过这座桥。 这是一座精美舒适的桥,因为它是「以仁慈做桥墩和桥顶」的桥。加大利纳想象中的桥显而易见笼罩着中世纪风格的色彩,两傍桥墩,上覆桥顶,而供歇脚喘息的小亭点缀其间。在基督之桥上的驻足停歇系指领受圣事,特别指领圣体圣血,向旅人提供面包和酒,「从而使行路的朝圣者不至于在旅途中精疲力竭」。加大利纳告诉我们桥上的旅程「对那些行为其上的旅人们来说确是作赏心悦目心事,它能将苦变成甜,将负担变成鸿毛」。我们通过终其一生地与耶稣基督军行,便能与和平的海洋─上主同在。 有一次,圣女向上主祈祷赐给她一颗崭新的心灵,她神秘地体验到耶稣似乎将她的心从体内取走,换上了他自己的心。她告诉她的朋友,雷孟多神父这次经历对她最大的影响在于,从那时候开始,她感到自己能够以基督的心,去爱天主、爱邻人。她引用圣保禄宗徒的话说:现在我活着,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身体里。 另一次,1375年她在比萨的圣克里斯蒂娜堂的耶稣苦像前祈祷时,又体验过一次身上接受五伤烙印的事件,即被烙印上基督受难的五处伤痕。这次事作对她造成的影响,当首推她产生与耶稣共同受难及共同拯救全世界的强烈愿望。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一个追随者、诗人,曾将圣加大利纳形容为「从头至尾她彻底充满基督精神」。 |
在《对话录》开篇之首,加大利纳将自己形容为「生活在自我认知的心室里」。这一论点是我们理解圣的关键,因为这与她所著述的神学和灵修学有着关于自己认知的上下文关联。 在皈依天主的旅程中,加大利纳的第一个问题似乎并不是「天主是谁?」而是「我是谁?」这亦是一个当今在我们头脑里萦绕不去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内心的空虚,生活的无聊。「我是谁?」抑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会变得如此沉重而折磨人。当我们或他人对生活的本身,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到底意义何在发生质疑之时,往往不是当我们的生活一切顺利或自我感觉良好之时,而总是在当事情进展非常不利之时,譬如事业遭挫、病魔缠身,或孤独寂寞、默默无闻、困顿潦倒之时。加大利纳在其著作中充分表明了自己对这些时刻的认识:当你有理想却又难以实施,亦不知从何着手。在你有知识之时却没有能力,在你有能力之时却没有知识。你或是没有时间,或是有了时间,却没了兴致……你发现世间万物变幻无穷,而又困顿匮乏,因为你无法主宰他们。(《对话录》140) 透过这些亲身经历,圣女进行着自我认知的探索。她在论证自己的学说时,使用反证法指出,如果我们把观察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自身,则永远无法达到自我认知的境界。相反,为了达到认识自己和认识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把眼光投射到创造我们的造物主身上。面对着上主,我们才能最深刻地认识我们自身。正由于如此,上主反复要求加大利纳「睁开你理智的眼睛,凝视我吧!」 在提出必须透过上主来认识我们自己这一观点,加大利纳并非走向我们指出一条简易的途径,而是向我们表明她崇尚的一个观点:虽然我们的确能透过探索自我而对自已了解更多,但永远无法从深度和广度上达到自我认知的最高境界─如果不是透过上主的眼睛来探索自我,或以她的话来说,透过天主「温良的镜子」来省视我们自己的话。加大利纳眼中的天主永远是温良的,正如耶稣在福音中向我们描述的─上主是温良的一样。我们之所以能从我们高贵的上主身上看到我们自己,正是由于我们皆是依据天主的肖像造成。 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被加大利纳喻为掘井的过程。在掘到奔涌而出泉水之前我们必须挖掘一条长长的井道。她称之为「认识到自身一无所有,一无是处的过程」(《书信》41封)。要做到了解自己,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贫乏、缺陷、不足和微小。圣女鼓励我们不必害怕往下掘这口井。意即不必逃避我们身上存在的无知、软弱、卑微和缺点,而应当接受这些「井道的土壤」,它提醒我们作为生物的特性,昭示着我们需要上主向我们体内提供奔流不息、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在我们的井底─我们内心深处,享有万能的天主。因此,我们的有限性和渺小便不足为憾(事实上这已成为优点)。加大利纳在一封信里向所有基督的信友提出:「让我们沉浸在上主之井,从而得以清楚地认清自我,感受天主的仁慈。」(《书信》41封) 另一方面,加大利纳指出认识我们所犯的罪行之最佳方法并非无休无止地思虑我们的罪,也必须透过上主那面「高贵的镜子」。 「如同你欲看得更清楚脸上的瑕疵而揽镜自照,真正能达到自知的人透过上主的宝镜,由于它的纯净而将自己的缺陷看得更清晰了。(《对话录》13) 我们知道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是:我们是一群贫乏而有限的人;那么这个问题的另一部分答案则是:我们同时又是一群善良美好、无比尊贵的人。这是因为,我们是由希望我们一生幸福,博爱无边,思熟虑的天主所创造的。透过我们的创造者,我们获得这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加大利纳所使用的这个词的涵义,并非病理学上的反思,亦非纯粹的心理学上的自我理解;而是透过在造物主之光的照耀下检视自我而获得的对自我的认知。 显易见,加大利纳的词海中,「自我认知」这个词指双重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天主的认知。这一双重认知形成一个循环。对自我认知和对上主认知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根本无法形成循环」,有前者缺后者陷入混乱和绝望,有后者缺前者则招致冒眛和骄傲。加大利纳通自身修持获得的对天主对自我的认知使得她源源不断地涌出对上主,对邻人无私的爱。 我上主以上智创造了你们,每当我从自身凝视着我的创造物我不由得深深地爱上他们的美。以我的形像和特征创你们使我愉悦……这一切皆出自温良的圣智,为的是你们能永远地看见我,从而领会和喜爱我,并享有我的恩赐。(《对话录》135) 我给你们双眼,以观察天空及一切事物,并通过我去观察万物之美。我给你们双耳,以聆听我的声音,及留意邻人的需求。我给你们口舌,以宣传我的旨意,忏悔你们的罪行,并为拯救他人而工作。我给你们双手,去服务你们的邻人,当你看见他们病痛,或有所求时便向他们施舍。我给你们双脚,俾将你们带到神圣的有助于你们及你们的邻人的地方,以荣耀我之圣名。(《对话录》144) 永恒的圣三,在祢的光明中,我得以品尝观看到祢所创造的世间万物之深奥与美好。祢赐给我们光明。在这光明的照耀下,祢使我们看见了祢的真实。(《对话录》167) 设想地面上一个圆圈,圈中央生长着一颗树。树从圈中范围的土壤摄取养分,但如果连根拔起,它将未及结果而死世。那树根─灵魂之爱,必须在圈内生长,这一不言而喻的事实,与我是同样道理。我便如这个圈,无始无终。你可以一圈一圈地在其中徘徊,永远找不到终点、起点,却可以永远行走在此圈中。(《对话录》10) |
