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基督教与佛教之间的差别列表
·圣经,规范人类行为的最高强制性宪
·基督教与佛教的浪子比喻
·基督教的天国与佛教的涅盘
·基督教与佛教的世界观比较
·佛法与基督相似性的考虑
·《佛经》与《圣经》的对话
·从易经、佛经、圣经,看科学、哲学
·圣经与佛经的比较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基督教与佛教的浪子比喻
基督教与佛教的浪子比喻
浏览次数:4697 更新时间:2007-2-19
 
 

  前写了一篇「浪子的父亲」,是以路加福音第十五章1112节,甚得教会同好推崇。有位虔诚佛教徒好友,送来一本「妙法达华经」,指出佛经也有「浪子的故事」,盼望能作个哲理的讨论和比较。现先略述佛经中的浪子比喻:

  「有一个富人的独生子,年幼无知,少年便离家出走,四处游荡数十载,瞬间年纪老大,却一事无成,每日仍为衣食奔波,甚感吃力。他父亲产业越积越多,却为无子嗣承继而终日忧愁。某日,这个穷愁潦倒的浪子,不知不觉中流荡返乡。其实,他早已忘记家乡父老,但父亲清楚的认得他,立刻派人叫他回来。浪子出外闯荡,尝尽苦头,老父深知他落魄潦倒,自渐形秽,难免惊惶恐惧。父亲便使人扮作穷苦人,与他同到家中帮佣,做除粪工作。浪子不知已经回家,还以为有工做、有饭食,又有工资,十分欢喜。父亲为要接近其子,时常脱下尊服璎珞,故意也拿扫帚器具帮忙,借故亲近,并时常加以劝勉鼓励,见他勤劳忠心,表现良好,并加给工资。渐渐将他的家产让儿子全盘了解托付,嘱咐用心管理,如同自己的一样。如此过了廿年,老父病危,深知儿子已成大志,便邀请族长亲戚,宣布前因后果,父子相认,将所有家产正式交托儿子。这时浪子才知自己真正的身份,虽未希求,但宝藏自至,皆大欢喜,老父则含笑逝去,毫无遗憾!」

 

   圣经记载较为简洁,仅有廿一节:「一个人有二个儿子,大儿子循规蹈矩帮父亲种田,小儿子则叛逆不羁,要求父亲分家业。拿到那一份家产便远走高飞,宴乐耗财,最后财尽友散,穷困潦倒,沦落他乡,以猪食充饥。幸而,及时醒悟,知罪认罪的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却没有责怪他,而宰牛杀羊大肆庆祝。并劝慰大儿子,要宽恕他的弟弟,为失而复得的弟弟,大家理当欢喜快乐。」

 

   这二则故事,分别出自圣经与佛经虽有不同,但父爱则一。如果说「爱」有分别,则甚勉强?如以佛教和基督教的立场来讨论,当以其内容、起因、背景加以剖析,让明智的读者去思考比拟,作出真正的结论。

(一)、首先应该了解故事起因:

主耶稣因法利赛人和文士议论祂接待罪人,与罪人同桌吃饭,主耶稣连说三个失而复得的比喻,「失羊的故事」:好牧人撇下九十九只羊,去寻找那一只迷失的羊,找到了就大大的喜乐。「失金的故事」:巴勒斯坦妇女为十块钱币作为结婚的礼物,这些钱币与结婚戒指有同等感情的价值,失去的一块钱币令人伤感,找到时当然高兴。更何况得回失去的儿子,由于浪子的比喻是世人而且是罪人,在耶稣基督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同样的重要。主耶稣降世为人,就是为罪人而非义人。

佛经中「浪子的比喻」不是佛陀说的,而是最有智慧的舍利佛说的,他是佛陀的小乘弟子。因为在法华会上,佛陀首次说明佛法应分为三乘,乃体恤众生智慧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敦促小乘弟子不要得小为足,应该努力迈向大乘。聪明的舍利佛说了这个浪子比喻来响应佛陀,表示他明白这个道理。

 

(二)、内容:

佛经的浪子比喻要表达的内容是:

1、佛爱众生,所以不住涅盘入世度生。

2、佛法分大小乘是因为智慧有利钝,只要人的智慧达到标准,便可弃小就大,要为进入涅盘境界而继续修行,求归上乘。

 

圣经的浪子故事,虽然较短,但表达的内容却有许多启示:

1、 神爱世人。

2、 要进天国,必须认罪悔改。

3、 神的救赎本乎恩在于信,不究既往也不需任何代价。

 

(三)、以浪子故事的意义分析基督教和佛教是显然而见:

耶稣基督的救恩是不问代价的,世人只要认罪悔改,正如故事中的浪子对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因儿子「失而又得」的欢喜快乐,给他穿上袍子(代表高贵),戴上戒指(代表权力),穿上鞋(承认儿子资格)。这是恩典,只要罪人肯悔改,不需任何代价,天上的父亲也以宽大、慈爱、欢欢喜喜为上帝的儿女。

佛教提要进入涅盘清净,必靠修行,所谓「大度万行」,要修到三阿僧祗劫。「阿僧祗」的意思是无数无量,「劫」是劫数或是一个成任怀空的循环谓之一劫,就以一年为一劫,至少以一年谓之一劫吧,三阿僧祗劫等于三个无量无数年之久!比喻中除粪工作廿年,也是由小乘进入大乘时间,进入大乘还要继续修行。那么,如要成佛,又需要多少个无量无数呢?此种修行时间实在太长了,使人受不了,但佛教相信轮回,生复生,世复世,认为持之有恒必可成佛。然而,佛法所付出代价,实在太高了!就算是涅盘境界也需漫长时日,所付之代价不说是不高!

(四)、代价:

佛教信靠智慧的觉者,他能够供给经验和知识,教导世人依法而行,却不能将人带进涅盘之地。他是标月指,也是渡河筏(见金刚经)。世人要凭指看月,乘筏渡河,成与不成,还得看自己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基督徒所信是创造宇宙万物的 上帝,是有权有能的真 神,只要打开心门认罪悔改,主耶稣宝血就能洗净罪过,并赐给丰盛的生命和恩典,就能平安喜乐,不用付任何修行的代价。

圣经与佛经的浪子比喻,其实这比喻的重点不是浪子,而是他的父亲,应该说都是篇「父亲的故事」,更为贴切。父亲伟大无私的爱,浪子的无知的犯罪、知罪、认罪,父亲无条件的赦罪接纳他们。中国古谚:「浪子回头金不换」,是真情真爱的流露。

圣经中的比喻有父亲、浪子(小儿子),还有大儿子的怀恨,拒绝宽恕他的弟弟,他的苦毒,怨恨,自义不理解父亲赦免的爱,象征主耶稣知道世人对天父的慈爱难以明白,所以用比喻来说明。「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以弗所书三章1819节)天父的爱是无限的,只要儿女谦卑悔改,恭敬地领受「天父之爱」。我们庆祝地上父亲节的前夕,接受天父借着主耶稣赦罪无边的爱,就能获得作天父儿女的福份。

佛教常有「真实不虚」的字句,这是指佛陀所说的话,但佛说他的法只如标月指,渡河筏,世人如已得月既渡河,法已无用不再是法,法便应舍。他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是大智能的语言,证明是真实不虚。佛陀暗示个人修行的终极境界,在涅盘的境界里,人可以得享常、乐、我、净。但究竟如何,视乎唯心所现,是否达到此程度,根本不得而知。唯有佛陀能知其详,虽然他在世间出现过,却一去不返,实难求证。

综观圣经和佛经中的浪子比喻,加以剖析,并详加说明,让明智者去思考和判别,可作智慧的抉择。

 

 

 

 

上一篇:圣经,规范人类行为的最高强制性宪法
下一篇:基督教的天国与佛教的涅盘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