圣加大利纳是一位感情深厚的女子。她说上主「爱得狂热」,「爱得温柔」,而她自己也正是一个「爱得狂热、爱得温柔」的人。她在传教时阐明正因为人类是天主消像的翻版,所以他们能够素爱。上主对她说:「没有爱,你就无法生存;因为我创造了你,全是为了爱」(《对话录》93)。关于她的生命这一事实,加大利纳祈祷道:「永恒的主啊,从你的本质中,我认识了我的本质。看着你,我看见我的本质是一团火,因为你就是一团爱之火并在似火一般热烈的爱创造我时将这本质亦给了我。」(《祈祷文》22) 加大利纳及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能够爱上主和爱他人,正是由于首先我们得到了上主的爱。对天主创世和救赎所表现出的深切博大之爱,她一直惊叹不已。她问道:「祢对所创造的万物生灵有所需求吗?我想是的,因祢表现出没有他们祢便无法生存。他们即便远远跑开了祢也会去寻找他们。为何你如此狂热?因祢已深深爱上这些祢所创造的生灵。」(《对话录》153) 加大利纳对天主之爱恰如一个孩子深爱着她的父亲,她的著作中许多地方愉悦地称天主为「宽厚仁慈的父」,而自称「上主深爱着的」,「最亲爱的女儿」。她还将天主(或更确切地说:圣神)称为一位「以圣神的宽厚之胸怀哺育我们的「母亲」。除了在作品中几处将天主比作慈爱的双亲,我们还可从她的《对话录》及《祈祷文》中感受到当她祈祷时,深信自己作为一个女儿,享有天主完全的关注;在祂面前,她可以畅所欲言。 加大利纳喜欢把与上主的关系比作朋友与朋友间的关系。以人类之间的友谊作比较,她将与上主的友谊描绘为充满热情的爱,「将一个人转化成了他所爱的对象。」她高兴地指出:「秘密仅仅在融合无间的朋友间分享。」所有那些上主的朋友共同点在于他们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到了上主之爱。他们已不只是知道这种爱的存在,而是能够以整个灵魂来「品尝之、了解之、体验之、并感觉之。」不难领会,对加大利纳来说,这种朋友之间的友谊之爱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贯穿圣加大利纳生涯和学说的另一著名论断是:对上主之爱与对邻人之爱两者不可分割,存在着唇寒齿亡的关系。她早年就凭经验认识到这一真理。加入「道明第三会」后,她花了几近三年时间在家里的一间小房里潜心隐居。这是一段深深体验到神的感化和无数神秘经历的时期,从而建立起和上主的深厚亲密之关系。在隐居生活的最后阶段,她意识到她所肩负的道明会使命,意味着必须结束闭门深思而投入到服务众人的活动中。起初,她对此并不十分热衷,担心一旦被邻人「分心」,便会在某种程度上和天主产生距离。她在祈祷时将这一忧虑带到天主前,获得天主圆满的回答,并以此作为从今以后的准则:「我无意把你从我身边分开,而是以你对邻人的爱来作为联结,使我们更密切地联合一体,切记我制定关于爱的两大诫律:爱我、爱你的邻人……现在你应充分执行这两条诫律。你应以你的双脚走我走的路。」(赖氏《大传记》第二册,1,121) 从那时起,加大利纳便坚定而快乐地执行着一面爱天主、一面爱邻人,默祷与行动齐头并进的准则。只要她一遇到某些人不愿意放弃平静的祈祷生活所带来的安慰,而天主的旨意却要他们去服务需要帮助之人时,她便立即鼓励他们勇敢地去行动。关于这点,我们有一件事例:教会分裂期间,教宗乌尔班六世在请求加大利纳到罗马辅佐他的同时,还邀请了奥斯定会隐修士威廉‧佛莱特─加大利纳的一位朋友前来。但威廉、弗莱特拒绝此行,声称若离开那所位于瑟纳近郊幽静的莱切多Leceto森林的修道院他便无法专心祈祷。加大利纳得知他这一情况后给他去信,提醒他教会面临的危机,指出获得和平与安宁的正确途径唯有遵循上主的旨意。信中她这样结尾:「走出你的森林吧,否则你将无法与天主的旨意达到合一。」 据圣女的理论,对邻人之爱,来自对上主之爱。因此,若我们欲向邻人表达真正的爱,则必须保留那个源泉。在给朋友阿莱莎Alessia Saraceni的信中,她建议到:「不断地用泉水来填满你的水瓶吧,并不断汲饮这泉水!即使你从天主─生命之水的源泉身上汲取了爱,但如果你不接连不断地从天主身上饮用这水,你的水瓶亦会倾刻变空。」(《书信》49封) 你无法给予我向你索取的那种爱。这就是为什么我将你放到你的邻人们中间:你便能为他们做到你所不能为我做之事了,这便是爱他们而不求感激,不求回报。并且,无论你为他们做了什么,我会将之视为我做的。(《对话录》64) 就如圣保禄(格前,12,14─26),圣加大利纳用模拟法说明人类这个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正如在一个人体中,各肢体需要互相配合。但她把保禄的模拟法更深地推进了一步,又提出一个观点:对一个人的身体有某个肢体受伤,那么其它的肢体便会来帮助它行其职责,同样的道理,在人类这个共同体当中,假如一人遭遇到痛苦,那么所有其它人便应踊跃前来,向他提供帮助。任何其它行径将被视为与基督教义背道而驰。 一如若头部有疾,则手来助它。而若手指─这最小的部分受伤,头部亦不会不予理会,而会前来帮助它,或聆听、或视察、或安慰─竭其所能,并同样地施行于身体其它任何部位。但那些骄傲之人却非如此行事。他们看见一个穷人─他们之中一个成员,在受苦受难,却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不仅拒绝施舍财物,连一句简单的慰问也不会说。他们拥有大量财富,却任穷人挨饿受寒。」(《对话录》148) 在推动朋友们和会友们互助互爱的过程中,加大利纳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主本可以毫不费力地为我们每个人创造出无论是物质上、或是精神上所需的一切,但却没有实施,为了要造成我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由于,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皆无法逃避行善」了。 圣加大利纳以自己的行为向一切基督徒说明了如何回报上主那无边的惊人之爱:不断超越自我,爱天父、同时爱这个世上需要他们的兄弟姐妹们。 |
在圣教会内每个修会均有它自己的精神,同时更用尽词汇以阐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个别神恩与使命。虽然基本精神均大同小异,但这用来表明神恩与使命的词语则易变动。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那类常被使用甚至被过度使用的词语,尽管能说明问题,在当初还颇见意义,但经过如此滥用后已变得太过于熟悉而不能对人们激起启发的效果。 在道明词海中一个比较新的词语是「开强拓土」或「领域」。该词起源于1986年在(西班亚)亚维拉Avila召开道明会总会议。据《总会议公报》记载:道明会被委任执行教会中开拓新领域的使命。其含义是到那些上主拯救世人的神能似乎还未能及的地方或社会中去宣讲福音。不言而喻,这正是耶稣的使命,正是整个教会的使命。 关于该会的创立者,会祖圣道明、古斯曼的故事,便是一个关于他如何行使开强领域的使命之故事:从西班牙奥司马的咏经团司铎,转而成为法国土鲁斯地方的巡回宣道士;他将最早一批追随者往欧洲许多僻远地区。而他自己,则渴望去还处于蛮荒状态的古曼民族当中传教,这些人居住在欧洲东部,于天主教会影向所及范围之外,因而从未听见过上主的福音。道明及最初的道明会士不仅是在各僻远地区传播自由的声音,道明会本身,以民主和行乞的组织机构形式,在十三世纪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欧洲建立起来。 其后数世纪以来,有关道明会的传说即是一个关于在僻远地区传教的传说。我们记得,多玛斯、阿奎诺从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寻求真理;卡巴录在西班牙占领美洲之际支持印第安人的合法权利;利马的圣罗撒,非常关怀当年秘鲁的穷人、病人、被称为「穷人之母」;赖高德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为人权和教会的权利而战。道明隐修女在十九世纪因被穷人、文盲无知之人及病人所遭受的苦难所感动,便在当时成立了使徒性的修会团体,向他们伸出援救之手。雷贝在二十世纪初期,致力于改善住在法国南部及更偏远地区贫穷渔夫的生活。所有这些人,及一切不知名人士,本着在各自所处的时代献身于四处传播福音事业的理想,行迹遍布当时世界上各处偏远地区。 圣加大利纳也是一位巡回的宣道者。她时刻寻找需要她去传播天主的爱和仁慈的地方。我们在阅读关于她的生平事迹时,看到她的道明使命感不断推动引导她走向那些上主福音尚未扎根或显着的地区发展。在这一点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提到她以「宽阔的仁性」去感化越来越多的迷惘无助的人群和地方。加大利纳并不是凭主观臆断来寻找这些未经开拓的地方,而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讯号判断。因而她是以当时的历史现状为依据的。 处于圣加大利纳时代的意大利社会,统治阶级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她便亲自找这些人,或透过书信的方式,向他们宣讲福音,要他们弃绝邪恶、自私行径,而坚持正义和仁慈。她自始至终都在提醒当权者:不公正的歧视、利用职权、损失利私以及欺骗、行贿、谀媚等现象都不能在人民的政府中出现。她向那不勒斯女王约翰那翰开诚布公地指出,当她看到她的国民「像动物一般互相残杀」,而约安娜女王对这一分裂局势造成的残酷景象负有责任时,毫不掩饰她的「惊恐和难以忍受的悲痛」。她对当权者一贯的诤谏是,如果他们想成为一位众望所归的统治者就必须坚持正义。 在那个年代,不只是在世俗社会上,同时在教会内,圣加大利纳时刻处于正义与非正义,生于死的交战中,针对教会中滥用身份和职权的情况,她勇敢而真诚地大声疾呼,列举出耳闻目睹的邪恶现象。呼吁教会统治者回到传福音的正确道路上来。她抨击某些「忘恩负义、懦弱胆小、唯利是图」的主教,甚至于「害怕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与激励人心的真理背道而驰,而随从消弱肉身与灵魂力量的谬误观念」。她向教宗额我略十一世信谏,善意地鼓励他从亚维农返回罗马「勇敢地行动吧……你必须回来;勇敢从容地回来吧」。加大利纳为结束教会分裂局面而四处奔波的努力亦组成她巡回传教的一部分,在当时教会四分五裂的局势下,为教会的合一而贡献了一生。 圣女的道明使命感引导着她走向集聚着社会下属人物的偏僻地带:娼妓、佣兵、囚犯、病人、穷人。她整个的一生都在向贫苦人民显示她特别的爱。她十分乐意与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她对他们的恻隐之心从她常常在晚上到他们当中,悄悄留下食物和衣服表现出来。在她的「对话录」中,吾主提醒她:「我将不时地将你从你的自我世界中拖出来,以便去满足穷人的需求。」但加大利纳不只是向穷人提供帮助,她还代表他们谴责教会和国家势力对他们进行欺诈和剥夺他们的权利。 作为一名妇女,圣加大利纳是使徒事业的先锋,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诸多活动都是当时的社会和教会中的妇女们鲜为插手的事。关于这一点,我们可见以下事迹为例:她为调解纷争跋山涉水;她到瑟纳附近荒凉野蛮的罗卡多切尔传教;以及莅临尼古拉‧迪托多被公开行刑时的刑场。在她最初被要求进行这类当时根本由男人参与的活时,也曾为自己是女人这个事实动摇过,但上主给了她信心:「不正是我创造了人的种类吗?我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在我面前就再也无男女之分了,因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平等的。若我指派你们到世上行事,妳便不应有所异议。无论妳到何处,我都将给妳引路。」 总之,作为一位具有真正的神学观念的世俗人,加大利纳是一位开强领域的女宣道士。在命名她为「教会圣师」时,教宗保禄六世肯定了她作为一个世俗妇女在偏远地区传播神学和教义活动都取得良好成果,对教会实在功不可没。 所有当今肩负着一切教会和社会影响未曾触及的偏远地区传教重任的道明会友和基督教教徒,无疑可从他们十四世纪的姐妹加大利纳身上得到启发和勇气。 |
「我坐牢狱,而你来探视我。」(玛窦25:36)这是关于耶稣欢迎那些曾关怀过囚犯的人死后受审针的描述。对瑟纳的监牢来说。圣女并不是一个生客,相反,在她的列圣证词中曾提及她非常愿意去探监,并与囚犯们,特别是那些即将被处决的囚犯们一同祈祷。 关于加大利纳在瑟纳的探监活动,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叙述了她的某次探监对一位名叫尼克佬、迪托多的囚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位年轻人是珀鲁加人,因被控辱骂锡耶纳当局这一微不足道的罪名而入狱,被判死刊,在一名教士被拒绝探监后,圣加大利纳受邀探视了他。在给雷孟多的信中,她叙述了会见尼克佬的过程。她同他娓娓而谈,同情之心溢于言表,继而获取了他的信任。他把头倾向她胸前,向她倾诉自己极大的恐惧,她便对他进行安慰。渐渐地,他感受到她的关爱,而当她告诉他耶稣对他强烈的爱时,他的恐惧消失了。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个最后的请求,希望行刑时她能在场,给他勇气,并为他祈祷。加大利纳接着叙述道:「我在行刑的地点等着他,并不断地祈祷……在他到来之前,我躺下身,把头伸向断头台,祈求圣母玛利亚赐给我恩惠,我能够在他离世之时带给他心灵的光明与安宁……」(《书信》273封) 当尼克佬被带往行刑的广场,见到加大利纳,他露出了笑容。她向他走去,划十字祝福他。接着,他跪了下来,她便帮助他将脖子伸过去,一面喃喃祷告,轻声地鼓励他。她双手捧住他的头。直到他被斩首的一刻,不断念着「我愿意」,替他表示对天主的皈依。他临死之际不断诵念着「耶稣」和「加大利纳」。行刑后圣女看见了一个异象:尼克佬被迎进了快乐的天国。这次经历是如此动入而令人欢畅,使得她都不想把斩头时溅到她外衣的血迹擦掉。 |
在瑟纳居住着一个极为贫困的妇女,名叫泰克,她已病入膏肓,急需医治。但她由于无钱支付医药费,只能进入城里医疗极差的医院。这时麻疯病已染遍了她全身,病情急遽恶化。由于害怕被传染,任何人都不愿意去照顾她,而且也做好了将她驱逐出城的准备。正在此时加大利纳听说了泰克的悲惨遭遇。她匆忙赶到医院,请求将病人留下治病,并提出亲自负责对病人的全面照料,为此她贡献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她夜以断日,从不间断地亲自侍候患者,用自己的双手,不仅为患者喂食,并照顾她的一切需要。(赖氏《大传记》第二册,4,143-146) 然而,这位患者不但不表示感激,反而越来越贪得无厌。无论加大利纳为她做什么,她都不感到满足。她甚至嫉妒圣女的善良,她一出现,她便试图伤害她,口出恶言辱骂她、讥讽她。不久,圣女自己的双手便受到麻疯病的感染,然而她仍然打算放弃对病入的照料,她认为这是件荣幸的事。正如她的传记所说:「她宁可选择被麻疯病吞噬而不愿放弃她所投身的慈善事业。」 泰克最后的关头来到了,加大利纳比以往倾注了更多的关心,长时间地陪伴她,鼓起她的勇气和希望。泰克死后她仔细清洗她的身体,准备下葬,作完葬礼祈祷之后,她亲手埋葬了她。她刚完成这一行动,突然发现双手的麻疯病症不治而愈;她那双手,看上去的确「比她身体的任何其它部位都更为出色,彷佛麻疯病症就是为了增添它们的秀丽。」 |
毫无疑问,加大利纳坚信友谊的珍贵。她拥有无数男女朋友,他们与她在一起总是兴高采烈,她亦从他们身上获取力量和支持。事实上,纵观她的一生,很少时候她的周围不是朋友云集的。这些朋友中有两位是值得大书持书的:阿莱莎、莎拉切尼,乃瑟纳的一位寡妇,及道明会士雷孟多,后来被选为道明会的总会长。 阿莱莎出身于贵族,丈夫死后,她将所有的财产赠给了穷人,加入了「道明第三会」。她与加大利纳建立了一种相互支持、日久弥坚、深厚而长久的友谊。1378年,她曾跟加大利纳来到罗马,一同在当时的宗教团体中生活多时。并且加大利纳是在阿莱莎的怀里去世的。 赖孟多于1374年进入加大利纳的生活中,其时他被道明会指派为圣女的告解神父及神修指导。随着岁月的推移,他成为她最亲密的朋友。每当提起他,她总把他喻为天主和圣母玛利亚「赐给」她的朋友。而且他似乎也是她唯一透露了她数次神秘体验的人。他是她强有力的支柱,正如她是他强有力的支柱一样。他所传授的神学知识增强了她对神学真理的理解。他谨慎的(她有时认为太谨慎了)建议对她的团体活动给予极大的帮助。同样,她是他思想上的引导着,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鼓励和鞭策。如果两人分离,都会感到伤心。这种情形在加大利纳遭受着至大痛苦的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而他却被教宗派往远方执行一项使命时表现尤为强烈。 她去世后,他为她立书作传,将他对她的敬仰和爱慕充分表达在字里行间。 圣加大利纳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理解是积极与豪爽的。她将朋友视为上主给她的礼物,经常谈及他们是上主赐予她,要她付出特别关爱的人。朋友之间,就应当互相关爱,「亲密无间」。她认为友谊是上主给我们以帮助我们及我们的朋友培养「优雅」和「美德」,培养神圣的意识,因为透过友情朋友能够「在高贵的天主面前重获新生」。但是,朋友之间也不能囿于小圈子之中,而大关心他人。更重要的,透过相互之间深切的爱,他们得以「将基督身体的其它成员以仁慈联结在一起」,因而正如在朋友之间一样,在他们的邻人中「宣扬上主的荣耀和赞美。」在病危的最后关头,加大利纳尽管一心盼望雷孟多能在他身边,为他的不在场而深感痛苦,但她却写道:「不要因为我们身体上的分离而悲切,因为,虽然你若能在我身边无疑给予我极大的安慰,但当我见到你为教会所带来的成果,我感到更大的安慰和喜悦。」(《书信》373封) 圣加大利纳认为,朋友之间既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爱,便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将他们维系在一起。关于这种存在于朋友之间的关系及与上主的关系中「特殊的信任」这一概念,圣加大利纳在临终前寄给雷孟多的一封信中做过解释(《书信》344封)。对一个人的朋友来说,这是一种对天主「可靠的」爱的信任,当时亦是这位朋友对这个人所期待的信任。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无法相信,亦无法想象任何一个人除了他人的善良外还有其它什么要求」的信念。根据这一信念,朋友们总是互相为对方祈求天主的帮助,而且无论发生什么,他们之间的爱都大会削减。从这种精神出发,加大利纳告诉雷孟多她以爱自己之心来爱他,并坚信「你身上所缺乏的上主将为你弥补。」一次,春蒙督因胆怯而令她失望,于是担心她的爱会减弱,她却答道:「尽管她并赞赏他的怯懦,但她对他的爱只会日渐加深。 加大利纳具有丰富的友情经验,并深信友情的美好,从而能够如此极具说服力地阐述了人人向往与天主的友爱关系。 |
毫无疑问,加大利纳坚信友谊的珍贵。她拥有无数男女朋友,他们与她在一起总是兴高采烈,她亦从他们身上获取力量和支持。事实上,纵观她的一生,很少时候她的周围不是朋友云集的。这些朋友中有两位是值得大书持书的:阿莱莎、莎拉切尼,乃瑟纳的一位寡妇,及道明会士雷孟多,后来被选为道明会的总会长。 阿莱莎出身于贵族,丈夫死后,她将所有的财产赠给了穷人,加入了「道明第三会」。她与加大利纳建立了一种相互支持、日久弥坚、深厚而长久的友谊。1378年,她曾跟加大利纳来到罗马,一同在当时的宗教团体中生活多时。并且加大利纳是在阿莱莎的怀里去世的。 赖孟多于1374年进入加大利纳的生活中,其时他被道明会指派为圣女的告解神父及神修指导。随着岁月的推移,他成为她最亲密的朋友。每当提起他,她总把他喻为天主和圣母玛利亚「赐给」她的朋友。而且他似乎也是她唯一透露了她数次神秘体验的人。他是她强有力的支柱,正如她是他强有力的支柱一样。他所传授的神学知识增强了她对神学真理的理解。他谨慎的(她有时认为太谨慎了)建议对她的团体活动给予极大的帮助。同样,她是他思想上的引导着,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鼓励和鞭策。如果两人分离,都会感到伤心。这种情形在加大利纳遭受着至大痛苦的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而他却被教宗派往远方执行一项使命时表现尤为强烈。 她去世后,他为她立书作传,将他对她的敬仰和爱慕充分表达在字里行间。 圣加大利纳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理解是积极与豪爽的。她将朋友视为上主给她的礼物,经常谈及他们是上主赐予她,要她付出特别关爱的人。朋友之间,就应当互相关爱,「亲密无间」。她认为友谊是上主给我们以帮助我们及我们的朋友培养「优雅」和「美德」,培养神圣的意识,因为透过友情朋友能够「在高贵的天主面前重获新生」。但是,朋友之间也不能囿于小圈子之中,而大关心他人。更重要的,透过相互之间深切的爱,他们得以「将基督身体的其它成员以仁慈联结在一起」,因而正如在朋友之间一样,在他们的邻人中「宣扬上主的荣耀和赞美。」在病危的最后关头,加大利纳尽管一心盼望雷孟多能在他身边,为他的不在场而深感痛苦,但她却写道:「不要因为我们身体上的分离而悲切,因为,虽然你若能在我身边无疑给予我极大的安慰,但当我见到你为教会所带来的成果,我感到更大的安慰和喜悦。」(《书信》373封) 圣加大利纳认为,朋友之间既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爱,便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将他们维系在一起。关于这种存在于朋友之间的关系及与上主的关系中「特殊的信任」这一概念,圣加大利纳在临终前寄给雷孟多的一封信中做过解释(《书信》344封)。对一个人的朋友来说,这是一种对天主「可靠的」爱的信任,当时亦是这位朋友对这个人所期待的信任。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无法相信,亦无法想象任何一个人除了他人的善良外还有其它什么要求」的信念。根据这一信念,朋友们总是互相为对方祈求天主的帮助,而且无论发生什么,他们之间的爱都大会削减。从这种精神出发,加大利纳告诉雷孟多她以爱自己之心来爱他,并坚信「你身上所缺乏的上主将为你弥补。」一次,春蒙督因胆怯而令她失望,于是担心她的爱会减弱,她却答道:「尽管她并赞赏他的怯懦,但她对他的爱只会日渐加深。 加大利纳具有丰富的友情经验,并深信友情的美好,从而能够如此极具说服力地阐述了人人向往与天主的友爱关系。 |
永恒的主啊,我向祢祈祷,为所有那些祢赐予我并要我付出特别的爱、特别的关心之人。求祢的光照亮他们,带走他们所有的缺陷,这样他们便能实实在在地,在祢所指给他们的花园中劳作。(《祈祷文》21)。 我将他交付予祢,这些祢放在我肩膀上的人们。祢指示我保持他们的清醒,而我却一直耽于酣睡。以祢的力量唤醒他们吧,慈祥忠厚的大父从而使他理解的双眼,永远在祢身上保持高度的清醒。(《祈祷》第8页) |
宣道会的创始人会祖圣道明、古斯曼,是一位极具同情心的人。在册封他为圣人的过程中,见证人对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的同情心比其它品德更为重要。他们叙述他天性乐观,总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除非遇上了什么伤心事。这种情况下他的面容就会立刻改变,愁容满面,泪溢双眼。在痛苦面前道明宣讲的一个词是『仁慈』。他在长长的祈祷中去领会仁慈:「我的天主,我的仁慈」。在夜间祈祷时人们听到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并向所有人宣讲:向帕伦西亚被饿得奄奄一息的穷人,那时他还是个学生;向他最早的一批兄弟姐妹;向在土鲁斯与他座谈整夜的小旅馆老板;向争议不休的阿比森异端教徒;还向巡回传教途中所遇的一切人。像他们的会祖一样,数世纪以来道明男女会员皆被号召从自身发掘上主的仁慈,从而在讲道时带给世人「上主的仁慈」。 加大利纳也在她所处的时代宣讲上主的仁慈。她深刻洞悉当时那个世界的痛苦,尤其是罪恶导致的痛苦,和对上主的宽仁的强烈需求。常常在祈祷前,她会体验到天主给予她的仁慈,她曾听到上主在说:「我欲向这个世界恩赐仁慈,透过你和其它信徒而达到这一角的。于是,她向应这个召唤,四处奔走,告诉人们天主的仁慈,她所认为是上主特别显着的特征。仁慈是上主所特有的,她常常这么说。 由于上主是充满无限仁慈的,加大利纳把拒绝上主的仁慈,视为人类最大的不幸,甚至是比犯罪更大的不幸。因此她在与人们的交往中,总是极力敦劝说服他们永远不要放弃,而要积极地投身于上主的仁慈中。她曾写过一封信给她的一个丧失信心的追随者,向他揭示天主的仁慈的双臂正向他伸展着;对另一位下不了决心杜绝作恶的罪人,她告诉他天主一直在耐心地等着他,时刻准备宽恕他。对一位不时为不光采的过去所困扰而变得消沉的朋友,她坚决地向他说明,在反省自己的罪行时,不可将上主的宽恕分开考虑。她比喻说:「躲避在天主的宽恕的双翅下,永恒之主将在那儿迎接妳。」她尤其喜欢将上主宏大无边的仁慈比作一个巨大的海洋,与之相比,我们及整个世界所有的罪行不过是其中一滴醋而已。 在当今的世界,许多人陷入绝望,并深受罪恶感的压抑,圣加大利纳关于上主恕罪的音讯无疑像在她那个时代所产生的作用一样,给我们希望和勇气。 上主恕罪的福音不仅以语言方式向我们传述,同时也透过传教士极富同情心的行为表现出来。正如圣加大利纳的所作所为;从她那先得到食物和衣服的乞丐;行刑时要求她到场的年轻罪犯;对她诽谤污辱的那位垂死的妇人;取笑她的那位傲慢的神学家;……所有这些人,还有其它许多人都实实在在地接受过她的同情,并因此而改变了思想,这些富有同情心的行为,皆表明了加大利纳不仅是踏着道明的足迹,同时也正是踏着将神圣的仁慈和怜悯带给这个世界的耶稣及本人的足迹。 前任道明会总会长文生、德奎农神父在召叫会士传扬「仁慈的福音」时,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仁慈是否我们身上一种生命的力量?是否一种深埋在我们体内的骚动?是否某种从人类痛苦中涌出的东西,支配我们,将我们从日常习惯中撞击出来?它是否强迫我们改变生活,并在深夜还保持我们的清醒?圣加大利纳对所有这些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解答: 呼求仁慈的祷词 永恒之主啊,把健康还给病人把生命还给死者吧。给我们以声音,祢自己的声音,以向祢呼求,为整个世界呼求仁慈为神圣教会的改革。听听祢自己的声音:我们用以向祢,呼求的声音。(《祈祷文》20) |
啊!永远的仁慈,祢遮掩了所有人的错误,因祢的仁慈我们被创造出来。且因祢的仁慈我们又以祢圣子的血获得新生。是祢的仁慈保护着我们,祢的仁慈使祢的圣子在十字架上操纵生死。在祂身上,战胜了代表我们罪行的死。那一方被挫败?是死。如何被挫败?是因祢的仁慈。 祢将仁慈掺揉到正义之中。祢以仁慈清洗我们的血液;祢以仁慈陪伴祢所创造的生物。祢创造了我们人类并未足够:祢还必须经历死亡!死亡亦未足够,祢降生人世,唤起神圣的祖先,将祢的真理和仁慈施予他们。 我见到祢的仁慈促使祢给予我们更多,正如祢留给我们食物,以解除我们的孱弱。因此健忘的我们必须永远记得祢的好处。是什么能够使我们记住呢?是祢的仁慈。(《对话录》30) 啊仁慈!我的心被祢的思想所填满!因无论我想到什么,心中所有的只是仁慈!(《对话录》30页) |
加大利纳一直以一位充满渴望的妇女的形象出现。的确,在《对话录》的开卷她亦自称「炎炎心火无时或熄。」在她的作品中,『渴望』实际上是她选用得最广泛的一个词,这个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的个性。她那「无止境的渴望」包括许多方面,但或许可以更确切地归纳为归依上主和拯救世界两个渴望。 加大利纳对上主的渴望根深蒂固,渴望能与唯一可以全面地满足她的理想的上主合而为一。这种向往不只久存在于加大利纳的脑海中,其它人亦与她一样具有这一愿望,只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曾明了这点。这便是一切了解自身是不完美的和有限的因而向往完美而无限的上主的人类的特征。这一过程「永无止境」,因为这种寻求还未能完全拥有。只有在永恒的生命中,当我们得与上主面对面地站在一起,我们的欲望才会停止。加大利纳在一封信里提到这种欲望是「痛苦」的「最沉重的十字架」。她将自己对上主的向往表达在以下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里。 永恒的圣三,祢是深深的海洋。我愈深入其中便发现愈多,而发现愈多,便激起我愈大的探索欲……在祢的深处,心灵得到了满足,但却永远如饥似渴地盼望与你一起,并在你的光照下仰视祢─永恒的圣三。(《对话录》167) 加大利纳向众人宣讲,欲望是人类拥有的唯一无限的事物。它是无限的,因为它起源于无限的上主,而非起源于我们自身。我们仰慕天主的原因是由于上主首先向往我们。耶肋米亚先知曾说过:「我以线线不绝的爱来爱过你们」。(31:3)这种来自永远仰慕着我们的上主的线线不绝的爱,也在我们身上产生了对上主的仰慕。「我是无穷美善的,因而我要求你们对我无限地仰慕。(《对话录》104) 加大利纳在早年决定全付身心,侍奉上主而还未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对上主的无限向往的理解。她曾一度相信─这时这种思想很普遍,即假如她从肉体上过苦行生活便能最确切地表达她对上主的爱和对邪恶的痛心。但透过祈祷她得到上主的指点,使她看清任何她可达到的苦行及活动,其效果都是有限的,惟有她的渴望可以是无限的。 「我是无限的,因而要求祢,也以无限来侍奉我,而祢除了心灵的仰慕,无一是无限的」。(《对话录》92) 当我们内心充满仰慕,就会发现我们的心为欲望填满而膨胀。反之,假如一味的自私自利,则会使我们的心缩成一团,那么除了自己就留不出一席之地给其它的人,而欲望却会将心扩张,从而不仅为上主,且为全人类都剩留了空间。圣加大利纳是具有这种欲望的,这从她自始至终都渴望拯救全世界一事表达无遗。这一欲望满溢于她的祷文的字里行间;「我的天主,将祢仁慈的双眼转向祢的人民吧。我不会离开祢,直到看见祢对他们宽大仁慈为止。」(《对话录》3)她的一切活动,皆是出于这一动机;这个欲望引导她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服务于越来越多的民众。 在一封信里,加大利纳叙述上主对她说道:「我是火,妳是火星。」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因为它恰当地揭示了只有当我们接触到有欲望的上主,我们才变成有欲望的人。正因圣加大利纳与燃烧着熊熊欲望之火的上主有所接触,所以终其一生,她都是一颗从那堆火中产生出来的旺盛激昂的火苗。 |
圣加大利纳所撰写的最动人心弦的一段文字是关于在天国里的愉快经验(《对话录》41)从她的描述中,我们领悟到这一愉快经验包含许多方面。首先它包括从面对面的显圣中去认识,爱慕和体会上主对永恒的无限而挚爱的善意。那些在天国的人已完全地得到他们在人世时所希望的一切,然而,他们并未因理想的实现而变得淡漠和厌倦,如同在人世间通常所发生的那样。相反,「他们不因产生欲望而感到痛苦,不因得到满足而感到厌倦。在这种与上主的爱的默契中,他们的愿望也与上主的愿望结合为一,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亦日臻完善。 加大利纳还强调指出,虽然天国的喜乐在于完全与上主同化,但这并不表示在天国的人就不关心他人,而是在与天主的爱的结合中亦建立起对他人的爱,她解释道。因此,当他们环顾四周,他们因见到其它的人极度快乐而更觉快乐了。「他们欢欣鼓舞,互相分享爱与仁慈」。并且他们体会到一种特别的喜乐,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与朋友们和所有那些「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最亲密地爱着的所有人」共同分享。 每当一位新人来到天国,便引致一阵新的喜悦,因为尽管人人都已获得真真切切的幸福,但因现在有一人完全地体验到神圣的仁慈而再度感到「新的欢欣、喜悦和愉快」。 另一方面,尽管所有天国里的人都在极乐世界享福,他们并未忘记那些仍遗留在人世间的人们。经过了疼爱过一生的人,他们并未摒弃这份爱,而是一直保留在心里,「并透过不断的恳求上主解救人类表现出来。」 圣加大利纳对天国的描绘无疑是极度美好而激动人心的。 如同绿色的权木,当它被投入熊熊烈火,便会在火中渗出树汁。而一颗心,当它因宽恕而获得新生时亦会流泪。以此方式,在燃烧的欲望中,火与泪已合而为一。(《对话录》92) |
1970年教宗保禄六世授予圣加大利纳‧瑟纳和亚维拉的圣大德兰「教会圣师」。在教会历史上,被授予这一荣衔的信友确实寥寥无几,并且,在1970年以前从没有妇女获得这一殊荣。这一决定的宣布意义深远,因为它将这两位妇女神学家的地位提高到伟大的教会神学家中间,从而确定了她们作为传教士所作的努力,在天主教史上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她们的教义是通用于整个教会及各个历史时代的。 在册封圣加大利纳为圣师的庆典中,教宗保禄六世特别提到她对神学真理「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以及她所具备的「劝勉的魔力」从而能够将智能和知识传达给他人。 加大利纳在其作品中向我们宣讲的教义皆源她自身的神秘体验。这并不表示她就完全不必透过学习去获得神学知识,的确,她未曾正式接受过教育,仅仅在加入道明第三会之后才开始学习识字,而学习写字为时更晚。因而她的神学知识不能说是长年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基于加大利纳是一位聪明非凡,感觉敏锐,圣德高深,而记忆力极强的人,因此很有可能,她的「学习」是透过口头方式获得的,比如说,透过附近道明堂举行的礼仪,通过道明会士的传道演讲,通过常常在她家中被高声诵读的一些民间流行的神学书籍和祷文;及通过追随者之中的神学家之间的交谈,特别是与雷孟多之间的交谈。她的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受到圣师奥斯定与圣师多玛斯学说的影响。 对透过自身体验和外界经验所获得的关于上主及人类的认识,加大利纳不断进行苦苦思索。多年来她潜心研究,凭着敏锐的洞察力,以独特的语言,概念来表达她的理论。这就是我们提到的她的神学理论。在《对话录》的结尾她指出上主对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启蒙作用。 「祢以光明照亮了我,教我认识祢的真理。祢是所有光芒中最明亮的一颗,完全彻底地照亮了我思想的眼睛,并使我的信仰更加明确」。(《对话录》167) 关于她的写作,加大利纳表示这实在是一种心灵体验的宣泄,在给她的神师雷孟多神父的一封信中,她作了如下解释,说写作是上主赐予她的礼物,因为「当我从高处降临,必须有某种方式倾泄我的心,以免它炸裂。」加大利纳的使徒活动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她以活生生的事实来阐述,而不仅仅以抽象的概念来表达。 圣加大利纳所讲述的神学理论内容是对自我认知的探索。正是在她的「自我认知的领域」里她理解和获悉了关于上主和人类的伟大真理,从而不断地给她的信仰补充新鲜血液。 圣加大利纳的神学作品自成一体,具有自身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及自身的结构和关联。中心思想是透过受难基督表现出来的天主对人类的爱。她按照这一奥迹来讨论基督信仰的真理:关于三位一体、创造天地、救赎人类、教会、圣宠、死后永生等。当我们阅读她的作品时,我们看到虽然她自己层向我们揭示发生在她身上不同凡向的现象,她的教导的确是适用于所有基督信友的普通方式;通过信仰,希望和爱来皈依上主。她向耶稣基督这样的祈祷:永恒的主啊!那一条是祢所指引的,通往圣父之路?我们应如何行走?我心中只有祢以仁慈之火所指引的真理和美德之路,永恒的主啊!祢以鲜血将路筑成,因此便是这条路了。(《祈祷文》19) 加大利纳所有的神学观点都与此相关联。她由原来的恐惧、踌躇转变到后来的坚定如一。 在加大利纳著作中有一重要的论点即是如识产生爱。在增长关于自己及上主的认识的同时,爱主爱人的能力也得到增长。在《对话录》中,上主告诉她一个人「从认识我发展到认识他自己,从爱我发展到爱他的邻人」。并且,由认识产生爱,反之亦然,由爱又产生更广泛的知识。透过整本书,加大利纳一步步获得更多知识,从而能更深切地去爱;在《对话录》结尾,加大利纳意味深长地再一次求知识,「以祢永恒的真理装备我吧。」 圣加大利纳─教会圣师,在三部作品中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地表达了她的教义理论,它们是《对话录》、《书信集》及《祷文集》。 |
圣加大利纳的著作风格发自自然,气势雄伟,热情洋溢。绝大部分的生动性来自于她丰富的想象力。一般说来,神学如同诗歌一样,离开象征或比喻的方法便无法表达。神秘神学者加大利纳为了达到表明她难以形诸笔墨的体验中那深奥的道理时,便借助想象力来激发读者潜藏的直觉意识,向他们揭示关于人类和神的真理更深一层的含义。在她的作品中,一个隐喻重迭着另一个隐喻;一个比喻刚刚成形,便被另一个比喻取而代之,好像永远也找不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语或比喻来确切表达她的思想和她的体验。 显然,圣加大利纳并非仅仅将比喻的手法当作一种文学手段来运用,而是她所具有的能力最好深入到事物核心的手法和进行修饰的手法。每当她选用一个比喻或象征时,便引导我们与她一同去体会它的意思,探讨它的含义,不遗余力地向它所倡导的更深一层的知识和爱迈进。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获得了领悟神和人类及基督信友生活方式的新的途径,因为凭着想象力的作用我们得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欣赏上主对我们和这个世界所做的事情。加大利纳运用的想象力都以她自身的经验和周围的事物为蓝本;厨房里猛烈吞噬着木块的火苗;透射到窄窄的街道上的光线;一颗高高的结满果实的树;一座横跨弗罗伦斯阿尔诺Arno河的桥;反映着她的形象的一面镜子;一块他斯卡尼的葡萄园;辽阔宁静的海洋……等等,所有这一切想象,引导她由它们的表面特征深入到其内部深刻的精神涵义。 圣加大利纳所使用的语气极具个性,这在她提及上主时所采用的拟人论法表现最为明显。正如其它作家,从圣经作者看到当代作家,运用拟人论法来比喻天主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事情会使人更好地了解上主本身。耐人寻味的是,她描述上主和祂的行动的人性法语气与她生气勃勃和势情洋溢的性格十分协调。她笔下的上主具有「疯狂的爱」和「沉醉的爱」祂的行为表现出「没有我们祂便无法生存」。尽管她使用的拟人论法,正如她使用的象征法一样,显示出将运用于人类身上的语言运用到神身上不太恰当,但这却表明了她对充满了爱和仁慈的天主所怀着的深深的信仰,因她也正是依据上主肖象而被创造的。 「当人类见到我喂养和培育干燥的树林里的昆虫,海洋里的鱼类,和地上的动物,空中的鸟群时,怎能不相信我也同样地养育着他们─我以我的肖象和模样而创造的人类呢?(《对话录》191) |
《对话录》乃圣加大利纳的代表作品,可视作她一切神学教义的纲领。书名来源乃因其内容为上主与加大利纳之间以对话方式的晤谈而命名。这一文学形式十分适合圣加大利纳,因为她的神学活动主要采取与上主像朋友之间一样地倾诉与聆听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必须注意,她的作品中,对话方式的运用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段,因此,整本书,包括上主的说辞,皆由加大利纳本人所创作,对话录中,她常把上主称为『圣父』,或『永恒的圣三』,而自称『祢最爱的女儿』。一种两者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贯穿全书:在书中某处(《对话录》30),她向上主倾吐说她能够无拘无束地面对上主倾诉自己的心声,因为她知道上主总是以无穷的爱和仁慈聆听着。这部作品被命名为《对话录》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即它叙述的是关于上主以仁慈创作了这部伟大的对话录,书中天主而人的耶稣基督便是世界和平的创作者。 在书中的开头,加大利纳向上主作了四个请求。第一个请求是她请上主使她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时刻准备好受苦,因她明白假如自己不培养和实施良好的品性,对她人亦大会有所帮助。第二个请求是为教会所作,因她看到教会急需改造和革新。第三个请求是为整个世界而作,因为这个世界已处处充满罪恶,急需得到上主的宽恕。第四个请求是呼求神圣的上主前来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特别是为某个圣加大利纳特别关心的人。书的其余部分基本上是对这四个请求的答复和描述。 《对话录》的结尾,作为结论,上主告诉加大利纳她所有的请求,「从第一个直到最后一个」都将得到满足。贯穿全书的主题即天主对人类博大的爱和仁慈,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我要将仁慈带给这个世界……仁慈是我的本能……我以对人类无尽的仁慈和爱向你们派遣我唯一的儿子。(《对话录》166) 《对话录》不愧是一部值得研读和诵祷的著作,以期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深埋其间的神学思想的珍贵的宝藏。 |
通过圣加大利纳所写的书信,我们了解到她把写信件当作她传教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她遗留给后世的书信大约有400多封。察看她写信对象的名单,我们发现她的通信范围十分广泛。有写给她的家人:母亲,兄弟和侄子的,有写给她的朋友─包括诗人、艺术家、律师、手工艺者及寡妇;或写给公众人物,如教宗、主教、国王、王后及意大利各小国统治者;还有其它一些人:隐修女、隐修士、佣兵……等等,她的通信对象包括了闻名遐迩的大人物,臭名昭著的恶人,及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哪怕是将加大利纳的书信粗略浏览一番,也一眼能看出她与通信者中每一个人都有密切的个人联系。每封信都是针对某人情况而写的。她具有一种独特的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本领,无论他处于何种状态,分享他的快乐或悲伤,分担他的问题和忧虑,共同经历坚强或脆弱的时刻,及那些特别的时刻。加大利纳显然十分乐意与各种性格回异的人相处。在与个性不同,需求不同、所处状况不同的各类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显示了她的细致入微和善解人意。除了它们的灵修的价值,这些信件还在提供自传数据和历史性数据方面功不可没。作为文学作品,这些书信的水平足以使加大利纳跻身于十四世纪意大利伟大的书信作家的行列。 加大利纳能够寻觅到生活在社会各个层次的通信对象并给他们各自写去大有裨益的信,其奥妙在于她对每一个通信对象都怀着深刻而强烈的爱,因此,她的抬头称呼「最亲爱的」或「亲爱的」并不仅仅是空洞的形式而已。同样,信中贯用的结束语「上主神圣而高贵的爱与我们同在」,表明了她生活中所笼罩的信仰的气氛,并坚信上主的爱亦会眷顾到她悉心关怀的通信对象身上。 透过书信,加大利纳找到了一条使她对上主的爱与对邻人的爱结合起来的途径,因为,很明显,她信中所表达的对他人的爱,实际上是她透过祈祷生活而与上主建立起来的联系中获得的来自上主的爱的倾泄,若要更深刻地了解圣加大利纳瑟纳的神学论及其思想,《书信》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以下摘自加大利纳写给居住在弗罗伦斯的长兄贝宁卡撒的一封信,其时他正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 以耶稣基督之名,最亲爱的哥哥: 我加大利纳,一个没用的仆人,要安慰你、祝福你,并请求你保持高尚的、神圣的耐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令上主满意。因此,我请求你紧紧地握住这耐心的武哭,以便从你的困境中得益。假如这一切痛苦你觉得太难应付了,不妨听一听我的三点建议,它们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渡过难关。首先,我要提醒你想一想生命的短暂,因为你甚至不能对明天的事感到肯定。我们实在不能说我们有过去的麻烦,或者有将来的麻烦,我们所有的只是目前这一刻,我们所有的麻烦。那么,我们就必须耐心地忍受,既然时间是如此短暂。 第二,想一想我们能从困境中获得的好处,因圣保禄说过,在我们的困难和永恒的荣耀的果实和回报之间没有比较(参阅罗8:18) 第三,考虑一下,纵容自己的愤怒和冲动所造成的恶果吧,这恶果将从此以后永远伴随着我们。因而,我最亲爱的哥哥,我在此请求你,耐心地忍受你的困难吧…… 神圣尊高的上主的爱与我们同在。温良的耶稣;耶稣心爱永在。(《书信》18页)通过圣加大利纳所写的书信,我们了解到她把写信件当作她传教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她遗留给后世的书信大约有400多封。察看她写信对象的名单,我们发现她的通信范围十分广泛。有写给她的家人:母亲,兄弟和侄子的,有写给她的朋友─包括诗人、艺术家、律师、手工艺者及寡妇;或写给公众人物,如教宗、主教、国王、王后及意大利各小国统治者;还有其它一些人:隐修女、隐修士、佣兵……等等,她的通信对象包括了闻名遐迩的大人物,臭名昭著的恶人,及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哪怕是将加大利纳的书信粗略浏览一番,也一眼能看出她与通信者中每一个人都有密切的个人联系。每封信都是针对某人情况而写的。她具有一种独特的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本领,无论他处于何种状态,分享他的快乐或悲伤,分担他的问题和忧虑,共同经历坚强或脆弱的时刻,及那些特别的时刻。加大利纳显然十分乐意与各种性格回异的人相处。在与个性不同,需求不同、所处状况不同的各类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显示了她的细致入微和善解人意。除了它们的灵修的价值,这些信件还在提供自传数据和历史性数据方面功不可没。作为文学作品,这些书信的水平足以使加大利纳跻身于十四世纪意大利伟大的书信作家的行列。 加大利纳能够寻觅到生活在社会各个层次的通信对象并给他们各自写去大有裨益的信,其奥妙在于她对每一个通信对象都怀着深刻而强烈的爱,因此,她的抬头称呼「最亲爱的」或「亲爱的」并不仅仅是空洞的形式而已。同样,信中贯用的结束语「上主神圣而高贵的爱与我们同在」,表明了她生活中所笼罩的信仰的气氛,并坚信上主的爱亦会眷顾到她悉心关怀的通信对象身上。 透过书信,加大利纳找到了一条使她对上主的爱与对邻人的爱结合起来的途径,因为,很明显,她信中所表达的对他人的爱,实际上是她透过祈祷生活而与上主建立起来的联系中获得的来自上主的爱的倾泄,若要更深刻地了解圣加大利纳瑟纳的神学论及其思想,《书信》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以下摘自加大利纳写给居住在弗罗伦斯的长兄贝宁卡撒的一封信,其时他正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 以耶稣基督之名,最亲爱的哥哥: 我加大利纳,一个没用的仆人,要安慰你、祝福你,并请求你保持高尚的、神圣的耐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令上主满意。因此,我请求你紧紧地握住这耐心的武哭,以便从你的困境中得益。假如这一切痛苦你觉得太难应付了,不妨听一听我的三点建议,它们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渡过难关。首先,我要提醒你想一想生命的短暂,因为你甚至不能对明天的事感到肯定。我们实在不能说我们有过去的麻烦,或者有将来的麻烦,我们所有的只是目前这一刻,我们所有的麻烦。那么,我们就必须耐心地忍受,既然时间是如此短暂。 第二,想一想我们能从困境中获得的好处,因圣保禄说过,在我们的困难和永恒的荣耀的果实和回报之间没有比较(参阅罗8:18) 第三,考虑一下,纵容自己的愤怒和冲动所造成的恶果吧,这恶果将从此以后永远伴随着我们。因而,我最亲爱的哥哥,我在此请求你,耐心地忍受你的困难吧…… 神圣尊高的上主的爱与我们同在。温良的耶稣;耶稣心爱永在。(《书信》18页) |
圣加大利纳瑟纳有26篇祈祷文遗留后世。很有可能,这些祷文都不是出自她的手笔,并且亦非由她口授。而是当她大声祈祷时,由她的某个追随着记载下来的。所有这些祷词可追溯到她生命的最后四年间。它们以其朴实的文风,对上主天主的赞美和感谢,拯救众人的永恒的愿望深深打动了我们。这些祷文具有坚固的神学理论基础,以基督教信仰的伟大真理为指导思想。有意义的是,我们看到贯穿《对话录》及《书信》之中的主题又出现在《祈祷文》中,被采用为加大利纳与上主之间对话的内容。著名道明会神学家伊天、刚戈指出,她的《祈祷文》中的神学意识已发展为成熟的神学理论。 《祈祷文》明显表明,圣加大利纳是一个伟大的代祷者。祈祷内容都是关于她向上主热情而急切地祈求为所有人行善;人类、教会、教宗、她的朋友、她的同会会员、她本人,及有需求的一切人。显然,她并不把代人祈祷仅只当作为某个人在他处于困境时向上主做的一次过之即忘的祈祷,而是她对于上主和对于邻人的始终如一的爱的表现。在圣加大利纳一生中,她与上主的契合和对他人的关心日益增长,于是便更多更经常她投入到代祷的事业中。 以下祈祷辞是唯一一篇圣加大利纳亲手记录的: 神圣的主啊!进入我的心内;因祢的威力将它牵引到你那儿吧,我的主。赐给我祢的爱和对祢的敬仰。保护我,基督,免受一切罪恶思想的侵袭。以祢高贵的爱,温暖我,再次点燃我的热情,使得一切痛苦对我都变得微不足道。我神圣的父,我良善的主啊,在我需要的任何时刻帮助我吧,我摰爱的基督!我敬爱的基督!(《祈祷文》25) |
当圣道明于十二世纪早期在法国南部开始他的使徒活动时,不仅有许多被激发热情的男人加入修会;还有许多妇女。这些妇女起先大都为阿比森异端教徒,后来转而皈依圣教。本来她们积极地传播异教教义,而现在她们希望能积极地传播真理。由此看来从一开始妇女们就加入到道明的使徒活动中。 妇女们一向在道明会活动中扮演着热心积极,不遗余力的角度。1206年,在位于土鲁斯附近的普鲁成立了第一所隐修院。这所隐修院作为传教活动的基地,被称为『宣道耶稣基督之处』。这里居住着像圣道明及其它伙伴一样热心传播上主福音的妇女们。 以后数年,随着道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巡回宣道,他不断与妇女,正如他与男人一样与他们分享他的理想。这些情况曾发生在波罗那、罗马,及马德里。在波罗那,一位贵族女士安达罗的黛安娜找到会祖圣道明,而会祖将把修会的性质及使命解释给她。在他的恭敬天主热忱激励下,不久她便站到他这一边,开始全力以赴地投身于这一活动中。波罗那及其它地方的妇女也纷纷效法她。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会祖圣道明也向几位当地妇女授以道明会会衣。 在罗马,会祖道明将一群修女召集起来,成立了圣西斯笃隐修院,其中有位名叫采琪修女叙述说,每晚会祖都会与其它会士们一道来探访她们,「向她们解说修会性质」。 从圣道明时代一直到今天,妇女们一直在传教活动中担任举足轻重的成员。她们中的一些人一生隐居在修道院里,没有出外参加宣道活动,但她们透过祈祷和修德成圣的一生来完成修会的使命,数个世纪以来这许多隐修女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十三世纪以来,我们听说过的有出身于匈牙利皇室家族的海伦和玛加利大;写过许多有关祈祷经历的画籍,并在死后享有盛誉的马华德伯的玛蒂尔德;在一生中帮助过无数人的布查诺山的圣依搦斯,圣加大利纳常到她的墓前祈祷。 十四世纪隐居在修道院并对莱茵地区神秘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有:克里斯汀、丽达、艾娜、艾德莱、朗曼,和斯苔格尔。正是由于她们及其它一些人的努力,厄卡大师、若望、托勒和亨利、苏桑所宣道的内容得以文字记载下来,并保存至今。其时莱茵地区到处是道明隐修院,吸引大批有知识又虔诚的妇们女,由此看来,这些修女并没有停留在接受会士兄弟的神学教导,而是把她们对于灵修的认知以及亲自神秘生活的体验与他们分享。 十七世纪有位著名的道明会女隐修女:秘鲁的天使安娜。在宣布她列入真福品时,教会向世人指出尽管她一生过着隐修生活,但她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她激发了同时代的人对正义的向往,和对被压迫者的关怀。到下一个世纪,我们所知的有德兰、基卡帕,本为南非人,遭海盗抢掠,并被挟持到西班牙。她皈依天主教后,打算修道,然而由于她是黑种人,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来终于被色拉曼卡的道明隐修院接纳,从此她过着堪称典范的圣善生活。 在道明会史上,除了隐修女外,另一些妇女则投身到使徒的活动。这些妇女中最卓越的是圣加大利纳,提及道明会最杰出的妇女,则非她莫属。 还有其它许多也受到道明所鼓励的妇女们,为向全世界传播上主的爱和仁慈而努力工作者。她们中有些人已结婚,有些人单身,还有一些已立誓当修女;其中有富裕的。也有贫穷的;有些年纪轻轻便已去世,也有些活到很老;有些身体十分健康,而有些体弱多病;有些以身殉道,有些被宣布为圣女,有些被列入真福品。这些妇女们清心节欲,有力地证实了道明会圣召的生命力和独创性。 另一位斯拉夫已婚妇女,圣史帝兰,在修会成立早期与圣雅钦及真福塞斯劳相遇后,立即为道明会的理想所吸引,加入道明第三会,发愿后全心投入传教活动和照料穷人、病人的活动中。稍后不久,又出现一位颇有勇气的妇女叫真福卡丽达,她以世俗人的身分执行着道明会的使命。虽然她自己是一个盲人和畸形人,但却经常在家里接待那些有困难的人,给他们安慰和鼓励。十三世纪另一位杰出道明修女奥维托的真福若翰娜以缝纫维生,同时过着虔诚的祈祷生活。虽然她自己所赚无几,却从来也不忘记救济比她更穷的人。 由十六世纪起,利玛的圣罗撒,也是一位道明第三会会友,并且是美洲第一位获得圣女荣衔者。她一方面过着虔诚的献身生活,另一方面积极为受压迫的印弟安人及非洲奴隶服务。她为他们付出的心血如此巨大,直至今天拉丁美洲的人民还把她称作「穷人之母」。 一个世纪后,日本的圣玛达肋纳和圣玛利纳在一段残酷的教难时期,为信仰牺牲性命。她们二位是日本的女殉道者,1987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把她们列圣。 当时道明会来华传教时,也带来了妇女修道的生活方式来推动本地的献身生活。中国首位守贞者陈子东也是第一位入道明第三会的中国人。 十九世纪,一些卓有远见,起先锋作用的妇女积极创立了大量的修女组织,以她们的道明精神分别在各自的国家为那些穷困病苦的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无家可归和生活无助的人等种种不公平社会现象的牺牲品,作出了相对的贡献。这类组织如今遍布全世界,行使着以各种方式向当代人传播上主福音的重任。其中是道明玫瑰传教修女会创会者:尼哥尔修女。 二十世纪我们拥有的是一位西班牙的道明会在俗妇女:帕莱丝苔丝、弗南德斯。她表现出对穷困潦倒和无家可归者无限的关怀。我们还得知西班牙内战时期她在教会中的职务一度超过了许多教士,而在当时,在俗教友的权利几乎还未得到教会承认。 所有这些数世纪以来的妇女,她们所具有的共同点在于:在道明会的感召下,她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一致积极而顽强地奋斗着,当我们阅读她们的动人事迹时,不禁深深为她们的所作所为感动─她们总是自发地、热忱地尽力去满足各自周围的人的具体需求,解除他们的痛苦;她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完成教会的使命,传播上主的福音,号召世人皈依宗教,将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
从古以来,在道明会中妇女们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一角色在道明会中的地位,就如同在俗教友的角色一样,一般都得不到承认。于是,近期内在教会中掀起了一次不同凡向的运动,以期改善这一局面。这一运动正式开始于1968年在(美国)林森河召开的总会议上,出现了「道明之家」这一新名词。这次会议制定出「基本会宪」,指出道明大家庭是「由各参与神职活动的会士、修女、一般神职人员、在俗会友,及一切参与传教活动的成员所组成」。这次大会的章程还制定了「道明大家庭一切成员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来完成本会在世界的使命」。 在林森河总会议开幕仪式上,道明总会长阿尼切多、费南德兹特别作了一个对全世界道明会妇女的讲话,肯定了她们:「在修会中与男会士具有同等的地位」,并号召她们与会士们一起探索出更好的传教方式,一起建立修士团体和修女团体,以便更好地服务教会。他补充说,正如当今妇女们在社会上拥有的公正地位一样,她们也理应在行使道明修会使命过程中拥有公正的一席地位。 另一项对修会中男女平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提议发生在1974年于那不勒斯召开的总会议上,会上提出废除以下用语:「第一会」(用以代表男修会),「第二会」(用以指隐修女),和「第三会」(指加入使徒工作修女及参加各项福传活动之道明在俗男女会友)。会方意识到这一等级划分形式在当年圣道明创立修会时并无依据,更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 将整个道明会视为一个由所有地位平等的男女会士组成的大家庭的理论,是末世纪整个道明会所作出的一个重大的进展。从1968年开始,历次的总会议上,在所有重要的文件上,都不断在强调和推广这一理论。从而有许多使徒活动的成果在道明会男女会友的共同协力合作下层出不穷。 1977年在菲律宾纪顺市召开总会议还宣告,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末世纪教会出现两大运动:「建立天主的王国俗人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不断增长的妇女解放运动及争取与男子平等地位的运动」。 根据2000统计:道明大家庭的成员拥有:会士:6.510;隐修女:3.502;使徒修女:32.286;在俗会员:74.385。 加大利纳的神修思想中心,在于鼓励教友要以爱去燃烧自己,因为爱如火一般能使自己更新。它就是天主的本质,也是生活的本质,爱从天父里面产生受造物,以圣子的血救人类,它也使弟兄姊妹们结合在一起。如果爱是生命,憎恨就是死亡,人要有这种选择,恨自己而爱天主。 她是所有的基督徒的典范,她不仅以道理和著作来感化,也从日常生活中教化我们,她的一生为教会鞠躬尽瘁,并将与教会永垂不朽。主耶稣于是说:“你忘了我在福音中说过的话吗?只有将对天主的爱变成对近人的爱,这才是真正爱天主。”救赎与恩宠的圣言,可爱与光荣的圣言……妳们一定要默想圣言,在妳们的脑海中不断思索。愿衪住在妳们内,生活在妳们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